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学习心得——幼儿活动实践中落实目标促发展》可能是您在寻找校园新闻资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是《指南》在数学认知领域的重要目标,《指南》中还为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起来是5。”在数学领域的教育实践中我尝试通过提供操作材料在个别化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幼儿逐步达到这一发展目标。下面就以“好多鱼”这一区域活动来具体谈谈指南中具体目标的落实:幼儿活动实录: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小鱼夹到网子上吧!两个孩子被新的游戏材料吸引,开始了游戏和操作。鱼儿都夹好了,彤彤在网子旁坐了下来,她摘下了一条黄色的鱼,接着又摘下了一条绿色的鱼。彤彤把两条小鱼嘴对嘴放在一起比了比,发现两条鱼是一样大的。彤彤把两条小鱼翻了个身,黄色的小鱼背后有三个点子,绿色的小鱼背后是数字“4” “大鱼吃掉小鱼喽!”彤彤把点数为“3”个的那条黄色的小鱼放入了小篮子里,把有数字“4”的小鱼又用夹子夹到了网格上。这一次,彤彤从网格上取下了一大一小,两条绿色的小鱼,到底哪条鱼会被吃掉呢?彤彤把一大一小两条鱼翻了个身,大鱼的背后是数字“1”,小鱼的背后是数字“4”,彤彤说:“这条大鱼吃不掉小鱼了!” “小鱼吃掉大鱼喽!”彤彤把有数字“1”的那条体型较大鱼放入了小篮子里,表示已经被吃掉了,把有数字“4”的体型较小的鱼又用夹子夹到了网格上。
两个人在一起玩就更有趣了,彤彤和同伴各摘下了一条鱼来比一比,这次两条鱼的背后都是点子,仔细地数一数吧!
实践反思:
在材料提供上,首先色彩鲜明、数量足够的鱼儿,夹在网格上,这一材料一经投放就吸引了幼儿进行操作的兴趣,幼儿都想来玩;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差异,材料的层次性,鱼儿背后的数量(1—10),有的是用点子来表示的,有的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幼儿在活动中随机进行比较,有可能是点子和点子比较,可能是点子和数字比较,可能是数字和数字比较,不同的形式之间可以相互验证。
从幼儿的全面发展上看,每一个材料都有发展的侧重点,也需要兼顾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活动材料,除了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用夹子夹鱼,取鱼的过程,孩子们还发展了手部肌肉的精细动作;本活动还提供给了幼儿结伴游戏、在游戏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
在活动空间的利用上,利用网格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来活动,不再局限于活动室中的桌子、柜子,网格充分利用了活动室的空地,可以满足4名幼儿同时开展活动。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以及下属的各年龄段的具体目标,不仅要通过个别化的学习、操作活动来实现,更要渗透在游戏中、生活中,做到心中有目标,认真观察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挖掘数学教育的价值,把《指南》中的目标落到实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