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 > 

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栏目: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
时间:2014-06-22 10:10:39
文章:眼泪里的鱼 分享

《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音乐律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研究背景与意义  ⒈提升了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实施与管理由原来高度集中统一向权利下放的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就意味着教师已不仅是课程的管理者与执行者,而是创造性实施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但纵观我园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尚存在着一些非理想的状态,如: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课程开发、利用的能力不够等。种种迹象表明,我园教师未充分行驶好国家所赋予的课程权利,仍保持着“拿来主义”思想,缺乏开发课程和利用课程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我园教师开发、利用课程的意识和能力,践行开发课程的先进理念与行为方式,从而有效推动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显得迫在眉睫。

⒉丰富了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资源

我园是以南京《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作为蓝本选择性地编制适合本园的课程。其中一些音乐课程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但存在着一些不理想的状态,如:歌曲存在着歌词简单、甚至绕口,旋律平平、无美感,打击乐的节奏过于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表明《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的某些音乐教材缺乏经典的、文化积淀的元素,缺少儿童性、艺术性,很难激发幼儿创造思维与热情的展开。

传统音乐教材中的“丢手绢”、“套圈”等一些传统音乐歌曲、游戏等音乐素材,却具有很强的儿童性、艺术性,及深刻的教育意义。将这些经典的、优秀的音乐素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大大丰富了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资源,为形成园本音乐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⒊改变了教师组织活动的模式

尽管目前教师已经意识到幼儿音乐素养养成的重要性,改革了一些音乐活动的教学教法。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却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模式,片面强调技能技巧、关注学的结果等观念难以改变。即使是在幼儿主动感受、表现音乐的活动中,教师的主观行为依然不自觉地起着支配作用,导致幼儿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不能按自己独特的个性、喜欢的方式去表达。

在组织教学中,改变传统音乐活动的固定模式,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自由地、愉悦地、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有效利用音乐的审美特征,让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为高兴而唱,为欢乐而舞,从而使幼儿的情操从低级向高级稳步提升,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具有着十分深远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案与思路

在坚持原研究方案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的前提下,课题组根据课题开题论证专家的意见、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进展状况,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思路做了必要的、适当的调整与完善。

㈠调整了研究目标

原来的课题研究目标就教师而言偏重音乐素养、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教师学习型团队的构建等,显得宽泛、无抓手,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充分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课题研究的关键点是教师开发、利用、建设课程的能力。因此,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将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最后表述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传统音乐教材的内容、开发依据,及有效利用的方法、途径、策略,从而帮助教师明确自身在幼儿园园本建设中的角色和任务,树立课题意识,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开发、利用、建设教材的能力,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和美感、发展音乐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性情与情操。

㈡完善了研究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实施操作,逻辑线索更清楚,内在关系更清洗,经开题论证专家的指导,课题组的商讨,将原来的研究内容作了梳理与调整。

⒈传统音乐教材基础性的研究

我们采用网上研讨、查阅书籍等调查研究法,收集经典、传统的音乐教材,并进行分类,建立传统音乐电子库,为其他子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了解国内(主要是南京许卓娅)对音乐教材进行开发的方法、途径等,收集最新的信息,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

⒉传统音乐教材开发的内容、依据的研究

我们通过“我喜欢的……”调查、主题音乐活动的审议等,确定各年龄段的音乐内容,明确教材的价值取向。

⒊传统音乐教材利用的方法、途径、策略的实践研究

我们将传统音乐教材定位于集体教学或日常生活,通过有效、可操作的方法,使传统音乐教材得以很好地利用,让经典的、传统的音乐教材真正得以“保鲜”。

㈢理清了研究思路

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我们又重点地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更加清晰了我们的研究思路,使课题研究能按照预定方案不断推进,实现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⒈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我们通过理论书籍、杂志、讲座、网络、交流等方式,让教师了解幼教前沿的教改动态,从而丰富自身的音乐素养。

⒉音乐资源库的建立。我们运用多种方法收集传统音乐教材,分析、研究、选择适合幼儿的、经典的音乐资源,并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音乐种类等方式进行分类。

⒊教材教育价值的挖掘。传统音乐教材有什么价值?适合利用哪些?我们从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兴趣和美感、发展幼儿音乐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性格与情操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

