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7-07-12 09:04:51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荷花,又名莲花。在古人诗文中,荷花也叫芙蕖、水芝、水华、玉环、芙蓉、泽芝。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诗经》、《离骚》就有了咏荷的诗句。古人喜爱荷花,常把它当作美的化身,屈原就曾有“制支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又有人感慨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誉其为“花之君子”。
本文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以“荷花”为题,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抓住了以下几点:
1.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这样的荷花,同学们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随机点评。看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它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在美妙的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触发语感。
2.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设计了“自由朗读,赏荷之美”。首先布置自读:让我们继续循着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来读课文,去发现、品味荷花那独特的美;然后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之美的句子,勾画出来,揣摩朗读,不但要能说出荷花之美,还要能读出荷花的美;接着分组讨论,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美好感受;最后全班交流,品荷之美,请学生自由交流喜欢的句子。在读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3.运用美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在教学中,品读“再赏荷姿”时,教师过渡:作者被荷花的清香吸引,来到了荷花池边了,看到了——很多同学都喜欢这一小节,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然后请学生看看作者如何写荷叶的,请你读读,告诉同学。接着问作者又是如何写白荷花的呢?请你读读,告诉同学。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后想干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说给同桌听,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学生练习说话。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领悟语感。
4.多元解读,积淀语感。学生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解读。“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这些白荷花冒出来后想干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说给同桌听,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5.审美表达,丰富语感。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教师启发:“如果你也变成荷花,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呢?出示练笔:‘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告诉我        。’”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练笔写下自己的美好感受,丰富语感。
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汉字。 z rncǎi zhāiqīng xij bngyōu y ()()()()() bǎo zhngj lǒnɡzēnɡ tiānm fɑn ku d ()()()()() luǒ lzhn lnhu huǐd chī y jīnɡ ()()()() 二、照样子给字换个偏旁,再组词。 例:话(说话)(活)(活着) 狠(狠毒)()()诊(诊断)()() 神(神话)()()编(编写)()() 三、照样子写词语。 一举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俱到:

    07-21
  •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孤独、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小组合作体会王维在重阳节长安大街上热闹场面下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住人物的内心体会王维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借文学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佳节: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 (课文中心词)思亲:

    07-22
  • 三年级上册《年的来历》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年的来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大家辛苦了!我是**号考生。一说教材:1教材简介,《年的来历》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白胡子老头不怕被年吃掉而独自一人留宿村庄的故事进而向学生介绍了年的来历。文章通俗易懂,情节简单,很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传统节日年的来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并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A会写13个生

    07-22
  • 人教新课标第六册《检阅》听课感悟
    人教新课标第六册《检阅》听课感悟

    一、教材简析: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这篇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上: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因为明显的,如果让博莱克去,很有可能会使他们的队伍受到影响,会让他们的集体受到影响。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让大家左右为难。最后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

    07-22
  • 何为有效教学——听徐老师的讲座有感
    何为有效教学——听徐老师的讲座有感

    徐老师一直是我敬畏的人,敬重她的平易近人,佩服她对语文课堂教学敏锐的洞察力,也畏惧她的直言不讳。但是,正因为她的坦诚,她的毫无保留,让我受益匪浅,并多次得到了她的指点和帮助,使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这次的送教中,徐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努力追求有效教学》的讲座,再次让我得到了教的洗礼,对有效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徐老师说:有效教学是针对无效教学而言的,在新课程刚刚实施的时候,老师们只关注了形式,脱离了语文课的特点,离开了语言文字怎么进行语文教学呢?我们应该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的语

    07-22
  • 钻研教材与课堂呈现——《七颗钻石》试教反思
    钻研教材与课堂呈现——《七颗钻石》试教反思

    一、教材简说:《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故事寄予着作者的道德期盼: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我的想法和设计: 由于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课的设计时关注了很多方面,

    07-22
  • 市级公开课《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观摩活动
    市级公开课《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观摩活动

    今天借市教培中心搭建的舞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观摩活动,教学水平一般的我执教了课题为《窗边的小豆豆》的阅读交流课。这堂课的总体效果可以用下列句子概括:读的动情,议的热烈,演的生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比较好地体现生本理念。回顾关于这节课的备课,磨课、上课整个过程,我收益匪浅。 对于这节课的优点,我就不多说了,我想重点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我设计的小组学习问题,在小组学习中我的引导都有待改进。 对于精读《大冒险》小组学习的四个问题,我原来的设想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各自回答一个问题,以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02-25
  • 鹿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鹿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3个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空谷人语、斜晖返照的优美画面。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简介诗人。 1.(板书鹿柴)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这首古诗,谁能读准诗题? 鹿是边音,你看它的字形就像一只鹿的样子(长长的鹿角、大大的眼睛、突出的四蹄)。柴在这里念zhi,以木栅为栏(出示栅栏图),就叫柴zhi。所以鹿柴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指鹿居住的地方。 2.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是山水田园诗人,晚年在陕西省蓝田辋川定居, 过着幸福的田园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