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上课课堂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上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上课课堂笔记
①句子解析
1.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
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细致地刻画了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2.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到落下的地方,浪花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红光,好像一滴滴鲜血从水中喷溅出来。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这段话运用动作描写,写的是小人鱼不忍伤害王子,最终自己化为泡沫的场景,小人鱼的一抛、一望、一跳,宁愿自己化为泡沫也不愿伤害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人鱼心地的善良。
②问题归纳
1.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对王子婚礼的盛大场面进行描写?
王子和公主神圣的婚礼仪式,是小人鱼羡慕而不可及的,看到王子幸福,小人鱼也就放心了。这里王子的幸福和小人鱼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小人鱼舍己为人、善良的高贵品质。
2.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人鱼为了能生活在王子身边,遭受了离家之痛,失声之痛,但这些却没有告诉王子。这部分内容从侧面体现了小人鱼的善良和执着,也为结尾小人鱼牺牲自己、成全王子埋下伏笔。
3.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两个看体现了小人鱼怎样的内心世界?
先看尖刀,再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表现了小人鱼纠结痛苦的心理活动。
4.文中的巫婆、小人鱼的姐姐们的出现,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小人鱼起到什么作用?
他们的出现能使故事更加奇妙,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引人入胜,增强了童话的魅力。他们对表现小人鱼起到衬托的作用,更能表现小人鱼的善良、大度、包容。
③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船驶进邻国宏伟都城的港口,人们等待公主的到来。
第二部分(2-10):写小人鱼的悲哀以及王子的快乐。
讲了美人鱼眼睁睁地看着王子娶了别的公主。
第三部分(11-13):讲了美人鱼没有加害王子,自己变成了泡沫。
④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小人鱼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小人鱼善良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2、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一匹出色的马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讲述了一家四口到郊外散步,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
②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
第1自然段:写我们一家去郊外散步,欣赏郊外的美丽风景。
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田野里的景色。
第3自然段:写景色太美了,我们不舍得回去。
第4、5自然段:写妹妹因为走不动而央求妈妈抱着她,可是妈妈没有答应。
第6自然段:写爸爸拾起一根柳条,让妹妹骑着柳条马回家。
第7自然段:写妹妹骑着柳条马第一个回到了家。
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画杨桃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让同学们亲自观察,接受教育,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②脉络梳理: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图画课上,我认真地画杨桃,但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第二部分(第516自然段):写老师引导同学们在亲自观察中感受事物。
第三部分(第17、18自然段):写老师以我的画为例,教育同学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以及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昆虫备忘录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昆虫的复眼和四种昆虫: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语言生动、有趣,很诙谐。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②段落大纲: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我对复眼产生的疑问和由复眼产生的联想。
第二部分:写了花大姐的种类及特点。
第三部分:写了独角仙独特的外形和力气大的特点。
第四部分:写了蚂蚱在画画时形态好掌握的特点。
5、守株待兔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课文重难点课堂笔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宋人为什么没有再次得到兔子?
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宋人再也没有得到兔子。
2.宋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及翻译
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②字词解释:
耕:耕田种地。 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桩。 走:跑。 折:折断。 颈:脖子。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再,又。 身:自己。
③译文: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通过写池子懒惰,安于现状,最后干枯;河流勤奋付出,奔流不息,得到尊重的故事,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的进取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8、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f rng lu( ) ch h( ) qin kūn( )
lu yng( ) bǐ m zhǐ yn( )
二、组词。
1、形近字。
洛( ) 雁( ) 砚( ) 伸( )
络( ) 雇( ) 现( ) 坤( )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单( )( );(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平明:( ); 冰心:( ) 单于:( )
骑:( ) 遁:( ); 乾坤:( )
孤:( ); 寒雨:( )
练习答案
一、芙蓉楼、 茶壶、 乾坤 、洛阳 、 笔墨纸砚
二、1、洛阳、 大雁 砚台 伸手
络绎不绝 雇佣 现在 乾坤
2、(dān)(简单);(chn)(单于);(shn)(单县)
三、(天刚亮);(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骑兵);(逃走);(天地间);(独自,孤单一人);(秋冬时节的雨)
9、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课堂笔记之文章词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课堂笔记之文章词句赏析
词句赏析:
1.她的皮肤是那么细嫩、洁白一对深蓝的、钟情的眼睛在微笑着。
这句话是对公主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公主美丽的容貌。
2.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人鱼舞姿非常优美。
3.小人鱼知道,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个夜晚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句话是对以前小人鱼遭遇的总结,写她为了王子离开家人、族人,把自己的声音交给了巫婆,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而她付出的这一切不仅没有回报,对方却不知道,这是多么悲哀啊!
