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资讯 > 

草根化:校本研究的基本取向(太仓市实验小学课题组论文)

栏目:校园新闻资讯
时间:2015-08-21 15:23:33

《草根化:校本研究的基本取向(太仓市实验小学课题组论文)》可能是您在寻找校园新闻资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草根化”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表明学校的校本研究是一种扎根于教育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的教育实践,它与学校的生存发展,与校长、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富有鲜明的“本土化”、“校本化”特征。它就象草根一样,虽然很平凡、很普通,却具有非凡的扎根能力和旺盛的生命活力。随着《草根化校本研究》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们对校本研究的认识有了最基本的基于基础学校自身研究特征的自我认定,即校本研究所具有的基本取向为一种彻底的非专业化的草根化研究。
校本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校本”一词,源于国外,自从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s as Researchers)的观点以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即风靡全球。这种研究的传统,后来逐渐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由学校教师直接参与的校本研究。
英国倡导的“以行促思”将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伙伴关系”;美国则把教师教育的目标之一定性为培养教育的“临床专家”,他们力图以学校和现场为基地,通过“临床实践”与“现场实践”的训练,让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分析、诊断、假设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日本则“提倡研修”,日本教育法也明确规定研修是教师的义务。这些具有实效、基于教师和学校的研究成果,成为开展校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校本研究在我国同样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关于校本的核心,普遍认同的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2],关于研究的思路,一般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把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融为一体;关于校本研究的方式,上海教科院顾泠沅主张的“行动教育”、湖北省教科院依托“校本研究网”实施的整合研究和区域推进等,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普遍开展的校本研究仅仅是一种原有研究水平上的不断重复且流于一般化,还处在一个难于突破的瓶颈阶段,所以校本研究还需要实践操作层面的进一步深化研究。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所谓校本研究都集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校本研究的实施行为依然是自上而下的“校本”,更多是被动的而非积极主动的,还未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2.关注研究的问题为多,而关注研究者的研究理念、能力、方式则很不够,未能触及校本研究的主体;3.关注一般意义上的校本研究为多,个性化的研究及个性化的学校发展探索则很不够,未能触及校本研究的本真意义。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校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有一个基本取向,就是校本研究的“草根化”,这种强调“草根化”的校本研究,是倡导一种真正源于基层、基于校本的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并期许作为一种典型的非专业化的教育研究,能充分践行学校教育科研的三个“转向”:从强调对他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的“验证性”探索,到更强调对学校和教师“自我经验”的主动反思、积极生成和创造性的表达;从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转变为更多地提倡教育研究的“人文范式”;从执着于教育研究的“宏大叙述”转变为更看重教育研究的“日常叙述”。
群众性、扎根性:校本研究的本意和真意
江苏省教科院彭钢在《校本研究:基本规范与价值取向》一文中说,校本研究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兴起的一种学校教育研究新范式,是一种具有中国式教育研究鲜明特色的基于群众性教育科研和学校教育科研“前摄经验”影响的非专业化研究方式,是教育研究非专业化浪潮的继续,是一种更高程度或更彻底的“草根化”。草根化的校本研究具有“平民性”,它使教育科研走向每一位老师,人人都是研究者;草根化的校本研究具有“实践性”,教育研究“根”在实践中;草根化的校本研究,具有 “个性化”,教师通过“个性化”的教育研究,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个性化”教学;草根化的校本研究具有“生命力”,是一种基于学校实际的教师自己的真正有活力的科研方式;草根化的校本研究具有 “共生性”,教育研究是人人参与,共同发展;草根化的校本研究更有一种“内生性”,是发自教师内心的自身力量的迸发。
草根化的校本研究,也就更关注学校内在的发展力量,更关注学校文化和品质建设,更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研究,更重视基于教师自身实践的自下而上的研究。
草根化的校本研究是一种具有学校独特个性特征的群众性非专业化研究方式,但这种非专业的研究方式同样具有研究的规范性,同样具有研究的学术含量,同样需要专业的引领。
草根化的校本研究,促进教师教育风格的多样化,促进教师教育策略的多元化,促进教师教育行动的具体化,是一种群体参与、共生共荣、和谐舒展的校本研究方式。
草根化的校本研究,在强调非专业、大众化和群体性的基础上,立足扎根学校、扎根教师、扎根课堂、扎根学生的宗旨,把研究的目标牢牢地根植于本土。
师本:草根化校本研究的核心与关键
良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真正动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力量,是影响学生成长最主要的因素,学生知识的学习、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崇高理想的树立、优美心灵的塑造,都离不开教师;教师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者,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的高质量只能是空谈。
草根化的校本研究依托的主要对象是广大一线教师,因此建立“师本”为核心的草根化校本研究方式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措施。所谓“师本”,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和个性,突出其积极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相互借力,共同成长。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进行实践的“草根化”校本研究,更关注教师自身实践、自身体验和自身文化的积累。“自我”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1.  自我规划:
    快乐工作、寻求发展、创造幸福,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是构建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学校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邀请专家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并对每一位老师的规划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同时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总体目标,对教师个人发展目标进行引导,一系列的措施,确保老师能科学地规划自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订立目标金字塔。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每一位老师明确了个人发展目标,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石。
2.自我积淀: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自我积淀,积淀经验、积淀技能、积淀素养、积淀文化、积淀内涵,这种积淀依托于对自己的充分认识,也依托于对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深入理解。积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每一位老师自我发展的成长历程。
3.  自我确认:
教师职业生命之价值源自于课堂,因此立足课堂,清晰自己的教育使命,成为教师成长的一个必要步骤。在贯彻“有序、有效、有风格”教学理念过程中,主要从下面几个步骤来开展:首先是解读:“有序、有效、有风格”既是每一位老师教学层级的三个阶段,也是实验小学整体教学风格的生动体现。从个人发展规律上看,“有序、有效、有风格”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在有序的基础上有效,在有效的基础上追求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从学校层面来讲,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有序的,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师的整体教学风格更应该是具有太仓市实验小学独特人文内涵的。
