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听魏智渊老师讲座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这次是第一次见到魏智渊老师,第一次听他的讲座。之前看了魏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收获很大。魏智渊老师的课甘之若饴,专业性强,又不失实用性,真正是深入浅出。一、如何看待专业——这是一个专业问题。
专业的人说专业的话。魏老师说我们听的很多所谓的专业人士,说的并不是专业的话。他们其实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足够的理解力,会曲解很多东西,包括我们习以为常的、根深蒂固地认为的对的东西,比如导入新课并不专业。他的话让我明白了现在的教育真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得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决不能邯郸学步。听了魏老师的课,我突然顿悟:我们的课干净、清新、纯洁,让学生有收获就好。干净、清新这以后要成为我文字和课堂的风格和标志。
老生常谈的《三个建筑工人》让我们看到了有梦想和没有梦想的人的区别。我不仅是那个要建设美丽城市的建筑工人,还是那个去一趟省城就躲在家里哭着不肯出门的农村妇女。不同的是我哭过之后擦干眼泪,勇敢地去寻找通往省城的路,而且,今天,我终于找到了!
魏老师跟我们开玩笑:当我安顿好肉身之后,发现灵魂苏醒了。
很感慨魏老师的几句话:1、别错把平台当本事。2、少往监狱里送一个罪犯比多往清华北大送一个学生有价值大得多(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很有教育情怀)。这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问题:怎样做到谋生、成功和教育价值的完美融合。
二、一个真正的人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哲学范畴的问题,被魏老师条分缕析,讲得清晰明了。
魏老师说,教育的意义,不是用一个模子去塑造所有人,也不是任其自然,而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去认识自己,去抵达自己可能性的上限,成为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实现的人。这是教育的第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安静,别给我添乱”的灭绝师太型。第二种是鼓励孩子上进,成为一个精致或者粗卑的利己主义者。我是这样的老师吗?不是!我的班级评价机制会把孩子们培养成这样的人吗?不会!
三、一个真正的人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
看一个人的本质是看他如何对待与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的态度上。人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关键是动力,即潜意识里不断推动一个人朝向某个方向的力量。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说,这种力量就是自尊,或者叫自尊心、自信心。
孩子被肯定有价值,就会做有价值的事,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镜像。坚毅、深邃。
扬长避短是人的天性,取长补短是人的自由,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怎样让孩子的自由变成天性。这是巨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
有的人失败就失败在错误归因上。庆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我感觉自己无能为力,他的顽固无人可解!
决定人一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命运,其次是机遇,努力只能排第三。年龄越大,越相信这一点!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解释模型的不同,要让孩子打开自己。
四、教师在真正的人形成过程中,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高自尊来自于成就感。没有一个孩子是在指责中成长起来的。对于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不要评价,特别是不要表扬,不要批评,只是提出解决方案就行。
孩子大了,表扬不点名,只评价作文,不说作者。
理论性的讲座黑底白字或其他颜色,效果都好。讲台上灯熄了,效果会更好。
不要一直试图去纠正孩子,要整体推动孩子生命向上的一种状态。
孩子动力系统的发动机就是自信心。
人都是按照某种角色生活的。
五、我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教师?
有三种情感,单纯而热烈,支配者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挟卷着我在漂泊不定的路途中东飘西荡,飞越苦闷的汪洋大海,直达绝望的边缘。——罗素《我为何而生》
魏老师的课让我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