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二课时)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4-21 16:03:17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二课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皆为流传千古的写景佳作,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写诗人早晨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的情景。作者先发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再写实景,碧绿的莲叶与天相接,娇美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艳丽。全诗语言浅近明白,表现手法独特,生动描绘了西湖六月独有的美景,诗文表面上是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实际上是表达对友人深情地挽留。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当时,安史之乱得以平定,诗人心情舒畅愉悦,面对草堂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诗中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翠绿的柳树、鸣叫的黄鹂、蓝蓝的天空、飞翔的白鹭、西岭的千秋雪、东吴的万里船,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氛围。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本课两首古诗的插图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用浓淡不一的墨色,加之色彩的晕染,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意境的彩墨画,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第一幅插图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用浓墨晕染出近处的荷叶,淡墨着色表现远处的荷叶,虚实结合,碧叶亭亭,荷叶田田,充满生命活力;荷花用淡墨勾勒,花瓣点粉色,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尽显凌波仙子之态。整幅画面清波微漾,碧荷粉莲,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好一幅夏日荷韵图。

  第二幅跨页的插图配诗《绝句》,画面是写意山水,天地遥相呼应。近处,翠柳依依,黄鹂欢唱,草堂映绿,泊船待发;远处,山雾缭绕,西岭积雪;天空,白鹭成行,展翅远飞,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春景图。整幅图色彩明丽,春意盎然,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咫尺万里之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写景的古诗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写景古诗,要学会抓住相关景物,想象画面,进一步理解诗意。本课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出关键景物,了解诗中美景,在头脑中构建画面,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1. 学习识字、写字。

  2.抓住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导入:同学们,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看,这就是西湖十景(课件出示图片: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巷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是呀,最美西湖,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在西湖的净慈寺边,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板书诗题,自读诗题。(认读“慈”,注意慈字是平舌音。)

  (三)理解诗题

  出示“晓”,我们原来学过的“春晓”的“晓”和这里的“晓”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指“早晨”。(课件出示净慈寺图片)净慈寺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现在,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上,诗人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朋友林子方。)再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生字:晓、慈、毕、竟、映)请小老师领读双横线中生字,强调“竟”、“映”后鼻音;“慈”平舌音。

  3.去拼音打乱顺序后,开火车再认读生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晓”可以联系已学古诗《春晓》识记,通过日字旁,知道“晓”与日有关,是早上的意思,组词:春晓、知晓。

  2.“慈”可以组词:慈爱、仁慈,联系诗题中“净慈寺”随文识记。

  3.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分别识记“毕——比”、“竟——境” 、“映——英”;“毕”可以组词:毕业、毕竟;“竟”可以组词:毕竟、竟然;“映”可以组词:倒映、放映。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味

  1.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担任小评委,给同学正音。 2.读出节奏:读古诗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自己练一练,读一读。3.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诗句,感受画面

  (一)导入: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教师再次诵读全诗,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荷花、荷叶)

  (二)学习第三行:接天莲叶无穷碧

  1.读一读,找一找。哪一行诗写的是荷叶?写出了荷叶什么特点?你能在诗中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2.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的莲叶是什么颜色?(绿色)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无穷碧)

  3.除了绿色,你还能感受到莲叶有什么特点?(与天相接、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铺满整个湖面。)

  (板书:接天 无穷碧)

  4. 指导朗读。

  这莲叶可真多啊!满湖的莲叶,挨挨挤挤,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太壮观了。指名读。

  5.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学习第四行:映日荷花别样红

  1.读一读,找一找。诗中哪行诗写的是荷花?(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2.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红)是怎样的红呢?(粉红、火红、鲜红、红彤彤、红艳艳……)

  3.荷花不仅红,在朝阳的映照下,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别样红: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的娇艳,红得耀眼……)

  (板书:映日 别样红)

  4.指导朗读,读出朝阳映照下荷花之红艳。

  5.指导读好三四行诗。(男女生轮读,师生合作读。)

  (四)读诗句,想象画面,谈感受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闻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吧!

  (看哪,那满湖碧绿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朵朵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这荷花红得多美呀!荷花不仅颜色美,还会散发出清新的香味……)

  (五)借助图片,指导朗读

  让我们来欣赏这美景,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吧!(课件出示图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齐读三四行诗。

  (六)学习第一二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导入:这么美的景色,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2.观察思考:诗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此时的西湖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西湖四季图:苏堤春晓莺鸣柳夏日西湖荷韵美 秋霞夕照雪峰塔 冬寒不眠断雪桥)

  3.指导朗读。

  尽管西湖四季如画,但诗人更爱西湖六月的美景。如此与众不同的风光,难怪作者脱口而出——(学生读一二行诗)六月的西湖与平时不同,是因为有那——(学生读三四行诗)

  4.配乐朗读:让我们和着音乐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吧!(课件出示整首诗)

  四、熟读成诵,学唱古诗

  (一)师生对读,引导背诵

  夏日的西湖美得如诗如画,让我们一起边想象画面,边背诵诗文。(背诵全诗)

  (二)学唱古诗

  诗不仅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这首诗吧!

