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葡萄沟在哪里?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
2.葡萄沟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3.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一个过渡句,既交代了葡萄的销路,又引出下文对葡萄干制作过程的介绍。
2、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我是水。我会变成汽、云、雨、冰雹、雪。
2.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温和、暴躁的时候分别会做些什么?
我在温和的时候,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在暴躁的时候,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3.结尾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采用疑问句的形式结尾,照应了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3、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发现那边也有一个黑皮肤的泥鳅妈妈在那边带着孩子玩耍,小蝌蚪看着和自己长得挺像的泥鳅妈妈开心的游过去喊着:妈妈~妈妈~泥鳅阿姨看到小蝌蚪轻轻的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哦~你们的妈妈在荷花那边的叶子上。
4、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此处运用比喻,把葡萄茂密的枝叶比作绿色的凉棚,说明葡萄长得非常茂盛。
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说明葡萄颜色多种多样,突出了葡萄的色泽鲜艳。
3.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阴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阴房里,挂在木架子上,热空气从小孔进入阴房,在因房内流动起来,把葡萄栗色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5、二年级上册第10课黄山奇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0课黄山奇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日月潭在哪里?它周围的环境怎样?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觉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开头总写日月潭的位置及周围的环境。中间具体写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和清晨,中午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色,结尾总结全文。
4.你去过台湾的日月潭吗?用几句话赞美一下吧!
日月潭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细雨蒙蒙中的日月潭就是童话中的仙境,我爱你日月潭。
6、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画,一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2.玲玲的心情先是得意,后来伤心,最后满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3.你从爸爸的话中悟到了什么?
我从中感悟到坏事有可能会变成好事,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能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
7、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根据课文插图和自己的经验说说,天空雁群为什么会写字?
大雁在飞行时,会有一个领头雁带领,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就像在天空中写字一样。
2.为什么说保护动物是一件大事?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和动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保护动物是一件大事。
8、二年级上册识字2 树之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识字2 树之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中共介绍了几种树?请试着列出来。
按照课文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金桂。
2.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红、绿可以看出什么?
披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描写的非常形象。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
9、二年级上册第20课雾在哪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20课雾在哪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发挥想象,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雾来到校园里,我要把教室和操场藏起来。于是,他把教室和操场藏起来了。霎时,校园变成了一个仙境,都看不见了。
2.发挥想象,说说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出现了,它喵喵叫着,快乐地唱歌。路上走着行人,小汽车也出现了,它嘟嘟地叫着,飞快地奔跑。
3.从雾的变化和活动可以看出,雾又什么特点?
雾具有覆盖范围大,变化快,浓度大的特点。
10、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3.《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是低处景物。
11、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说说敌人用了哪些手段对付刘胡兰?
敌人用了收买、威胁、毒打、杀害的手段对付刘胡兰。
2.从哪几个地方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
面对敌人的收买,刘胡兰大声地回答说:我不知道;
面对敌人的威胁,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面对敌人的毒打,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面对敌人的杀害,刘胡兰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英勇就义了。
3.你如何理解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刘胡兰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是伟大的,为党和人民而死是光荣的。
12、二年级上册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茅坪挑粮的故事。
2.挑粮经过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说一说:井冈山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红军没有食物,没有体力,没法和敌人作斗争,也就不能好好建设井冈山根据地了。
4.人们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
因为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能够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13、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那个人最终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他不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叶子有蚜虫他不治,于是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2.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我为什么这么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芦,没想到葫芦和叶子的关系。
3.你觉得种葫芦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固执己见,知识浅薄的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 的联系,否则,会犯错误。
14、二年级上册第13课寒号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3课寒号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寒号鸟两次都不听喜鹊的劝告,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得过且过 带来了什么后果?
第一次不听劝告: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第二次不听劝告: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然后,在夜里冻死了。
2.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喜鹊很勤奋,看得远。冬天快到的时候,它就已经给自己做窝。寒号鸟懒惰,不听劝告,得过且过,所以被冻死了。
3.看到故事的结局时,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课文说一说。
我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美好生活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15、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说一说风娃娃做了哪些坏事?人们对他有怎样的态度?
风娃娃把孩子们的风筝吹走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把路边新栽的小树折了人们都责怪他。
2.风娃娃好心做坏事的原因是什么?
风娃娃认为只要有力气就可以帮助人们做事,没有思考那样做是不是对人们有好处。
3.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风娃娃吗?