4.在这里,这对幸福的新婚夫妇将度过他们宁静、美好的夜晚。
这句话把一对新人的幸福和小人鱼的伤心痛苦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小人鱼的悲伤。
5.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
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细致地刻画了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小人鱼有了重生的机会,而她却选择放弃,为了她心爱的王子,宁愿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6.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
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善良的小人鱼选择让自己化成泡沫。
10、四年级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随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随堂笔记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小人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为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赞美了小人鱼高尚的品格和善良、美好的心灵。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小人鱼眼睁睁地看着王子娶了别的公主。
第二部分(第1113自然段):小人鱼没有选择通过杀死王子换取自己的生命的延续,而是跳入海里化为泡沫。
11、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课堂重难点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课堂重难点笔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奶奶给我讲了哪些宝葫芦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相同和不同在哪里?
(1)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2)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3)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4)赵六掘地得了一个宝葫芦。奶奶每次讲的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都不一样,而结果却都相同得到宝葫芦。
2.作者是怎么写出宝葫芦的神奇的?
作者先总述宝葫芦的神奇有了宝葫芦就要什么有什么;然后通过列举张三想要水蜜桃,李四想要大花狗,他们的愿望都很快实现了来表现宝葫芦的神奇。
3.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张三李四等有关宝葫芦的故事?
奶奶讲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宝葫芦的故事,与前文相呼应,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听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太多了,这些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文章有很多语言描写,它有什么好处?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好处: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1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乡下人家课堂笔记解读
①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人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有着独特、迷人的风景。
②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1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上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上课课堂笔记
①句子解析
1.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
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细致地刻画了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2.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到落下的地方,浪花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红光,好像一滴滴鲜血从水中喷溅出来。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这段话运用动作描写,写的是小人鱼不忍伤害王子,最终自己化为泡沫的场景,小人鱼的一抛、一望、一跳,宁愿自己化为泡沫也不愿伤害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人鱼心地的善良。
②问题归纳
1.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对王子婚礼的盛大场面进行描写?
王子和公主神圣的婚礼仪式,是小人鱼羡慕而不可及的,看到王子幸福,小人鱼也就放心了。这里王子的幸福和小人鱼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小人鱼舍己为人、善良的高贵品质。
2.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人鱼为了能生活在王子身边,遭受了离家之痛,失声之痛,但这些却没有告诉王子。这部分内容从侧面体现了小人鱼的善良和执着,也为结尾小人鱼牺牲自己、成全王子埋下伏笔。
3.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两个看体现了小人鱼怎样的内心世界?
先看尖刀,再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表现了小人鱼纠结痛苦的心理活动。
4.文中的巫婆、小人鱼的姐姐们的出现,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小人鱼起到什么作用?
他们的出现能使故事更加奇妙,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引人入胜,增强了童话的魅力。他们对表现小人鱼起到衬托的作用,更能表现小人鱼的善良、大度、包容。
③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船驶进邻国宏伟都城的港口,人们等待公主的到来。
第二部分(2-10):写小人鱼的悲哀以及王子的快乐。
讲了美人鱼眼睁睁地看着王子娶了别的公主。
第三部分(11-13):讲了美人鱼没有加害王子,自己变成了泡沫。
④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小人鱼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小人鱼善良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14、四年级语文下册27课海的女儿生字注音必考测试题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睫婚讯帜挽港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宴( )( )( ) 圣( )( )( )
仪( )( )( ) 陈( )( )( )
垫( )( )( ) 恒( )( )( )
抚(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睫( )( ) 婚( )( )
捷( )( ) 混( )( )
讯( )( ) 帜( )( )
迅( )( ) 职( )( )
挽( )( ) 港( )( )
晚( )( ) 巷( )(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dā( ) pēn( )
答 喷
d( ) pn( )
五、咬文嚼字(填序号)
挽:A.拉;牵。 B.向上卷起。 C.设法使好转或恢复。
1.我挽起裤脚,脚踏进水里。( )