  五、抓住特点,指导书写

  (一)这首诗中,我们要学写四个字,出示“湖、莲、荷、穷”。齐读,正音。

  (二)怎么记住它们呢?自由交流,分类识记。

  (三)怎么写好它们呢?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莲”、“ 荷”和“穷”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湖”是左右结构,注意三部分的占位,要写得紧凑。

  重点指导:

  “莲”和“荷”,都是草字头,草字头要写得扁而长。

  1.“莲”字下边的“连”先写“车”,后写“辶”, “辶”点的收笔与“车”的短横平齐,捺要写得伸展,托住上面的“车”。

  2.“荷”字下边的“何”右边的“可”,“口”要小,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

  (四)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学生描红,临写,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杨万里还写了一首诗《小池》,也写了荷叶,课后读一读,想想诗中的荷叶和今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导入:春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春天里,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他居住的草堂,感受一下那里美妙的春光。清晨,诗人被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惊醒,他推开窗一看,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绝句》。

  (二)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认读“绝”)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生字:绝、鹂、鸣、含、岭、泊)请小老师领读双横线中的生字,强调“鸣”、“岭”后鼻音,“鹂”边音。

  3.去拼音打乱顺序后,开火车再认读生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绝”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鹂”利用图片,对照识字。出示图片,强调诗中“黄鹂”指的就是一种体色艳丽,叫声悦耳的鸟,所以鹂字右边是“鸟”字。

  3.“含”“鸣”通过动作演示识记。用“含”可以组词:包含、含泪;“鸣”可以组词:鸣叫、鸟鸣。

  4.“泊”“岭”可以通过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泊”就是停船靠岸的意思,有水才能停船,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白;“岭”就是指高大的山脉,左边是山字旁,右边是“令”。

  5.“行”是多音字,可以利用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不同语境中“行”的不同读音。例如:“行走”、“人行道”读xíng; “一行白鹭”、“绿树成行”读háng。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味

  1.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担任小评委,给同学正音。

  2.读出节奏:读古诗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3.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

  (一)读古诗,圈画关键字词

  1.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方框圈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黄鹂 白鹭 翠柳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二)学习第一、二行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从这两行诗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用小三角形标出来。(黄、翠、白、青)

  2.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边想象画面。指名学生说一说。 3.指名读一二行诗句。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此时正是春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诗人看到的是怎样的柳树?看到这翠柳,又会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哪首诗?(课件出示:《咏柳》)

  像这样翠生生、油亮亮,绿的像玉石般的柳树就叫做翠柳。

  (2)春天来了,翠柳依依,黄鹂在干什么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鸣)想一想,小黄鹂在说什么呢?在想什么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3)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词卡(白鹭),读词,你知道了什么?对,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看字型来了解字的意思。

  (4)(课件出示:一行白鹭图片)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看,天空中的白鹭是往哪里飞?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上)白鹭是怎么飞的?为什么这样飞呢?教师相机讲解白鹭排成一行飞的原因。

  (5)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让我们一起飞到湛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啊?指名学生说。

  (6)男女生读,小组读。

  4.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行诗。

  黄鹂与翠柳,黄绿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一幅色彩艳丽,有声有色的画呀!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齐读。

  (三)学习第三、四行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指名读三四行诗句。

  (1)看到如此美的春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这时,他又看见了什么?(板书:千秋雪、万里船)

  (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晶莹闪耀。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说。

  (3)千秋雪是怎样的雪呢?我们来算一下吧!一年里有一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千年不化的积雪就叫做千秋雪,“千秋”表示时间很久很久。齐读。

  (4)如此美的西岭雪景,杜甫时时都能透过窗户欣赏到,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窗框就成了画框,这就叫“含”,(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5)诗人向门前望去,只见一艘艘大船在水边微微摇晃。(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泊”的意思,就是指停船靠岸的意思。

  (6)有人说,这些船是从成都驶向东吴的;也有人说,这些船是从东吴回到成都的,真有意思啊!那杜甫居住的成都离东吴到底有多远呢?(课件出示唐代地图,标注成都与东吴的距离)教师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万里”表示距离很远很远。齐读。
2.指导朗读三、四行诗。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诗人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背诵古诗,升华诗情

  (一)引导背诵

  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起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1.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两个黄鹂鸣翠柳)

  2.他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一行白鹭上青天)

