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读《青少年心理》心得体会

栏目: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1-11 13:15:11

《读《青少年心理》心得体会》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注意是主体对于外在事物的选择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力是保证个体进行高效率工作和学习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小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小学生注意力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的特点是什么?通过阅读关于注意力发展的相关专著和期刊,我了解了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使我对小学生注意力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按照注意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和是否有个体意志的参与,注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其无意注意占据主要地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发展,但并没有达到非常完善的地步。整个小学阶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其注意力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从无意注意占主导逐渐发展成有意注意占主导。

(1) 小学生无意注意的发展

阴国恩和沈德立(1989)运用不连续图形为刺激材料表明,对于同一种材料,二年级和五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发展处于统一水平,而对于不同材料的反应,低年级和高年级存在显著的差别。低年级的儿童大脑机能系统发展尚未完善,且个体的意志力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容易被外界的新鲜刺激所影响,因此有意注意的水平较低。另外低年级儿童缺乏自主性,不会自己主动地规划学习目标,需要老师规定目标,且整个注意的过程缺乏自制力,需要时刻地进行提醒,才能保证自己的注意力在当下的任务上。

(2) 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能够准确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保证自己的注意集中在当下重要的事情上,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但也仍没有达到非常完善的程度。这些对于我们的教学启示有,对于低年级儿童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直观形象性,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刺激物,就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对于高年级的儿童,其有意注意在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作用远大于无意注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自行确定学习的目标及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保证自己的注意力参与到实际行动当中去。老师也要帮助提高他们的有意注意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发展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的转移,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注意的稳定性:刘景全、姜涛(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其注意的稳定性发展较快,且女生发展水平高于男生的发展水平。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男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外界新鲜的刺激反应水平高于女生,因此容易从一项任务“滑到”另一项任务中。

(2) 注意的广度:所谓的注意广度就是注意的范围,已有研究表明,分组的材料比散状的材料更利于注意,注意的广度会扩大。给予我们的教育启示是板书的内容要有规则,内容之间相互有联系,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注意广度。

(3) 注意的分配:姜涛使用“注意分配仪”实验研究表明,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关键在幼儿期至小学二年级这一段时间,而二年级到五年级发展并没有特别的差异。

(4) 注意的转移:相比低年级儿童而言,中年级学生注意力转移的能力发展较快,能快速的从一件任务转移到另外一件任务上,并且男生的注意转移能力优于女生。给予的教育启示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老师要善于运用技术手段,重视组织教学的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程的学习上来,帮助孩子养成迅速转移注意的习惯。

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及注意的各个品质发展的特点,这为后期培养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打下基础。
推荐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柳州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雷琪琨当今在独身子女风气之下所影响的孩子们,常见有两种性格:小霸王与懦弱儿。霸道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剩;懦弱的孩子则自我意识不足。就算是一般属中间性格的孩子,父母也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自信。随着21世纪转趋于专业导向形态的社会,新生代的育儿教育必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特质,以增长孩子的自信才能够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专长。 一、 培养孩子勇于表现自我 服从性高又听话的孩子,虽然受到大人的称赞,但相对也可能形成乖孩子候群,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说的都无法通过表达让别人了解,

    07-21
  • 《幼儿心理安全与心理健康》讲座记录
    《幼儿心理安全与心理健康》讲座记录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幼儿心理健康一般包括: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行为统一协调、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 一、什么是心理安全 (一)相关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代表:罗杰斯、马斯洛 精神分析理论-

    07-21
  • 日常班级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班级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未来21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当中去,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呢?在多年的实践教育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榜样影响中规范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在整个发展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首先,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教育幼儿,在幼儿心目中树立一个正确规范的榜样,让幼儿在一日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根

    07-21
  • 防止自卑感下的高自尊——自尊心保护
    防止自卑感下的高自尊——自尊心保护

    所谓自卑感下的高自尊是指,孩子的内心是自卑的,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但他又不想让人说他不如别人,因此对他人任何的否定性评价都不接受,用自己的过度反应来体现的自尊。 自卑感下高自尊的表现是: 一是期望强大,让自己不再自卑。(这是好的方面,是孩子发展的动力,会暗暗立志)。 二是对他人有损自己尊严的行为做出过度反应。正如街上肢体残疾的人,打起人来非常狠。 三是过分被动。这样的孩子很少寻求他人的帮助,非常担心他们的要求会遭到拒绝而让他进一步感到自卑。 四是努力做让权威者满意的事,通过权威者的赞赏来获得同伴的赞赏。一些

    07-21
  • 一岁以后要让孩子自己吃饭
    一岁以后要让孩子自己吃饭

    一岁以后,让孩子自己吃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端着饭碗,追着孩子跑,而孩子一边玩耍嬉闹,一边偶尔吃上两口,喂上一顿饭要花两个多小时。本来,孩子吃饭是件很正常的事,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对此深感头痛。 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

    07-21
  • 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开朗一些
    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开朗一些

    情绪是与一个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了,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需要没有满足,往往产生消极的情绪。 孩子 的情绪与成人相比具有不稳定、易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健康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培养孩子愉快的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父母或其他教养者的情绪愉快稳定,在日常生活中会感染孩子,孩子的情绪也会处于愉快的状态。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所需要的爱,这种爱既能培养孩子的愉快情绪,也是人格建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父母

    07-21
  • 父母生存质量影响孩子
    父母生存质量影响孩子

    黑龙江省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满足家庭成员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尤其是提高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项调查是由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哈师大教育系等共同施行的。专家们选择了四所不同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城乡小学,对近2000名学龄儿童的智力、个性和行为发育水平进行了测试与评价,并对其父母进行了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父母的生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状态越积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也越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父母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四

    07-21
  • 宝宝的尊严,怎样体会
    宝宝的尊严,怎样体会

    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尊重需要——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渴望。这一需要的满足与否对幼儿积极自我的确立,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所处的心智阶段的限制,幼儿内心中被尊重的渴望无法像饥、渴、睡、泄等生理需求那样简单明了地表达给成人,而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展示出来。因而,对于幼儿父母来说,透地孩子的行为表现,识别他的真实意图,是很重要的事。根据实地观察与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尊重需要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类: 1.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 幼儿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