大班科学蚂蚁会游泳吗教案反思

栏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2-07 16:46:07
文章:自带光芒 分享

《大班科学蚂蚁会游泳吗教案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大班科学蚂蚁会游泳吗教案反思

活动由来: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2、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2、大班科学教案:蚂蚁会游泳吗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蚂蚁会游泳吗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儿: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儿: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儿: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儿: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儿: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教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教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教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教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儿:蚂蚁会自救。

  教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蚂蚁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3、蚂蚁图片。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教师讲述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三、观察蚂蚁、认识蚂蚁、了解蚂蚁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小结蚂蚁的外部特征。 蚂蚁的身体很小,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咖啡色,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3、给蚂蚁归类 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 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蚂蚁搬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他们总是会问一些问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和变化。同时,面对班里的个别幼儿不大愿意和其他幼儿交流,本活动也是力争把他们拉入大集体,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意识到小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淹没它们的家。

  2. 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小蚂蚁搬家的行为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3. 让幼儿列举其它大自然降雨前的征兆。

  4. 让幼儿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小蚂蚁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难点:通过小蚂蚁搬家,让幼儿列举大自然降雨前的其它征兆 ,毕竟幼儿的能力有限。

  活动准备

  透明无盖大玻璃箱 、蚂蚁、沙土、大水杯、水

  活动过程

  1. 开始环节

  (1)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平日里为什么我们总能看见小蚂蚁向高处搬家吗?”然后,等待幼儿回答。

  (2)组织幼儿向讲桌靠拢,准备演示。

  2. 基本环节

  (1)向玻璃箱一端放置一堆沙土,然后,将蚂蚁放在无沙土的一端。

  (2)稍微等会儿。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谁能说说小蚂蚁现在的活动情况呢?”注意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小蚂蚁是满箱乱跑。

  (3)向玻璃箱无沙的一端开始加水,让幼儿观察。

  (4)教师提问:“现在谁能说说小蚂蚁的活动情况?”很明显,幼儿的回答会是小蚂蚁向沙土堆跑去。

  (5)教师开始延伸。教师提问:“在大自然中,什么情况下大地低洼处会被淹没?”

  (6)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下雨。

  (7)教师提问:“如果没有沙土的那端玻璃箱犹如洼地,那么我们往玻璃鞋中加水犹如什么?”

  (8)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下雨。

  (9)再次引导。教师提问:“那么,小朋友们,请你们现在告诉我小蚂蚁为什么搬家?”

  (10)小朋友回答

  (11)总结,小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淹没了它们的家,它们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3. 结束环节

  (1)假设讲台为沙土堆,其他地方为平地。

  (2)教师喊:“天气晴朗,小蚂蚁们怎么办?”

  (3)预示幼儿满教室欢笑着跑。

  (4)教师喊:“马上要下雨了,小蚂蚁们要怎么办?”

  (5)预示幼儿跑向讲台。

  (6)在欢笑中结束

  4. 延伸环节

  下课前,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课后请大家多动动脑,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还有其它那些小动物的行为是下雨前的征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大家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

  1.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思考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幼儿教师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 幼儿教师在整个活动环节中一定要掌握好干预活动的度,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点相当重要。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当幼儿看到小蚂蚁的活动显得非常高兴,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该活动能很好的让幼儿对日常生活现象展开思考,锻炼幼儿对脑的开发。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不愿和其他幼儿交流的幼儿也参与到活动中,对他们孤僻性格的改善是有帮助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该活动是在掌握幼儿经验水平、学习特点、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的,能够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发展线索,也能够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弱国能更具有趣味性则更好。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引导幼儿从教室实验向室外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中显的稍微有些吃力,不过在后来的游戏环节就好得多了。我个人考虑在实验环节可穿插其它一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观察一开始,幼儿显现出很浓的兴趣,但在最后引导环节,显得有些缺乏趣味性。好在,最后的游戏又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今后,在引导环节,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趣味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运用实验加多媒体,来帮助幼儿理解,我会注重更多的细节,来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和趣味性。不过我个人认为最后的游戏还应保留,毕竟幼儿喜欢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会让幼儿自己发现更多问题,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寓教于乐。

5、大班科学蚂蚁王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 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6、大班科学蚂蚁过冬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轮廓线表现蚂蚁的结构,并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蚂蚁的家"、红黑蓝三色粗细笔。

  2、欣赏作品三张:蚂蚁搬花生、蚂蚁宴会、蚁后生宝宝。

  3、展示板背景:蚂蚁过冬。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做地下考察队,一起走到地下去访问小蚂蚁。

  二、欣赏讨论

  1、出示背景"蚂蚁过冬"。

  小蚂蚁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个蚂蚁洞有许多洞穴,四通八达,进出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吗?

  2、打开一号家。

  这是一群工蚁的家,工蚁们在干什么呢?(工蚁们在搬一颗花生)小蚂蚁搬的花生怎么这么大?(因为我们人很大,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小,可是小蚂蚁很小,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大)这么大一颗花生,工蚁们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头顶,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还有的用手拉)你认为哪个工蚁用的力气最大?(用头顶的工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蚂蚁的身体哪一部分不是用图形来画的?(身体部分是用弯弯曲曲的线来画的)蚂蚁有三对足,第一对足是从头和身体连着的地方长出来的,就像人的手一样;第二对足是从腰间长出来的;第三对足是从身体下面长出来的。腿是笔直的吗?(弯弯的,前腿朝后弯,后腿朝前弯。)大家一起用力气,这群勤劳的工蚁从秋天开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还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虫子等)现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满满的,足够蚂蚁们吃上一个冬天了。

  3、打开二号家。

  这是一群兵蚁的家,兵蚁们正在举行宴会,它们是怎样开宴会的呢?(它们坐在桌子边,有的蚂蚁举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着的蚂蚁和站着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坐着的蚂蚁第二段身体应该弯弯的,站着的是平平的)(演示头和第一段身体)画第二段身体老师也觉得有点难,该怎么画小蚂蚁才会坐下呢?(幼儿:该把身体横过来画)兵蚁的家里真热闹。

  4、打开三号洞穴。

  蚁后生小宝宝了,蚂蚁家族又添了许多新成员,蚂蚁刚出生,蚁后正在照顾小宝宝呢!蚁后、蚂蚁过冬。

  活动反思: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手工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活动,幼儿手工活动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幼儿手工活动时,也应重视游戏的重要性,在游戏中进行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的作用。

  就如何将游戏与幼儿手工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与探索。

  在第一次教学预设中,我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形式开展,活动效果较差,经过课题组老师的交流讨论,在第二次的教学预设中,我将游戏渗入其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将游戏与中班手工活动《蚂蚁过冬》相结合:

  1、导入环节游戏化,引发幼儿兴趣

  幼儿儿手工活动要遵循兴趣性原则,以内容激起幼儿兴趣,以游戏活动满足其情感需要,激发起幼儿想象、创造,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在《蚂蚁过冬》活动中,我以“蚂蚁过冬”的情境游戏导入活动,将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为后续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活动过程游戏化,促进幼儿发展

  《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蚂蚁过冬》的活动过程中,我加入了模仿游戏,请幼儿根据模仿小蚂蚁搬东西,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动态。还加入了“蚂蚁找食物”的游戏,请幼儿当小蚂蚁,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搬东西等,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经验。

  通过游戏的形式,幼儿在掌握巩固经验过程的中不会觉得枯燥,反而非常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对蚂蚁搬东西的动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7、大班科学蚂蚁小实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3、蚂蚁图片。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教师讲述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三、观察蚂蚁、认识蚂蚁、了解蚂蚁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小结蚂蚁的外部特征。 蚂蚁的身体很小,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咖啡色,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3、给蚂蚁归类 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 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8、大班科学小蚂蚁力气大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来孩子们正在观察小蚂蚁。只见蚂蚁正在忙着"运粮",准备过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我与孩子们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并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  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9、大班科学活动蚂蚁搬食物回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  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10、大班科学公开课小蚂蚁力气大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我就想: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蚂蚁图片;PPT课件; 歌曲《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团结起来力量大。)

  讨论:“蚂蚁精神!”

