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润、探、展”区域活动三部曲

栏目: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时间:2014-06-22 09:26:39
文章:陌路 分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润、探、展”区域活动三部曲》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求,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到全面发展。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活动的类型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对教师来说,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当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的探索活动,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几年来,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实践的探索、理论的学习及研究,在“立足区域,观察孩子,发展能力”的宗旨导引下,积累、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法,即:教师“创设环境——观察指导——调整环境——再观察指导——再调整环境”,孩子“实践探索——交流提升——丰富经验——再交流提升——再实践探索”的循环式运转。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始终以观察、指导、记录、谈话与聆听为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尝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区域中学习,在区域中发展。针对上述理解与分析,我尝试总结出了“润、探、展”区域活动三部曲,并不断挖掘其内涵,探索其组织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内涵

  “润、探、展”区域活动三部曲的内涵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幼儿在环境、教师、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启发下,梳理思路,激发活动兴趣;在具体的实践探索活动中完成计划,加强体验;在经验展示拓展中碰撞思维,获取能力;在新经验的理性提升中获得成功。

  “润、探、展”区域活动三部曲的核心是对幼儿已有经验和新经验的把握、拓展与提升,追求的最终效果是在师幼、同伴、幼儿自身多种经验的互动转化过程中实现教学合一、幼儿自主快乐的表现与创新。根据“润、探、展”三部曲的教学内涵,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大环节的指导来落实“润”、“探”、“展”三个要点。

  二、 运用

  (一)“润”——区域活动的基本环节

  所谓“润”,即润物细无声之意。意指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润思、润情、润语言的过程。在区域活动中,“润”贯穿于活动的始终:环境的创设、计划的制订、规则意识的培养、幼儿经验的获取与支持,都是一个“润”的过程,“润”的成功与否决定幼儿在活动中的成功与否。“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中的“润”——奠定“探、展”的基础

  在区域活动中,将教育目标渗透于所创设的环境,使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如:在“交通工具——车”的主题活动中,我把车标与区域环境巧妙结合,根据每个活动区特点的不同,选择一些能代表这个区域特点的车标命名。例如:美工区——劳斯莱斯设计院、益智区——无限智慧、图书区——法拉利图书馆、制作区——雷诺创意室、棋类区——本田新战线、娃娃家——富康之家、医院角——大众医疗中心、结构区——别克建筑院、表演区——雷佛莱剧场,让环境给车标赋予了新的生命,让车标为环境赋予了新的文化。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给孩子们讲解车标的意义,让幼儿在知识与环境的融合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车标、创始人和国家,还激发了幼儿设计、创作车标的欲望。

  活动区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材料的投放在创设“润”的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投放的材料并非越多越好,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但也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又如:我们与幼儿一起在幼儿园的小路散步中,常常收集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宝物”。春天,幼儿会被各种发芽的植物所吸引:于是我们在科学区投放各种种子。制作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种子粘贴各种美丽的图案,用皱纸做柳条等;在生活区,幼儿练习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在‘娃娃家’种子理所当然成为了娃娃的美食。夏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石头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美工区,小石头成了幼儿特殊的画纸,一幅幅石头画就此诞生了;音乐区,让我们听到了自然的天籁之声,原来石头也能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建构区,幼儿尝试搭建石头城堡,石头小桥等有趣的建筑物。秋天,落叶宝宝,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科学区,把树叶塑封做成标本,供幼儿认识各种树叶,并尝试做叶脉书签;美工区,树叶成了百变金刚,变成小金鱼、、蝴蝶……他们还将树叶的轮廓拓印下来,然后尽情地装饰,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像与创造;语言区,幼儿把自己在美工区的贴画,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人百听不厌;表演区幼儿把树叶顶在头上做帽子.把树叶串在一起做裙子……就这样把幼儿的兴趣带到了教室,带进了幼儿的生活、学习之中。

  2、 幼儿活动计划中的“润”