你从风娃娃身上学到了什么?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像风娃娃那样,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帮助。
16、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葡萄沟在哪里?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
2.葡萄沟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3.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一个过渡句,既交代了葡萄的销路,又引出下文对葡萄干制作过程的介绍。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2(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二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7、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在内容和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三首古诗的共同之处在于所描绘的都是深秋时节的景色。三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山行》描写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赠刘景文》描写的是荷、菊、橙、橘四种季节性景物;《夜书所见》则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篱落、灯火。三首诗在情感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山行》表达了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和寂寞的心情。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3.《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18、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5.《暮江吟》中,为什么是真珠而不是珍珠?
白居易《暮江吟》的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的真珠一词,在本诗中是珍珠的意思。但真珠和珍珠之间,却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二者不能随意互相替代使用。
6.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19、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发明: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2.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古代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一一变成了现实。如今,人们上天入地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0、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联系全文想一一想: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精心选择住址,把巢穴选在向阳的地方,门口有草丛掩盖;巢六是它一一点儿一一点儿挖掘的,没有半点儿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还会随着天气和身体变化不断地改进巢穴。可见,蟋蟀对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虫那样随便找个巢穴就住下来。
2.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阳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优良,可见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虽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体建成的,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和后腿,这与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块、推土、铺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一个伟大的工程。
21、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4.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2、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样的。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2.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在老麻雀的眼中,猎狗无异于一个庞大的怪物。从侧面表现出了麻雀与猎狗之间力量的悬殊,突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无畏精神。最后一句话写了老麻雀飞下来救自己孩子的原因,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老麻雀身上的爱护弱小者的力量,母爱的力量。
3.猎狗为什么会慢慢的,慢慢地先后退?
猎狗没有想到老麻雀会有勇气来和自己搏斗,缺乏心理上的准备,所以退却了。还有一种解释是猎狗被老麻雀的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这与之前猎狗凶残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23、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
是因为廉颇认为自己立过大功却位于蔺相如之下,所以不服.廉颇知道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所以负荆请罪,两人和好。
2.你从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心胸宽广、热爱国家。廉颇:英勇善战、坦率直爽、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必改。
3.蔺相如在哪两件事上立了功?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4.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后,廉颇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而蔺相如却只凭一张嘴,官职就在他之上,很是不服气,就说碰见蔺相如会给他个下不了台。
5.蔺相如是怎样对待廉颇的不服气的?
处处回避廉颇,躲着廉颇,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
6.结果如何?
廉颇上门负荆请罪,俩人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4、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多么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啊!他们还会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呢?
一位孤寡老人家没有水,邻居帮忙往他家挑水,老人家的水缸总是满满的,大家把这种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2.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他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摆搭石:①人们把精心挑选的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②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离去。(2)走搭石:①一行人紧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②如果有两人同时走到溪边,总会止步,招手礼让;③年轻人在溪边遇到老人,会背老人走搭石。
3.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
课文以《搭石》为题,是因为:(1)作者以搭石为线素,按话搭石一摆搭石一走搭石一赞搭石的顺序叙述了所见所闻;(2)借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4.秋凉以后,人们为什么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5.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
(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6.那一排排搭石还仅仅是一排排联结故乡小路的石头吗?
它还联结着什么呢?(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25、五年级上册第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本文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关系变化过程。
2.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我和珍珠鸟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意?
课文从珍珠鸟的外形、叫声、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它的可爱:(1)小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2)大珍珠鸟发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小珍珠鸟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3)小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4)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小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活动的范围由笼子到屋里,从桌面到我的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画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悠闲。这一过程反映 了我和小珍珠鸟之间亲密、友好的情意。
26、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落花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落花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们一家人从种花生到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2.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课文围绕落花生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3.为什么在父亲眼里,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
这句话中的不好看 很有用揭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谦逊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4.最后一段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写出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以及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议花生是详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读者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不是为了谈怎样种花生、收花生以及花生的味道如何,因此详写议花生部分。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7、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围绕父亲送我上学、带我报考学校这一重点,介绍了家境困难、父亲挣钱的艰辛等情况,写了父亲想为我换房间、给我做万花筒、雨雪天背我上学、给我凑学费、摇船送我考学、为我缝补棉被等小事。
2.姑爹的小渔船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几次提到小渔船?
