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栏目: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0-09-24 18:33:48

《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老师,小凯,又尿裤子啦!”孩子们正在玩游戏,楠楠大声喊。今天是第三次了,而且每天都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老师,这里好臭!”孩子们正在玩玩具,欣欣捂着鼻子大声喊。,我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一检查,是小凯又大便在裤子里了。这样的事情,也是时常发生的。

  小凯是个长相很帅气的小男孩,这一学期新入园。一个半月过去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上厕所,脱裤子小便、大便都不成问题,只有小部分孩子,提裤子还需要老师帮忙整理,大便后老师还需要帮助擦屁股;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午睡,这些常规也都进入了正轨。可是,我们的小凯就是不主动跟人说话,也不会跟小朋友玩耍,只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别人跟他说话他也总是不搭理。每次排队上厕所,他总是说没有尿,不肯尿。可是集体活动时,又总会有上面的事情发生。

  这一学期新生入园已经将近一个半月了,老师们也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就是没有效果。开始排队上厕所,小凯总说没有尿,不肯尿。我们担心他不会脱裤子,就耐心的教他,可是他总是用手紧紧地把着裤子,坚持说没有尿。我们猜测他是害羞,不好意思跟大家一起上厕所。那就改变一下方式,在集体活动中间,提醒小凯去上厕所,自己一个上厕所,只有监护的老师在边上,总该可以了吧?结果还是没有成功。

  因为大便小便弄脏裤子的事情一天上演好几次,备用的换洗裤子都不够用了,只好打电话给小凯的姥姥来送换洗衣服。可是,可是开始几次还好,这一次一见到小凯又尿裤子了,姥姥二话不说,一巴掌就打在小凯的屁股上。小凯站在原地一声不吭,只是落泪。看到小凯落泪,小凯姥姥也忍不住哭了起来:“跟你讲多少次,你才能记住,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小凯姥姥,你这样会吓坏孩子的。你先去寝室坐一坐,一会儿咱俩谈谈。”我赶紧制止姥姥的举动,让她先去平静一下。

  等我给小凯换洗完之后,来到寝室,坐在小凯姥姥身边,姥姥把小凯的情况仔细讲给我听:小凯从出生满月,爸妈就外出打工,小凯是姥姥一手带大的,小时候的小凯也是很活泼的。小凯爸爸妈妈一年只能在过年时才能回来住几天。小凯想爸爸妈妈呀,晚上经常喊着妈妈哭醒。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小凯看到别的孩子有爸妈的陪伴,慢慢的不喜欢跟别人玩儿,不喜欢说话了。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他就有了上面的表现。老师反映给姥姥小凯的情况后,姥姥也跟小凯多次沟通,可是小凯的表现也没有变化。姥姥一个人要打工还要带小凯,一着急所以才打了小凯。

  我明白了情况后,针对小凯的问题做了分析,并跟姥姥商量出了对策:孩子是想爸爸妈妈,缺少父母的爱,才变得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姥姥应该多关心小凯,每天保证小凯跟爸妈打一次电话;教给小凯多跟同龄孩子交流,小凯长大了,他能听得懂。然后我、姥姥和小凯做了约定:在家姥姥不动手打小凯,有话要好好说出来;小凯要尝试自己上厕所;尝试跟小朋友一起游戏。约定讲完后,小凯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我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得出,他听明白了。

  在这之后,我仍然会提醒小凯单独去上厕所,而且不在旁边看护了,小凯再也没有尿裤子了。

  有一次,大家上完厕所,然后提醒小凯单独去厕所以后,由于忙碌,我一时给忘记了小凯还在厕所里,跑到厕所里去取拖把,正好撞到小凯在提裤子,我当时心里一惊,说:“对不起,小凯,老师现在就出去。”没想到,小凯笑了,对我很温和的笑了,说:“没关系,妈妈,你不用出去。”我一下子怔住了,小凯也不好意思了:“你不用出去……老师,”他腼腆的笑着,走到我跟前,我吃惊的向他确认:“真的可以了吗?”他点点头说:“真的。”我欣慰的用手臂拢过他的小脑袋,抱了抱他:“小凯做到了,小凯做的很好”,小凯也拥抱了我。

  从此,小凯变得越来越开朗,笑容多了,朋友也交了好多,还时不时的跟我讲他给爸妈打电话了,爸妈说一有假期就回来看他;而且小凯也可以跟大家一起排队上厕所了。

  小凯的心理路程,让我很感触,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我也希望在外打工的父母们,不管有多么忙碌,千万别忘记千里之外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在牵念着你们,这颗纯真的童心,才是你们最宝贝的东西。
推荐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接受与鼓励,才能激烈孩子的心
    接受与鼓励,才能激烈孩子的心

    世间哪有人没失败过?天下哪有人没犯过错?做为老师和父母的我们应该想想,当我们自己做错事情时,或者表现不理想时,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会不会一方面内心感到自责,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够被原谅?举例来说,如果你在业务上犯了一点错,出了一点纰漏,当主管把你叫到跟前训话时,你的内心是不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如果主管说:这件事的确对我们公司造成一些损失,但是没关系,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以后要更小心地处理。这一次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承担这个教训吧!加油!听到主管这么说,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不会感动得想哭吗?从此以后,你