其次是确认:每个老师对自己处于哪一个层级进行个体自我确认,同伴相互确认,专家评品确认。使每一个老师都能够科学、清晰地认识自己。
再次是追求:依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教学追求在确认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立短期、长期目标,并设计详细线路图。
最后是践行: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备课如何出新、教学如何有效、作业怎么批改、评价怎样落实?在每一个人的薄弱点上进行针对性的措施落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发展更离不开师本为核心的共同体建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草根的生长有着群体性与共生性特质,因此构建学校的研究性共同体,便基于“共同愿景”和“兴趣”两大关键词。
我校的研究性共同体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实验基地合作共同体——依托省教科院专家、省教科院基地学校联合体所构建的一种以专家引领、异地互助、自主发展为主体的科研模式;草根化学术沙龙——一个由学校和教师双向选择形成的,以信息沟通、知识传递、经验交流、学术研究为主的群众性组织;学校教科研协作系统——包括学科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青蓝工程等各种学习型组织所构成的学习网络。这三类组织暗合着校本研究共同体的三种基本类型。[3]成为学校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的有效载体。学校青蓝工程建设,可以看作一个基于学校、基于现状共同体建设的例证。
现状分析:作为一所区域名校,历史文化丰厚,具有良好的教学风尚,因此青蓝传承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之举;同时,目前学校教师结构成老中青金字塔型,加上当前教育均衡化发展大趋势,使得学校优秀骨干输出频繁,迫使我们必须通过更大力度的青年教师培养形成“自救”,让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骨干教师孵化器,为太仓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构想与目标:落实教学与管理一起抓,科研与常规一起抓的培养原则,努力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有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潜力的后备力量。
机制:在学校总体建设框架下的双向选择机制(注重师徒之间的投缘、机缘)。
时间:长效(传统授徒)与短效(学科需求)相结合原则。
方式:传统(听课评课)与现代(网络研讨、互写反思)相结合。
内容:整体关怀与专业细分相结合原则。
在上述基本思想指导下,目前学校共有18对师徒结对,另有一批青年教师被聘为校报编辑、教科员、网站管理、大队辅导员等,通过岗位锻炼,发展教师,构建和谐团队。
草根文化:校本研究的境界与追求
草根文化是一种平民文化,是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疏导和规范,充满着乡土气息的大众文化,它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独立性。而太仓市实验小学所倡导的草根文化,源于上述所提到的大众文化,但却又赋予它独特的诠释:它是一种自觉的探究文化,是一种自下而上基于群众的学习文化,是群体生发基础上的有序生长,是自由发展基础上的合理规划,是一般校园文化整体特征前提下的个性化展示,因此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亲和力和内驱力。
草根文化来源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草根文化生发于《“草根化”校本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草根文化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共同价值取向,草根文化具有“坚韧、质朴、灵动、舒展”的精神内涵。草根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是浸润与传承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校前身“江苏省立太仓师范附属小学”就在陶行知“生活教育”办学思想的影响下进行“整个教育”教改实验,它以整个社会生活为目标,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并依照社会生活形制成立学校“大同市政府”,让师生参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设与运作,这种依托生活原型创新建立的学校办学形制,已经蕴含着素质教育的雏形。“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如今,秉承历史余韵的“整个生活”文化与学校和谐发展的现代精神乃至“精致和谐创新发展”的城市精神一脉相传,成为孕育学校“草根文化”的重要源头。
草根离不开“生活”,“生活”在孕育着草根文化。
2.管理文化是服务与激活
“管理即激活,管理即服务。”简单10个字,向我们所透露的是“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它包含的实际意义,在于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学生的发展高于一切,但教师也并非校长达成办学目标的机械工具,而是通过服务教师的实际行动,激发出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形成教师按个性与特长自觉发展的局面,这是激活教师内心自我实现需要的有效法则。
3.教师文化是研究与行动
草根化的校本研究逐步唤醒教师的思维定势,唤醒教师的工作状态,唤醒教师的发展潜能,唤醒教师的科研能力,焕发教师蓬勃向上的原动力。这种草根教师文化的构建,是建立在共同发展、互利互助基础上的自我成长。
四个“走向”的理念落实和行为倡导,成为教师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①从自发发展走向自觉发展,帮助教师从功利型学习逐步迈向自我实现型学习,唤醒了教师沉睡的发展需求;②从师能提高走向师德修炼,使老师们从单一的注重教学技能向德能兼修型教师发展,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③从学历追求走向素质提升,让教师在学识和修养上形成双重积淀,儒雅淡定、和谐包容的教师形象越显清晰;④从实践经验走向学术研究,通过研究形式的改变,跟踪每一位教师研究状态,激发智慧,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让老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4.课程文化是校本化开发与实施
课程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成就学生”,课程建设的一切都必须围绕着学生成长来展开;课程文化的建设核心是广大教师,因此课程同样需要“成就教师”,教师成长与理念更新成为课程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课程文化的构建原则体现在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太仓市实验小学课程规划》建设从主题策划、意见征求、选题落实、专家论证、讨论修改、教代会通过、落实实施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严格和规范的实施,制度文化因子也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课程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我校的课程规划具体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指导意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方案》和《“草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三大部分以及支撑课程建设的《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它们是体现学校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具有自身独特文化价值,所以要充分考量学校的习俗,研究学校的传统优势,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统整研究,充分挖掘“草根化”课程资源。
课程文化还体现在隐性课程建设的草根化实践上,例如我校的环境建设口号为“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物化环境崇尚朴实与自然,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发挥本校教师的智慧,强调环境的育人氛围。学校通过名学生展板树身边榜样,通过校史走廊让历史与文化在不经意间浸润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间,通过环境建设让大家一起来理解、领悟、认同、内化物质环境之中所隐含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并最终形成对环境所蕴涵草根文化精神的正确认识。
5.学生文化是自主与创新
《苏州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中的学生发展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传统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注重个性化发展,展示自己独特的风貌,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素质培养相结合,将学生个人发展与学校传统相结合,将学生个人发展与学校特色相结合,逐步培养具有“健康、快乐、自主、包容”内涵特质的“有教养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小公民”。
“草根化”正逐渐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师生的一种学习和工作方式,草根文化成为太仓市实验小学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征,将一直成为学校前行的精神力量。
本文执笔:钱  澜    张勤坚

