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象

栏目: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时间:2022-09-22 12:39:02
文章:亦夏 分享

《小班教案大象》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小班教案大象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

  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她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

  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是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

  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

  (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

2、小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大象运粮教案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身躯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幼儿心情愉快,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 热身运动 听欢快的音乐,幼儿随老师做小兔跳、骑马、小鸟飞、大狗熊等小动物的走路动作。

  2、出示大象头饰,练习基本动作

  (1)提问:"这是谁?"

  (2)"大象是怎样走路的?"(让幼儿自由做动作)

  (3)提出要求"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走起路来,两条腿是直直的?"

  A、可以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B教师示范真确动作,两腿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上体前屈,两手握住膝盖--踝关节,从左脚开始,两脚交替向前行进,或者横向移动。

  (4)幼儿自由练习。

  (5)比赛看谁走得快。

  3、游戏:大象运粮,结束活动。 出示沙包,开始大象运粮的游戏,可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幼儿参与热情

3、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大象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 “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 “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 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大象和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5、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6、小班音乐小兔和大象教案

  小班音乐活动《小兔和大象》

  ●活动来源小兔和大象音乐形象鲜明、单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想像与表达。并且一个轻快、活泼,一个笨重、缓慢,彼此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便于幼儿对比性地感受与学习。

  《兔跳》音乐为已感知过的音乐,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象》音乐缓慢而沉重的特点。考虑到幼儿爱模仿,喜欢和教师一起做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我们以音乐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

  因为9月份是小班幼儿人园分离焦虑期,支教团决定本次活动用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有情节的游戏中,感受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

  2.根据音乐的变化,尝试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小兔乖乖》的故事,会玩《小兔乖乖》的音乐游戏。

  物质准备:背景道具,小兔头饰,娃娃桌上一部电话;一名教师扮演狼和大象。

  ●活动过程1.快乐的小兔子重点引导幼儿能较合拍地和兔妈妈一起听着音乐欢快地做动作。

  2.音乐游戏“小兔乖乖”

  (1)小兔看家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兔妈妈歌唱时的声音,感受轻快与活泼的特点。

  (2)狼来了帮助幼儿分辨出狼歌唱时粗哑的声音并做出反应。

  (3)妈妈回来了幼儿能分辨出妈妈歌唱时优美动听的声音并做出反应。

  重点提问:“妈妈的歌声和大灰狼的歌声有什么不一样?”

  3.音乐游戏“大象做客”

  (1)猜猜谁来做客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沉重而缓慢的特点,想像符合音乐特点的形象。

  重点提问:“这个朋友走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个朋友走路的音乐和咱们《兔跳》的音乐听起来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让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感受。

  (2)大象来了重点引导幼儿听音乐模仿大象沉重而缓慢的动作。

  (3)小兔和大象做游戏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

  最后跟随大象到大象家做客,结束活动。

  ●活动评析作为音乐领域的活动,《小兔和大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将优秀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作品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幼儿园教案频道

  近二十多年来,幼儿园教育改革强劲而快速的步伐带来了教育教学全新的面貌——前卫与强烈的时代感、多样化与综合性,然而,经典却日益远离我们而去,甚至被人们忘却。实际上,多少年来,真正在孩童时期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却是那些真正的经典之作。

  《小兔乖乖》是被人们吟颂了几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其简明而又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而又形象鲜明的人物、不断重复而又富有韵律感和吟唱性的歌谣,撞击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明晰着孩子们爱与憎的对象,增长着孩子们的智慧与勇气,加深着孩子们的爱与亲情。

  《兔跳》和《大象》的乐句也都选自名家的经典名曲,塑造了非常典型的形象,使孩子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

  2.用有趣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与情节贯穿始终。

  小班末期和中班初期的幼儿,开始对情境和情节有了明显的关注和兴趣,生动有趣、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音乐活动《小兔和大象》正是选择了《小兔乖乖》这样一个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贯穿活动始终的情节,使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活动热情。而简单形象的道具——小门、小桌和电话,兔妈妈、大灰狼、大象的头饰,也引导着孩子们进入了故事的情节与情境。同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随着情节的发展,用自己的角色与幼儿深入地互动与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3.适时重现典型乐句,引导幼儿想像并建立音乐形象与典型乐句之间的联系。

