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幼儿园语言活动论文 > 

幼儿园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初探

栏目:幼儿园语言活动论文
时间:2014-07-20 16:56:35
文章:微笑 分享

《幼儿园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初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语言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绪论  幼儿语言获得,被称为儿童社会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对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进入新世纪,应对人才素质的挑战,教育的研究步入新阶段。“二期”课改的理念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样的提法明显的淡化了纯粹重视学前儿童语言形式学习的要求,强调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际的功能,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二期课改提出了在幼儿园阶段进行以培养创新精神、探索能力、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尝试。我们认为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的幼儿园语言活动,它应体现让幼儿在开放性的活动中,积累生活及语言经验,丰富表述内容,提高语言能力。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语言学习内容,选择活动媒体,体现语言学习内容上的开放及媒体运用上的开放;应进行富有实效的开放活动,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一切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讨论的参谋而不代谋、经验的互享而不灌输,表达方式的多样而不单一;体现活动形式上的开放、活动时空上的开放、幼儿表述形式及内容等方面的开放。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3—6岁的孩子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大胆,个体具有极大的创造潜力,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在任何时候,都要渗透创造教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造力培养的主体部分。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1、问题的提出   《课程指南》对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封闭式课堂教学首先表现为:⑴课堂教学思想的封闭性。它从教师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无视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无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⑵课堂教学手段的封闭性。封闭式课堂教学往往忽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抱残守缺,认为教师课堂授课无非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⑶课堂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僵化的书本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应在“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和“学生为主体”观念的指导下,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开放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材料、开放的教学空间、开放的教学时间等等,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2、理论依据   (1)现代创造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更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强调对学生创造训练。   (2)新颁布的《课程指南》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增强幼儿园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3)国内有关人士在教育策略的开放性上概括为:①开放儿童的学习器官。即解放儿童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儿童的口,让其自由地讲。解放儿童的手,让其自由做。②开放学习空间③开放的教学目标④开放的教学评价机制⑤开放的教学方式⑥开放的教学内容⑦开放的教学过程 《课程指南》突出了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谈及幼儿创新,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幼儿尚不懂事,只有玩、淘气的份,谈何创新?然而,从人脑的生理发展来看,60%的脑细胞在3岁以前形成,到小学毕业前形成90%以上。相应人类智力的发展,5岁以前获得50%,8岁以前获得80%。这就告诉我们,儿童时期是创新的重要准备期,这也是与儿童的智力、心理特点相适应的。从心理特点来看,儿童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势力约束,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儿童的创新奠定了心理基础。由此,对幼儿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的,可行的。同时,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儿童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而这种综合素质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幼儿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灵活性等特点。语言与思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语言教学既是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目的,又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手段。   在以往的封闭式语言活动中很难谈及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开放性语言活动中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   二、在开放性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开放的可沟通的交往环境   在语言活动中,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才想说、愿说,从而才能感受到说的快乐。在教学中,宽松就是让孩子感到没压力、没恐惧,不过分判断孩子的对错与好坏,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理解接纳、支持与鼓励的。   1、平等交谈,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   完整语言观指出,完整语言应指语言的所有类型,包括普通话、行话、方言等。因此,教师应主张并支持孩子各种语言的发展。当花朵凋谢,孩子说“花死了”时;当说起“小动物去玩”,有的孩子说“小动物去‘别相’”时;当讨论小蝌蚪是谁的孩子,他们一致认可是青蛙时,教师都应认真倾听,认可他们的见解,因为孩子虽然在语言表达上不一定正确或准确,但是孩子正尝试着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他们能使用语言交流、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地使用语句或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等待,满足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   耐心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孩子言语中耐心倾听他们的说话,耐心等待他们把话说完,耐心关注进步慢的孩子的成长等等,都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热忱。