[1]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滚〕B/2005/02/16)《“草根化”校本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2] 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4
[3] 郑金洲编著的《校本研究指导》把校本研究共同体分为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学校部分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三种类型。P113
推荐校园新闻资讯
  • 加强教育常规管理与教育创新
    加强教育常规管理与教育创新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指的是幼儿园在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标准和习惯。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常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 而近代经验自然科学表明,对教育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于秩序的追求。 在幼儿园教育中体现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整齐划一性。孩子从小班入园直至大班离开幼儿园,常规教育是一以贯之的。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常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就像物体的影子伴随物体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可以从幼儿教师

    06-22
  • 资源共享,形成特色——幼儿园共建共享综述
    资源共享,形成特色——幼儿园共建共享综述

    学校是社区的组成部分,教职工也是社区的一分子。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引导教职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动员教职工服务社区,回馈社会。主要做了: 1、社区结对,共建和谐 自2006年以来,新场幼儿园与新场镇北大居委会签订长期社区共建协议。每年制定社区共建计划,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参加社区党建活动,互帮互学、帮老助残、便民服务、宣传环保等各类社区服务活动。新幼志愿者队伍去社区敬老院慰问、服务;和社区联手开展学雷锋系类活动;开展节能减排,控烟、普通话宣传;开展03岁社区散居婴幼儿早教活动等,促进了学校、社区的文明建设,得到