  三、结束活动:

  游戏:“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

  绘画《蚂蚁精神》。(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11、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蚂蚁过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帮助幼儿回忆蚂蚁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三个椭圆形表现蚂蚁的不同形态。

  3、体验帮助别人可以带给自己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课件、范画两幅、纸、勾线笔、油画棒、蚂蚁拼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蚂蚁王国。

  初步了解蚂蚁王国及蚂蚁的主要外形特征。

  1、观看课件。

  前几天,小朋友在散步时发现了花坛里的蚂蚁,对蚂蚁很感兴趣。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去蚂蚁王国看看。看了请你告诉我,蚂蚁身体长得怎么样的,有几对触角?几对足?喜欢吃什么?

  幼儿回答,老师小结。蚂蚁的身体有三个椭圆形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有三对足。喜欢吃一些甜甜的香香的东西。

  2、拼图添画游戏:蚂蚁。

  帮助幼儿了解蚂蚁的不同动态特征。

  老师这儿有散落的蚂蚁拼图,谁可以帮助我把它拼好?(幼儿分别拼出站、坐、爬三种不同姿势的蚂蚁)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蚂蚁好象少了点什么?原来蚂蚁的脚不见了。谁会给蚂蚁添上脚?(幼儿示范:给不同形态的蚂蚁添上相应的脚)

  二、绘画:蚂蚁过节

  1、今天,小蚂蚁很开心,它们来到草地上,在干吗呀?(幼儿讨论)蚂蚁它告诉我: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它们想开个中秋联欢会,想请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帮着出出金点子。

  2、中秋联欢会要准备些什么物品?我们可以找好朋友商量商量,要是你是小蚂蚁你想怎样过节。(比如:吃的东西、场地布置、穿的衣服等。)(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我是蚂蚁的话,我想带…,我想穿…,我想把活动室布置…。

  3、小朋友的点子真多。我也有一个点子:(出示范画一)我是小蚂蚁的话,我要带个大大的月饼与同伴一起分享。我搬不动,我还要请同伴来帮忙。(出示范画二)我还有一个点子:我想把活动室布置得漂亮点,这样大家在这里赏月会很舒服、很开心。

  4、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的点子想来介绍,小朋友可以象老师一样把自己的想法用图画记录下来,待会儿可以与小朋友或老师还有后面的客人老师交流。

  5、作品评价。

  6、老师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对表达意思清楚的、绘画有进步的、内容有创新的给予及时的表扬。

  7、幼儿自己介绍作品。

  今天,我们帮助小蚂蚁出了很多点子,来看看:这是谁画的?(大屏幕出示部分幼儿的作品)分别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

  你们帮助了小蚂蚁,他们很开心。要谢谢你们。你们心里开心吗?原来帮助别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快乐,真幸福。我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想介绍自己的金点子,现在就请你们去告诉好朋友或后面的客人老师也可以来告诉我。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12、大班游戏活动教案:蚂蚁搬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爬行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和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若干、呼啦圈若干、垫子两个、大小沙包若干、纸箱两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天快要下雨了,我们快来搬家吧。”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一个跟着一个钻出洞口,爬过蚂蚁路(手、脚着地)。一个跟着一个钻进洞口。进入新家,来回进行几次。

  二、基本部分

  小蚂蚁们我们开始搬家了。

  让小朋友带上头饰扮成小蚂蚁把食物运回家。

  小朋友分成两路纵队,要爬过呼啦圈,越过布垫、把小沙包投进纸箱,然后返回,投沙包最多的队获胜。

  蚂蚁妈妈发现有一大块食物,可是一只蚂蚁搬不动,怎么办呢?

  启发小朋友说出两只小蚂蚁合作完成。

  游戏再次开始

  两只小蚂蚁合作爬过呼啦圈,越过布垫,把大沙包投进纸箱,投沙包最多的队获胜。

  在爬行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三、结束活动

  今天小蚂蚁都很累了,我们互相拍拍身体,放松一下吧。并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分享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

1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蚂蚁搬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在操场自由活动时,我看见班上的几位小朋友蹲着一个接一个抱腰,领头的两手食指,中指竖在头上带着后面的小朋友向前跑。孩子们玩得很高兴,觉得很有趣,开心极了。由此,我想到给他们设计《蚂蚁搬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熟悉并会唱《蚂蚁搬豆》这首歌曲。

  2. 熟悉歌曲后能找到与歌词内容相符的图片并排序。

  3. 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豆子的基本特征。

  4. 了解蚂蚁和豆子自身质量的悬殊。

  5. 感知团结和互助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边听音乐边学蚂蚁,小兔,小猪一起搬豆的活动过程。

  难点: 能随音乐节奏,动作协调去搬豆。

  活动准备

  小豆豆,小蚂蚁,小兔,小猪图片各四张,大篮球,纸箱各四个。

  活动过程

  宝贝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有趣的游戏,好吗?请大家先听歌曲。(放《蚂蚁搬豆》的歌曲)

  宝贝们,这首歌好不好听?——好听!

  那就再听一遍,听听它有几个乐句,用小手拍起来。

  你们听到了什么?歌词里面唱的是谁?在做什么?——唱的蚂蚁,蚂蚁在搬豆豆!

  那我们再听听音乐,站起身来学学蚂蚁搬豆豆,把你们的手脚动起来,小屁股也扭起来,自己想动作。(老师将动作图片画在黑板上,边画边唱。)

  好,很棒!那你们看看黑板上的图片,请找出与第一句歌词相符合的那一幅图。(宝贝们,开始举手,小新,小月等到迅速找到了图片。)

  小朋友的兴致很高,随后找到了与第二,三,四句歌词符合的那些图片。

  宝贝们,我们看着图片来唱唱这首歌好吗?(老师指图,孩子唱,先慢慢地唱两遍,大家都比较熟悉歌词和乐曲了,再一起按节奏唱,边唱边做动作。)

  请孩子们坐回椅子上去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歌曲《蚂蚁搬豆》

  这只蚂蚁乖不乖?——乖!

  它搬不动,怎么办呢?——请小兔,小猪,来帮忙!

  它们把豆搬回家了吗?——搬回去了!

  那我们该不该向它们学习呢?——应该!

  学习它们做什么呢?——学习蚂蚁会想办法,学习小兔小猪帮助别人!

  它们一起搬豆开心吗?——开心!

  哇,真棒!我们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能哭鼻子;别人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我们大家要团结互助,才会克服困难,我们战胜了困难心里真快乐!

  好,宝贝们,我们来学习蚂蚁,小兔,小猪怎么搬豆吧!

