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穷人》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11-01 15:21:09

《最新《穷人》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 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 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 能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并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 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1. 能抓住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并体会环境描写对 表现人物的作用。

  2. 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提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 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 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作者

  1. 导入:读小说《桥》,我们感动于老支书的高尚品质,也初步领略了小说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小说《穷人》。

  2. 学生读资料袋,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学习生字新词。

  风暴 糟糕 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潮湿阴冷 波涛轰鸣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沉思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忧虑

  (1) 指名读。

  (2)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环境,第二组词语描写 人物。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 ),天气非常( ),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 )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 )生病的邻居。

  (5) 提醒注意“汹涌澎湃”的写法,学生再选择生字表中觉 得难写的字写一写。

  3. 概括课文大意。

  (1)学生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板书:桑娜 渔夫 西蒙)

  (2)学生利用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他 们毅然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

  (3)小结: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能很快 把握小说的情节。

  设计意图:

  认读词语时将词 语分成环境、人物两 组,凸显小说在环境、 人物方面的描写。借 助主要人物概括课文 内容,使学生在概括 中习得方法。

  三、品读语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文章当中没有 一个“穷”字。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画出有关句子, 圈出关键词,准备交流。

  2. 交流中引导发现。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 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 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 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扣 “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等体会“穷”, 扣屋内环境描写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 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扣“冒着寒冷 和风暴出去打鱼” “勉强填饱” “光着脚” “菜只有鱼”等词体会 “穷”,扣“没什么可抱怨的”体会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 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扣“又潮湿又阴冷” “稻草铺”等词体会“穷”,扣“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 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体会西蒙伟大的母爱。)

  3. 小结:不管是桑娜的沉思还是恶劣的环境,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桑娜和西蒙家的穷。在这样穷的情况下,桑娜一家作出收养孩子的决定容易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设计意图

  抓住环境与心 理描写进行品读,初步感受桑娜夫妻的形象,同时也为后面感受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抚养孤儿的高尚品质作铺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 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听写词语:汹涌澎湃、糟糕、风暴、忧虑

  2. 学生校对,订正。

  3. 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

  4. 过渡:在自身难保的状态下,作出收养孤儿的决定并不容易。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桑娜细腻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复杂心理,再识善良品格

  1. 学生浏览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 理活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2. 反馈出示句子,聚焦“忐忑不安”。

  (1)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2) 引导学生聚焦“忐忑”心理: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 概括她此时的心情?

  ① 学生依据字形猜测,理解“忐忑不安”就是心里上上下 下,极为不安。

  ② 男女生依据字体粗细轮读句子,说一说读出了什么。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 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③ 学生再读句子,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理,体会 桑娜忐忑的原因。

  3. 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 理活动,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 的形象吗?(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 信。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 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

  设计意图:

  本文最精彩的是对桑娜心理活动 真实而又细腻的刻画。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写展开教学,可以充分感受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形 象的作用。

  三、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

  1. 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1) 自主学习:渔夫回来之后,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同桌分角色读第十二至二十自然段,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

  (2) 联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

  (3) 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① 提问:多么艰难的生活,现在你能揣测桑娜在沉默时会 想些什么吗?



  ②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练笔时要联系课文内容,符合人物心理,还可适当运用省略号。

  ③ 学生试写,同桌互相评价修改:是否写出生活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坚定。

  设计意图:

  利用试写心理, 补白桑娜的矛盾内心,为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提供支点。

  2. 聚焦“渔夫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1) 提问:不仅桑娜作出收养的决定不容易,渔夫的内心也是经历过复杂斗争的。同桌合作,读读第二十一至二十七自然 段中他们的对话,想想渔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 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渔夫的态度变化是“严肃忧虑——愿意把孩子抱过来——担心桑娜不愿意” 。

  (3 )出示句子,关注内心变化。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 醒来!