在语言活动中,常有几个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争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其他工作就人云亦云。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而且使孩子言语发展两极分化更为明显。在实践中,针对孩子的回答,教师可采用“缓一缓”的方法,不立即肯定“你说得对”,而是说“是这样吗?”,“你说得有道理!”,“你说的,老师还没想到。”等,使谈话可以继续下去促进其他孩子都去思考、表达。在结束时,再肯定“真的像某某小朋友说的那样”,给那位孩子以鼓励。   3、合理竞争,减轻孩子言语发展的压力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无可厚非的,针对孩子不同的差异,教师应提倡合理竞争。如,对于言语能力强的孩子,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其竞争的水平;对于言语水平中等的孩子,就采用“开火车”、“接龙”等游戏活动来促进其竞争的能力;对于言语滞后的孩子,则采用“自我竞争”的方法,通过教师的体态语如树大拇指表扬、抚摸、微笑和贴画五角星等奖励,使孩子对自己作出评价,促进其进步。   (二)组织开放的可探索的语言活动   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能使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从而增长其见识,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主题综合教育中,老师不仅关注每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更重视日常的语言交往和设境引导。在一次外出春游时,中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春天的变化,突然一位孩子掀起衣服,要让自己的肚脐眼也看看春天,所有的孩子好奇地跟着学样,老师随机让幼儿闭上小眼睛,用肚脐眼看看春天是什么样的,小朋友都说看不见。老师便请孩子们把肚脐眼藏起来,用小眼睛看看春天是什么样的,这时孩子们都兴奋地说:看见了绿绿的草,看见了美丽的花……每个幼儿都争着讲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对孩子们的发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外,并没有忽视幼儿对肚脐眼的兴趣,她从肚脐眼有何用处引发了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提问特别积极,生成了许多新的主题。在幼儿生成的主题中,孩子们常常会提出许多为什么,老师便引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寻找答案,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又回答了许多个为什么,这一过程不但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经验,还提高了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促进幼儿语言全方位发展   1、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让孩子说的有序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孩子创造力的始发因素。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重视通过看图讲述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内容选择时多选用一些有情节,有利于发展孩子思维的图片,如《小红伞》、《猫医生过河》、《晚上》、《捉迷藏》等等。其次,活动过程中以设问来开展。可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如“是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有谁?”、“在做什么?”、“是什么表情?”等,让孩子描述画面的人物、景物、动态,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分解。接着,通过判断性问题,如“是什么关系?”、“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天气?”“什么不一样?”、“什么一样?”等,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在说什么?”、“在想什么?”等,对画面外在内容的分析和判断进行推想。与此同时,还可结合“为什么?”、“是什么原因?”、“怎么知道的?”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最后,教学方法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看演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使孩子能按想法或图片内容进行表演,进一步理解图片内涵,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   2、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让孩子说的有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言实践中,教师可着重从两方面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使之丰富、独特,使孩子说的有趣,说了还想说。   (1)丰富孩子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   表象就像是孩子建构时的一块快积木,积木经过组合、叠加就建构成了物体。同理,对表象进行组合、加工就能形成想象。教师除了利用文学作品、实物、图片等来引导孩子观察、积累较丰富的表象外,还应注意在平时散步、远足、参观等活动中来引导丰富孩子的知识,如从城市的发展变化,了解建筑、交通等设施:从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 (2)陶冶孩子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语言活动必须创设一定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才能引发孩子的情意冲动,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与思维的“内驱力”,才能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想象与创造。如教学《三只蝴蝶》时,可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故事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故事内容,从而创设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孩子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了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的情感感染,进而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还有谁会来帮助三只蝴蝶?是怎么帮助的呢?”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让幼儿说的有新意   在语言实践中,要进行创新思维的活动,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愿意去感知、理解、学习,还要重视启发孩子的联想、对比、归纳、推理,使孩子掌握活动中应有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1)设置开放性问题,引起思索   这是针对孩子好奇的特点,对其未知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以此来点燃其投入活动的兴趣及求知欲。教师可在活动前精心设计导入语,在活动中适当点拨来巧设悬念,以引发思索。开放式问题包括判断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开放性问题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所提的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同时开放式问题将幼儿置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如判断性问题有:“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他这样做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假设性问题有:“假如你是故事中的谁,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会告诉他些什么?”