  活动前,“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多种形式的活动,主动学习。如:(1)利用新材料的投放,调动幼儿探索的欲望: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新的材料,请你们仔细观察,想想,你可以用它做什么?怎么做?(2)用成型的作品,成功的经验,调动幼儿创新的兴趣:在美工区投放了哪种新材料?你去找一找,试一试。(3)用预设问题法,引发思考:谁能到美工区,用多种材料粘贴“春天”的主题画?或到探索区,试试怎样让小灯炮亮起来?怎样才能让它更亮?等等。在“润”的过程中,采取集中、小组、个别等不同形式使每一名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进入活动中。

  3、活动规则的“润”

  区域活动并不是无规则的自由和放纵,恰当的让幼儿“有法可依”,是区域自主活动高质量开展的重要保障。活动前,针对出现的如:人数爆满、争抢玩具、乱丢积木、破坏作品等问题,采取环境提示及幼儿直接参与规则的讨论和制定等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能自觉地遵守、互相监督,保证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

  4、幼儿已有经验的“润”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我经验进行活动的过程。幼儿的自我经验影响着幼儿对话内容、方式、进程的选择,影响着活动水平,影响着新经验的构建,同时也是幼儿主体直接经历、体验、丰富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识水平、经验和能力,投放“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如:在小班的撕纸区内,投放难易不同的各种图纸,有直线图铅笔、柳条、小房子,曲线图苹果、梨、小手等,纸的厚度也各不相同,有新闻纸、报纸、卡纸等,这样可以满足各类幼儿的需求。再如绘画材料的投放,蜡笔、水彩笔、水粉颜料、空白纸、添画等,能力强的可选水粉颜料作画,没有把握的选择蜡笔作画,同样可表现主题和内容。“润“是区域活动中的基础环节。“润”是“探”的准备,只有“润”的透彻,“润”的深入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思维,开启幼儿的心智。

  (二)“探”——区域活动的中心环节

  所谓“探”就是操作、探索。“探”是区域活动的中心环节,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来自于幼儿的操与探索,教师的参与支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幼儿自主“探”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活动受幼儿“我要玩”的内部动机分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或需求,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问题来自主决定、自主行为、自主认知、自主体验、自主发展。例如,关于小沉浮的小实验材料,幼儿将纸片、木块、铁片、塑料玩具等放入水中观察,并发现铁片是最快沉到水底的,木块和塑料玩具是浮在水面上的,而纸片是先浮在水面上的,然后慢慢地沉到水底去了。通过操作观察,幼儿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沉入水底?为什么铁片最快沉下去?为什么木块和塑料玩具不会沉下去呢?有了问题幼儿就会继续实验、观察、探索,通过自己的实践,幼儿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时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又如: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我们在科学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瓶盖,配合瓶盖投放了记录表(分类记录盖子数量)、记录瓶(在瓶上记录与瓶子相吻合的盖子数量)。投放时,老师先不讲解,只是提醒幼儿瓶盖有很多种玩法,请小朋友自己想想怎么玩,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瓶盖的玩法。幼儿看到记录表,结合以前的经验积累,慢慢地就发现了记录表的用途;幼儿看到瓶子立刻动手选择适合的瓶盖,渐渐地他们也了解了瓶子上的记录表该如何使用。此外,幼儿还发现瓶盖可以向上叠高,可以根据颜色组合图案……幼儿在活动中继续探索着,发现着。

  2、观察分析引导“探”

  《纲要》中说,老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有的教师以为幼儿进行活动区活动,教师可轻松一点,其实这是错误的。幼儿在游戏时,教师首先要学会观察,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即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其次要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活动,并提出新的活动目标方式,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如:教师在拼插区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拼插飞机、汽车、大炮,但都是平面的,部分幼儿因插不紧而常常失败。于是,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耐心插紧每一个小零件,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启发幼儿想办法在平面拼插的基础上拼插立体物体。如“将两架相同的飞机连接在一起”在原有的飞机上加厚等。