⒋活动设计思路的拓展。我们不被禁锢在老教法中,开拓思路,用新的理念,让被遗忘、被抛弃的传统音乐教材赋予新的时代色彩,丰富园本课程。我们通过传统音乐教材的活动方案设计、集体备课、一课多研等活动,使教师们取其长,补己短,拓展思路。

⒌一日生活的渗透。我们用快乐的传统音乐让幼儿有序开展自主活动;用柔美的传统音乐让幼儿从午睡中醒来;用活泼的传统音乐告诉幼儿结束了一天的幼儿园生活。

、研究策略与方式

㈠以常规例会为准则,保障研究方向

为了保障研究方向的准确性,常规例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由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参加,主要汇报、交流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研讨相关问题等,每次会议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以确保会议有焦点、有深度。通过对各子课题研究情况的了解和汇总,形成现阶段总课题的研究情况,并依托总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安排,指导各子课题组开展下阶段的研究工作,落实研究任务。另外,子课题研究小组采用子课题主持人负责制,根据子课题进展情况随机地开展会议,为常规例会提供基础的、具体的、最有支撑力的一线研究材料。

㈡以建立音乐库为途径,收集研究素材

为了使研究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对传统的音乐素材进行了大规模的收集,其中包括歌唱、欣赏、律动、打击乐、音乐游戏等音乐,通过翻录等途径制作成了电子音乐;其次,我们在这些音乐素材中进行细致筛选,将有价值的、经典的音乐建立成音乐库。当然,这音乐库并非一层不变,会随着教学的需要不断丰富、调整。这给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只需动动手指搜寻一番,想要的音乐立刻显现,为课题的研究做好了基础性的准备。

㈢以成立工作室为平台,落实研究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实到位,除了课题组平台外,我们还成立了“心韵工作室”,主要职责为:a.课程审议。要求对每学期的音乐活动进行审议,结合上学期的教学反思、建议采纳的传统音乐素材等多种因素,对音乐活动进行调整,或增,或减,形成园本的系列音乐课程;b.课堂研究。每学期都有一个研究重点:歌唱→打击乐→音乐游戏→欣赏→律动,主要通过“老教材新设计”、“一课三研”的模式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立足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c.及时总结。对工作室的活动及时反思,收集、上传活动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课题组会议提供研讨思路。

㈣以幼儿活动为抓手,推进研究工作

为了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让课题研究来源幼儿、发展幼儿,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a.“我喜欢的……”调查活动。我们按不同年龄阶段开展调查活动,中、大班采取表格调查记录法,小班采取对话调查记录法,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音乐游戏等,上、下学期各进行一次,形成比较完整的园本音乐课程。b.晨间、午间活动大调整。我们将传统的、经典的音乐汇总后,通过教师、幼儿调查活动进行筛选,按照律动、游戏、舞蹈种类分类,再根据年龄段选择适宜的律动、游戏、舞蹈进行动作的创编,最终融入到晨间、午间各时间段的活动中。 c. 大汇演活动。我们按晨间律动、晨间音乐游戏、午间舞蹈等不同块面开展汇演活动,表演者以班级、年级组、兴趣小组等不同单位组成,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㈤以专家引领为支撑,提升研究质量

为了使课题研究既扎根于草根实践,又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我们争取更多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一方面邀请专家为课题研究诊脉把关、指引方向,另一方面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提升理念,拓展视野,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的研究进展。我们主动申请开展太仓市级的园本研修活动——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探讨,邀请了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等教师来园“会诊”,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向我们宣传最新理念和课改前后信息,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得以在更高平台推进。

、研究成果与成效

㈠形成了多维度建设园本课程的理念

在以往的园本课程建设中,我们一味地进行封闭式的操作,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往往是由上而下进行,由备课组长统筹,根据下发的教材进行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不考虑其他的因素。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