  ① 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有感情地朗读。

  ② 抓住关键词“熬”,引导学生体会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 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 感受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1)引导学生回顾描写屋外环境的句子。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2)引导学生读故事的结尾。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3)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出了怎样的渔夫和桑娜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的善良后, 再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为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教学作铺垫。

  四、总结升华,推荐阅读

  1. 小结: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穷人吗?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的理解。

  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

  2. 推荐课外阅读: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 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紫丁香(六年级上1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学校____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38分满) 一、给加点字注音(16分) 诱惑 颤抖 迂回 目眩 啜泣 纳罕 小憩 应许 捋翅 抚平 陌生 踱步 栅栏 腹部 皱折 阴郁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14分) 隐密 宣腾 吃想 顺间 悬涯 驯诫 耸立 嶙徇 揣摩 搔扰 糟蹋 庸禄 震憾 闲暇 跳望 茁壮 估负 灰复 坠落 忧思 三、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含义(8分) 擎_____________天撼_____________地、嫩草

    07-21
  • 第12册第18课《广玉兰》教学反思
    第12册第18课《广玉兰》教学反思

    《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陈荒煤用了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广玉兰花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1.巧解词语 理解凋落、皎洁两个词语的时候,分别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他们的反义词或是同义词。这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在理解玉琢冰雕给人怎样的质感时,教师出示了宝石和雾凇的图片,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勾连,通过图片帮助学生回忆、感受雕琢成的玉器和晶莹剔透的雾凇给人怎样的质感,从而形象地感受这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理解数世同堂这个

    07-22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按点:判断:火海,林海,云海,五湖四海,人海,灯海,辞海,花海这些词语中的海字意思是一样的,都比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1、正确 2、错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大兴安岭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著称于世,被誉为林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这是老舍先生1961年的作品,当时正值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老舍和一些文艺工作者来到内蒙参观访问,随笔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节选于此。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浏览课文,把老师出示的三个句子在书上划出来: 1、我总以为大兴安岭是

    07-22
  • 课内仿写针对性强,有效提高对文本主题和主线的理解
    课内仿写针对性强,有效提高对文本主题和主线的理解

    我在优化设计语文作业方面,我进行了很多次开放性、拓展性作业设计和实践。在这些作业中有仿写类作业、读后感、拓展类作业。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体验。 其中我对仿写类作业感受颇深。我想仿写类作业可以分为课内仿写,课外仿写,联系生活的仿写。 一、课内仿写针对性强,有效提高对文本主题和主线的理解。 1、联系不同的课文文体特点设计个性化仿写。当学到《鞋匠的儿子》,我就指导学生仔细分析前两课《钱学森》、《詹天佑》当中的科学家卡片、工程师卡片,编写政治家卡片。大部分学生不仅对人物生卒年月,成长经历写

    03-01
  • 追求训练与感悟的完美结合——《天游峰扫路人》教学片段与反思
    追求训练与感悟的完美结合——《天游峰扫路人》教学片段与反思

    片段二 感知老人的初步印象师:(出示有关扫路老人清扫路面的语句)你们读一读 我循着迎了上去清扫着路面。 想想扫路老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师:现在我们讨论:你对扫路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学生讨论) 生1:我从褪色的衣服,棕色的运动鞋看出来扫路老人很朴实。 生2: 我从精瘦、微笑看出来老人工作勤劳,对工作满意。 生3:我从头发、胡须都白了,看出来老人年纪很大。 师:我们再读一读,感受老人的初步印象、朴实、满足于工作、年纪大。 生4:(学生齐读,我循声路面) 深刻感受老人的特点 师:看

    03-02
  • 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确定起跑线》课例分析
    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确定起跑线》课例分析

    一 、课前慎思: 说实话,之前关于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我没怎么重视,自从参加了《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课例研究》课题组,认真学习了2011版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目标有了一定认识。也时常思考:除了《图形的密铺》、《物体体积的测量》等教材上的内容,还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哪些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题材?正巧,四月底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就发现了起跑线的问题,觉得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又跟数学密切相关,所以决定以此为题。之后查了资料,发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上就有《确定起跑线》这

    06-26
  •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谈话: 聊聊昆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请大家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出示预习单,小组交流 师:接下来啊,王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有没有做到位。拿出预习单,和同桌交流。(二)根据预习

    01-03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自然段教学案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自然段教学案例

    作者:王秀敏 ]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的两种教法,第一种教法: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快速地把短文读了一遍,然后指名学生读题目要求,并让学生作答。如果学生能回答正确,接着赶紧往下讲,否则,老师就认真地讲给学生们听。下课了,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把讲过的题目做好。第二天老师把试卷收上来检查,既生气又纳闷的是:我已经讲过了,怎么还有这么多学生做错? 第二种教法: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短文试做下列各题,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老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