  3、创设情境深入“探”

  教师在充分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后,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游戏,介入指导;应该对哪些幼儿给以帮助,给以什么样的帮助,如何做最为恰当等。在观察过程中,对随时捕捉到的问题进行适时指导,即帮助要适时、适度。适时:一次活动时,有两个小朋友在小椅子上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他们拖着小椅子“咯噔、咯噔”地往前跑,嘴里边喊着“噢,汽车开来了、汽车开来了。”引得别的小朋友转身去看他们,有几个小朋友也跃跃欲试地想去跟他们学。这时老师看到墙边有一个大纸箱子,就把它们套在身上,边喊着“嘀嘀,嘀嘀,汽车开来了,”边从这两个小朋友身边跑了过去。这时他们马上放弃了“椅子汽车”,跑来要求道:“老师,让我们也开一开吧。”老师说:“好呀,不过我这个汽车要修理以下,你们愿意帮我吗?”“好呀,哪里要修?”“我的汽车开了很长时间了,需要装饰一下里。”听老师这么一说他们马上从百宝箱中拿来了彩纸、纸筒等,不一会儿,就用花花绿绿的即时帖把汽车装饰的非常漂亮。户外活动时,他们两个当司机拉着小朋友在院子里开心的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适度:在自然角中,几个幼儿围着盛有蚂蚁的瓶子在数蚂蚁有几条腿,他们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于是互相争论起来。他们看到老师也饶有兴趣地再看,于是就问:“老师,你说蚂蚁有几条腿呀?”老师装作难为情地说:“哟,蚂蚁太小了,我也数不清楚,要是把蚂蚁放大就好了。”听老师这么一说,他们马上就想到了放大镜。有个小朋友跑到科学区拿来放大镜,把小蚂蚁放大后,仔细地观察,才发现蚂蚁有六条腿,头上还有两个触角等等。这次活动后,他们对放大镜的兴趣又浓厚了起来,后来,他们又捉了一些小蚂蚁、小蜘蛛、七星瓢虫、西瓜虫等许多小昆虫,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样子,它们怎么吃东西等等,了解了许多昆虫的知识。老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4、参与游戏模仿“探”

  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应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作为游戏伙伴隐性指导,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而不是用“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如: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比较感性趣,但不会抱娃娃,有的提着娃娃的腿,有的拽着娃娃的头发。老师发现后,就来到娃娃家说:“我是娃娃的阿姨,今天来看看娃娃长胖了没有。来让我抱抱娃娃吧?”老师一边接过娃娃,一边自言自语的说:“多可爱的小娃娃呀,我要轻轻地抱,让娃娃的头枕在我的胳膊上,轻轻托住娃娃的腿,不能拽伤……”老师示范后说:“今天我还要上班,我要走了,你们自己照顾好娃娃吧,再见。”然后幼儿就很自然地模仿老师的动作,轻轻地抱娃娃了。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技能等相对缺乏,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

  区域游戏强调的是自主游戏和幼儿的主体活动,但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必要时教师也要恰如其分的插入显性指导,这种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了解游戏规则,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通过及时指导,推进游戏的开展。如: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现象,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出现过激行为,破坏玩具影响别人正常游戏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自然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以个别指导和小组指导的形式出现。

  (三)“展”——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

  所谓“展”就是交流展示,经验共享,理性提升。它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了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欲望。

  1、交流分享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如: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玩得很开心,把你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儿想说的愿望以便更好地向幼儿介绍或展示各种成功的经验。

  2、讨论激发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的进一步思考。如:“为什么报纸很快就浸透水,而挂历纸就不容易浸透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就能激发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

