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课研究心得体会——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栏目: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9-02-20 14:29:34

《走进一课研究心得体会——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邳州市运河小学 张新宇,2019年1月22日,徐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本学期最后一次集中研修活动在长江路小学如期进行,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培育站的全体学员有幸聆听了苏州市名师、中小学高级教师,苏州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仲崇恒主任所做的专题讲座《一课研究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解与教学创新--以<认识人民币>为例》。仲主任的讲座既有理论引领,又有方法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创新。通过本次学习使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课研究,知道了一课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研究的方法路径,使我真正走进一课研究。且学且思且行,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学习收获体会:

一、了解了什么是“一课研究”?

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朱乐平老师于2007年成立了“朱乐平数学名师工作站” ,朱乐平数学名师工作站主要对小学数学中一节课进行研究,即一课研究。由于一课研究的实用性强影响广,目前“一课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有500多人,涵盖全国各地,有特级教师、名师、教学能手……等等。

二、明确了如何来开展“一课研究”?

(一)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开展一课研究的目标前提)

一节课背后的上位数学知识有哪些?课标、大纲的要求是什么?有变化吗?不同教材编排这一内容时有何异同?对这节课现有的教学设计有何特点?名师是如何演绎这一内容的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有哪些经验?学生学完这一内容后又有哪些问题?学生容易出现的主要错误都有哪些?我们怎样围绕一节课开展校本教研? ……

(二)一课研究的九大维度(开展一课研究的方法维度)

1、数学知识维度;2、课程标准维度;3、教材比较维度;

4、理论指导维度;5、学情分析维度;6、教学设计维度;

7、课堂观察维度;8、教学评价维度;9、校本教研维度。

三、厘清了“一课研究”的具体教学实施策略步骤是什么?(以《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为例)

(一)《认识人民币》一课研究的上位知识:

【1】货币的基本概念  

1. 货币是什么?2.货币发行量是什么?3.每个国家只有一种法定货币吗?4.为什么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5.什么是信用货币?6.什么是电子货币? 7.什么是数字货币?8.第一张纸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9.世界最大面值纸币是什么?10.货币上有哪些科学家?11.钱币面额上为什么多是1、2、5、10
【2】人民币的知识,1.“中国人民银行”名称是怎么由来的?2.人民币名称是怎么由来的?3.至今人民币发行了几套?4.人民币上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和名胜?5.人民币符号“¥”是怎样产生的?6.什么是纪念币?7.钱为何又叫“钞票?8.怎样鉴别假币?9.人民币还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流通?10.当前流通人民币的尺寸和重量各是多少? 11.有3元的人民币吗?12.人民币上的“贰”字为何不一致?13.残损人民币怎样兑换?

14.人民币的一生是怎样的?15.元、角、分是怎么来的?16.为什么央行开始逐渐取消一元纸币?

(二)《认识人民币》的课程标准要求:

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从清朝末年至今,一百多年间先后颁布了20多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认识货币的内容历来是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从最高的纲领性文件入手对其展开研究,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一节课的目标定位。

1.课标具体要求(节选)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一年级“量与计算”中包含“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教学要求仍是“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认识人民币”细化隶属于“量与计量”,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具体要求是“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明确提出“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双基”扩展为“四基”,提出10个核心概念。认识货币的要求没有变化。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比较课程标准的启示

(1)教学内容与社会变化保持一致。

(2)教学目标要从宽泛走向适切。

(3)教学过程要重视情境及活动设计。(4)后续教学中要强化人民币素材的运用。(5)建议增加人民币内容的编排。(三)认识人民币”之教材研究
数学教材作为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为一节课内容的教与学提供了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立足一节课的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微观上的教材比较研究,是一课研究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时期出版的多种教材开展纵向比较研究,针对同一时期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开展横向研究,具体而微地探究了教材的历史演进,揭示课程发展的共同规律,同时让我们更好地吃透教材,开拓视野,促进教学改革。

1、教材的收集(包括人教版、江苏版、青岛版、河北版、浙江版、上海版、北师大版、西师大版。)

