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懂得了接纳自己。
(设计意图:再次代入猫头鹰的情境,面临一次行为选择:离开或留下。通过辩论的形式可以进一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观点的碰撞,在聆听他人想法基础上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执教者面对幼儿不同的观点与态度,也保持开放、包容的接纳态度)
3.继续欣赏故事:猫头鹰用自己的本领赢得母鸡的欣赏,猫头鹰留了下来。
讲述绘本故事第17~23页。重点提问:这时猫头鹰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预设小结:原来除了努力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本领得到别人的认可(绘本故事第24~25页)。现在的猫头鹰(绘本故事第 26~27 页)正昂首挺胸地领着母鸡们在院子里散步,他那“呼呼呼”的叫声也被认为是独有的标志。
(设计意图:面对拒绝,可以努力做出改变(幼儿教育m.smTxjs.com),还可以适时展示自己的本领。故事中的猫头鹰用自己抓老鼠的本领赢得了母鸡们的接纳。在这里也进一步激发“展示本领、被接纳”后的正面感觉,分享想法,期待幼儿在今后面对困境时能积极面对,不轻易放弃)
四、我的朋友圈——分享自己被拒绝的经历
1.出示调查表——分享生活中被拒绝的事。
幼儿A:跳绳练习的时候因为我跳得不好,
小朋友们拒绝和我一个队伍。
幼儿B:画画的时候因为我画得不好,××小朋友拒绝把她的蜡笔借给我。
幼儿C:××带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我想和他一起玩,可是他不同意。
……
2.我的努力。
重点提问:当你被拒绝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小结:我相信你们也和猫头鹰一样,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同伴的接纳;也可能会展示自己的本领,争取得到别人的欣赏。
活动点评
整个活动从整体上体现了“积极行动”理念中的模式:行动——感觉——想法——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小的行动循环,具体如图 1 所示。
图1 活动中的“积极行动”循环
从上图可以看出,整个活动中的大“积极行动”循环体现在:被拒绝的情感体验——想法(离开还是留下)——行动(努力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