创造性的问题有:“你身边和周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如果有,结果是怎样的呢?”“生活中你若碰到这样的事,你怎么做?”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引发幼儿在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讲述《小蚂蚁上天》时,教师可一开始就让孩子思考“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为什么?这样将引发孩子的积极思维,他们有的会说小蚂蚁种蒲公英,有的会说小蚂蚁吹蒲公英,还有的会说小蚂蚁摘蒲公英,孩子的思维就呈辐射状,沿着不同的方向思索开了。   (2)探索一题多解,开阔思路   孩子的想象思维正处于发生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定势少,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教师可引导孩子一题多解,开拓孩子的思路,帮助孩子提高思维的逻辑能力。对于同一事件的结果,教师可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按不同的线索去揣摩起发生的过程;对于若干幅相同的图片,可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排列构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内容;对于同一主题的谈话内容则引导孩子从不同的立意进行描述。如谈话《我们的家乡――上海》时,教师可以从文明的角度、美丽的角度、有趣的角度、甚至不尽人意之处进行启发引导,撇开孩子的思路,增加立意的多样化,以帮助他们发展思维。在以往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幼儿记忆故事有-定的作用,但太表面化、模式化,所提问题是单一的、回忆式的和封闭式的,没有给幼儿更多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那么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多样性的问题可以是同一答案的问题教师有多种思维定势。如对"故事中有谁"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句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还要允许幼儿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这样,老师的问话就需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只是用词的不同,但幼儿的答案没有统一规定,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和创造思维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问题。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所提问题置于一种情境和氛围中,如“故事中的××不好意思了,小朋友帮他改正缺点”、“谁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就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幼儿提一些“大”而“深”的问题。“大”是指范围广,“深”是指有一定难度,逐步引导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将“小蝌蚪分别问了那些动物,他们是怎么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的逐个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呢?”其问题答案隐含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道理。教师的“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都是启发式问题的具体落实。   (3)引导迁移想象,积极评价   语言活动内容向孩子展示的是建立在其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熟悉,有趣,但这是不够的,尚不能充分将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将活动内容中的经验与孩子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的机会,以扩展孩子的思维。如教学诗歌《绿色的世界》时,教师可引导孩子用诗歌的眼睛去观察、理解周围的环境,再戴上不同颜色的眼镜找一找多彩的颜色世界,再让孩子迁移作品经验“红色的世界”、“黄色的世界”、“黑色的世界”等。如此活动,孩子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还为扩展想象和语言表达打下了基础。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与错误、缺陷、顽皮、出人意料等相联系,教师只有以赞赏的态度,积极的评价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变错误的为正确的,孩子才能合理迁移、大胆想象,焕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   (4)运用多种复述形式,提高幼儿思维水平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大都要求幼儿按照故事原文复述,其结果幼儿只能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灵活运用多种复述形式,不仅能使幼儿学习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教会幼儿概括作品大意。概括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概念的形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离不开概括的过程。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尤其是篇幅较长的作品,包含的创造因素就越多。因而,在复述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复述前反复昕故事的做法,重视帮助幼儿在领会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习概括作品大意。开始可以在幼儿复述故事前,按故事发展顺序提出一组具体问题,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带有顺序性的问题进行复述。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具体问题变成概括性问题,有时一个问题涉及作品中的3-5个句子,有时是一个段落。难度加大了,幼儿就要自己独立进行思考,重新组织语言,学会了提炼故事的主要情节,创造性地讲述作品大意 鼓励幼儿大胆替换词句。幼儿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他们从模仿语言阶段向运用语言阶段迈进,虽然会出现一些消极词汇,甚至生造词现象,但不能因此便限制幼儿使用相似、相近的词句,使幼儿失去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良机。在教学中鼓励幼儿在不改变原文大意的情况下,可以增删词句或段落,允许幼儿大胆替换词句,向幼儿提出这样一些要求:"谁能说出与故事中意思一样的词(句),这个词(句)还可以怎样说?"如幼儿将"狐狸痛地逃走了"说成"狐狸夹着尾巴逃走了"、"狐狸狼狈地逃走了"等,原意没有改变,但表达更加生动了。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没有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而是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指导幼儿补充式复述。这种方法指在复述时,教师可鼓励幼儿改编或续编故事结局等。幼儿喜欢为故事主人公创造出生活情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师鼓励并指导幼儿在复述故事时加入自己改编和续编后的内容。对年龄较小、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讨论,选出一种最好的方法将故事情节发展下去。对年龄大、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直接提出改编或续编的要求,如"故事中的小动物不这样做,结果会是怎样呢?""小动物认错了,再发生这样的事会怎样呢?"