  当一段典型乐句出现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妈妈的歌声与大灰狼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这个朋友走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个朋友走路的声音和咱们《兔跳》的音乐听起来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

  上述这些问题引导着幼儿想像和思考,让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和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幼儿想像符合音乐特点的形象,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想像。因此,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观察他们的表达和表现,在幼儿想到一种音乐形象时,适时地再现典型乐句,引导幼儿建立音乐形象与乐句之间的联系,以使幼儿不断根据乐句的音乐特点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想像和认识,并根据狼、兔子、大象三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产生不同的情感。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大灰狼和大象可以由教师扮演,也可以由大班幼儿扮演。这个活动还可以在幼儿园进行展演,班际间的交流与资源共享会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收获。

  总之,经典的作品、符合年龄特点的形式、教师的积极投入和引导技巧,是保证音乐活动高质量的重要因素。让经典走近孩子,让教育充满智慧!

7、小班韵律教案大象与小鸟

  幼儿园小班韵律教案:大象与小鸟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象小山一样的身体;而小鸟有着娇小、灵巧的身体,大象和小鸟都深深的印在孩子们的脑筋里,孩子们平时喜欢模仿它们。而“大象与小鸟”这段音乐欢快,给人一种快乐的感受,老师给予了其一个美妙的故事情节更使人愿听、想听,从而再想要去表现。老师设想让幼儿跟着这段音乐进行表演,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但要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地去选材、去设计,幼儿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增强创造力。在这个活动中老师要做一个要做孩子的发掘者、引导者。

  2、重点难点

  重、难点:幼儿能用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性质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2、幼儿能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3、激发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图三张、大象和小鸟的胸饰若干、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激趣,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来了”的律动进场。

  2、故事引入:

  *师:“今天还会来一位动物朋友跟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呢?”教师出谜语引出大象。“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

  *师:“你们喜欢小鸟和大象吗?大象和小鸟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教师讲故事《小鸟和大象》幼儿认真领会小鸟和大象在故事中的情绪变化。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了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得可高兴了。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身后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大象在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

  3、听音乐分辨小鸟和大象的歌曲,幼儿想象自编动作。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也讲了这个故事,我们来听一听,这段音乐有几小段?”幼儿完整听音乐,老师在旁边根据着音乐分别指三幅图。

  *师:“这首音乐有几段?第一段是谁出来跳舞了?”(小鸟)“我们一起来学小鸟跳舞吧!”

  *放小鸟音乐,幼儿听小鸟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飞翔、唧唧喳喳叫、跳圆圈舞等。先让幼儿集体做,老师发现好的动作后再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并加以提炼。

  *师:“接着又是谁出来跳舞了?”(大象)“大象是怎么跳舞的呢?”

  放大象音乐,幼儿听大象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吸水、喷水、洗澡、跳舞、走路、转圈等。(方法同小鸟)

  *师:“后来小鸟和大象怎么样了?”听大象和小鸟游戏的音乐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洗澡、转圈、跳舞等动作。并在集体中进行提炼。

  *教师小结提醒幼儿:大象因为特别大、身子象小山一样,所以它跳起舞来动作比较笨重。小鸟因为比较小,身体轻,跳起舞来动作灵巧、可爱。

  4、律动。

  *师:“我们刚刚表演了小鸟和大象,现在想不想听着音乐完整地表演啊?那谁来当小鸟,谁来当大象?”老师请幼儿自选胸饰小鸟和大象。

  *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玩呢?”老师随即提出要求:a、要听清楚音乐,什么时候小鸟出来;b、什么时候是大象出来,大象出来跳舞的时候,小鸟就蹲下来别动表示躲起来;c、最后呢?它们一起跳起了舞。

  *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老师在旁边提醒、指导,鼓励幼儿创编各种动作。最后教师说“天黑了,小鸟和大象互相再见回家去了。”幼儿互相做再见的动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出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游戏再开展一次。

  *交换角色表演一次。老师退出。

  5、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朋友们也要象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你们做朋友。

  *听小鸟和大象游戏的音乐,幼儿出活动室做户外游戏。

8、小班健康大象运粮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身躯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幼儿心情愉快,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躯体前进的基本动作。

  2、将沙包放至后背,参与游戏并完成所学动作。

  三、活动准备:

  1、大象头饰、沙包若干。

  2、欢快节奏的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热身运动

  听欢快的音乐,幼儿随老师做小兔跳、骑马、小鸟飞、大狗熊等小动物的走路动作。

  2、出示大象头饰,练习基本动作

  (1)提问:"这是谁?"

