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花牛歌》则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两位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的感受。
《花牛歌》由四节组成。每一节就是一幅画: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这四幅画面中,花牛坐是动景,花牛眠是静景,花牛走又是动景,花牛做梦又是静景。四幅画面动与静的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也展现了一头可爱俏皮、悠闲自在的花牛。诗的每一小节,语言形式相同,韵脚却不断变化,一节一韵,韵随情生,朗朗上口。其不拘一格的风格,将花牛自由、俏皮悠闲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21年赴英国剑桥留学。1923年成立新月社。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主要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课文主题: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萧萧两字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引出寒声。梧叶摇落、江上秋风又进一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大意:
《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古诗主题: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罗眠霸占,积累压扁霸占滴溜溜偷渡青峰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一、读诗题,想象画面
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花牛歌》,齐读课题。
说一说:读了诗题,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
要求:
(1)大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2.学生分节朗读,在师生点评中指导学生读准眠、霸占、滴溜溜、偷渡的字音,读好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这两个句子。
3.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闭眼想象:草地上的花牛在做什么?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一)教学第1节
(1)出示课文插图,这幅插图画的是哪一小节内容?
(2)学生自读第1节,找一找这里写了哪些景物?(花牛、草地、剪秋罗)
(3)想象说话:( )的花牛、( )的草地、( )的剪秋罗
(从花牛的颜色、样子、动作等角度想象;草地和剪秋罗的颜色、样子等;也可以从花牛、剪秋罗之间的对话想象)
(4)结合自己想象,用连贯的话说出第1节所描写的画面,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
(5)带着想象和感受朗读第1节。
(6)总结想象的方法:抓关键词,从颜色、样子、动作、语言等方面展开想象,能让画面更生动。
(二)教学第2-4段
1.小组合作:运用第一小节的读诗方法,来开展合作学习。
(1)组内成员轮流读诗,每人选择一个段落轮流读诗。
(2)勾画出诗中的景物,填写表格。
段落 景物 想象到的画面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我觉得这是一头_______的花牛。
(3)小组分享合作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压扁眠霸占,滴溜溜,偷渡等词的想象,感受到这是一头怎样的花牛。
2.指导朗读:
图片
重读动词霸占、半个天语速稍快,感受蓝天白云下的美好,滴溜溜读得稍快,表现花牛的可爱调皮,偷渡要读得轻一点,感受花牛做梦时的悠闲。
小结:多么自由、悠闲的小花牛啊,指导学生讲述整首诗的画面。
3.仿写: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发挥你的想象,仿写1段。
图片
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四、课后延伸
《花牛歌》是一首诙谐有趣的儿童诗,课后学生还可以读一读儿童诗金波的《林中小景》,愿同学们在诗歌花园中采撷最美的花朵。
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罗(lu)罗马 罗马柱
眠(min)睡眠 失眠
霸(b) 霸道 霸占
占(zhn)占有 占用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花牛歌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尽jǐn(尽管)jn(尽头)
溜liū(溜走)li(眼尖手溜)
占 zhn(占据)zhān(占卜)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巢(cho)巢穴 鸟巢 蜂巢
苇(wěi) 芦苇 苇席 苇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尽jǐn(尽管)jn(尽头)
溜liū(溜走)li(眼尖手溜)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0、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诗词翻译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题西林壁》知识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文主题: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③岭:高大的山脉。④峰:高而尖的山头。⑤识:认识。⑥缘:因为。
鉴赏
1、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2、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暮m(暮色、暮年、暮气)
吟yn(吟唱、吟诵、呻吟)
瑟s(瑟瑟、瑟缩、瑟瑟发抖)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暮江吟》知识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文主题: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注释]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②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③可怜:可爱。④真珠:珍珠。
鉴赏:
1、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作者直接表达他对蝴蝶的担心,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作者的心。
2.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这句话中没法再想是因为不愿意再想,不敢再想。体现了作者内心非常着急,十分担心下雨时蝴蝶的处境。
课文主题:
本文以问题与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告诉我们要关心弱小,关爱生命。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在全文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开篇写人类没有火的生活,此处环境描写点明了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原因,表明普罗米修斯的行为是正义的,衬托了普罗米修斯的善良。
2.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冒着生命危险说明在拿取火种之前普罗米修斯已经预见到了危险,但他仍然要去做,体现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的坚定决心。
3.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sh)你。因为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是为人类造福,是正义之举,也是极大胆的行为,所以火神敬佩他。
4.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决不会更不会说明普罗米修斯只要认为是对的,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此处语言描写反映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人类造福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5.狠(hěn)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ji)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gān)脏(zng)。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两句话写宙斯派鹫鹰将普罗米修斯折磨得生不如死,表现了宙斯的凶残与恶毒,以此衬托了普罗米修斯坚持正义、不怕牺牲、不向强权屈服的英雄形象。
6.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这句话强调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暗示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 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