我每次考取高一级学府时,父亲都是摇着小渔船送我去上学的。这条小渔船承载着父亲的无尽期望,父亲摇着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文中四次提到姑爹的小渔船,在叙述中层层深化主题,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
3.从父亲为我换房间这件小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父亲用钱虽极为节省,但在旅馆投宿时,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从这件小事上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4.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
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因为是父亲摇着船把作者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作者对这只小船太熟悉,印象太深刻了。
5.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和亲人的深切怀念、感激、愧疚等复杂的情绪。结尾照应文章开头的我刚刚梦醒,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
6.本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至此点明题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
28、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2.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3.作者为什么要以《鸟的天堂》而不以《大榕树》为题呢?
鸟的天堂其实就是一株大榕树。以《大榕树》为题太平淡,缺少联想,没有意蕴。以《鸟的天堂》为题有两点好处:①既表达了对大榕树的赞美,又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②突出了大榕树是鸟儿快乐生存的家园。
4.为什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5.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见到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呢?
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看到鸟儿;原因是在傍晚,鸟儿们已经在树上休息了。第二次看到了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鸟儿,看到了它们在鸟的天堂里自由快乐地生活的情景;原因是在早晨,鸟儿开始一天的活动了。
6.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29、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棉花姑娘治病?
因为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2.比较二、三、四自然段,说说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句式一样。
不同点:医生不一样,捉的虫子也不一样,第四自然段还多了高兴一次。
30、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题中的一分钟指的是什么?
课题中的一分钟指的是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既珍贵的时间。
2.最开始,元元对待一分钟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最开始,元元认为一分钟很短,早一分钟晚一分钟没有什么关系。
3.元元为什么非常后悔?
因为元元没想到自己只是睡了短短的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他很后悔自己没有珍惜那一分钟。
31、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端午节要吃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2.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从盼着我们回去你能体会到什么?盼着我们回去可以看出端午节也是一个全家团圆的节日。
3.作者写粽子的样子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吗?作者是按由外及里写粽子的样子的。饺子是用白白的面皮包的,里面是肉和蔬菜等做成的馅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
32、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3、五年级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么样?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赛了两次。第一次田忌三场都失败了,第二次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2.详细写赛马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说明孙膑的方法奏效了,印证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3.孙膑能够帮助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对战双方同一等级的马实力相差不多。二是孙膑能够审时度势地分析问题,通盘布局谋划。三是把想法付诸实施,通过调整出战马匹的顺序,帮助田忌取得了胜利。
4.比赛时,田忌的神态变化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田忌的神态变化:不动声色微微一笑满意地笑了。田忌在第一场比赛输了后却不动声色,是因为田忌信任孙膑,坚信他的办法切实可行,能有效致胜,所以才表现得如此平静;第二场取得胜利后微微一笑,表明了田忌对孙膑的赏识和对接下来的比赛充满信心;第三场田忌取得最终的胜利后满意地笑了,既是对比赛结果的满意,也是对孙膑的赏识和满意。
34、三年级下册第23课海底世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3课海底世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的世界是黑暗的,又是光亮的,海底的世界是宁静的,又是热闹的。海底是奇异的,还是丰富的。
2.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现在哪里?
景色奇异:黑暗的海底有许多闪烁的、带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海底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千奇百怪;海底有多种颜色和形态的植物,这些都让人感受到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物产丰富:海底动植物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矿藏,这些都说明了海底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世界。
3.第二自然段写了海底很宁静,第三自然段又写有许多声音,这不互相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一方面以声衬景更显海底的宁静,另一方面是因为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声音太小了,无法打破海底的宁静。
4.作者在介绍海底的动物、植物、矿藏时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在介绍海底的动物、植物时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介绍海底的矿藏时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5、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
2.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因为表弟小沙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可以在他头上随意乱剪,只要能把头发剪下来,没伤到耳朵,小沙就觉得满足,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
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4.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比剃头师傅还熟练呢?
因为我是随意乱剪的,并没有技术,所以速度很快,这使我生出了自己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的错觉,反映了孩子的单纯与淘气。
5.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为什么?
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
6.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36、三年级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5课小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中把虾分为哪几类?
作者根据不同的沿着把虾分为两类: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2.作者是怎样写受到惊扰后的小虾的?
作者先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虾受到惊扰后的样子;接着通过动作描写,详细地写出了小虾受到惊扰后腿、钳子、胡须、眼珠子的形态,从整体到细节,将收到惊扰后的小虾描写得十分形象。
37、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1.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中冲出一词用的好不好?
冲出一词用的好,冲出指快速地向前闯,这说明孩子们走出家门的速度很快,表达了他们想要看见春天的急切心情。
2.春天在哪里呢?
春天在柳枝上,在风筝尾巴上,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春天无处不在。
3.我们用哪些方式找到春天的?(用文中语句回答)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