    03-18
  • 赴苏州观看了姑苏区国际合唱艺术节的一场高水准合唱表演
    赴苏州观看了姑苏区国际合唱艺术节的一场高水准合唱表演

    4月2日晚,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育局合唱团的成员们赴苏州观看了姑苏区国际合唱艺术节的一场高水准合唱表演。参加表演的有苏州工业园区湖西乐爱合唱团、香港重唱艺术团、苏州爱之声合唱团、苏州市吴侬女子合唱团、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市苏韵合唱团。演出的曲目多种多样,有原汁原味的西洋歌剧,有传统的中国歌曲,有新创作的乡土歌曲,也有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都改编成了多个声部的合唱歌曲。本次演出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到高水准的合唱是如何演唱的。希望今后能够多一些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学生合唱的排练中也能有所借鉴。 4月2日晚,教师发

    03-19
  • 平湖市特殊教育一年期新教师汇报课在新埭长福寺小学顺利开展
    平湖市特殊教育一年期新教师汇报课在新埭长福寺小学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特殊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交流和研讨培智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成果,探索培智学校课堂教学规律,提高一年期新教师业务素质和有效课堂实施能力,6月16日下午,在新埭中心小学(长福寺小学)开展了平湖市特殊教育专题研讨暨学科基地(指导中心)教研活动。在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王爱民副校长、市培智学校李全英校长和新埭中心小学徐小英书记的带领下,各特教班老师以及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围绕学为中心视角下的活动型课堂主题,一年期新教师平湖市培智学校陈晓红老师和新埭中心小学的吴丹妮老师,分别执教了

    06-19
  • 幼儿园研究小组展示活动所悟
    幼儿园研究小组展示活动所悟

    6月25日中午,幼儿园举行了的研究小组课题展示评比的活动,在观看老师们汇报成果的PPT时,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各位研究小组组长带领着老师们,围绕这课题开展了一项项活动,让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研究分为野趣组、情境组、室内组、体育小项目组和纸塑组。 室内组的活动是我最熟悉的活动了,通过桌椅床的不断变换,让孩子们仅仅依靠这些简单的,随手可得的材料,来锻炼自己身体的各个肌肉,或是锻炼身体的平衡,协调性能,看着鲍老师汇报的PPT上面的一些照片,下面聆听的老师都赞叹道我们的小朋友和老师真的是

    07-01
  •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活动方案)

    班级的活动方案是确定活动主题之后,对活动的全部过程的预先安排,是实施活动的总的设计蓝图。活动能否开展好,关键在于是否对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深入细致地制定了活动的方案,制定活动方案也是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十分认真对待。一份活动方案,通常应包括如下六个部分: 1、 活动主题:活动设计者确定主题后,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主题要鲜明,可以用。 2、 活动目的:简要说明本活动的意义,希望通过活动,得到什么结果,或解决什么问题。 3、 活动方式:说明在该活动中采

    08-05
  • 要把你的老师、学生当作你最亲近的人,去呵护
    要把你的老师、学生当作你最亲近的人,去呵护

    曾经在我22岁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校长,那时候因为年轻,对这一岗位没有经验,也没有多少欲望,所以做了几年之后就辞职不做了,调到了另一所规模更大的学校做一线教师和中层。现在想想,我当初要是把校长一直做下去,肯定能做得越来越好,也许现在已经是某地的教育局长甚至是主管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等条线的政府分管市长了。 其实,无论是做老师也好,做校长、局长、市长等领导也好,我觉得心态第一,服务第一,敬业第一。这风风雨雨几十年来,一路上见过的领导也不少了,下至校长,上至市长、厅长、教育部官员。我的感受是,不管你的

    08-05
  • 灵活安排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个性体验──以“计量单位”的教学为例
    灵活安排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个性体验──以“计量单位”的教学为例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苏教版教材在量与计量单元教学后几乎都安排了实践活动或者调查活动。笔者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体验,将实践或调查活动的教学时间因内容而灵活安排。除了依据教材顺序将实践或调查活动安排在新课后外,还将实践或调查活动分别置于新课前、新课中,或者是三者相结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以部分计量单位的教学为例加以阐述。 一、实践活动置于新课前 长度单位中毫米、厘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