    07-21
  • 规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自身需要
    规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自身需要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看,规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自身需要。我们知道,当 儿童 渡过自主感心理危机(2-3岁),知道自己在这个家庭是受欢迎的,是可以自主采取一些行动的。此后,孩子便开始转入主动探索的阶段,要开始渡过他的主动感心理危机。 在进入主动感心理危机阶段以后,孩子对社会和自然的现象更加好奇,探索的范围更大,内容更为深刻。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仍然是孱弱的、无知的,他们的探索受到客观事物的制约,也受到父母和成人的制约。他们的继续探索和成长,仍然依赖于成人。 他们对父母(或成人,包括祖父母、外祖 父母 以及叔叔

    07-21
  • 幼儿性格教育:孩子“任性”可以改变
    幼儿性格教育:孩子“任性”可以改变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宝宝,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就特别溺爱,娇宠孩子,一味地满足,顺从,迁就。甚至全家人都围绕孩子转,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 每天早上的第一节课是最难上的,为什么呢?因为 孩子 往往不能早入园,总是在课程上一半的时候进入教室,打断第一节课。有的宝宝来的时候总是和爸爸妈妈提条件,哭闹,不肯进入教室。家长舍不得放下孩子就走,往往都是在原地哄之又哄。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插不上手~ 孩子的任性是可以改变的!希望家长明白,孩子就是抓住了我们的这个心里,才会总是哭闹。家长不要再一味的迁就孩子了,当 孩子 哭闹时

    07-21
  • 许卓娅谈儿童心理成长
    许卓娅谈儿童心理成长

    编者按:教育者,不可忽视进行心理研究,还有社会学等等。在此分享许卓娅教授多年来研究的心理学专著。作为幼教界的现今首航者,让我们一起来研读之。文章非常长,确是精华,请耐心读完哦~ 幸福是可以由父母向孩子赠与或奉献的吗?孩子将来的幸福是靠牺牲父母以及孩子现在的幸福来换取的吗?幼儿心理成长系列,将从现代心理科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育经验宝库中的一些金玉良言,并从中证实一种现代教育信念: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它是靠个人在一生中不断努力争取而不断收获而得的。父母应该不断学习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引导幼儿成长为更高水

    07-21
  • 豆眼看世界
    豆眼看世界

    妈妈说世界很大,可我的眼睛更大 我们给孩子一个生命的开始,孩子给我们开拓了世界的另一面。当我们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由飞翔的、充满惊喜和新奇的天地。让我们从孩子的眼睛望出去,了解他的想法,体会他的需要 也希望,细心的父母能够把你们观察到的,宝宝眼中的精彩世界展现在这里,来和更多的爸爸、妈妈、宝宝一起分享! 我说得太多了 昨天吃饭的时候,我问妈妈:妈妈,能不能把足球从这儿一脚踢到非洲去? 不能,别说话,好好吃你的土豆粥! 要是能踢到非洲,并且踢中大象的屁股,大象会不会栽跟斗? 你

    07-21
  • 从母亲的桥头走向父亲的桥头
    从母亲的桥头走向父亲的桥头

    今天,每个父母的手上都有许多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好书,但这些书常常忽略了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儿子必须经过的一座桥,一座从母亲这一边通向父亲那一边的桥。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男人都站在母亲这边的桥头上。他们没有真正明白,只有从母亲的桥头走向父亲的桥头,并最终走向世界,一个男性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是强而有力的。 我对一个朋友抱怨说,虽然我已经接受了6年的治疗,但我母亲还是不肯放手。他回答道:她是不应该弃你于不顾,同时你父亲也应该接手,引导你走向成年男性的世界。

    07-21
  • 宝宝要打 110,说妈妈是个专打小孩的妈妈
    宝宝要打 110,说妈妈是个专打小孩的妈妈

    提问:guest (网友) 回答:陈福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guest:我小孩4岁,聪明,学什么一学就会,就是太顽皮,我说服教育他不听,打他也不听,有时还给我对打,我真怕长大后还这样?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陈福国:你觉得构成你们对打结局的根子在于哪一面? guest: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我打他,他不怕我,有时他还要打110,说我是个专打小孩的妈妈。他一点都不怕我。 陈福国:你的孩子很不错,他懂得怎么保护自己。这说明你的教育方式被孩子排斥,需要进行反思,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

    07-21
  • 孩子聪明十要素
    孩子聪明十要素

    (1)对孩子的新奇念头、想象力、别出心裁的玩法,要给予称赞和鼓励。 (2)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发问,把发问看成教育的手段之一。 (3)创造一种新气氛,使孩子在集体中受到重视。 (4)使孩子懂得自尊,提出自己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 (5)培养孩子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6)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7)尽量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新的探索,不停留在已经认知的事物上。 (8)避免孩子的惧怕心理,不要恐吓孩子,防止禁锢孩子智力的活动。 (9)倾听孩子的话,捉摸他的内心世界,掌握积极向上的因素。 (10)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