课文主题:课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不论是生是死,都应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19、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杰:ji(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
雄:xing(雄鸡、雄风、雄壮)
项:xing(项链、颈项、强项)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0、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夏日绝句》知识点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做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注释:
①人杰:人中豪杰。
②鬼雄:鬼中英雄。
③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④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鉴 赏: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词:c(歌词、词语、单词)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陶醉、沉醉、醉生梦死)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2、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塞:si(塞外、塞北、关塞)
秦:qn(秦腔、秦岭、秦国)
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
将:jing(将领、将士、将官)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出塞》知识点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鉴 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介绍陀螺在故乡的别称是冰尜儿,一方面给读者做更多介绍,另一方面使文章用词更具生活乐趣,让读者倍感亲切,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是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3.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
4.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本句直接表达了我的新陀螺战胜大陀螺后的自豪和开心的心情。
5.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成长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5、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扁鹊只是站了一会儿就能发现蔡桓侯的病情,表现了扁鹊的医术很高明。
《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侯,屡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非常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拖成了大病,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侯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6、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老大爷说: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一个闹 字反映了河神娶媳妇 的危害之大,也表明了当地人对此事的无可奈何。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地百姓很迷信,对河神娶媳妇的事并没有怀疑。
2.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他们拉走。
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当地老百姓在迷信思想的蒙蔽下和巫婆、官绅的欺压下的无奈处境。
3.西门豹说: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这句话是反语。实际上是说河神不灵。西门豹表面上假装相信,实际上已经识破了巫婆和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把戏。
4.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为了吓唬官绅,也给老百姓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明白巫婆和官绅是在骗人。西门豹以巫婆久去不归、麻烦官绅的头子去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5.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面如土色 头都磕破了 是对官绅们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官绅们在骗局被拆穿后极度恐慌的丑态。表明西门豹彻底制服了这些官绅。
课文主题
本文讲的是西门豹在邺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纪昌学射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纪昌学射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动作描写写出了纪昌练习时的认真和刻苦。两年以后则说明了纪昌练习盯住目标的时间很长。
2.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每天聚精会神盯着这些词语表现了纪昌的坚持不懈的意志。
3.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百发百中表现了纪昌射箭本领的高超,同时从侧面表现了飞卫是一个射箭能手。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也非常重要。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4(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四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8、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生字组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生字组词
巢cho 鸟巢 归巢 苇 wěi 芦苇 苇席 罗lu 罗列 罗盘
眠min 睡眠 失眠 霸b 霸占 霸道 占zhn霸占 占用
归巢:回到自己的窝。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红颜:特指女子,尤其是年轻的,美丽的女子。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
2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主题:
《己亥杂诗》写了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注解]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鉴 赏:
① 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国家形势的看法。风雷比喻社会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②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热切的希望,他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期待着改革大势催生新的生机。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题:
《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注解]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鉴 赏: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课文主题:
《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5(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五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①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②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树,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亦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整首诗于轻淡处着笔,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精灵般的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景。
4.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5.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纷呈。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的真正意图。
课文主题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