2.妈妈和姐姐手挽手走进了商店。( )
3.医生正在与时间赛跑,极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
15、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怎么都快乐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怎么都快乐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教材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有趣,其学习活动也有针对性。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独自一个人有快乐,与别人相处很快乐,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快乐;玩耍是快乐,学习也是快乐,初步知道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会写:
玩wn(好玩)(玩乐)(玩火)(玩水)
很hěn(很好)(很多)(很大)(很长)
当dāng(当心)(当年)(当时)(当天)
dng(上当)
音yīn(音乐)(口音)(拼音)(注音)
讲jiǎng(讲课)(听讲)(主讲)(开讲)
行xng(不行)(行人)(行动)(行走)
hng(银行)(行业)
许xǔ(许多)(也许)(少许)(不许)
我会认:
怎zěn(怎么) 独 d(单独)
跳tio(跳远) 绳 shng (绳子)
讲jiǎng(讲话) 得děi(可得注意)
羽yǔ(羽毛) 球qi (篮球)
戏x(游戏 ) 排pi(排球)
篮ln(篮子) 连lin(连长)
运yn(运动)
易错的字:
行、很字,注意左边是 彳,不要写成亻。
当字,注意下面是彐。
部首:
土(地、块)
多音字:
好hǎo(好人) ho(爱好) 当 dānɡ(当心)
当 dānɡ(当心) dnɡ(上当)
得 děi(得回家) de(飞得高) d(得到)
行xnɡ(不行) hǎnɡ(一行)
近义词:
独自单独正好恰好许多很多
反义词:
独自结伴静悄悄闹哄哄
正好不巧很多很少
一课一练:
1、仿照课文写一写。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玩拼图 读连环画
看电视 捏橡皮泥
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同学们打扫卫生的场景,注意用上合适的短语。
示例:
放学后,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他们有的扫地,有的擦桌子,还有的擦玻璃一会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说一说。
讲故事 听音乐 弹钢琴 踢毽子
跳皮筋 踢足球 打排球
玩游戏 做作业 练书法
这些词语是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认真读一读,就会发现加点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词语还有:看电视、钓鱼、打网球、跳高、打乒乓球、下象棋等。
16、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1.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8 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歌颂。3.掌握现代诗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 记忆 思潮思绪
反义词
漫灭长存
17、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1.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8 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歌颂。3.掌握现代诗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繁(fn)繁星 (p)姓繁
18、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这句写的好在哪里?
雨后的泥路充满了泥泞,一脚踩下去就会沾一鞋泥巴,这原本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可是到了诗人的笔下,粘糊糊的泥巴路居然是凉爽又温柔的。
2、雨后的小径怎样走才能显示它的美好?
赤着脚让赤裸的双足与柔软的泥路亲昵地接触,充分地享受泥路的温柔;携着手与朋友、家人一同出游,一起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景物。踏着新泥,涉过溪流一味地往前走让雨后大自然的泥土与流水在足下经过,让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
19、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近义词:
温柔温和 炫耀夸耀
胆怯胆小 闲游闲逛
反义词:
凉爽炎热 温柔粗暴
胆怯勇敢 移动静止
20、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
戴望舒 (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 又称雨巷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人卖艺童子》和《母爱》。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的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主要作品:《雨巷》《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多音字:
曝:p曝晒 bo曝光
晕:yn晕车 yūn头晕目眩
近义词:
温柔温和 炫耀夸耀
胆怯胆小 闲游闲逛
反义词:
凉爽炎热 温柔粗暴
胆怯勇敢 移动静止
理解词语:
【晕皱】水的表面被风吹起波澜。
【曝】晒。
【炫耀】①夸耀。②照耀。
【尘垢】灰尘和污垢。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阴霾】霾的通称。
【闲游】自由自在地游动、游玩。
【绽透】彻底绽放。
句子解析:
1、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温柔是温和柔顺的意思,一般多指女性,在这里诗人用了拟人手法。用温柔一词描绘泥路的柔软,表现了泥路的美好。
2、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炫耀是夸耀的意思,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草的快乐与自豪;洗净一词写出了雨后小草的洁净与清新。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草自豪的展露着雨后洗去尘埃与污垢的翠绿身姿。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胆怯形容小白菊经历了风吹雨打。慢慢 试试描写了小白菊的谨慎,表现了小白菊的可爱与美好。
4、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闲游一词表现了凤蝶儿的自由与快乐,体现了雨后的美好。智慧书页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的描写了凤蝶儿翅膀的美丽。曝着阳光一开一收描写了凤蝶的动态美,显示着生命与活力。
5、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推开一词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太阳的力量是伟大的。晕皱一词表现了溪水的陶醉与美丽。云的脚迹一一它也在闲游在诗人的笔下云是有脚的,云是浪漫的,云是在悠闲地散步。
雨后的太阳照着大地,云开雾散,溪水在温风中漾起美丽的波纹,山中的绿树在雨后显得更加翠绿,天上的云朵也在悠闲地飘动。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诗人选取了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四种事物,刻画了雨后小径的优美与清新。
第二部分(2):写诗人再次召唤我们沿着小径去亲近自然。
第三部分(3):写雨后的新阳、溪水、云的清新、自然与洒脱。
课文主题: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雨过天晴时小径上美丽的景物,表现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问题归纳:
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这句写的好在哪里?
