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7-08-03 17:51:24

《苏教版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1.学习明确说理性文章的一般表达特点:提出观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作者围绕观点列举的事例,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围绕观点,交流搜集的相关事例,学习“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明确体裁,理清脉络
1.这是一篇说理文,明确这篇说理文的脉络:自然奇观引出观点——正反事例论证观点——铭记启示阐明观点。
 
二、        学习奇观,引出观点
1.说“奇观”
2.引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三、        正反事例,论证观点
1.正面事例: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小组交流(拓展古诗、名言、课文、搜集事例、自身事例)
 
2.反面事例:“雨水”不能“穿石”
结合自身事例,小组交流,推荐一人
全班交流:一正一反
 
四、        铭记启示,阐明观点
1.齐读启示
 
五、        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六、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说理文)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提出观点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举例论证
                                得出结论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
作者:hedanhong 时间:2015/11/30 20:03:50
课时目标:
1.学习明确说理性文章的一般表达特点:提出观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作者围绕观点列举的事例,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围绕观点,交流搜集的相关事例,学习“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明确体裁,理清脉络
1.这是一篇说理文,让我们回忆一下这篇说理文的脉络:自然奇观引出观点——正反事例论证观点——铭记启示阐明观点。
 
二、        复习奇观,引出观点
1.说“奇观”
2.引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三、        正反事例,论证观点
1.正面事例: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小组交流(拓展古诗、名言、课文、搜集事例、自身事例)
 
2.反面事例:“雨水”不能“穿石”
结合自身事例,小组交流,推荐一人
全班交流:一正一反
 
四、        铭记启示,阐明观点
1.齐读启示
 
五、        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六、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奇观)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雨水
 
 
 
 
前置作业:
1.滴水穿石的启示:                                               
 
    2.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表格。
姓名
目标专一
(事件)
持之以恒
(时间)
成就
感受
 
 
 
 
 
 
 
 
 
 
 
 
 
 
 
 
3.请根据上面的事例,先搜集相关的其他名人事例,再结合自身事例也来说一说。
其他名人事例:                                                    
                                                                 
                                                                 
                                                                  
自身事例:                                                        
                                                                  
                                                                  
                                                                  
 
4.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根据 “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结合自身的事例也来谈一谈。
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 语文课听课感受:问题的有效性
    语文课听课感受:问题的有效性

    5月23日,在新埭中心小学享受了四节语文课,上课的老师是平湖市语文骨干培训班的老师,有的是我久慕的老师,有的老师是我第二次聆听他的课,非常有幸。这四堂课各具特色,有的如涓涓细流,婉转悠扬;有的如波涛澎湃,激情四溢;有的循循善诱,朴实扎实;有的幽默风趣,处处可见智慧的闪光。 一堂有效理想的课,与教师设计的问题关系很大,而问题提问的是否恰当,问题的可操作性,问题的价值,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更是这堂课能否精彩的关键。 看叔同小学毛保华老师的《普罗米修斯》片段 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07-22
  • 小学四年级语文《杏儿熟了》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杏儿熟了》课后反思

    我所上的是课文《杏儿熟了》的第二课时,主要理解奶奶的高贵品质,继而向学生们渗透这么一种思想: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向奶奶学习,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喜悦、幸福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的学习,自己体会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文中主人公的品质。课后,我认为这节课给我留下这些思考。 一、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想象程度超过我的设想 由于新课标一直都强调语文课要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所以在课堂中我安排了多次想象。一是想象奶奶过来时,想一想不小伙伴们是怎样想的,在这儿的想象过程中,学生回答都在我的

    07-22
  • 单元提示中的启示——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单元提示中的启示——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这样写道: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思考一下课文中讲述的这些故事,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什么启示。仔细品读这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表达了该如何为人的道理。如何能让学生深切体会这些道理,明白如何为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在这个单元的教学关键点,在理解重点的语句和段落,从反复地品读中去感悟人物的品质。 说说简单,做做可真不容易。就拿《尊严》一课来说,学生经过几次的感悟,仍只能停留在这个年轻人有尊严这一层面,那么尊严是什么?其实是一个人的一种品质,一种高尚的人格体现,一种高贵的精神。可是,孩子们却

    04-02
  • 读张祖庆老师《与时间赛跑》课堂实录有感
    读张祖庆老师《与时间赛跑》课堂实录有感

    《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一件事体现出了时间的珍贵与重要。时间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那样的抽象,因此这篇课文在初读时有点玄,教学中,要想把珍惜时间、争分夺秒这种意识灌输给学生,更是个难点。 由于教研活动时观摩的课堂教学视频音效太差,实在没能听清,只好借助网络资源,拜读了网友们整理的课堂教学实录,尽管有几个版本,但大体的环节基本相同。总体感觉,张祖庆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妙。 一、细读文本,于微妙之处入手。 张老师的教学,追求的是简约而丰满的意境,由字词教学到品析重点段落,层次

    05-19
  • 与文本对话感受文体言语魅力
    与文本对话感受文体言语魅力

    《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课文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1. 抓文本中的舞台提示来品读人物鲜明的个性 本课文本既剧本,剧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性格,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抓文本中的舞台提示来品读人物性格不失为一个号的办法。在文本中小括号内往往交代了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这些词语的品读中

    11-03
  •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 》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文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理解是难点。因为诗人在无比惆怅中并没有消沉,而是豁达开朗,有着无比广阔的胸襟,这是最可贵的地方。所以,在教学中这一点时应该涉及到人在伤感、孤独时表现出来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怀。我认为自己在这里处理得还不够出色,学生体会不到位。 了解苏轼感情的变化是本课的的另一个重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上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把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自身语言的感染对学生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

    09-07
  • 苏教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我总是习惯在第一课时出示课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认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并形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也不例外。学生在读了两遍课题后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徐悲鸿是谁?、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学的是哪种画?、徐悲鸿在哪里学的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等一系列问题。接着,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有的已经忘记了刚才的问题,有的也只是记得一两个问题。当我让学生交流读后答案时,回答的都比较零碎,说实话有些问题我自己也已经忘记了。对

    01-19
  • 我听安娜老师的《巨人的花园》
    我听安娜老师的《巨人的花园》

    今天听了安娜老师讲的《巨人的花园》一课,觉得不错,有必要简单地写点感想。 上课前二十分钟左右,我来到教室对安娜说,想听你一节课,就是师徒间的家常课,她爽快的答应了。 我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安老师在和学生点评课间做操的事。上课音乐响了,安老师今天的讲的是《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总体上来说,这节课有如下亮点: 第一,让学生板书课题,先概括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再强调写作业时的课题书写。(我是课后与安老师交流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