  (游戏开始):

  我们把大皮球当作豆;小朋友当蚂蚁,小猪,小兔;纸盒当蚂蚁的家。我们可以三人或四人一组去搬豆。规则:第一个小朋友站着,用食指,中指竖起来高举头上,当蚂蚁的头;后面的小朋友弯腰抱着前面小朋友的腰,当着蚂蚁的身子;连着的身体不能断。

  歌曲起,搬豆开始,歌曲[完搬豆结束。大家可以一边搬一边喊口号:“嘿着,嘿着——”先把豆搬回家的蚂蚁先歇着,没有配合好的蚂蚁再和其他组的蚂蚁PK!直到每个小朋友都玩过了,游戏才结束。

  今天的蚂蚁搬豆会唱了吗?游戏会做了吗?好,我们这次音乐游戏活动就结束了。小朋友再见!

  教学反思

  此次备课比较充分,对游戏环节交代也较清楚。游戏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参加,让每个小朋友都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特别是鼓励了那一部分平衡力相对较弱的幼儿。给予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重温所做的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每位幼儿都能边做动作边唱这首歌。

  此次备课也有不足。没有准备蚂蚁,小猪,小兔的头饰。师幼互动不够。如果下次再上这一课,我会把它上得更完善,更精彩,更有趣!

14、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蚂蚁和西瓜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简单有趣,一群小蚂蚁运用各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子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幼儿。根据大班幼儿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表达表现能力等特点,结合绘本的游戏情境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绘本情景下,尝试粘贴并大胆添画蚂蚁的不同动态。

  2.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大胆创作,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

  经验准备:

  熟悉绘本,细致观察蚂蚁。

  材料准备:

  棕色碎卡纸、1开白纸2张,记号笔、浆糊、KT板、可供撕贴的西瓜图纸。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内容,引发创作兴趣

  截取绘本中典型的蚂蚁运西瓜画面,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故事里的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它们是怎么搬西瓜的?”

  二、欣赏蚂蚁动态,尝试想象添画

  1.观看图片,模仿蚂蚁形态

  引导幼儿观察三幅典型画面,让其在游戏中模仿各种动态,并创造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这几只蚂蚁是怎么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态,到创造性地表现蚂蚁的动态,生动的动作体验,为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蚂蚁做好了铺垫。

  2.魔术粘贴,变换蚂蚁姿态

  教师选两块棕色纸,作为小蚂蚁的头和身体,用“变魔术”的方法表现蚂蚁的不同姿态。

  变魔术:头不动、变换身体的位置,或者身体不动、变化头的位置。不同动态的蚂蚁就变出来了。

  ——变魔术教给孩子的不是蚂蚁运西瓜的一种或几种姿态,而是教给了孩子表现蚂蚁不同姿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小蚂蚁。

  3.幼儿示范,添画蚂蚁动态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蚂蚁的五官和四肢,示范表现蚂蚁的不同动态。

  “谁能来帮助这只小蚂蚁,让它也能运西瓜?”

  三、创设游戏情景,幼儿撕贴添画

  1.创设情境,大胆想象

  教师创设运西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草地上又出现了一块大西瓜,这些小蚂蚁看到西瓜又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蚂蚁会和同伴怎么样合作搬运西瓜呢?”

  2.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选两块碎纸将蚂蚁身体贴好,注意要紧贴在一起,这样小蚂蚁的头和身体才会连接起来。

  ——从绘本中衍生出运西瓜的游戏情景,孩子笔下的小蚂蚁成为自己的代言,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生动有趣的创作。

  四、展示欣赏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欣赏交流他人的创作。

  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共同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15、大班主题活动教案:蚂蚁奶奶的房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天生好奇,他们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小蚂蚁、向日葵和一些有趣的动、植物充满好奇心。故事《蚂蚁奶奶的房子》这一语言教育教学活动能让孩子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儿童语言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并初步了解向日葵的向阳性。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都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只有爷爷和奶奶在家里照顾他们。我通过小蚂蚁关心和孝顺蚂蚁奶奶,帮助奶奶做事情来激发幼儿关心老人、热爱老人,并能体会孝顺老人的情感社会情感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我设计《蚂蚁奶奶的房子》这个语言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欣赏、理解故事《蚂蚁奶奶的房子》的内容。

  2、 初步了解向日葵的向阳性。

  3、 懂得关心老人,乐于为老人做好事。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向日葵的向阳性

  活动准备

  蚂蚁奶奶以及房子的挂图、幻灯片、太阳道具、情境布置、皱纹纸、绳子等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到花园里游玩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李老师带你们去花园里玩一玩,好不好啊!(好)小朋友看花园里都有什么花呀?花园里有什么小动物?啊!小朋友们玩累了,我们找个座位坐下来休息一会吧!刚才我们在哪里玩呀?(花园里)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向日葵、太阳、小蚂蚁、房子、蝴蝶)我们学一学它的动作!(向日葵、太阳、小蚂蚁、房子、蝴蝶)

  2、交流讨论

  教师:小朋友猜猜房子里住着谁呀?(蚂蚁、蚯蚓)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个房子里住着一个蚂蚁奶奶,可是,房子里的蚂蚁奶奶却在发愁,她告诉我,她喜欢晒太阳,但她住的房子里照不进阳光,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她吗?

  (幼儿:打开窗户、打开门、搬家、把房子抬起来)请1-2名幼儿回答。

  (二)欣赏故事《蚂蚁奶奶的房子》

  1、 教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我这里,有个故事。里面说到一群小蚂蚁帮助蚂蚁奶奶整天都能晒到太阳,我们来听听看,小蚂蚁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2、 教师讲述故事《蚂蚁奶奶的房子》

  说到这是怎么回事呀?我的房子在哪里呀?提问幼儿猜猜蚂蚁奶奶的房子在哪里?(请1-2名幼儿)接着说故事。

  3、 ⑴ 教师:故事好听吗?(好)谁来告诉我,故事里面都有谁呀?(小蚂蚁和蚂蚁奶奶)⑵为什么小蚂蚁要帮蚂蚁奶奶搬房子呢?(蚂蚁奶奶很爱晒太阳)⑶小蚂蚁是怎么来帮蚂蚁奶奶帮房子的?(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嘿哟、嘿哟!搬呀搬!有的在上面拉,有的在下面推,嘿哟、嘿哟!搬呀搬!)⑷教师:小蚂蚁帮蚂蚁奶奶把房子搬到了什么地方?幼儿:在向日葵里。/在向日葵的花盘里。(请1-2名幼儿回答)

  4、 教师:为什么,蚂蚁奶奶从早上、中午、下午都可以照到太阳?

  幼儿:因为蚂蚁奶奶的房子从早到晚都会跟着太阳转,从早到晚都能照到太阳,从早到晚都是暖洋洋的。

  5、 用幻灯片演示向日葵的向阳性

  教师:向日葵的本领真大,早上它面向东方迎来了太阳;中午,它面向太阳;傍晚,他又面向西方送走太阳。向日葵的这个本领叫做向阳性!

  6、 游戏:向日葵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向日葵美不美呀?幼儿;美。教师:那我们想不想变成它?幼儿:想。教师:现在李老师是魔术师!李老师把小朋友都变成向日葵,让你们都会跟着我的太阳转。(师幼互动)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觉得怎么样?幼儿:暖洋洋的、很舒服。

  教师: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做魔术师,让他把我们大家都变成向日葵跟着他的太阳转。(幼幼互动)这个小小魔术师可真有魔力呀,真能干我们也给他鼓鼓掌吧!