⒈园本课程源于幼儿。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权参与课程的建设。选择怎样的音乐作为素材,并非老师说了算,在开展“我喜欢的……”音乐调查中发现,幼儿有着自己的想法。通过调查,我们也意识到随着幼儿心理的成长,他们对一些经典的、传统的音乐还是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大班调查结果:大班幼儿已慢慢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他们乐意去体验、感知不同的音乐,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歌曲类中,“拉拉勾”、“小狗抬花轿”、“猴子学样”、“中国功夫”等传统的音乐活动喜欢度都在60%之上;在其他音乐类中,幼儿对“大中国”、“茉莉花”、“北京的金山上”、“拔根芦柴花”、“织布”、“套圈”、“猜拳游戏舞”、“卷炮仗”等一些传统的音乐、游戏深受幼儿的喜欢。

中班调查结果:中班幼儿的行动虽依然是依靠具体的形象思维进行的,但他们开始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音乐活动,如《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的“快跳起来”、“伸伸转转”、“梨子小提琴”等音乐,或旋律平铺直叙,或歌词反复回放,或脱离幼儿的生活……幼儿对之缺乏学习的热情。乐感欢快、节奏明朗、歌词朗朗上口的歌曲深受幼儿的喜欢,如:“表情歌“、“买菜”、“小树叶”等一些传统音乐活动的喜欢率达80%左右;在其他音乐类中,“摘果子”、“丢手绢”、“拉大锯”、“小乌鸦爱妈妈”、“郊游”等一些传统音乐活动喜欢度都超半数

小班调查结果: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音乐的理解有限,节奏明快、内容清楚简单、具有游戏性的音乐活动颇受幼儿的喜欢。在歌曲类中,幼儿对“大皮球”、“小小一粒米”、“苹果歌”、“我是棉花糖”、“宝宝不怕冷”等音乐活动表现出较大的喜欢。

通过学期末的分年龄段调查,幼儿向我们提供了构建园本音乐课程的第一手资料,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音乐喜欢的倾向性。在老师的协助下,填充了许多经典的、幼儿喜欢的传统音乐素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⒉园本课程源于教师。

幼儿层面的调查、收集只是构建园本课程的第一环节,幼儿喜欢的并非都有价值,需要在教师层面进行精心筛选,教师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充当着策划者、决策者等身份。

扎实进行音乐课程审议。在审议中,我们对每个音乐活动进行了认真的斟酌,结合幼儿的调查结果调整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删去了师幼一致认为“不好听”及为了凑合主题的无价值音乐,添上了幼儿“喜欢”、切合主题的、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传统音乐,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劳动最光荣、牧童短笛、赛马、挤奶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音乐课程。

有效进行音乐研讨活动。备课组主要针对幼儿“不喜欢”却具有教学价值的传统音乐素材,重点反思:幼儿不喜欢它的原因何在?应该如何调整?备课组长带领组内教师查阅相关书籍,了解音乐的背景,调整教学策略,再通过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下达成教学策略的共识。紧紧围绕音乐的价值点,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音乐活动,图谱法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记”、故事法突破了音乐欣赏的“难懂”、游戏法逾越了枯燥学习的“难过”等等,都是备课组在研讨中的收获,从而使幼儿“不喜欢” 却具有教学价值的音乐活动达到了美好的教学愿景。另外,备课组除了解决集体活动的困惑,还将“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不适宜集体教学的传统音乐,结合皮筋等体育器材编排成好玩的体育游戏。

㈡建构了多角度彰显特色课程的框架

幼儿的一日活动皆课程。除了开展集体活动外,晨间、午间等活动都是课程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将音乐库中的素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筛选,哪些音乐适合集体活动,哪些音乐适合日常活动。慢慢地,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框架。

⒈特色之一——晨间活动。

在晨间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传统了体育器械游戏→做操模式,形成了体育器械游戏→音乐律动→传统音乐游戏→操节模式。在这些环节中,由课题组老师精心筛选的音乐作为不同年龄段户外活动的背景、提示音乐。如大班年龄段:将“三步舞曲”、“骑马”等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纳入孩子们的自主器械活动环节;将“织布”等音乐纳入律动环节;将“猜拳游戏舞”、“套圈”、“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纳入传统音乐游戏环节;最后在“我们的世界真美好”的操节中结束。当然,这并非一层不变,我们会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季节的变化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律动、游戏中尽量加入在某个年龄阶段幼儿应达到的运动技能,如走、钻、跳、跑、合作等。