2、教材的纵向比较(包括教材的编写概况、编写容量异同、出现人民币种类异同、教学情境图的异同、单位关系编排异同、简单单位换算异同 。)

3、教材的横向比较(包括习题容量比较、人民币种类比较、人民币单位之间关系比较、数学文化比较。)

4、认识人民币后续教材的研究

在上述教材中,认识人民币都是集中教学一次,但是,在其他分册教材中如克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百分数应用、可能性(抛硬币)等内容学习时,还大量存在援引货币的素材及情境的例题习题,因此必须认真组织好第一次对人民币的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购物体验及人民币的读讲活动。小学生认识人民币是为了未来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它的教学是面向未来的。对它的研究也应面向未来。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人民币的新版会发行,币值结构会调整,教材会响应、修订,教师会及时跟进。心有历史,不畏将来。

5、《认识人民币》的模块设计

(1)教学的基本模块包括:名称--分类--辨认--德育渗透--进率(2)教学的机动模块包括:游戏--货币史料(3)教学拓展模块:货币主题展。

总之,正如仲主任所说那样,在“一课研究”的过程中,要以开放的教促进开放的学。挖掘知识背后的知识,挖掘学习需要的活动,挖掘巩固练习的素材,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丰富、活动多样、策略多元、答案不定的学习过程之中,能提升数学学习幸福指数,促进深度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
    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

    【片段】(出示三只羊采花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美羊羊采了9朵花,喜羊羊采了24朵花,懒羊羊采了6朵花。 师:你能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教师相机板书。 师:24+6你会算吗?同桌间说说。 生:先算4+6=10,再算20+10=30。 (动画出示4根小棒和6根小棒移到一起捆成一捆。) 师:先算4+6=10,再算20+10=30。边说边板书。生齐读一遍。 出示5+45、67+3,指名说说怎么算的。 师:那24+9怎么算呢?先借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 师:先摆24根,再摆9

    11-22
  • 一年级100以内减法的关键
    一年级100以内减法的关键

    近期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100以内的减法,包含了退位和不退位,包含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在教学的初期,我就感觉到了学生的困难,也思考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突显的关键点。 关键点一、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这一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尽管经历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学习,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从十位算起,还是习惯于列竖式时左边对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要继续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为什么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算起可以使得十位不需要重新

    05-25
  • 人民币怎么拿《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人民币怎么拿《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时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如:人民币面值的比较与分类;取币付币模拟购物中的有序思考;在换币取币付币等活动中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全面地、多种角度的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师问:羽毛球5角钱,可以怎么拿?结合学生回答5张1角,一张5角,2张2角1张1角,1张2角3个1角。板书:11111,5,221,2111。 师小结归纳:要有序的思考,可以想先拿一种面值的人民币,也就是全拿1角,全拿5角。提问:可以全拿2角吗?学生道不行。不行的话就要

    05-27
  • 和是6、7的加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和是6、7的加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 曹永芳 教材简析:得数是6、7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是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例题求一共多少人植树,一个卡通列出算式5+1=6。另一个卡通列出算式1+5=6。两个算式虽然不同,但只要把两部分学生人数合起来,都能算出参加植树的总人数。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虽然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位置不同,但得数相同,从而体会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

    08-30
  • 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分与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分与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想想做做1~5和补充习题第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6、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6、7的分与合。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6、7的分与合。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初步掌握了2、3、4、5的分与合,初步能从

    09-01
  • “十几减6、5、4、3、2”教学片断与思考
    “十几减6、5、4、3、2”教学片断与思考

    十几减6、5、4、3、2是20以内退位减单元第三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相比,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例题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不再是求剩下的是多少,而是根据总数和其中的一个部分,求另一个部分;二是教材通过一幅场景图提出两个相关联的实际问题,既启发学生想加算减,又启发他们根据一道减法算式推算出另一道减法算式的得数,凸显了引导学生根据式题特点更加灵活地进行推算的意图。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现实背

    09-01
  • 一年级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
    一年级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这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由于上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优质课,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一遍了,但由于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相信很多同一也已经忘记了。所以虽然是学习过的内容,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

    01-31
  • 《数的基本含义、数数》教学设计
    《数的基本含义、数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和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2、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