  当然,是否需要交流讨论,应依幼儿游戏需要而定:(幼儿年龄、发展水平不同),交流讨论的形式、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常用的交流形式有个别交流、小组交流、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年龄小一点的幼儿来说,重点围绕习惯的养成、兴趣情感、坚持性、专注性、学习方法,而大一点幼儿则重点围绕创造性、再探索的愿望、自信心、合作交流等方面。总之教师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注意减少功利性,不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技能提高了多少,而注重的是区域活动的过程。

  3、成果保留

  活动介绍分享完,教师再有重点地引导小朋友一起欣赏其他的区域活动成果。发现有好的作品,进行拍照,一方面对幼儿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也保留了资料。

  在活动中,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一定的方法、失败也有一定的教训。及时帮幼儿总结梳理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论的认识,孩子就获得了成长。否则,这些“经验”就可能混沌、模糊。帮幼儿理性树立提升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在头脑中快速传递给自己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再反馈的过程。

  总之,“润”“探”“展”教学法,让我努力为幼儿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幼儿活动中,始终是儿童发展的观察者、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自由、自主、弹性、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地学习。
相关内容
  • 幼儿园妇女节亲子教案我爱妈妈反思
    幼儿园妇女节亲子教案我爱妈妈反思

    1、幼儿园妇女节亲子教案我爱妈妈反思  活动对象:全体幼儿及妈妈、奶奶、外婆  活动名称:庆三八亲子联欢会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妈妈、奶奶等妇女的节日,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培养爱妈妈

  • 幼儿园体育游戏小猴取风筝中班文案
    幼儿园体育游戏小猴取风筝中班文案

    1、幼儿园体育游戏小猴取风筝中班文案  体育游戏:  经验  能协调灵活地手脚着地屈膝爬和钻跑,有秩序地坚持游戏。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材料  风筝若干,拱形门 4-

  • 幼儿园中秋节一日爱心义卖会
    幼儿园中秋节一日爱心义卖会

    1、幼儿园中秋节一日爱心义卖会  活动创想:  本次活动旨在为了让孩子在感受中秋节快乐的同时, 也让孩子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活动由大班孩子担任“主角”,由社区居民、全园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将这份浓浓的爱心传递在

  • 区域教案大班40篇
    区域教案大班40篇

    1、区域教案大班40篇  活动目标:  1、会根据班级区域活动的需要选择2~3个区域。  2、尝试在小组内分工,并共同为某一个区域指定规则。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

  •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30篇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30篇

    1、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30篇  设计意图  表情是表现在人的脸部的一种艺术。如果仔细观察,你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中读懂他的心情是开心、生气或是难过,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幼儿园的孩子是最真实的,他们的喜、怒、哀、

  • 幼儿园教案交换空间大班语言
    幼儿园教案交换空间大班语言

    1、幼儿园教案交换空间大班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2.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朋友愿望的喜悦心情!  3.能够根据想象设计,使用各种工具、

  • 幼儿园秋季西园中2班家长会讲稿
    幼儿园秋季西园中2班家长会讲稿

    1、幼儿园秋季西园中2班家长会讲稿  2018年秋季西园中2班家长会讲稿  一.会议时间  2018年9月9日6:00  二. 会议地点西园园区中2班  三.会议准备  硬件准备:桌椅,电脑,电视,纸笔,教师统一服装、签到纸  软件

  •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爱惜保护小手反思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爱惜保护小手反思

    1、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爱惜保护小手反思  活动目标:  1、明白爱惜、保护小手,不玩尖利的物品。  2、明白手划伤后简易的处理与保卫方式。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

  • 幼儿园社会妈妈生病了中班教案
    幼儿园社会妈妈生病了中班教案

    1、幼儿园社会妈妈生病了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幼儿都有生病的体验,知道生病时会不舒服。中班幼儿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有关心、体贴他人的表现,但关爱他人的方式、方法有所欠缺。本次活动通过故事、生活经验讲述和小

  •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建高楼反思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建高楼反思

    1、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建高楼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自主探索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分享交流搭建的方法。  2.尝试用连接材料辅助叠高。  3.能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