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利用“文眼”提高散文语篇解读能力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19-12-25 16:45:21

《利用“文眼”提高散文语篇解读能力》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胡艳,多次聆听王清老师的上课及讲座,感觉受益颇多。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及理论的研究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本次讲座《散文语篇的解读策略及方法》也给了我们宽广的思考空间。

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包括对语篇功能和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遵循语篇整体教学原则。整体教学注重语篇的整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语篇进行分析、预测、推理,从而达到对阅读内容深刻的认知。在阅读句、段、篇时都应从整体教学原则出发去处理问题,把所阅读的文章作为有机的统一体,从文章的构思、布局、层次结构及逻辑关系入手,掌握其传达给学生的主要信息。

“文眼”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的作用。

1、“文眼”在篇首,可以领起全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就是本文的“文眼”。从“步出门”去看“荷塘月色”,也透漏出自然宁静中的“心里颇不宁静”;回到家,又开始新的“不宁静”;全文紧紧围绕“心里颇不宁静”展开,丝丝入眼。

2、“文眼”在句中,可以承上启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文眼就在篇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前面写到:“力长足以入,火长足以明”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一过渡句,顺势讲明出游“探险”实现“游之乐“必须注意”志“、”力“、”物“这三者的关系。这一句就是本文的文眼,过渡自然、顺势成章。

3、“文眼”在句末,画龙点睛。如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前面娓娓叙来,到了结尾,水到渠成,画龙点睛。“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受表达的畅快淋漓,而和谐的真谛在于信赖。信赖是一切美好的源头。结尾句就是神来之笔,不但揭示主旨,而且余味绕梁,富含深深的哲理。

在整体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要适时导入“文眼”,引导学生合理解读“文眼”,对全文发展脉络及布局进行全方位的预测。这种解读标题的整体阅读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写作意识。合理想象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

    07-22
  • 以点带面 突破难点——《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以点带面 突破难点——《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二上的一篇课文。整篇课文都描写了黄山的奇石,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这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石头的奇,就成为了就学难点。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从奇这个点入手。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

    07-22
  •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一课听课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文章用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图画,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的课堂上,潘老师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感受,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读出秋天的美,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首先,潘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边读

    07-22
  • 作文教学:教学生会选材
    作文教学:教学生会选材

    经常会看到一些作文教学的,和学生一起做个活动或游戏或实验,然后让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下来。这样的作文由于基于现实,再说刚刚经历过,学生写时容易得手,中年级时,搞几次这样的活动是可以的,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从根本上领会写作文时需要的感官配合,但到高年级还是这样做的话,就已经有些降低学生的要求了。高年级要学会写身边的事,写生活中的事,如果还是先搞个活动,然后再进行写作的话,那写作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习作的根本问题包括两大块:一是阅读积累,一个是生活经验积累。阅读积累,是阅读教学中的事,平时教学

    07-22
  • 把生活中的快乐带入课堂
    把生活中的快乐带入课堂

    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时常会看到,孩子们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会乐此不疲,哪怕是玩上几个小时,他们还是兴趣盎然。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时间里,却总有几位同学不那么专心。不能给他们带来像课余生活那么多的快乐,所以他们会不感兴趣了。如果让学生说说快乐的事情,他们大多会说到课余的生活、游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也能充满真实和快乐?我认为可以收集课余生活中的片段,把他们带入语文学习过程,把这些收集的资料和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新课

    07-22
  • 运用音乐,突破重点
    运用音乐,突破重点

    《月光曲》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其中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这一段文字中既有实在的事物,又有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在教学中,除了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读懂,读明白。我还借助音乐的手段,帮助学生来领悟。当《月光曲》的音乐响起,在皮鞋匠眼中出现的月亮、大海,仿佛也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月亮穿过一缕一

    07-22
  • 研讨会之构筑理想课堂
    研讨会之构筑理想课堂

    2008年7月12日上午8时,2008新教育第八届研讨会之构筑理想课堂按时举行。与会者早早来到会场,静候研讨会开始。 上午第一节课由郑桂华老师执教,郑桂华老师,安徽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市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上海市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特约撰稿人,上海市青语会副理事长;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其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2006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她上的课具有鲜明教学特色。今天她执教的是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上课的学生是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五

    07-22
  • 新课程实施后的点滴思考
    新课程实施后的点滴思考

    新课程实施已三年半了,我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成长,新课程确实是一股清新的风,给教师与学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三年半的实施,我也没啥经验可言,只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一说: 1、 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 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我在上《菜园里|》这一课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让学生回家观察各种蔬菜的特点,形成形象概念后,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看到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