⒉特色之二——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集体活动后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所以各班都开设了音乐特色表演区。形式有小剧场、小舞台、歌舞秀等;内容有乐器表演、歌唱、舞蹈、时装表演等。里面融入了音乐集体活动的延伸部分、教师根据幼儿需要自主选择的传统音乐表演、家长推荐的传统音乐游戏、教研组推荐的传统音乐欣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接近、感受、表现传统音乐。

⒊特色之三——午睡起床。

此环节是很多幼儿园都忽视的部分,往往随机播放或舒缓、或轻快的音乐,起到提示起床的效果即可,而我们则将传统音乐与潜移默化的教育相互交融。我们课题组根据1——12月份的季节特点、传统节日等,在音乐库中精心挑选相适宜的经典音乐作为幼儿的起床提示音乐。如1月是喜迎新年的月份,我们挑选了“新年好”、“金蛇狂舞”等音乐;4月是春意盎然的月份,我们挑选了“柳树姑娘”、“春天”等音乐,5月是劳动节的月份,我们挑选了“人人叫我好儿童”、“劳动最光荣”等音乐……细节的关注,使传统音乐更好地发挥了“隐教育”的作用。

⒋特色之四——午间舞蹈。

以往的午间活动仅仅是做完几个操节就草草结束了,其实效性无从谈起。由课题组成员牵头,将平时接触少之甚少的舞蹈放在午间操的环节进行,逐步形成了午间舞蹈的特色,其做法无疑不是一个好的尝试。大班我们选用了“哇哈哈”、“口哨与小狗”等音乐,编排了“葡萄丰收”、“调皮的小绅士”等舞蹈;中班我们选用了“小看戏”、“编花篮”等音乐,编排了“朋友舞”、“团结舞”等舞蹈;小班我们选用的“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等音乐,编排了相对简单的舞蹈。从而使优秀的传统音乐每日萦绕在幼儿耳边,接触不多的舞蹈每日与幼儿为伴。

㈢完善了多途径提升教师能力的方法

古希腊一位智者说过:“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的容易,而是一只可以点燃的火把。”怎样把幼儿的脑袋点燃起来,关键在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我们付之于课题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多方位提升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基本途径。

⒈调整了教研的机制。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落于实处,我们把原来的五个教研组调整为两个工作室。一个为解决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的“紫薇工作室”,一个即为负责课题开展的“心韵工作室”。 “心韵工作室”根据课题的需要制定了长远的目标,具有系统性,并向深度发展。如:根据课题形成了歌唱——舞蹈——打击乐——欣赏一个系列的分阶段、分步骤的研究方向等。

“心韵工作室”的“室长”是工作室的灵魂人物,她拥有对活动进行安排和修改等特权。每月两次带领老师们自主开展课堂专题研究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评议、总结、思考和优化。成员们在相互评价、修正和启发中实现智慧分享,知识在交流中实现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实现碰撞。

⒉注重了专题的培训。

什么时候需要开展专题培训?通过研究,我们意识到:应该是在研究过程中,当大多数教师感到自身某些知识或能力缺乏而影响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主动提出学习需要时。如在开展课题研究时,由于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欠缺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尽管教师能根据传统的音乐教材设计、组织活动,但比较《纲要》的精神,活动组织的方法、策略都显得“陈旧”。这时“心韵工作室”就组织了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方法的探讨”一系列提高教师音乐素养的专题培训活动,探讨在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将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提高教师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培训的形式,有专家的理论讲座,如网上下载许卓娅的音乐视频讲座,通过网络的共同学习获得提高;有小组互助学习,大家共同感到薄弱的地方,特别是理论方面,共同上网寻找资料,交流讨论。这时的培训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是教师感到需要学习某些理论、并强烈要求学习的时候而组织的,因而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这时的培训不是为遥远的未来服务,而是为解决当前问题必需采取的行为,因而对教师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教师愿意学,且能用到教学中而得以巩固。

⒊丰富了研修的形式。

园本研修的多样化,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它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服务于课题并满足于教师需求的。我们主要采取下列形式:

