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5-12-28 11:08:5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保护环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主题精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有对动物进行工笔细描的《翠鸟》,有反映人类细心呵护环境的正面事例《燕子专列》和《路旁的橡树》,亦有催人深省的反面事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其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整个单元目标的落实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文章采用粗线条的、勾勒式的描述方法,完整呈现了一个美丽小村庄从有到无的过程。语言准确、凝练、沉静。学生要解读这样的语言有一定的难度,难在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感悟。

【设计理念】

1.围绕“题眼”,构建课堂。仅仅抓住“什么也没有了”这个中心词,作如下建构------小村庄的人们得到过什么?小村庄的人们正在失去什么?

2.充分预设,催化生成。在理解小村庄的美丽和人们的任意砍伐两个环节时,让思维的触角与学生生活链接,把文本读厚,读出意象,读出画面。

3.补充资料,反哺文本。补充《森林的作用》资料,拓展文本蕴藏的深意。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借助图片体会并积累“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等词语,会写“裸”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朗读、想象,感悟小村庄原来的美以及后来消失的原因。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难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读题。读了故事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这个小村庄是什么样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要求: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

郁郁葱葱(yù) 造犁(lí) 裸露(luǒ lù)

清澈见底(chè) 一栋栋(dòng) 扩大(kuò)

湛蓝深远(zhàn) 咆哮(páo xiào)

(1)借助拼音,扫清障碍。

(2)去掉拼音,巩固字词。

(3)写字:“裸”。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范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衣字旁,把衣服脱掉放在一边就是“裸”。生写:请你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展评——同桌评)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早先有一个( )的小村庄,后来小村庄( )(板书:美丽 没有了)

小结:(指着板书)课文讲的就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

1.美丽

那么小村庄到底有多美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我们一起来读读。

(2)借助图片理解词语:读着读着,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小村庄的美?

(出示图片)这就是小村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读出小村庄的美。

(4)师生合作读:这么美的小村庄它变成一首小诗,我们合作读一读。

2.毁灭

引读:可是,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一起读:

出示: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研读课文,探究村庄毁灭的原因。

问题一:小村庄的人们靠锋利的斧头得到哪些东西呢?

1.自主学习要求

小村庄的人们靠斧头得到了什么呢?

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句子,用“——”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句1:(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先自己说——再引导)

A.理解“一棵一棵”。

B.理解“谁家……谁家”。

(1)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张家想盖房,李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徐家想盖房,王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陆家想盖房,沈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家家户户想盖房,家家户户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每家每户都去砍树,用来盖房、造犁。村民们想造什么,就到山上去砍树。

村民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就用大自然的资源满足自己。

……

(2)指导朗读。

(3)说话练习,深入体会。同学们看,这就是犁,用来耕田翻土的工具。那么村民们还会想要树木做什么呢?请你想一想,用上“谁家想______,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颗一颗砍下来。”的句式说一说。

①先交流

②再用上“谁家想______,谁家想______,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颗一颗砍下来。”的句式说一说。

③引读:是啊,谁家想要什么,就去随随便便砍树做什么。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衣柜不够大了,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一代代过去了,房子不够大了,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句2:(第三自然段)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3.小结:村民们得到了一栋栋房子,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得到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问题二: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许许多多,那他们正在失去什么呢?

1.自主学习要求

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许许多多,那么他们正在失去什么呢?再读读2、3自然段,找一找句子,用“~~~~”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第三自然段)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抓住“一年年,一代代”体会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

B.两个“不断”:人们还是不停地砍树,树木一直在减少,裸露的土地一直在扩大。

C.引读: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二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五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七十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D.齐读。

(2)是啊,小村庄的人们失去了郁郁葱葱的森林。请你再想一想,小村庄的人们还在失去什么?