  (2)"大象是怎样走路的?"(让幼儿自由做动作)

  (3)提出要求"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走起路来,两条腿是直直的?"

  a、可以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b、教师示范真确动作,两腿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上体前屈,两手握住膝盖--踝关节,从左脚开始,两脚交替向前行进,或者横向移动。

  (4)幼儿自由练习。

  (5)比赛看谁走得快。

  3、游戏:大象运粮,结束活动。

  出示沙包,开始大象运粮的游戏,可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幼儿参与热情。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9、小班韵律教案:大象与小鸟

  幼儿园小班韵律教案:大象与小鸟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象小山一样的身体;而小鸟有着娇小、灵巧的身体,大象和小鸟都深深的印在孩子们的脑筋里,孩子们平时喜欢模仿它们。而“大象与小鸟”这段音乐欢快,给人一种快乐的感受,老师给予了其一个美妙的故事情节更使人愿听、想听,从而再想要去表现。老师设想让幼儿跟着这段音乐进行表演,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但要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地去选材、去设计,幼儿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增强创造力。在这个活动中老师要做一个要做孩子的发掘者、引导者。

  2、重点难点

  重、难点:幼儿能用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性质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2、幼儿能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3、激发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图三张、大象和小鸟的胸饰若干、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激趣,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来了”的律动进场。

  2、故事引入:

  *师:“今天还会来一位动物朋友跟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呢?”教师出谜语引出大象。“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

  *师:“你们喜欢小鸟和大象吗?大象和小鸟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教师讲故事《小鸟和大象》幼儿认真领会小鸟和大象在故事中的情绪变化。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了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得可高兴了。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身后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大象在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

  3、听音乐分辨小鸟和大象的歌曲,幼儿想象自编动作。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也讲了这个故事,我们来听一听,这段音乐有几小段?”幼儿完整听音乐,老师在旁边根据着音乐分别指三幅图。

  *师:“这首音乐有几段?第一段是谁出来跳舞了?”(小鸟)“我们一起来学小鸟跳舞吧!”

  *放小鸟音乐,幼儿听小鸟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飞翔、唧唧喳喳叫、跳圆圈舞等。先让幼儿集体做,老师发现好的动作后再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并加以提炼。

  *师:“接着又是谁出来跳舞了?”(大象)“大象是怎么跳舞的呢?”

  放大象音乐,幼儿听大象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吸水、喷水、洗澡、跳舞、走路、转圈等。(方法同小鸟)

  *师:“后来小鸟和大象怎么样了?”听大象和小鸟游戏的音乐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洗澡、转圈、跳舞等动作。并在集体中进行提炼。

  *教师小结提醒幼儿:大象因为特别大、身子象小山一样,所以它跳起舞来动作比较笨重。小鸟因为比较小,身体轻,跳起舞来动作灵巧、可爱。

  4、律动。

  *师:“我们刚刚表演了小鸟和大象,现在想不想听着音乐完整地表演啊?那谁来当小鸟,谁来当大象?”老师请幼儿自选胸饰小鸟和大象。

  *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玩呢?”老师随即提出要求:a、要听清楚音乐,什么时候小鸟出来;b、什么时候是大象出来,大象出来跳舞的时候,小鸟就蹲下来别动表示躲起来;c、最后呢?它们一起跳起了舞。

  *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老师在旁边提醒、指导,鼓励幼儿创编各种动作。最后教师说“天黑了,小鸟和大象互相再见回家去了。”幼儿互相做再见的动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出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游戏再开展一次。

  *交换角色表演一次。老师退出。

  5、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朋友们也要象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你们做朋友。

  *听小鸟和大象游戏的音乐,幼儿出活动室做户外游戏。

10、小班体育大象运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身躯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幼儿心情愉快,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一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热身运动听欢快的音乐,幼儿随老师做小兔跳、骑马、小鸟飞、大狗熊等小动物的走路动作。

  2、出示大象头饰,练习基本动作

  (1)提问:"这是谁?"