⑴多点聚焦式。

这里的多点聚焦俗称“同课异构”。首先由“心韵工作室”室长负责收集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教材,确定研讨课的内容;其次工作室成员分析教材,拿出活动的初步框架,写出教案初稿;再次每人根据自己的教案,自由发表意见,包括幼儿已有经验、活动目标、活动环节、活动的重难点以及解决策略等,讨论的核心的问题是活动目标是否适合孩子,挑战性何在等。最后在辩论的基础上,在几个宏观问题上达成共识,筛选出有价值的、典型的活动设计,为工作室后续的实践分析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解决同一个问题,它促使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并尝试在实践工作中进行改变。

⑵情景触动式。

在这种方式中,工作室注重运用摄像机的功能,如在筛选出活动设计后,对执教教师试教的整个过程进行录制,便于在之后的研讨中及时进行回顾,帮助教师的回忆。首先由执教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包括前反思(活动设计中的所思所想等)、中反思(活动组织过程中与教案相比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作此变化等)、后反思(通过这次活动,你获得了的经验有哪些等)。其次由其他成员进行集体反思和评议。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回顾、可以争论、可以质疑,面对有着共同问题的亲密伙伴,教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对课堂活动的观点和意见。最后由执教教师将大家达成的共识整理、归纳,运用到新一轮展示课的设计和组织中。这样的形式,往往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让教师在活动中茅塞顿开,获得更多的感悟。

⑶持续跟进式。

所谓持续跟进式,即根据教师开展的实践观摩、反思,再进行下一步的实践研究,俗称“一课三研”。由聚焦式中筛选出来的只有初步框架的活动设计,经过教学前的讨论、教学中的观摩,教学后的反思,逐渐蜕变为成熟的、完善的活动案例。在这反复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主要教学思路和方法与回应的理念、策略进行对话、思想交锋,使每位教师积累和提升音乐教学的实践智慧。根据这一活动案例,工作室逐渐形成了活动设计→案例观摩→解析反思→经验梳理等循环往复的互动研修氛围,教师们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反思的主体、行动跟进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通过活动案例的渐进式解析、反思,使教师对如何更好地驾驭课堂,逐渐明晰了问题、提升了理念、改进了行为。

㈣实现了多方位促进幼儿素养的养成

音乐是人类智能的“催化剂”。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传统音乐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意境、形象及创造中自由联想的特点,它能让幼儿在音乐经历中所获得的一切有益的营养,渗透到他们“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中去,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只停留在喜欢层面,更多地获得了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认识他人,与他们进行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⒈萌发了幼儿的丰富情感。

如何使传统音乐教材的特殊潜在教育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认为:在传统音乐的世界里,它是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平静,获得情感的平衡,是为幼儿而生,而《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的一些音乐活动,纯粹了为了主题而生。经典的传统音乐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牧童短笛》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在乡间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和牛儿在水塘中嬉戏的写意画面,激发了热爱生活的情感;歌唱《劳动最光荣》时,孩子们体会劳动是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也随之变得丰富、充实。

⒉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方面,我们发现:其一,音乐本身含着许多规则,如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使幼儿在一种愉快、“不强迫”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养成了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其二,《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相对缺乏与同伴的共同游戏活动,而我们筛选的优秀传统音乐活动,如套圈、猜拳游戏舞、《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橡皮筋游戏等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缺,在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环境中,幼儿理解了想要把游戏进行下去,就必须遵循规则,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园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⒊凸显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在对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教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我们发现:在教师改变片面强调技能技巧的观念时,幼儿的所感、所想、所为往往来源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幼儿在实际参与音乐活动实践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了积极的发展,获得了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应用多种符号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如在开展欣赏、打击乐、舞蹈等,我们通过视、听、动多方位地让幼儿亲自到音乐活动中去,给欣赏活动绘制想象的画面;给打击乐活动配置合适的乐器;给舞蹈活动编排动作、队形等等,让幼儿获取个性表达、交流和创造的经验。

、研究结论与反思

㈠结论

本课题研究表明,通过实施“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使之更具时代性、审美性、科学性,并融入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传统的音乐教材赋予新的时代色彩,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可行的。一方面,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属幼儿园课程再建设的一个方面,如何使我园的课程取得一定的特色,离不开音乐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对语言、科学等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更好地思考如何使语言、科学等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如何使语言、科学等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同时,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是具有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基于我们的研究,我们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文献,追寻了专家已有的模式,找出了研究的依据,开发了特色的课程,从而更好地支持和引领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培养和提升着幼儿的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三点主要结论:一是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根本价值在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特色课程;二是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在于提升了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三是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核心在于使幼儿获得了积极的发展。

