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大意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古诗词大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赏析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描绘出一幅红绿相间的美丽画面: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阳光映照下的荷花娇艳、明丽。碧和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字词字词释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字词字词释义
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5、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6、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将晓:快要天亮。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泪尽:眼泪流干了。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7、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这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祖国奇伟壮丽的山河景色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南望表现了遗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
8、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万里滔滔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巍巍华山耸接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9、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两句诗写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流入大海的壮观和华山巍峨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饱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抒情,把被南宋朝廷遗弃在中原的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心情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
10、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11、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花树,开出的朵朵梅花都带着淡淡的墨色。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
12、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平明:天刚亮。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孤:独自,孤单一人。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13、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所以在此地留下了这首送别诗。
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但是主题却不甚哀愁,王昌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此诗写的非常有深意。诗的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十分生动的写出了雨夜之时的情景,同时也是用这连绵的阴雨写出了心中的离别时的黯淡之情,这份愁意也同时笼罩了即将离别的友人,在这里王昌龄并没有用细腻的笔法来写这阴雨连绵的场景,而是采用了豪放的笔法,将这夜雨连江笼罩吴地写的颇有几分壮阔之势,即是离别亦不落精神。
诗的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则是描写了王昌龄想象天明的时候送走友人的之后,只剩自己面对着茫茫的山峦起伏,想着友人消失在这大山之中,自己又变成了形单影只的孤家寡人,主要是着重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己孤单处境的感慨。
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要连在一起去理解,这两句话是王昌龄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叮嘱,王昌龄在这里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冰心出自《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玉壶出自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在这里两个词不是王昌龄对自己传言的澄清,亦或是对自己馋名的推脱,而是对旁人的非议的一种蔑视,一种自誉。
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更是向远方的友人表明自己的决心,也是想让远方的友人放心,告诉他们自己不会被这世俗的馋名所累。虽然是送别诗可是全诗没有表现出一点的惺惺之态,所以我们也要向诗人学习,离别虽然是黯然的,但是我们要像诗人一样想的开怀些,让我们的家人朋友放心,让他们不必担心在远方奋斗的我们,告诉他们我们自己在外奋斗也能过得很好。
14、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5、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写惟有蜻蜓蛱蝶飞,起以动衬静的作用,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6、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清平乐(yu):词牌名。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
17、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字用的好吗?为什么?
卧 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2.怎么理解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的亡赖?
这里是顽皮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3.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纯朴的乡村生活?
这从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的安详,大儿锄豆的勤劳,中儿织鸡笼的能干,小儿卧剥莲蓬的天真活泼等方面展现了纯朴的乡村生活。
18、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19、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第一句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却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一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20、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的是什么风。
21、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2、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23、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4、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前一句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后一句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一句写柳叶,突出了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后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春的思想感情。
25、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26、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的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
住在农村(乡村)。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青草、黄莺、杨柳、春烟等景物。
3.拂堤杨柳醉春烟的醉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醉字写出了堤旁的杨柳的美好姿态,。
4.从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乡村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
27、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8、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生字组词与笔画
江湖 西湖
莲 10画 莲花 莲叶
穷 7画 无穷 穷苦
荷 10画 荷花 荷叶
绝 9画 绝句 绝对
含 7画 包含 含义
岭 8画 山岭 岭南
吴 7画 吴国 东吴
29、二年级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生字组词并造句
江湖 西湖 杭州西湖的风景多优美啊!
莲 莲花 莲叶 碧绿的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
穷 无穷 穷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荷 荷花 荷叶 池塘里的荷花开了,真美!
绝 绝句 绝对 他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对手。
含 包含 含义 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意思。
岭 山岭 岭南 远处是绵绵起伏的山岭。
吴 吴国 东吴 历史上,勾践打败了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