  3.站在窗前,他看见了一幅镶嵌在窗户里的风景画,那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4.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师生合作,对读古诗

  (三)学唱古诗

  有人说,诗就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四)熟读成诵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一)这首诗中,我们要学写四个字,出示“绝、吴、含、岭”。

  齐读,正音。

  (二)怎么记住它们呢?学生自由交流,分类识记。

  (三)怎么写好它们呢?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绝”和“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含”和“吴”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结构比例不同,“含”是上宽下窄,“吴”是上窄下宽。

  重点指导:

  “含”:“人”的撇、捺要舒展。要盖住下面的部分,第三笔点的收笔在竖中线上。“口”略扁。

  “岭”:“山”作偏旁时,竖折略向上斜。右边 “令”的撇,起笔要略高于山字旁,撇从竖中线向左穿插,伸到山字旁右下角。

  (四)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学生描红,临写,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六、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一)画一画:将《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景物画成一幅美丽的画。

  (二)找一找:杜甫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推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卷(上学期)
    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卷(上学期)

    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 一、看拼音,写词语。(20分) jīn qiū xī ynɡ kunɡ huān l zo ( ) ( ) ( ) ( ) cǎi s wěi bɑ ɡǔ shī piān pnɡ ( ) ( ) ( ) ( ) m fēi mio hnɡ zhǔn sh wāi xi ( ) ( ) ( ) ( ) ān jnɡ r zho shǒu xiān yě ci ( ) ( ) ( ) ( ) ɡē qǔ j huā y si zhānɡ zuǐ

    07-21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能力抽测试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能力抽测试卷

    一、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谢()() 宿()() 钻()() 干()() 茂()() 建()() 二、多音字组词。 行 hnɡ() xnɡ() 应 yīnɡ() ynɡ() 藏 znɡ() cnɡ() 数 shǔ () sh () 三、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外() 西() 低() 新() 首() 老() 正确() 认真() 明亮() 笔直() 四、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杂志 一()报纸 一()大象 一()句话 一()孩子 一()卡车 一()小雨 一()黄土 一()白云 五、按要求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07-21
  • 北京二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北京二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zǎo chn wēn nuǎn dio y mi huā sēn ln ( ) ( ) ( ) ( ) ( ) yo yuǎn ln tiān hn lěng yu yǒng zhuāng jia ( ) ( ) ( ) ( ) ( ) 二、把表格写完整。 三、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亻( )( ) 木( )( ) 艹( )( ) 刂( )( ) 扌( )( ) 纟( )( ) 讠( )( ) 女( )( ) 四、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成词语。 人( )( ) 加( )(

    07-21
  • 拓展,为学生写话寻找一个支点——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有感
    拓展,为学生写话寻找一个支点——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有感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介绍生物知识的科普类儿童诗。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并从科普读物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课文的学习比较简单,但课文的目的很明显让我们了解不同植物传播

    07-22
  • 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识之等9个生字,会写之、现2个字。2、在情境中理解万兽之王、新首领等词语的意思,在角色体验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五自然段。3、初步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和道理,懂得彼此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二、课前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点住课件上的图片:小朋友,你们瞧,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小动物,你能叫叫它们的名字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导入:这些小动物们都很可爱,那狮子大王更是令人尊敬。可是它年纪大了,很想找个动物来接替它的王位。于是,有一天它就宣布:从现在开始

    07-22
  • 二年级上学期《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学期《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邓爷爷植树的身影,今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邓爷爷亲切的面容。《难忘的一天》是二册第二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主要是围绕学生生活写的。在本课中,我们看到了邓爷爷慈祥的微笑,和蔼的样子,那句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和对祖国未来的展望。 作为一个十岁的儿童,能见到邓爷爷本身就是十分难得的,还能为邓爷爷表演计算机的操作,并与邓爷爷面对面两次握手,更是让孩子激动不已、难以忘怀。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这句话让小朋友知道了学习计算机的重要,同时深深体

    07-22
  • 教学反思:同课同构,彰显教学智慧
    教学反思:同课同构,彰显教学智慧

    《葡萄沟》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周二下午,我校开展了同课同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二年级语文组的李老师和颜老师就扎实有效地执教了这一课。尽管两位老师共享的是同一份教学设计、同一个课件,但是李老师和颜老师用她们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能力给我们呈现了两堂风格不一般的语文课。这样的活动,切切实实地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

    08-02
  • 识字2教学设计:城楼、红灯、金水桥
    识字2教学设计:城楼、红灯、金水桥

    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8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素材选择 1.朱日和阅兵视频。 2.中国的主要节日。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3. 描写喜庆气氛的词语:热闹非凡、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问题设计 1.你看过阅兵仪式吗? 2.神州指什么? 3.你能用上识字2中的词语来说说我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