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成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 

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根基与渊源

栏目: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时间:2014-07-21 12:49:11

《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根基与渊源》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每一个人都是从童年走来。然而,儿童时期的人文性精神并不仅仅只是书写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童年,它也犹如一池永不干涸的甘泉持久地滋润着以理性生活为主导的成人的精神生活。每一个人也都会怀念自己那已经远离了的童年。无论自己的童年是清贫还是富足,是痛苦还是快乐,但回忆起来却总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法国作家路易-夏杜恩(1890—1924)曾这样说过:“童年的岁月,它的苦恼本身现在都似乎是幸福,它那经久不散的芳香仍馥郁在我们的迟暮季节。”[1]童年的人文是人生文化的重要篇章,它让每一个历经它的成人都会终生留连。“诗人真正的祖国是童年”(里尔克语)。许许多多的文人都曾不惜笔墨地抒发着对于童年的缕缕深情,而他们自己的童年也正是孕育了他们浓厚的人文情愫和乡土情结的源泉。

印度诗人泰戈尔(R.Tagore)曾这样写道:“我牢记我的童年,那时太阳初升,好象我的游戏的小伙伴,常常带着每天早晨的惊喜之情闯进房间,直奔我的床边;那时,对奇迹的信念,每天在我的心里像鲜花般开放,我满怀单纯的喜悦,凝望着世界的脸,那时昆虫鸟兽,寻常的莠草、青草和云彩,各有其最充分的、奇迹般的价值;那时,夜间潺潺的雨声带来了仙境的梦,黄昏里母亲的声音说出了繁星的意义。”他还曾写道:“童年时期,‘雨水滴答滴答掉在河里’形成的环形物,对我来说像入迷的咒语一样神秘莫测,对那种图景的迷恋至今难以忘怀。”[2]

19世纪的俄国民粹主义革命家、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П.А.,ПетрАлексеевичКропоткин, 1842-1921)认为,儿童的精神园地可以种植着终生不灭的记忆。克鲁泡特金70岁时在随笔中对于自己的童年有过这样的描述:“我5岁时,生身故乡的街角上,看到过粗糙的黑白幻灯,那画面的美丽,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那时所受到的感动,到了今天这个年纪还生动地留在我的心里。而且在那以后,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但是,每次我都想:不,等一下!还有比这更美的呀!记忆中浮现出来的,总是幼年时所受到的感动。那最为美丽的画面,永远永远也不能从我心中消失。”[3]

鲁迅回忆自己在童年时期把家后面的百草园当成了自己的乐园。他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里这样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可见,这百草园里的草木丛生、众生万象着实让童年的鲁迅寄托了无限的梦想。

沈宗瀚在其晚年讲述了他幼时与同伴游戏的生活景况:“吾村儿童甚多,常同游戏,余时常偕三哥、五弟于晴天早饭后往大晒场与他家小孩聚会,三五成群,捉迷藏,调草龙,放风筝,掘荠菜,溪沟捕小鱼、泥鳅,……游玩节目四季不同,兴高采烈,乐趣无穷,使我身体强健,并养成我爱好旷野山林之生活。”[4]这些浸透着自然气息的游戏给予了他一个快乐与健康的童年。

童年是一个诗性的人文童年。正是因为儿童人文性的精神里充满着生命的冲动、激情、幻想、稚趣、游戏等,才让已经成为成人的人们每当忆及童年总能寻得其中的永久魅力。

然而,童年并不仅仅意味着回忆。可以说,童年既是成人精神世界中不能免除的永恒情结,更是成人精神世界的根基与渊源。儿童时期的人文性精神是构建成人人格的历史性前提,也是生发成人精神的永恒动力与源泉。冰心在《我的童年》中写道:“提到童年,……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当代作家张玮对于童年生活之于成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有着同样的感受。他说:“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那时候外部世界对他的刺激,常常在心灵里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这一切让他咀嚼不完。无论他将来发生了什么,无论这一段经历在他全部的生活中占居多么微小的比例,总也难以忘怀。童年真正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染上了永不褪脱的颜色。”[5]

