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本之爱,析文章结构——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5-06-26 15:21:36

《品文本之爱,析文章结构——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太仓市港城小学   顾君津     听了孙琦老师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让我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篇文章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点一下孙老师的课。
一、抓住文本体裁特点,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散文,孙老师就抓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课前的名言出示背诵,到后来文中找作者情感的句子,老师都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孩子的“爱”,之后设计了主问题“找体现冰心喜爱儿童的句子,写写体会,再想想作者通过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这份喜爱?”引导学生进行静思默读,自主感悟。
二、引导学生斟酌字词,感悟语言
    孙老师注重引导生关注作者用词精妙,文章语言有味。“成千盈百”中的“盈”字,出示字典上的解释,思考作者用上“盈”字强调什么?引导生体会到这字写出了孩子不仅多而且有活力。老师授之以渔,目的是告诉学生,以后在阅读文章时,要努力推敲文字,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
三、多次进行前后勾联,整体感强
    在这堂上,孙老师多次进行文本勾联,第一处:当学生讲到语段运用了叠词的方式时,老师相机引导生在文中找找更多的叠词,运用词语勾联,感受孩子的活泼顽皮;第二处:讲到海棠花语段,“喷花的飞泉”一词,老师勾联了前文描写孩子的“喷发”一词,感悟孩子与花一样有活力一样让人喜爱,这一勾联巧妙的将花与人结合在一起,两者融为一体,理解文中“花儿与孩子一样。”就容易多了。第三处:讲到花儿与儿童一样在春天感召下,欢畅活泼的,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老师又勾联了前文写孩子的5次笑,快乐之意油然而生,其乐融融呀。多次勾联,让学生与老师徜徉在文本中,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四、关注语言表达形式,把握结构
    我们在教学一篇文章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更要让他们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大师关注结构,新手把握细节,孙老师这节课两点都做到了。让学生明白课文所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了叠词,此外,她还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了解对称的妙处,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最后布置作业环节,也是让学生读读冰心散文集,感悟语言的对称,音律美。
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高年段的语文课,可以安排生在课堂上随文练笔,孙老师发掘的写话题材,我觉得很是新颖,“儿童在冰心眼中化为太阳、花朵、春光,在你的眼中儿童什么?”用上比喻修辞。老师也给出了例句。生能写出自己的情感来。
商榷之处:
一、拓展可深入些
    孙老师把课的主旨定为“爱”引导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冰心对孩子的喜爱。那么在最后拓展环节,可否在深入些,“爱”一词很博大,正如冰心老人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老师可以补充一些冰心的其他的作品感受她的大爱。
二、写话可设当增加难度
    孙老师让生仿照例句写写比喻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可能稍微低了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写写眼中的儿童,不要给出填空。让学生尝试用上对称的句式,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关注对称,以后生在写作中也会尝试运用。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五下第七课《祖父的园子》反思
    五下第七课《祖父的园子》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而我们班中的许多孩子现在却缺乏这样的快乐生活体验。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孩子们去大剧院看戏,在途径嘉兴市行政中心时,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不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他们都说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所以他们平时都只待在家里。因此,一开始我以为这篇课文无法使我们班的孩子们找到共鸣。但是,当我问及有些孩子是否有和作者在课文中所描述的类似经历时,同学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我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整个教室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们在课文

    07-22
  •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此诗描述了寻访者拜访隐者不遇,却与童子互问答。全诗仅四句,20个字,笔墨虽不多,但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一、以读促悟,注重整体感悟。 本诗字词教学不是难点,关键是要结合作者贾岛的为人、个性,学习本诗、理解本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到深山寻找隐者,他找隐者干什么?其实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作者的性格,作为苦吟诗人,他有着怎样的追求?这些需要学生抓住本诗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

    07-22
  • 《天窗》课堂教学提问层次性的观察报告
    《天窗》课堂教学提问层次性的观察报告

    《天窗》是沪教版第十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教师以感悟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习作者想象的合理与丰富;理解最后一小节的含义为重难点组织教学,现从层次性角度对该课的提问质量进行观察分析。 一、关于提问的层次性量表的说明 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按照由低到高排列,即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自此之后,这六种思维级别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我们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以提问的层次为观察点:将教师的提问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即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

    07-22
  •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王秀小学 何丹红,课时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挖掘课文的空白点(第19段),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段。 4.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征故事。

    07-13
  •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教材分析: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一场重病使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第六至第七自然段写海伦在萨勒老师指导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海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

    07-13
  •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导入之后开始学文,我以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为抓手,引出桂花的香。在体会桂花香时,我抓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中的香飘十里和浸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和朗读。 香飘十里这个词语直接表现桂花香气飘得甚远。我先指出十里是虚指且带夸张,请学生想一想,这样写是为表明什么?学生稍作思考便可得知是为表明桂花香气飘得很远。接着,我指名学生读词,指导学生也如作者一样略带夸张,读出桂花香飘得远。在思与读的结合下,学生感受到了桂花的香。 浸这

    08-13
  • 苏教版五下《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五下《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执教人:李梅,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教学准备:音乐、《月颂》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随意在黑板上板画0 ,问: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师: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刚才有同学说这像一轮圆月,下面就让我们继续学习2

    03-10
  •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讲民间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讲民间故事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由课内的两个民间故事引入,引导学生交流其他的民间故事。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把故事讲生动,并列举了两种方法:第三部分提示讲故事的方式和评价建议。 小贴士明确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讲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细节,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讲故事并不陌生。从教材安排的学习看,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有了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讲故事的学习经历,在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