  (三)启发幼儿也来关心蚂蚁奶奶

  ⑴说一说,爱奶奶。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蚂蚁多关心、孝顺蚂蚁奶奶,帮蚂蚁奶奶把家搬到了向日葵花上。所以我们也要向它们学习!我们也要关心自己的奶奶!李老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关心我们的奶奶?我们能为奶奶做些什么呢?幼儿:唱歌给奶奶听、跳舞给奶奶看、送东西给奶奶等。(还可以让小朋友来表演)

  ⑵动手做一朵花送给奶奶

  教师:老师也爱自己的奶奶,想亲手做朵小花送给奶奶。我拿两片皱纹纸和一根绳子,用绳子在两片纸的中间绑起来,把花瓣打开。我的花儿做好了!(教师示范)你们看这朵花漂不漂亮呀?老师在那边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做花的材料。现在请小朋友亲自动手做一做。

  (四)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漂亮的小花都做好了吗?(做好了)那我们把花带回去,送给我们的奶奶好吗?(好)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及他们较感兴趣的发展方向,设计了这节语言教学活动——《蚂蚁奶奶的房子》。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育,能培育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把这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定为:首先让幼儿融入情境,能理解故事内容,其次在让幼儿认知向日葵的特性向阳性。最后并提出培养幼儿爱奶奶的这一社会情感。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内容。难点是认知向日葵的向阳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引出故事内容。我设计了一个花园的课堂情境,带小朋友到花园里玩一玩,让小朋友观察花园里的事物。并学一学花园里向日葵、蝴蝶、小蚂蚁的动作,让幼儿很快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欣赏、理解故事内容环节中我运用直观教学法,结合幻灯片,让幼儿在倾听故事过程中能更好的感知故事内容。说到蚂蚁奶奶觉得很奇怪的,我的房子在哪里呀?并提出问题让小朋友猜猜蚂蚁奶奶的房子在哪里?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想象力,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去,为理解故事内容做好铺垫。幼儿知道蚂蚁奶奶的房子在向日葵花盘里时,让幼儿简单学学向日葵的跟着太阳转的动作。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时,根据《纲要》语言教育要求,我向幼儿抛出问题,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让幼儿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在完成活动难点让幼儿了解向阳性这个内容中,首先让幼儿观察向阳性,初步认知向阳性,边出示图片,边让幼儿学向日葵花盘的方向。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让孩子享受这一游戏过程,并收获知识。体现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的理念。

  在结束环节中,我引用了由小蚂蚁帮助蚂蚁奶奶搬房子的这一关心、孝顺奶奶的行为引出让幼儿爱自己奶奶的情感,通过出示一幅图片一位妹妹在给奶奶讲故事,请幼儿说说自己怎么爱奶奶的。然后由教师扮演奶奶,让孩子给奶奶捶背这一行为把爱奶奶的情感推向**,最后让孩子亲自做花送给自己的奶奶,在培养幼儿社会情感的同时,并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16、大班科学活动鸡蛋在水里会浮起来吗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思维,有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

  学具:1.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各若干。

  2.磁吸标记、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吗。

  2.出示鸡蛋一个:今天蛋宝宝要跟水玩个游戏,小朋友想看吗?蛋宝宝到了这两个装着水的烧杯里会怎么样呢?

  3.猜猜蛋宝宝在盐水、淡水里的沉浮状况。

  教师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一个水杯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会浮上来?(幼儿猜测并用身体动作表示沉浮结果:

  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完成记录)

  继续设疑:蛋宝宝到了第二个水杯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猜测并请幼儿分别把磁吸标记贴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实验验证――幼儿观察结果――师幼一同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猜一猜”形式的设计,使得活动一开始师幼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氛围,围绕着蛋的沉浮展开争论,大胆联想,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的心理环境,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在让幼儿使用身体动作和标记符号表达预测结果的过程中,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教师始终把幼儿放在首位,他们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活动形成了质疑――猜测表达――验证――记录结果的良好开端。)

  二、找一找蛋宝宝沉浮的秘密

  1.幼儿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自主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小问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评析:发现问题是幼儿进行探究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的设计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专利权让给幼儿,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的发展,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同时更利于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内在动机。)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

  哎呀,这倒奇怪了,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寻找蛋宝宝沉浮的原因。

  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缘由: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呢?在加了多少盐后才能浮起来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

  (评析:这既是对上一结论的不确定性疑惑,又自然渗透了对下一步骤中的实验观察的要求,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与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态进入实验中。教师提出矛盾性的问题,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尽情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这也是幼儿将头脑中的新经验与原有的旧经验发生联结、进行迁移的过程。)

  三、做一做蛋宝宝沉浮的实验

  1.理解记录图表所示的实验方法。

  2.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评析: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大多来自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加盐量的多少,搅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教师对幼儿的实验结果的判定都应视不同的实验方法而言,决不可为追求统一结果而扼杀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才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说一说蛋宝宝沉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卡)从记录结果中讲讲自己的实验感受并发现鸡蛋沉浮的规律。

  2.继续设疑:为什么鸡蛋在加入1勺、2勺盐的盐水中没有浮动,在加入3勺、4勺……盐的盐水中会慢慢浮上来呢?

  (评析:这个环节中教师指出了矛盾的事实:同样在盐水中,为什么鸡蛋有沉有浮?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认识: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的沉浮是有一个过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并且通过集体讨论交流,让幼儿对自己所思所为进行一次梳理,以此强化新获得的经验。)

  3.除了在盐水里鸡蛋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呢?(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想像讲述)

  (评析:这一环节的讨论,让幼儿知道: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多向性、开放性。同时,也顺应了“科学来自生活,最终必然回归生活”的宗旨。)

  活动延伸

  1.如果在盐水里不断地加盐,鸡蛋还会往上浮吗?

  (评析:科学活动是没有终结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和解释。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2.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鸡蛋在其他液体中(如糖水等)的沉浮情况及其他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许多道理和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科学启蒙的素材,孩子总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了解和认识世界。一件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在幼儿眼里却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为这些早期经验的获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气和活力,他们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发展。本次活动就缘于一次不经意的谈话: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乡下外婆家经历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只小水缸里漂浮着许多鸭蛋,他一时兴起,用手压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鸭蛋在水面上晃悠来晃悠去,不听使唤。在旁默默听着的曹颖马上说道:“我看到妈妈把煮熟的鸡蛋放到水里后是沉的,不是浮起来的。”个别大胆的孩子纷纷猜想着可能是鸡蛋和鸭蛋、生与熟、冷水与热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于是,一个设想在我头脑中酝酿而成。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增强活动性、鼓励创造性的目的。最终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达到“我会学”。

17、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运动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利用幼儿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排列的小秘密融入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轻松快乐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发现周围事物的规律性,增强对有规则排列的图案的兴趣。

  2.运用身边材料,设计出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

  3.熟悉事物规律性,按颜色、图形、数量进行排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好场地:垫子(三种颜色),椅子若干把;贴有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矮方凳若干

  2.大背景图(运动会场:花、气球、灯笼、彩旗等)

  3.小动物入场方阵图片(按规律排列)单个小动物图片

  4.《运动员进行曲》

  5.幼儿操作用具,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场面一定非常热闹,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带幼儿进入到已经布置好的场地)

  二、参观比赛场地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比赛的场地布置好了,这块比赛场地里的每条赛道摆放都与我们平时的不一样,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请小朋友观察一下:

  垫子:

  椅子:     (摆成一条独木桥)

  矮方凳:

  1.幼儿观察后交流发现的规律

  2.请幼儿尝试将每条赛道按规律加长

  3.师幼共同玩已摆好的赛道:单腿跳过垫子;从“独木桥”上快速安全通过;双脚跳过矮方凳,并请幼儿边玩边说出规律,如:红、黄、蓝……

  三、参加开幕式

  师:参观完了比赛场地,我们再一起去主会场,也就是开幕式的地方看看吧!