精神的成长是不间断、不停歇的,是绵延的。儿童时代的人文性精神是一直绵延到成人阶段的精神世界中去的。不经历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就不会有成人精神大厦的建成。如果将人类精神的整体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人文性的儿童精神就如同长成这棵大树的种子或最底部的根茎。就如同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所说的:“一颗小小的种子,它含有了大树的形状和特质,被种在土里,整个的大树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有机体,它整个的发展均存在于其种子和根部。人就好象是一棵大树,在新出生的孩子身上隐藏着在其整个一生中所要展现的本领。”[6]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不厌其烦地阐述着她的“儿童创造成人”的理念。她说:“儿童不是一个事事依赖于我们的呆滞的生命,好象他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填充的空容器。不是的,是儿童创造了成人;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 “我们过去常说母亲塑造了儿童,因为是母亲教他走路、说话,等等。但实际上都非由母亲所教育,这是儿童的成就。母亲所带来的只是婴儿,是婴儿创造了成人。如果母亲去世,婴儿依然会长大并完成其创造人的工作。……是儿童吸收了周围世界的材料并将其塑造成未来的人。”[7]人的生成是精神的生成。儿童创造了成人也就是儿童时期的人文性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的母体孕育着成人的精神。

比利时作家弗朗兹-海仑斯直接就认为,成人是不能而且也从不曾离开过童年的。他说:“不能在自我身心中重新体会童年的人是痛苦的,童年就像他身体中的身体,是在陈腐血液中的新鲜血液,童年一旦离开他,他就会死去。”[8]海仑斯所说的这个童年已经不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童年,乃是一种绵延了的童年,一种绵延着的精神,这种童年与精神就是已经流淌在成人精神脉搏里的血液。就此,我们不妨说,那种在成人的身上随时都会翻涌上来的充满孩子气的意识与言行,便是这种永恒童年的一种显现。我国人文学者余秋雨在其《文化苦旅》的自序里曾这样感慨:“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他还提及眼前的一个现成的例子:一位比他大二十多岁的外国教授“逛城隍庙时竟象顽童一样在人群中骑车而双手脱把、引吭高歌”;还在那天“送给我一本奇怪的新著,是他与刚满八岁的小儿子合著的,父子俩以北冰洋的企鹅为话题,痴痴地编着一个又一个不着边际的童话。”[9]成人的精神一旦是从儿童时期那种特定的人文性精神绵延而来,童年便成为成人生活的永恒之根。在每一个个体那里,根源于儿童时期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就会对其一生的精神及生活产生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Mitterrand, Francois Maurice Marie Mitterrand 1916-1996)认为,童年并非就意味着孱弱,它是一种力量。他说:“我从童年里汲取了最多的养料”,“今天,我所感觉到的,我的基本认识,都与童年的冲动有关”。[10]我国人文大师季羡林在《我的童年》一文中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11]

--------------------------------------------------------------------------------

[1] [法]加斯东·巴拉什.梦想的诗学[M].刘自强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174.

[2] [印]泰戈尔.儿歌[A]. 泰戈尔论文学[C].倪培耕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09.

[3] 引自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10.

[4] 沈宗瀚.沈宗瀚先生自述[A].耕耘岁月—沈宗瀚先生自传及其他[M].沈君山等编.台北:正中书局.1993,41.

[5] 张炜:融入野地[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480.

[6] [英]伊丽莎白·劳伦斯.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纪晓林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65-166.

[7] [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7-348.

[8] [法]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M].刘自强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171.

[9] 余秋雨.文化苦旅[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自序)1-2.

[10] [法]弗朗索瓦·密特朗,[美]埃利·维瑟尔.两种声音的回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

[11] 季羡林.我的童年[A].季羡林文丛?感悟人生[C].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168.
推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 精神崩溃说说短句 网易云热评最扎心的话51条
    精神崩溃说说短句 网易云热评最扎心的话51条

    1、拥有希望,也许会失望。放弃希望,却一定绝望。2、你要努力,你想要的,只能你自己给。别人给的,你要问问自己,拿得起么。3、谁知昔日我辉煌,谁懂今日我下场。4、后来我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你了。5、你根本不知道我是多害怕,多

  • 童年对父母有心理阴影的孩子,长大后应该怎么面对父母,会原谅他们吗?
    童年对父母有心理阴影的孩子,长大后应该怎么面对父母,会原谅他们吗?

