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慧敏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有感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8-11-28 10:47:46

《听陈慧敏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邹庄中心小学  冯艳荣)11月23日上午,有幸在邳州市奚仲路小学听了新沂市特级教师陈惠敏老师的一节古诗词教学课堂。寒冷的季节,室内却温暖如春。大会议室内无处不洋溢着诗意浓浓、情意浓浓。陈惠敏老师用她那独特的个人魅力,丰厚的文学底蕴征服了一干学子,更为一线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个模板,让我们有形可学、有样可模,受益匪浅。文本、学生、教师共同形成了一幅幅动态的艺术品,一幅幅行走的中国画。陈慧敏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无论从哪个视角都让我们读出不同的风景,目标明确,指令准确,训练的真实有抓手,朴实有内容,扎实有层次,厚实有广度。

一、真实而有抓手。

依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真实的展开教学,层层递进的深入,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词的上阙、下阙正确流利时抓的更是真实。

教师:【投影词】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词,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了一遍就停住了。)

教师:一遍就读正确流利了吗?我来检查一下。

(随机抽取四名同学进行范读。)

教师相机正音。

(蓬、翁、媪)

教师:看来还有一部分同学读的不正确,再读,要求每一个字都不能读错。

(学生继续练读)

教师:我们再来请学生读一读。

(抽取两名学生朗读,没有出现错误,目标达成。)

陈慧敏老师在要求学生读的正确流利上,比较真实,让学生真学真懂不能含混不清、蒙混过关,更体现在一个“翁”字的读音指导上。教师反复领读,从口型到发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地掌握生字读音。

二、朴实而有内容

陈慧敏老师的执教如小桥流水缓缓流淌,如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从师生间的对话到课堂上的随机提问,都让我们感受颇深。学生在读的正确流利、有韵味的基础上,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读出画面感。尤其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教师提示提示“吴音”是地方方言,“媚”是女子的眉毛是美好的意思,学生结合图画理解“翁媪”这个词语是指老奶奶和老爷爷。学生想象画面老师随机发问:老爷爷亲切的拉着老奶奶的手说:“老伴啊,_________________.”老奶奶也亲热的对老爷爷说:“老头子啊,_________________.”学生尝试进行说话训练,进行补充对白,深入意境,童言童语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陈惠敏老师上课循循善诱,语言极具吸引力,总有一根无形的线引着学生不断的求知。不断的探索,朴实而无华,内容丰富而充实。

三、扎实而有层次

“扎扎实实教语文”这句话在陈慧敏老师执教的四十分钟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一遍一遍的朗读,不断提升高层次的追求。一读读的正确流利,二读读出韵律,三读读出画面感。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我大约估计了一下一节课朗读整首词不下于五次,指名读十余人,集体背诵一次,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简约而不简单,整堂课没有噱头,没有花招,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有的是扎扎实实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厚实而有广度

陈惠敏老师不仅仅是在执教《清平乐 村居》这篇课文,更给我们展现了一堂古诗词的文学盛宴,从叠词的运用、积累,到拓展延伸,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景色的渲染与熏陶,“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的牵挂与思念,更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爱人的孤独与寂寞,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叠词使用的魅力。学生学到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陈惠敏老师又顺手抛给学生一则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自主感悟交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爱国情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纵观本课,清新隽永,情景交融。什么是教语文?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层层深入,理解爱意——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反思
    层层深入,理解爱意——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反思

    最近上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被父子间浓浓的爱意所感动。这是一篇课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并让孩子们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爱付出,是本课的重点。 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但在字里行间却充满爱意,课上我围绕爱展开教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细细品味,明白儿子种花的行为以及父亲写信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爱。重点是让学生读懂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文章截取了高尔基信的三小节,从留下鲜花到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再到给

    03-06
  •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的这篇演讲,围绕每天四问,要求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进步,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争取在个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在教学课文的2-5自然段时,我采用教扶放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一问时我采用教,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要问身体有没有进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明白健康第一的观点。接着启发学生想想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指导学生朗读。最后指导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弄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师相应板书:方面 为什么 怎么做 学习第二问,我

    09-05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谈(案例及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谈(案例及分析)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写,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

    07-14
  •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最新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案例分析

    导入之后开始学文,我以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为抓手,引出桂花的香。在体会桂花香时,我抓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中的香飘十里和浸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和朗读。 香飘十里这个词语直接表现桂花香气飘得甚远。我先指出十里是虚指且带夸张,请学生想一想,这样写是为表明什么?学生稍作思考便可得知是为表明桂花香气飘得很远。接着,我指名学生读词,指导学生也如作者一样略带夸张,读出桂花香飘得远。在思与读的结合下,学生感受到了桂花的香。 浸这

    08-13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

    对比教学,领略植树前后的变化 ,本课主要讲述了少年儿童植树之后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山岭变得漂亮了,动物们都来搭窝筑巢了,快乐地在山岗上生活着。主要体现了植树造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第一、八自然段找出来,既让学生明白两个段落的前后呼应又让学生寻找不一样的地方。找出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两个相反的词语。接着从课文中寻找与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相关的词语进行交流、讨论。讨论中学生能结合书上的语句和自己的理解,一段话表达山岭植树前后的不同之处。 学生说:以前的山岭每天都被太阳晒着,煎熬着,现在的山

    05-09
  • 作文课《我当小彩民》习作教学设计
    作文课《我当小彩民》习作教学设计

    孙燕 ]《我当小彩民》这节课是我在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设计的一节生动的作文教研课课,旨在创设新颖的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指导学生一波三折地写出自己的心情变化,以下是教学的主要过程: 一、惊喜开课 1. 每个人的书桌里都有一个神秘礼物,请大家拿出来看看。 2. 你们想不想中大奖?如果你中了大奖,你们想做什么?学生交流想法。 (收购迪士尼、捐献贫困山区、买房子、 师:你想到了自己、他人(板书) 3. 老师推荐文章

    08-26
  •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 第一部分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教材首先从家乡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入手,创设了穿越时空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展开大胆想象的愿望。 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大胆想象。教材提示了展开想象的角度,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为写什么拓展思路;二是强调通过列提纲,引领思

    11-27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题临安邸》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