  (师带领幼儿到大图片前坐下)

  1.观察会场的布置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会场打扮好了,多漂亮啊!咦,它们的会场上有没有按规律摆放的地方呢?

  幼儿观察并交流(彩旗按图形排列,灯笼按大小排列,气球按颜色、大小两种规律排列,花按四种颜色排列)

  2.小动物入场

  师:听,运动员进行曲响了,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放《运动员们进行曲》,请幼儿一起鼓掌欢迎)

  (1)首先入场的是第一方阵的小动物,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出示一组图片,贴在大背景图上)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一只兔、一只狗、一只兔……)后面又来了几只小动物应怎么样排呢?(幼儿回答,并上前将小动物图片贴好)

  (2)接下来出场的是第二方阵(一只猫、两只猴、一只猫……)摄影师刚想照张照片,有只小动物被气球挡住了,猜猜气球遮住的是谁?(请幼儿猜测后上前揭开气球验证答案,并一起当摄影师照像)

  (3)同样办法出示第三方阵(一只羊、两头牛、三只小鸭)后面排的是大白鹅,应该排几只?(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将大白鹅贴好)

  3.小朋友入场

  师:小动物们都已经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下面轮到我们小朋友方阵入场了,小动物们是按规律排列方阵的,我们怎么排?

  (1)请幼儿说规律(引导幼儿按男女排队,如1男1女……),师统一意见后,幼儿集体按规律排队。

  (2)放《运动员进行曲》,幼儿排方队走一圈,向“观众”挥手致意。

  四、制作奖品

  师:入场式结束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比赛中要给获胜的小动物发奖品,可是小动物们准备的奖品还不够,怎么办?我们来帮助它们好吗?

  1.师介绍奖品的种类及做法

  项链:用不同形状的珠子串成冠军项链(可按形状、数量排列)

  花环:用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冠军花环(可按颜色、数量排列)

  奖章:用印章盖出不同图案做成冠军奖章(可按数量排列)

  2.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制作,师指导,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制作。

  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制作的。

  五、结束

  师:小朋友,奖品都已经做好了,我们拿着奖品,排着队送给小动物们好吗?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物品是否是按规律摆放的,并尝试将身边的物品按规律排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整合了健康、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组织动静结合,为幼儿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活动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并且随着活动的深入,学习难度也层层递进,进一步该活动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索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经常自发地将活动室、游戏区里的物品按规律排序。

18、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会制造风》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强,能够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而且喜欢动手,敢于尝试。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我会制造风》。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了解风的特性。

  2、能力目标:尝试借助材料用各种方法来制造风。

  3、情感目标:让幼儿增强团结、体验制造风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大胆尝试,自主动脑,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2、难点:知道风的形成及特性。

  活动准备

  风铃、纸风车、气球、羽毛、扇子、硬纸板、打气筒、玩具吹风机等。

  活动过程

  在第一环节中,我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看不见我的影子,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时我只摇树枝。呼呼呼,有时我要推倒房屋。)请你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根据经验猜出谜底—风。

  第二个环节是探索风的成因,了解风的特性。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引导幼儿用“吹气球”、“放气”、“小手扇风”、“扇快扇慢有何不同”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知道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又通过“用手抓风”的活动让幼儿真正认识到风只能感觉到,是看不见,抓不着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用实验来探索风的成因。尽管探索的结果与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风的成因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样的探究,可以培养幼儿注重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的精神。

  第三个环节是大胆尝试,想办法制造风。

  此环节,首先我引导小朋友玩一个利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制造风的游戏。“小朋友们!看!我们的活动室挂了很多风铃,试一试,谁能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想办法产生风,仍风铃响起来呢?”根据已有经验,小朋友很快就会用小嘴吹一吹,用小手扇一扇,让风铃响起来了。由于是小朋友亲自所为,听到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接下来,我会说:“小朋友!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有纸风车、扇子、硬纸板、打气筒、玩具吹风机等。大家想一想!如果不碰到风车,怎么让风车转起来呢?如果你能,你是用的哪种材料,用的什么方法让风车转起来的?赶快试试吧。”由于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给每个幼儿都能参加活动提供了条件,那么幼儿会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辅助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想出各种办法来制造风。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突出了活动目标中的重点。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结束后,我会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幼儿用自己的操作经验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和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通过交流,幼儿不仅向别人介绍了自己的制作风的方法,还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最后教幼儿一首儿歌《我会制造风》,这样不仅突出了活动的主题,还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幼儿对制造风的印象。

  我会制造风

  我的小嘴吹一吹,

  我用扇子挥一挥

  我拿纸张甩一甩

  呼呼呼,真凉快。

  吹风机呀你快来,

  快把羽毛吹起来,

  打气筒呀你别跑,

  来把气球给喂饱,

  呼呼呼 沙沙沙

  哪里都能遇到它。

19、大班游戏蚂蚁搬家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关 注在地上爬行的蚂蚁,在一次大雨之前,幼儿惊喜的发现成群结队的蚂蚁,一个个都非常惊奇的观注着忙忙碌碌的蚂蚁,甚至有的幼儿看到很多只蚂蚁合作搬运一块 食物困难前行时,主动帮助蚂蚁将食物送到蚂蚁的洞口,看到孩子们的热情,激发了我设计本节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和克服困难、团结合作 的精神。并让幼儿初步了解"蚂蚁搬家要下雨"的自然现象。

  活动目标:

  1、学习爬行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和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若干、呼啦圈若干、垫子两个、大小沙包若干、纸箱两个。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小朋友们,天快要下雨了,我们快来搬家吧。"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一个跟着一个钻出洞口,爬过蚂蚁路(手、脚着地)。一个跟着一个钻进洞口。进入新家,来回进行几次。

  基本部分:

  小蚂蚁们我们开始搬家了。

  让小朋友带上头饰扮成小蚂蚁把食物运回家。

  小朋友分成两路纵队,要爬过呼啦圈,越过布垫、把小沙包投进纸箱,然后返回,投沙包最多的队获胜。

  蚂蚁妈妈发现有一大块食物,可是一只蚂蚁搬不动,怎么办呢?