如此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为故事编出多种结局,这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帮助幼儿表演式复述。这种方法指教师将故事改编成童话剧,用艺术化的声音、动作等表现出来。教师可复述旁白,幼儿表演对话,也可进行即兴表演。在这种复述形式中,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喜欢扮演角色,在表演中赋予角色一定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如《龟兔赛跑》中为乌龟加个翻身的动作,表明从山坡上滚下来得了第一名,如《小红帽》中小红帽被大灰狼吃掉,在大灰狼肚子中做拳打脚踢的动作,表示勇敢等。幼儿创造性地表演,将故事中原本不存在的情节合理地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依据自己的深刻感受和以往的生活体验,形象地再现和刻画了作品人物。这样既陶冶了幼儿的性情,又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无拘无束、自由想象、大胆创造中完成了作品的复述 4、力求语言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开阔幼儿的知识面   改变了过去在学期初把一学期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一个总体安排便依计划执行不变的做法,而是同时结合幼儿生成的主题来确定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我们将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穿插进行,做到既突出主题又能使发育练习、各种形式的讲述、朗诵诗歌、文学活动等间隔进行,从而丰富了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材的灵活性,要求教师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质,既紧跟住时代的步伐,又根据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创编有自己特色的教材。根据幼儿的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编或自编,都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在开展“爱家乡”的主题活动时师幼合作创编儿歌“我爱上海”,小朋友对这首讲述他们身边事情的儿歌特别感兴趣,许多家长都参与了儿歌的创编。   5、追求语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创设开放性的活动形式   (一)是可将正规的语言教学活动与语言区域游戏活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等紧密结合。如以诗歌“春天的秘密”为主题的综合教育活动,有找春天、画春天、学习新作品、文学仿编等系列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既可以获得有关春天的知识,也可以学会欣赏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和表现春天的艺术手段。   (二)是在正规的语言活动中以幼儿的亲身活动来建构语言教育内容。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①看看说说。运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观察,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将看到的内容按一定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达,这样有助于丰富幼儿的内容。②做做说说。将具体的行为与说联系起来,在做中诱发幼儿说的愿望,在说中进行语言表达的练习,使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可做的范围内进行语言表达。③议议说说。活动中除了让幼儿对某问题进行讨论外,还可让幼儿就各自的表达方式进行评议,在这样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幼儿有话敢说,在互学中也找到了乐趣。   结论   新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应从教学者的经验出发,使学习者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而幼儿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和积累。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开展相应的活动是新形式下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教学要围绕生活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学习任务,并使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同时二期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幼儿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他们进入某一学习情景时,脑中具备了日常生活中及以往学习中形成的经验,这样就更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在组织活动之前应认真考虑幼儿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即将获得的新经验落在幼儿可能自己建构的范围内,并能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得到融合与提高 在语言教学中,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教师应注重改变自己的引导策略,为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提供广阔的空间。传统的语言教学,一般都是会由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开展活动,幼儿在教师创设的问题里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练习需要掌握的表达类型,理解相应的词义。应把提问权放给孩子,即可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还可引导幼儿站在自己理解范围的层面上寻求新的提高点,并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困惑和疑点,再针对孩子自己的问题音带幼儿积极讨论,在生生互动的氛围中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潜移默化的发展。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同时新的课改理念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所以,们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地语言运用者,注意保护幼儿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待幼儿的语言运用表现,创设宽松的运用环境。   新《纲要》指出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例外。语言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着幼儿的学习兴趣,有趣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讲述欲望,所以我们应学会选择能诱导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教学内容。   语言就是一种工具,只有学会运用这个工具,才能适应这个世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通过多种引导策略,在幼儿园中进行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就能帮助孩子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获得语言的发展致谢:感谢查忆虹同志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彩萍《幼儿园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初探》〈学前教育〉2002年第6期  2.杨静《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相关内容
  • 幼儿园妇女节亲子教案我爱妈妈反思
    幼儿园妇女节亲子教案我爱妈妈反思