㈡反思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深感还有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是:

⒈课题研究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一是科研人员的力量偏弱,研究团队的经验与经历不足,阻碍和制约了理论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二是可占有的研究资料不多,对资料的分析不够彻底,文献研究的成果对课题的理论引领也不突出。三是对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还不能及时地、更好地进行提炼与概括。

⒉课题研究的专业力量还有待提高。一是园部对课题研究的专业支撑还显不足;二是课题组人员的能力相对不均衡,组织各类活动的能力需要更好提升。三是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整体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把握教材等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关内容
  • 音乐盒淘宝好评100字446条
    音乐盒淘宝好评100字446条

    1、全景飘雪真的超漂亮,雪花飞舞,灯光变幻,浪漫情怀啊。女朋友特别喜欢,没事就拿出来得瑟一下。还有包装也很赞。2、音乐盒确实好,超级满意,卖家发货速度也超快!物流也很快,第二天就收到的,正好赶着送闺蜜的礼物3、这款质量做

  • 音乐教师学期教学计划
    音乐教师学期教学计划

    1、音乐教师学期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所带二年级五个班音乐课,各班人数均在60人左右,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

  • 音乐韵律游戏教案中班100篇
    音乐韵律游戏教案中班100篇

    1、音乐韵律游戏教案中班100篇  设计意图  《铁匠波尔卡》是奥地利流传最广的一首波尔卡乐曲,它活泼欢快的曲风非常适合小朋友们欣赏。中班年龄段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喜欢探究周围的事物。通过跟着音乐节奏创编动作,可

  • 开发部经理个人年终述职报告
    开发部经理个人年终述职报告

    1、开发部经理个人年终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同事:我于今年三月正式加入集团,担任销售总监一职主要负责企业营销组织建设与激励工作。在工作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我积极按照公司经营发展思路开展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求真务实、

  • 音乐活动反思:粉刷匠
    音乐活动反思:粉刷匠

    虽然这个活动还算顺利完整的进行下来了,但是我在活动准备这个环节还是考虑的欠缺,如果在活动之前能让孩子们了解粉刷,了解粉刷匠,那么在教学活动上会更容易接受,在表达动作时更形象。 今天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音乐活动《粉刷匠》的学习,在这首歌曲里,歌词富有幽默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演唱。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考虑到中班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幼儿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活动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了一张粉刷匠的图片,请小朋友学一学粉刷匠刷墙的动作,但是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孩子们对

  • 音乐主题教案小班100篇
    音乐主题教案小班100篇

    1、音乐主题教案小班100篇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

  • 音乐活动《合拢放开》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合拢放开》活动反思

    本周,有一节音乐活动《合拢放开》,活动的目标是:1.熟悉歌曲的内容及旋律,根据歌词内容做出相应动作。2.愿意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对歌唱活动感兴趣。 在活动中很多幼儿在和教师学唱歌曲几遍之后也许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开始做其他事情。活动环节要体现出目标,针对要实现第二点目标,我根据歌词来进行了一个故事的创编:小手指早上要起床啦,先要伸伸懒腰(合拢放开),闹钟响了(小手拍拍),还没醒,再来伸伸懒腰(合拢放开),要

  • 音乐教案中班100篇律动
    音乐教案中班100篇律动

    1、音乐教案中班100篇律动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别两首歌曲的不同性质(高兴的、悲伤的)。  2.通过表情、语言、动作及粘贴颜色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

  • 音乐快乐的皮影人大班艺术教案
    音乐快乐的皮影人大班艺术教案

    1、音乐快乐的皮影人大班艺术教案  设计意图:  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造型和表演形式。如何让幼儿了解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呢?我从感知皮影戏,喜欢皮影戏、表演皮影戏,三个目标维度思考,设计了观看《

  • 利用绘本的优势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利用绘本的优势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阅读兴趣的关键,在孩子还不能胜任阅读工作时,要充分利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书本上,舍去无用书本减少孩子的阅读差异,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需要的书籍,而绘本是一种图画多于文字,内容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非常适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孩子通过对绘本故事里生动形象的画面产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绘本阅读的热爱之情,绘本阅读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