  启发小朋友说出两只小蚂蚁合作完成。

  游戏再次开始两只小蚂蚁合作爬过呼啦圈,越过布垫,把大沙包投进纸箱,投沙包最多的队获胜。

  在爬行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结束活动:

  今天小蚂蚁都很累了,我们互相拍拍身体,放松一下吧。并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分享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

20、大班健康蚂蚁钻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

  2.想方设法用合适的方式钻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张报纸。

  2.幼儿会玩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会念儿歌。

  3.幼儿已初步了解运动会比赛项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幼一起以运动员的角色,随音乐边拍手边走进活动场地。

  2.幼儿四散站立,师生共同以运动会各项比赛的情景进行热身活动。动作如下:

  头部运动:以蛙泳状四散游,抬头换气。

  下蹲运动:双手合拢向上伸直,身体边扭动边蹲下,然后跳起来,就像沉到底再跳出水面的花样游泳运动。

  上肢运动:双脚平移蹉步后向上做投篮状。

  体转运动:双手作持枪状,左右射击。

  腹背运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弯腰抓杠向上举重状。

  跳跃运动:两脚并拢向前做跳远状。

  放松运动:作竞走状。

  二、合作学习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教师用身体搭洞,引导幼儿发现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能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2)幼儿用报纸钻教师搭的洞,教师不断变化洞的大小、形状,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

  (3)幼儿用身体搭洞,教师边用报纸钻洞,边用语言表述幼儿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搭的洞,引导幼儿搭出与别人不同的洞。

  (4)分组活动,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提醒始终保持某一动作的幼儿变换动作,以免疲劳。

  (5)讨论。

  师:报纸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

  幼:变小了。

  幼:卷成一个细筒。

  幼:拧起来,像根麻花。

  师:如果是你们自己,怎样钻过小洞呢?

  幼:变得长长的。

  幼:把身体变细一点。

  师:好,我们一起来做做把身体变细的样子。

  (幼儿有的双臂合拢向上伸直,有的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吸气收紧身体,有的趴在地上作爬行状,等等。)

  2.自己钻洞。

  (1)幼儿两两一组,一个搭一个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搭一个让小朋友能钻过去的、牢固的洞,钻的幼儿身体不能碰到洞。

  (2)讨论:怎样搭洞小朋友才能钻过去,怎样钻小朋友才不会碰到洞?

  老师:在钻和搭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幼:我搭了一个洞,豆豆钻的时候把我撞倒了。

  幼:有的洞太小了。 师:谁来搭一个小朋友能钻过去的洞?

  (一幼儿双手、双脚撑地,膝盖伸直,搭了一个“桥洞”。)师:谁来试一试钻过去但不碰到洞。

  (一幼儿匍匐钻了过去,教师立即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习,提醒幼儿注意控制身体。)

  (3)再搭、钻,教师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及时鼓励能较好控制身体的幼儿。

  3.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玩法:教师与一幼儿手拉手搭成城门状,其他幼儿鱼贯钻过。

  边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小金麟,招手笑/十运会上走一遭/问你看游泳看体操)边玩。搭城门的人不断调整城门的高度,引导幼儿分别用低头、弯腰、爬行的方式钻过城门,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城门。当念到“问你看游泳看体操”时放下“城门”,抓住一幼儿,该幼儿便替换原先搭城门的幼儿。

  (1)第一次钻时,城门与幼儿的头顶等高,幼儿低头便可钻过。

  (2)第二次钻时,城门与幼儿肩膀等高,幼儿需弯腰钻过。

  (3)第三次钻时,城门的高度与幼儿的腰部等高,幼儿需爬行才可钻过。

  三、舒展身心

  1.放松身体:随十运会会歌《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做深呼吸调整气息,坐下捶腿和手臂,同伴间互相捶背。

  2.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

  师:(出示运动员刘翔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

  幼:他叫刘翔,是跨栏冠军。

  师:对,他很了不起,是奥运会跨栏冠军。让幼儿向他学习,做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把身体锻炼得健康强壮,长大也为祖国争光。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主要在于幼儿探索不同形式钻洞的方法,幼儿熟练的掌握手脚爬、手脚膝地爬、匍匐爬的技能,重点在于让孩子掌握匍匐爬的方法。活动中,幼儿对于活动的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很多孩子都不会匍匐爬的这个方法,对孩子体能方面的培养是不均衡的。

  提高措施:

  1.平时应该多进行此类活动,锻炼孩子爬的能力。交给孩子一些爬的正确方法,让孩子对爬感有趣。

  2.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多带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各个方面体能培养均衡发展。

21、大班美术蚂蚁过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帮助幼儿回忆蚂蚁的外形特征。

  2、尝试用三个椭圆形表现蚂蚁的不同形态。

  3、体验帮助别人可以带给自己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课件、范画两幅、纸、勾线笔、油画棒、蚂蚁拼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蚂蚁王国。

  初步了解蚂蚁王国及蚂蚁的主要外形特征。

  1、观看课件。

  前几天,小朋友在散步时发现了花坛里的蚂蚁,对蚂蚁很感兴趣。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去蚂蚁王国看看。看了请你告诉我,蚂蚁身体长得怎么样的,有几对触角?几对足?喜欢吃什么?

  幼儿回答,老师小结。蚂蚁的身体有三个椭圆形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有三对足。喜欢吃一些甜甜的香香的东西。

  2、拼图添画游戏:蚂蚁。

  帮助幼儿了解蚂蚁的不同动态特征。

  老师这儿有散落的蚂蚁拼图,谁可以帮助我把它拼好?(幼儿分别拼出站、坐、爬三种不同姿势的蚂蚁)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蚂蚁好象少了点什么?原来蚂蚁的脚不见了。谁会给蚂蚁添上脚?(幼儿示范:给不同形态的蚂蚁添上相应的脚)

  二、绘画:蚂蚁过节

  1、今天,小蚂蚁很开心,它们来到草地上,在干吗呀?(幼儿讨论)蚂蚁它告诉我: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它们想开个中秋联欢会,想请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帮着出出金点子。

  2、中秋联欢会要准备些什么物品?我们可以找好朋友商量商量,要是你是小蚂蚁你想怎样过节。(比如:吃的东西、场地布置、穿的衣服等。)(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我是蚂蚁的话,我想带…,我想穿…,我想把活动室布置…。

  3、小朋友的点子真多。我也有一个点子:(出示范画一)我是小蚂蚁的话,我要带个大大的月饼与同伴一起分享。我搬不动,我还要请同伴来帮忙。(出示范画二)我还有一个点子:我想把活动室布置得漂亮点,这样大家在这里赏月会很舒服、很开心。

  4、我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的点子想来介绍,小朋友可以象老师一样把自己的想法用图画记录下来,待会儿可以与小朋友或老师还有后面的客人老师交流。

  5、作品评价。

  6、老师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对表达意思清楚的、绘画有进步的、内容有创新的给予及时的表扬。

  7、幼儿自己介绍作品。

  今天,我们帮助小蚂蚁出了很多点子,来看看:这是谁画的?(大屏幕出示部分幼儿的作品)分别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

  你们帮助了小蚂蚁,他们很开心。要谢谢你们。你们心里开心吗?原来帮助别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快乐,真幸福。我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想介绍自己的金点子,现在就请你们去告诉好朋友或后面的客人老师也可以来告诉我。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22、大班美术蚂蚁过冬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改变蚂蚁头和身体方位来表现蚂蚁的爬、坐、站等不同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范例;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

  ——师: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朋友的过冬方法呢?

  二、欣赏和讨论

  ——师:我的这位动物朋友是谁呀?它长得怎么样?