    1、幼儿园妇女节亲子教案我爱妈妈反思  活动对象:全体幼儿及妈妈、奶奶、外婆  活动名称:庆三八亲子联欢会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妈妈、奶奶等妇女的节日,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培养爱妈妈

  • 幼儿园体育游戏小猴取风筝中班文案
    幼儿园体育游戏小猴取风筝中班文案

    1、幼儿园体育游戏小猴取风筝中班文案  体育游戏:  经验  能协调灵活地手脚着地屈膝爬和钻跑,有秩序地坚持游戏。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材料  风筝若干,拱形门 4-

  • 幼儿园中秋节一日爱心义卖会
    幼儿园中秋节一日爱心义卖会

    1、幼儿园中秋节一日爱心义卖会  活动创想:  本次活动旨在为了让孩子在感受中秋节快乐的同时, 也让孩子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活动由大班孩子担任“主角”,由社区居民、全园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将这份浓浓的爱心传递在

  •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30篇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30篇

    1、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30篇  设计意图  表情是表现在人的脸部的一种艺术。如果仔细观察,你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中读懂他的心情是开心、生气或是难过,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幼儿园的孩子是最真实的,他们的喜、怒、哀、

  • 幼儿园教案交换空间大班语言
    幼儿园教案交换空间大班语言

    1、幼儿园教案交换空间大班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故事中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2.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朋友愿望的喜悦心情!  3.能够根据想象设计,使用各种工具、

  • 幼儿园秋季西园中2班家长会讲稿
    幼儿园秋季西园中2班家长会讲稿

    1、幼儿园秋季西园中2班家长会讲稿  2018年秋季西园中2班家长会讲稿  一.会议时间  2018年9月9日6:00  二. 会议地点西园园区中2班  三.会议准备  硬件准备:桌椅,电脑,电视,纸笔,教师统一服装、签到纸  软件

  •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爱惜保护小手反思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爱惜保护小手反思

    1、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爱惜保护小手反思  活动目标:  1、明白爱惜、保护小手,不玩尖利的物品。  2、明白手划伤后简易的处理与保卫方式。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

  • 幼儿园社会妈妈生病了中班教案
    幼儿园社会妈妈生病了中班教案

    1、幼儿园社会妈妈生病了中班教案  教材分析:  幼儿都有生病的体验,知道生病时会不舒服。中班幼儿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有关心、体贴他人的表现,但关爱他人的方式、方法有所欠缺。本次活动通过故事、生活经验讲述和小

  •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建高楼反思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建高楼反思

    1、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建高楼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自主探索用一次性杯子建高楼,分享交流搭建的方法。  2.尝试用连接材料辅助叠高。  3.能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

  • 幼儿园社会美丽的海底世界小班教案反思
    幼儿园社会美丽的海底世界小班教案反思

    1、幼儿园社会美丽的海底世界小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很多幼儿有过参观海底世界的经验,即使没有到现场参观,也在电视和绘本中看到过美丽的海底世界。所以一说到海底世界,孩子们的话题就会很多, 会表现出极高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