  (2)"大象是怎样走路的?"(让幼儿自由做动作)

  (3)提出要求"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走起路来,两条腿是直直的?"

  A、可以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B教师示范真确动作,两腿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上体前屈,两手握住膝盖--踝关节,从左脚开始,两脚交替向前行进,或者横向移动。

  (4)幼儿自由练习。

  (5)比赛看谁走得快。

  3、游戏:大象运粮,结束活动。出示沙包,开始大象运粮的游戏,可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幼儿参与热情。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11、小班音乐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12、小班主题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于是,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引发小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习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引导幼儿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鼓若干,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孩子们有的说像汽车,有的说像小鸭,还有的说像青蛙。老师趁势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呱呱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呱呱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呱呱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13、小班语言大象和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14、小班音乐大象与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15、小班音乐大象和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能分辨出轻快、沉重的音乐变化。

  2、能随着音乐变化变换大象走路、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动作。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过歌曲《秋天》,了解许多动物的不同特征

  2、环境准备:创设森林场景

  3、物质准备:大象走路、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图片各一张贴在森林场景里,小鸟和大象头饰各一套,《秋天》《大象和小鸟》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秋天》乐曲中进教室。

  T: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唱歌吧!

  二、引导幼儿了解大象和小鸟的角色特点

  T:森林里有谁?我们来学一学大象。看,这只大象在干什么?我们来学学。森林里还有谁?一起来学学小鸟。

  小结:大象走起路来慢慢的、重重的。

  小鸟飞起来轻轻的、快快的。

  三、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别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欣赏AB段

  T: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叫《大象和小鸟》。听,谁出来了?

  2、第二遍欣赏AB段,用动作来学。

  T:再来听听,哪段音乐是大象出来了,哪段音乐又是小鸟出来了?你可以用动作来学一学。

  小结:大象出来的音乐是重重的、慢慢的。小鸟出来的音乐是轻轻的、飞得快快的。

  3、第三遍听老师讲述故事,完整欣赏AB、AB段

  T:原来这首音乐中讲了关于《大象和小鸟》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完整音乐)师指图片讲述故事

  4、第四遍听音乐表演,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T:宝宝想不想来听着音乐表演这个故事啊?当你听到大象出来的音乐就做个重重的动作,

  小鸟出来的时候就做个轻轻的动作呢。

  四、分角色表演

  T:宝宝,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表演吧!

  1、出示头饰

  T:请这边的宝宝扮演大象,另一边的宝宝表演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表演

  五、结束活动

  T:今天,我们在森林里玩得真高兴,下次再来玩吧!

  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大象走的动作离开“大森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16、小班科学大象本领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环境。

  2.使幼儿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的情感。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大象在干什么?"

  2.图片:大象

  活动重点: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

  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

  审美元素: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动物喜爱之情,并感受到动物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图片,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大象的身体很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长鼻子,腿很粗壮像柱子。

  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样长?(长鼻子可以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卷草,吸沙喷在身上,不让虫子叮咬,能吸水喷水,还可以将敌人卷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为什么不呛呢?(向幼儿介绍大象鼻子里有一块软骨盖住气管口,喷水时可打开盖子)大象怎样走路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大象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住在热带森林里,吃树叶、草等)

  2.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呢?你在哪里看到的?(出示大象干活的图片。大象力气大,人训练它可以驮人、运东西、拉车子、表演。)

  3.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

  师: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也是人们的朋友,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捕杀,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总结: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环境。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开始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幼儿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来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知道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智力拼图环节幼儿表现的也很棒,拿到拼图很快就准确地完成了,幼儿对大象的外形特征掌握地非常熟悉。

  意见和建议:讲大象的外形特征时内容不够详细,讲到大象鼻子的作用、牙齿的作用时应该准备更多的图片,这样更有利于幼儿观察及理解。

17、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理解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性质的不同。

  2.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象和小鸟的图片和头饰、森林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大象和小鸟。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可真好呀,谁先醒了呢?原来是长鼻子的大象,大象摆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大象出来了,他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该起床了”。

  师: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

  幼:。。。。。。

  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只小动物听到了,天上飞的小鸟,小鸟也醒了,他拍着轻快的翅膀在天上高兴地飞起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起来了,大象你好”?