  ——师:根据教师记录的小蚂蚁的动作来猜测它们可能都在忙着做什么事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兵蚁:你能从哪里看得出它站得很精神?身体挺得直直得,精神饱满地在保卫家园。

  2、蚁后:蚂蚁妈妈也就是蚁后正在照顾刚刚出生的小宝宝。那它是怎么照顾小宝宝的呀?你是从哪里看出蚂蚁妈妈是坐着的?(幼儿示范)

  3、工蚁:刚才我们说到了正在保卫家园的兵蚁,也说到了正在照顾小宝宝的蚁后,接下来这两只小蚂蚁又在忙什么呢?它们是怎么搬的?为什么只有三只脚?(解决重叠)

  三、幼儿创作

  —— 师:蚂蚁王国真热闹啊!兵蚁们在保卫家园,工蚁们在忙碌地准备过冬的食物,蚂蚁妈妈也在忙着照顾小宝宝。遗憾的是,老师这次只访问了三个蚂蚁洞,知道了它们在做些什么事情,你们看,还有这么多的蚂蚁洞还不知道呢!怎么办呢?那我就请你们帮忙,想想小蚂蚁可能在蚂蚁洞里忙些什么,将你的想法画下来,好吗?

  要求:每人一张,画好的小朋友把画按照背后的数字排在这块展板上。

  四、欣赏作品

  将幼儿作品布置成一个“蚂蚁过冬”的场景。

  活动反思:

  1、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重复幼儿的回答情况较多,没有进行有效的追问。

  2、教师没有将蚂蚁的种类“兵蚁、工蚁、蚁后”这方面的概念在范例欣赏观察的环节中给予孩子,忽略了这个教育机会,虽然只是一笔带过,并不是活动重点,但知识就是积累而成的,对于孩子的经验积累是有必要的。

  3、欣赏讨论范例时,由于教师是同时出示三种不同动态的蚂蚁,难度上没有了层次性,虽然教师每一个动态解决什么重点比较清晰,但由于是同时出示,导致幼儿选择讨论的时候一开始就关注了爬的蚂蚁,打乱了教师的思路,所以这环节显得比较混乱。

  4、教师将活动重点定为坐的动态以及重叠,在活动中以讨论和示范的方式基本解决。

  5、教师在作品呈现上采用了与以往每个孩子一张绘画纸的不同形式,将所有孩子的绘画纸贴在展板上,事先画好一个大型的蚂蚁王国,让孩子在每个蚂蚁洞中进行想象创作,完成后重新展示出来,最后的作品能给于孩子比较大的成功感和视觉冲击。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体现了一个合作完成一幅画的合作性。并且在这中间也考虑到能力的差别,给能力较弱的孩子比较小的蚂蚁洞,能力强的孩子比较大的,多点空间进行创作。另外,教师还考虑到了在展板和作品背后用数字进行一一对应。

  6、孩子的作品中,蚂蚁的足的动态很丰富,也想了很多过冬的情景,有打扫卫生、踢足球、荡秋千、上课等等,很热闹。但是对身体的动态,比如爬和坐,与教师预计的少一点,有的孩子需要提醒。

23、大班美术蚂蚁大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掌握单线蚂蚁的画法,并会适当变化运动方向。

  2、尝试简单构图,表现出近大远小的相对关系。

  3、发展幼儿初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相机。

  2、大小不同的圆纸片、白纸、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1、出示三个圆形,并用变魔术吸引幼儿兴趣。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形,你们看,是什么形状?(圆形)(使用电子白板拉幕功能)原来是圆形弟弟,圆形弟弟说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呢,他还请来了两个圆形哥哥,(出示另外两个圆形)这三个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原来这三个圆形大小不一样!

  圆形兄弟来排队!圆形大哥排下面,圆形弟弟排中间,圆形二哥排上面!排好队伍变魔术,变出什么来?小朋友们仔细看!两只小眼睛,一张小嘴巴,两个弯触角,一边三条腿,原来是蚂蚁!(边说边播放事先录制好的蚂蚁绘画过程) 三个圆形变出了一只小蚂蚁。

  2、幼儿想象小蚂蚁的各种姿态。

  (1)、猜测小蚂蚁在做什么。

  你们来猜猜小蚂蚁在做什么?

  (2)、想象小蚂蚁的其他姿态、动作。

  你还想让小蚂蚁做什么?(幼儿讨论)(幼儿回答)老师事先准备三只蚂蚁的形象,一只正面,一只侧面,一只侧身回头。当幼儿说到这三只蚂蚁的动作时,教师就出示,并讲解。

  (3)、这三只蚂蚁有什么不同?哦,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侧面的。我们来看这一只,这一只是正面还是侧面?正面看小蚂蚁我们能看见几只眼睛,他的脚在什么地方?

  总结:原来,在画正面的蚂蚁时,我们可以画两只眼睛,侧面的话只要画一只,正面的蚂蚁脚画在圆边上就可以了,但是,侧面的小蚂蚁离我们近的一边身体上的腿要从圆里面开始画,离我们远的那边呢,就只要画在圆的边上!

  3、讲述蚂蚁大战的故事,激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1)、教师讲述故事。

  小蚂蚁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呢!

  从前有一个蚂蚁王国,里面有着无数的小蚂蚁,蚂蚁国王要选出最强壮的蚂蚁作为他的勇士来保护蚂蚁王国,战场上是一片火热,有白蚁、有黑蚁、有飞蚁……有的蚂蚁手中拿着剑,有的拿着大刀,有的拿着弓箭,放眼望去,蚂蚁战士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大风怪要把蚂蚁战士们都吹走了!正在这时,一位蚂蚁勇士诞生了!他一手拿着无敌盾牌,一手拿着超级宝剑,和大风怪勇敢战斗,终于把大风怪赶走了。最后国王就选他作为今年的蚂蚁勇士,让他来保卫蚂蚁王国。这就是我蚂蚁大战时候的故事。

  (2)、提示幼儿画面的布局。

  我想把我刚才的故事画下来呢!刚才我的故事中谁是主角?一般主角,最重要的人我们要放在画面的哪里?对方在中间,那么它的大小呢?要比别的角色稍微大一点,这样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蚂蚁战士呢?靠近勇士的就画稍微大一点,离勇士远一点的呢?离开勇士很远的的呢?就可以用一个小点点来表示了!还有整个战场上的蚂蚁战士们不能太多,太多了,比武就不能开展!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你们也想来创作自己的蚂蚁大战的故事吗?记得刚才我们说的画面怎么布局要点哦!现在就请你们来画自己蚂蚁大战的故事吧!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并拍照片。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老师拍了几副你们画的蚂蚁大战,我们来请小作家说一说他的蚂蚁大战的故事!(幼儿讲述)看来你们的故事都很精彩,我们回到教室那你们的画做成《蚂蚁大战》故事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一起看好吗?