预设:他们还失去了清澈见底的河水,还失去了湛蓝深远的天空,还失去了清新甜润的空气。

他们还失去了健康的家园……

补充资料(机动)

(3)小村庄的人们正在失去这么多,他们知道吗?(不知道)

五、回归整体,引读感悟,升华感受:

1.师生合作读:课件展示学生读的内容。

他们依然是——谁家(引读,出示文字片: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引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就这样——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森林卫士倒下了,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

2.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六、悬念结课,留下思维的火种

如果小村庄的人们能早些听到我们的话,也许小村庄就不会消失了。那么小村庄里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事呢?需要你去想象。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爱护树木
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2013年春期龙潭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40分)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8分) pǔ tōnɡ chun xin bō lnɡ shōu ɡu hun xiǎnɡ jǐnɡ ch yn s j c 2、 我能补充词语和短语。(4分) ( )来眼去 ( )花怒放 胸有成( ) 投桃报( ) 九( )一毛 叶公好( ) ( )以为真 若( )其事 3、 我会选词填空。(8分) 几头 一棵 展翅滑翔 井然有序 一支 一只 雄健勇猛 亭亭玉立 这是 一群 快乐活泼 的 麻雀 老虎 老鹰 翠

    07-21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语文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语文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的故事。本文有两个特点:第一,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第二,故事以写人物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萧伯纳的平等谦虚和小姑娘的不卑不亢。同时,作者还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文章活泼生动。文章的特色,也是本文教学时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点和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主要将教案分为四个板块:一是复习导入,二是感悟对话,体会人物性格,三是感悟道理,自我解疑,四是情感升华。 在复习导入版块,我主

    07-22
  •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在读课文第2-10

    07-22
  •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三上第二课《金色的草地》,导入课题后,提出疑问: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生: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是金色的。 师:你很有水平,其中一个词就可以说明问题,那就是盛开。 师:盛开跟开花可不太一样?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生似乎很茫然,都举不起手来) 生:蒲公英没有开的时候是绿色的,盛开的时候是金色的。 (终于有学生举手,但没能理解盛开) 师:花儿盛开,你有什么发现? 生:盛开就是花开得很茂盛。 师:是呀,花儿完全开放,而且开得很茂盛,就叫盛开,只有蒲公英的花盛开的时候,草地

    07-22
  • 三年级同音字组词竞赛题
    三年级同音字组词竞赛题

    zōng zh jin chā gēn ( )迹 甚( ) ( )造 ( )秧 树( ) 祖( ) ( )慧 ( )康 夜( ) ( )随 sh bān m kung zhung 现( ) 一( ) ( )坊 ( )石 ( )丽 ( )品 ( )级 沙( 情( ) ( ) 元 dǐ zhǐ xn min di ( )抗 停( ) 喜( ) ( )羊 爱 ( ) ( )下 白( ) ( )速 ( )花 ( )领 jīng shū jiǎng f j ( )莹 ( )送 ( )状 ( )女 ( )大 ( )彩

    02-04
  • 三(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三(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本分析报告以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的分析框架为工具,依据活动组织这一行为指标中的人人都是活的主体这一分析要点中的几个主要观察点,对韩金涛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一、 优势:提问方式开放,有利于学对问题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 片段一: 师: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大街上是怎么热闹的?(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扶着老人带着小孩),他们此时去做什么呢?(兴高采烈地登高游玩),你能说出与兴高采

    05-18
  • 苏教版上册《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上册《石头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何丹红,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五自然段,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段:第六至十一自然段,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四自然段,写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

    07-18
  • 三年级写实作文——《我的书包》教学反思
    三年级写实作文——《我的书包》教学反思

    为积极响应太仓市学科带头人送课外地民工子弟学校的安排,3月1日(周六休息日)下午,细雨蒙蒙,彭怡约了冯洁、高枫和我,聚在太仓市经贸小学,一起研讨怎样上好三年级的这节习作指导课。我们四个人从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等各个环节,一一研磨,细细分析,步步落实,最后明确了教学目标,确立了框架结构,做到每人心中有底,各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过程。一个半天很快过去了,各自匆忙回家还要准备一家人的晚饭呢! 3月7日下午,我和时思小学庄月红老师一起来到了三港小学。她先上了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