  师:小鸟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

  大象和小鸟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在森林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1、出示大象:问大象长什么样?

  2、出示小鸟:问小鸟长什么样?

  3、教师小结:大象长得大大的、胖胖的,走起路来慢慢地,说话声音粗粗的。

  小鸟长得小小的、轻轻的,飞起来特别轻快,说话声音细细的。

  二、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名字叫大象和小鸟。在听音乐时,请大家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大象,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小鸟。

  提问:你听到音乐里有谁? 是粗的还是细的? 粗的听起来像谁?细的听起来像谁?

  音乐里谁先出来的?然后是谁出来的?最后他们在干什么?

  想想大象和小鸟的动作可以怎样做?

  2、再次欣赏,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教师小结幼儿编动作的情况。

  三、角色表演:

  1、交代表演的方法:仔细听音乐,大象的音乐小鸟站着不动,小鸟的音乐大象站着不动,最后一起跳舞。

  2、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指导。

  四、结束部分:

  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吗?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朋友,小朋友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就会有好多小朋友跟你们交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18、小班体育活动大象运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身躯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幼儿心情愉快,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一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热身运动听欢快的音乐,幼儿随老师做小兔跳、骑马、小鸟飞、大狗熊等小动物的走路动作。

  2、出示大象头饰,练习基本动作(1提问:"这是谁?"

  (2)"大象是怎样走路的?"(让幼儿自由做动作)

  (3)提出要求"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走起路来,两条腿是直直的?"

  A、可以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

  B、教师示范真确动作,两腿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上体前屈,两手握住膝盖--踝关节,从左脚开始,两脚交替向前行进,或者横向移动。(4幼儿自由练习。(5比赛看谁走得快。

  3、游戏:大象运粮,结束活动。出示沙包,开始大象运粮的游戏,可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幼儿参与热情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内容
  •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大全200篇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大全200篇

    1、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大全200篇  1、游戏名称:问好目的:学习生字(第一次学习)准备:字卡方法:教师逐个出示字宝宝并以字宝宝的口气做自我介绍:"我是X字宝宝,小朋友好!"幼儿说:"X字宝宝好!"  2、游戏名称:长高了、变矮了目的

  • 小班音乐课教案变形金刚反思
    小班音乐课教案变形金刚反思

    1、小班音乐课教案变形金刚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节奏产各个,创造性的表现各种动作;  2、大胆想象,体验游戏的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

  • 小班音乐教案听声学声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听声学声反思

    1、小班音乐教案听声学声反思  活动目的:  1、感受并初步辨认鼓、碰铃、蛙鸣简、三角铁等乐器的音色,尝试为教师齐声伴唱。  2、学习听辨乐器音色表演相应动作,增强音乐听力与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鼓、碰

  • 小班社会落叶教案与反思
    小班社会落叶教案与反思

    1、小班社会落叶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描绘诗歌,感受秋天落叶的色彩美。  2、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

  • 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反思

    1、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5的认识  重庆丰都栗子中心幼儿园王晓蓉  活动目标 :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

  • 小班健康小狗汪汪教案反思
    小班健康小狗汪汪教案反思

    1、小班健康小狗汪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

  • 小班英语1活动教案40篇
    小班英语1活动教案40篇

    1、小班英语1活动教案40篇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

  •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30篇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30篇

    1、小班优秀数学教案30篇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进一步学习在

  • 小班美术教案制作糖葫芦
    小班美术教案制作糖葫芦

    1、小班美术教案制作糖葫芦  活动目标:  1、通过搓、团、穿等技能的练习,发展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动作。  2、培养幼儿兴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

  • 小班数学教案30篇
    小班数学教案30篇

    1、小班数学教案30篇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