雨后的泥路充满了泥泞,一脚踩下去就会沾一鞋泥巴,这原本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可是到了诗人的笔下,粘糊糊的泥巴路居然是凉爽又温柔的。
2、雨后的小径怎样走才能显示它的美好?
赤着脚让赤裸的双足与柔软的泥路亲昵地接触,充分地享受泥路的温柔;携着手与朋友、家人一同出游,一起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景物。踏着新泥,涉过溪流一味地往前走让雨后大自然的泥土与流水在足下经过,让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
2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2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2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1.生字
绣 潇 绽 朦 胧 晖 徜 徉
桦 涂 茸 穗 寂 霞 抹
2.词语
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3.字词解析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专有名词
白桦:树干可达25米高,50厘米粗。有白色光滑像纸一样的树皮,可分层剥下来,用铅笔还可以在剥下薄薄的树皮上面写字。
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在大火烧毁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常形成大片的白桦林,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树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的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
5.作者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6.教材分析
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三节作者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最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的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24、四年级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28课海的女儿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她的皮肤是那么细嫩、洁白一对深蓝的、钟情的眼睛在微笑着。
这句话是对公主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公主美丽的容貌。
2.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人鱼舞姿非常优美。
3.小人鱼知道,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个夜晚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句话是对以前小人鱼遭遇的总结,写她为了王子离开家人、族人,把自己的声音交给了巫婆,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而她付出的这一切不仅没有回报,对方却不知道,这是多么悲哀啊!
4.在这里,这对幸福的新婚夫妇将度过他们宁静、美好的夜晚。
这句话把一对新人的幸福和小人鱼的伤心痛苦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小人鱼的悲伤。
5.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
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细致地刻画了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小人鱼有了重生的机会,而她却选择放弃,为了她心爱的王子,宁愿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6.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
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善良的小人鱼选择让自己化成泡沫。
2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2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文化成果。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二、人物介绍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三、生字组词
术sh(算术、术语、武术)
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
录l(录取、录音、录用)
册c(上册、史册、纪念册)
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
存cn(存心、存在、存钱)
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
验yn(验算、验血、经验)
阿ā(阿姨、阿爸、阿婆)
欧ōu(欧洲、姓欧、欧元)
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
社sh(社会、报社、社团)
四、多音字
累:li(累坏)lěi(积累)l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ng(重量)chng(重复)
五、近义词
笨重沉重 轻便简便 粗糙粗陋
吸收吸取 改进改善 促进推动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六、反义词
文明野蛮 贡献索取 笨重轻巧
粗糙光滑 促进阻止
七、理解词语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八、词语积累(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 博览群书 博古通今
九、概括段落意思
第1自然段:总说造纸术的意义;
第2自然段:早在几千年造纸方法发明以前人们将文字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上;
第3自然段:西汉时代懂得用麻造纸;
第4自然段: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5自然段: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的发展。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3.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5.仿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上面一段话写出造纸具体过程。请你用上,再写做一件事的过程。
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十一、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了解国情历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7、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一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课文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却未能如愿的经历,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2~6):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近义词:
盼望渴望 答应答允
想象幻想 耽搁耽误
急遽急速 惊惶惊慌
消逝消失 荒凉冷清
反义词:
答应拒绝 明媚昏暗
简单复杂 缥缈清晰
漫长短暂 急遽缓慢
每课一题:
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情感抒发都真切、自然。
不同点:《匆匆》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诗意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既表达了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又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那个星期天》从孩童的视角观察世界,所描写的行为举止均充满浓浓的孩童气息。这稚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作者看似随意而絮叨的语言表达出来后,更能够让人深受感染。
2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
③在法庭上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和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 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况。
29、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3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