  活动反思: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我们准备了工具和材料,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了一节具有特殊意义的课——这是同学们学习科学之后的第一次实地观察动物活动。

  课堂上,我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观察的目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小家伙们用从家里带来的甜点心、糖块、果皮和馒头等引来了蚂蚁,然后便用我分发的放大镜开始观察,这项活动比较简单,一会儿功夫,每个同学便将蚂蚁的身体结构观察得清清楚楚。同学们对于此项活动的兴致很高意犹未尽,这完全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索性按计划让他们继续各自的观察活动,并再次强调在观察时要仔细认真。同时,作为奖励,我将事先准备的樟脑球分发给他们,并指导他们使用:在蚂蚁经过的地方画一条线,或者画一个圆圈将一只蚂蚁圈起来,再观察蚂蚁的行动发生哪些变化……最终,活动取得了圆满结果。

  回顾这次观察活动,我认为在组织学生观察小动物时,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观察活动要深入

  1、要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这也是观察生物的基本要求。当我发现有的同学急于知道蚂蚁遇到食物后的表现,便将食物直接放在了蚂蚁面前,便马上提醒他们应该将食物放在离蚂蚁稍远一点的地方。同时,让他们思考其中的道理,进而引导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到蚂蚁头部触角的作用。

  2、要鼓励学生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蚂蚁遇到小块食物时,便独自将食物搬回巢穴,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行进方向,显得比较轻松;如果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食物,只靠一只蚂蚁搬运起来比较吃力时,它便会将食物拖回巢穴,这时如果再有一只蚂蚁赶过来帮忙,两只蚂蚁又会侧着身子来搬运;如果遇到比较大的食物,最先发现食物的蚂蚁,总是在食物上前后左右地考察一番,然后便赶回巢去搬来救兵,而且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搬来的救兵总是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多蚂蚁竟然可以同时用力。

  3、观察活动要有时间上的保证。限于课堂教学实际,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但是许多时候为了获得一个准确的结果,必须对事物进行长时间观察。《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为了观察昆虫的活动,他常常要用上半天甚至用上一天的时间,正是由于他的勤奋观察,才成就了《昆虫记》这一世界名著。

  4、要注意做到反复观察。以观察蚂蚁为例,要注意观察不同环境、不同种类蚂蚁的生活习性与身体结构,这样才能对蚂蚁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另外,能够做到反复观察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顽强坚忍的行事毅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

  二、注重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体验

  了解蚂蚁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途径很多,可以查阅书籍资料,可以上网搜索,可以询问他人,但是相比而言,通过自己亲历亲为的客观观察而得到的知识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百闻不如一见”,“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强调的都是这一点。

  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就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上网搜索或是查阅书籍资料寻求答案,往往能够得到非同寻常的结果。

  三、要注意爱护小动物

  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爱护动物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并不陌生。在我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爱护动物是建立在学生与动物之间深厚情感的基础上,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也就意味着对于动物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充分了解。当蚂蚁遇到用樟脑丸画出的横线马上回避,这种现象说明蚂蚁并不喜欢樟脑这样的气味,可是有的学生却用樟脑丸在蚂蚁巢穴洞口画上圆圈,甚至有的学生将樟脑丸放在了蚂蚁巢穴洞口上,这样的行为对于蚂蚁来说显然是过于残忍。这时候,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也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也会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

  当然,无论是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这都是一节普通的科学课,这样的课堂既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更有师生共同参与观察活动过程中的灵动生成,而最终的目标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也许,一次观察活动,一次说服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能改变什么,或者至少就眼前意义上于学生的知识增长来说作用不是很大,甚至在许多人看来,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只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写一写,或者让学生在书上划一划,记一记,背一背,就完事大吉。但是,我觉得,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除了记忆背诵之外,还有这样一种学习方式;除了教室课桌之外,还有大自然这样一种学习场所;除了学习现成的知识之外,至少可以让他们树立一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经历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观察方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观察热情必将逐步提高,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这让我回想起在《认识石头》一课时,当我由衷地对同学们采来的石头表示惊喜时,当我真诚地赞赏他们的采石行为时,当我同他们一起砸开石头时,当我们一起弄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理石时,我想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很多。所有这些都远远超出了观察蚂蚁这一活动本身,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课程时,应该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这样看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蚂蚁的意义,便显得十分重要了。

24、大班健康蚂蚁搬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架空的竹梯上进行手脚爬,提高自身的协调力量。

  2.能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材料进行活动。

  3.能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竹梯四架;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轮胎十二个;垫子4张;起点线4条;"蚂蚁的家"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今天天气真好小蚂蚁们跟着蚂蚁哥哥到郊外去活动下身体吧(排好队伍小跑进场)"蚂蚁郊游操"一:原地踏步 4X8拍 弓步俯背信号灯 跳跃抡臂 原地踏步二、师:刚才我们一起做了操下面啊我们一起来学本领,谁知道小蚂蚁有什么本领啊?

  其实小蚂蚁最大的本领就是爬行今天我们来学爬哦。

  1.模仿蚂蚁的爬行。(分散练习)小朋友们谁会蚂蚁爬啊上来试一试(重点:双手双脚同时撑在地上,眼睛看好前方膝盖不着地)2.练习在竹梯上爬行。

  刚才我们学会了再平地上爬行,可是小蚂蚁找食物的时候会爬到高的地方这样爬行就更难了接下来我们来试一试在稍微高点的地方爬行看看小蚂蚁们能不能成功。大家快看在我们的草地上出现了什么?梯子放在轮胎上这样就被架空了。你们觉得在爬梯子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先在各边放一个轮胎的竹梯上练习爬行(适应一次)然后进行第二次练习(等孩子适应后要求加快速度爬行通过)3.请幼儿示范爬行的要点,幼儿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接下来我们要增加难度了哦(在竹梯的另一头再增加一个轮胎形成坡度)4.游戏:蚂蚁搬家。

  刚才我们爬行的本领已经学会了现在啊蚂蚁家族要搬家了需要小蚂蚁们帮忙把粮食从老家搬到新家去。

  (1)请幼儿想办法把家里的食物搬到新家里,而且不妨碍爬行。

  (2)介绍搬家路线,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路线爬行。(一种平面竹梯;一种架空的竹梯)(3)教师重点保护在架空竹梯上爬行的幼儿。

  三、小朋友们我们帮蚂蚁家族搬好家了是不是有点累了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下放松操吧。

  1. 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2. 放松活动:今天小蚂蚁都很累了,我们互相拍拍身体,放松一下吧。

  活动反思:

  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

相关内容
  • 大班社会教案我来交朋友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我来交朋友反思

    1、大班社会教案我来交朋友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和同龄人交朋友,学习和新朋友认识、相处的简单方法。  2.体验交到新朋友并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同龄班班教师交流活动目的和内容。  2

  • 大班科学教案丰收的季节秋天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丰收的季节秋天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丰收的季节秋天反思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一些农作物或果树。  2.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景,体验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4.对科学

  • 大班安全教案反思火的危害
    大班安全教案反思火的危害

    1、大班安全教案反思火的危害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认识火,了解火的用途及危害。  2、通过防火安全知识学习,增强幼儿防火意识。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

  • 大班美术教案我想飞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我想飞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我想飞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

  •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轮胎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轮胎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轮胎反思  设计意图:  轮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和熟悉的物品,幼儿在积累了一些对轮子的相关经验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轮胎的花纹既有实用作用又有装饰作用,通过创意绘画,从而获得更多的

  • 大班美术教案线―美丽的向日葵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线―美丽的向日葵反思

    1、大班美术教案线―美丽的向日葵反思一、PPT播放音频,引出主题"向日葵"。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2、请先闭上你的眼睛,(播放PPT及音频)。  师:小朋友们,我们

  • 大班社会教案心情与表情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心情与表情反思

    1、大班社会教案心情与表情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知道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能用语言表达各种面部表情的不同五官表现。  2、学习从他人的表情中了解别人的心情,并产生帮

  •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打字机反思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打字机反思

    1、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打字机反思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幽默的风格以及ABA结构和特别的"叮"声出现的规律。  2、创编为打字机加油、放松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

  • 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反思

    1、大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

  • 大班科学教案绳乐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绳乐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绳乐反思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4、乐意与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