    题主是妹纸,童年时期,特别是小学二年级,也就是8周岁左右,母亲对我的管教方式比较极端,导致我二年级下学期就曾觉得生不如死(当时已经知道这个成语),产生过自杀和离家出走的念头,也在8岁的年纪学会了恨母亲,那个8岁的二年级女童甚至产生过先杀母亲再自杀的念头。总的来说,小学二年级直到初一对母亲的情感就是以恐惧为主体,恐惧远远超过爱和其他,恐惧和压抑把爱和温情挤压得看不见找不着了。 今年21岁,对母亲已没有丝毫恨意,但绝对亲密不起来,根本不可能亲热和亲近,更不可能亲密。人性中的温情往往要到中老年才会激发,随着我逐

  • 个体诊所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个体诊所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1、个体诊所年终工作总结报告我诊所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领导下,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做好诊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的各种岗位培训,努力发扬特长,为老区的卫

  • 精神环境助力幼儿个性形成
    精神环境助力幼儿个性形成

    精神环境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名词,好像人人都懂那么点意思,但具体是什么还真阐述不出来。在我看来,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包括园本课程的编制、人际关系的建立、园所文化的建设三方面。 先谈园本课程的编制。幼儿园园本课程不同于其它教育阶段的课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编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各园所可根据本园的教育理念、地域特色开展适合园所自身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因此园本课程中所推崇的教育观、儿童观等会渗透在五大领域中,幼儿

  •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

    文/沙漠玫瑰 每个人都有一个五彩斑澜的童年,它像无边无际的蓝天,包纳了无限的景象;它像一颗大白兔奶糖,越嚼越甜,让人回味无穷。 说起童年,让我们快乐无边:有玩不 够的游戏;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恶作剧;有田间地偷瓜摘枣的经历;有河里树上摸鱼抓鸟的淘气,还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尝试。 八十年代初,农村的孩子白天要割猪草,要写作业,要帮大人干农活,没有电视看,没有电扇和空调,所以一到晚上,孩子们就会走出家门,玩起捉迷藏游

  • 年的网名280个
    年的网名280个

    1、一梦两三年2、许多年以后吧3、年老色衰4、年纪轻轻5、千年心莫责离6、千百年来7、Minor昔年8、一眼万年9、七年之痒10、五百年前的紫霞11、听闻那年12、流年负了谁13、何惧年华14、七年15、年轻人16、那年仲夏17、

  • 童年里的夏天
    童年里的夏天

    深蓝的天空,满天的繁星,一张蒲席,一群人,一只狗,一方院落在我童年的回忆里定格,那是我儿时的梦,它们时时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童年就像一条流动的小河,美丽而悠长,匆匆的岁月吹散了我的梦,而旧时的画面太美、太诱惑。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更没有我手机,因此无法与亲人通话,也无法与朋友聊天。然而,无数的快乐却在每一个小院里流淌闪烁。 每当晚饭过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扛不住屋子里的炎热,纷纷走出来,来到自家的院

  • 童年快乐时光的句子168句
    童年快乐时光的句子168句

    1、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童年的回忆温馨甜蜜。2、童年就像河里的一束束浪花,有水平如镜的平静,有微微泛起的涟漪,也有汹涌澎湃的波涛;童年也似生活之中必须饮用的开水,有香甜,有苦辣。3、当你系完鞋带,朝圣的心。4、我,喜欢蒲

  • 精神环境助力幼儿个性的形成
    精神环境助力幼儿个性的形成

    精神环境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名词,好像人人都懂那么点意思,但具体是什么还真阐述不出来。在我看来,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包括园本课程的编制、人际关系的建立、园所文化的建设三方面。 先谈园本课程的编制。幼儿园园本课程不同于其它教育阶段的课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编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各园所可根据本园的教育理念、地域特色开展适合园所自身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因此园本课程中所推崇的教育观、儿童观等会渗透在五大领域中,幼儿

  • 童年的那些往事
    童年的那些往事

    听着布谷布谷的鸟鸣声,响彻在那片金色的麦田上,儿时的记忆,就悠悠然的穿梭到已经回不去的那段岁月。 那时的我,八九岁的年纪,没有霓虹灯的闪烁,也没有歌舞萦绕的相伴,但却有着无穷无尽的快乐。 听母亲说,在我四岁那年,我们从老宅的胡同里,搬到了村子的最西头。那里有一方池塘,里面种满了莲藕,养育着全村的人,所以,村委就把这里作为宅基地规划了出来,正因为如此,我们家就成了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到了这里。那时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