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枉为人

栏目:小学教师随笔集锦
时间:2021-01-22 16:12:03

《不写作,枉为人》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随笔集锦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人调侃说,人生最大的遗 憾是:人活着,钱没了;人生最大 的悲哀是:人死了,钱没用完。 —— —这不无道理。 但我想说的不是钱、生存重 不重要,而是想问是否还有比钱、 生存更重要的。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曾疑 似肝癌住院检查,折腾半死,结果 是虚惊一场。那时,我正开始写第 一本书《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 心想,要是书没写完,就走了,实 在太亏了。出院后,感觉如漏网之 鱼,时不我待。尽管身体还很虚 弱,仍强撑着写。书成,仿佛卸下 了一副重担,一身轻松、畅快。 后来,我在随笔《最不怕死的 时候》中谈到这段经历:一个人当 第一本书将要写完时,是“最怕死 的时候” ;当一生中最重要的书写 完时,是 “最不怕死的时候”。最怕 死,是怕白忙活一辈子,什么也没 留下,此生虚度;最不怕死,是该 办的事已经办了,完成了上帝的 指令,可以交差了,死而无憾。 这可以说是那时的我最粗 糙、真切的生命感悟吧。 哲人说,人只有在烦、畏、死 之时,才能悟到人生之真谛,才知 道什么是 “此在”。我以为,烦、畏 之时的感悟尚不足道,非死到临 头,是不会有真正的开释的。人来 到世上就是受苦的,但不能白受 苦,要懂得为什么受苦,要苦有所 值。 在人的一生中, “死”过一次, 明白一点, “死”的次数愈多,明白 得愈透。因而有 “九死一生”“虽九 死其犹未悔”“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之说。“一生”而“九死”,才活 得明白;活得明白,才能不畏死;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能无怨无 悔。 那时候,也许由于“死”的次 数还不够多,虽有点小明白,却还 是懵懂。 我曾经长时间地跟许多人一 样,误以为《礼记·礼运》中孔子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 子·告子》中告子说“食色性也”, 他们说的“大欲”“性也”,就是“人 性”。人们往往堂而皇之、津津乐 道,以此作为自己追逐物质、金 钱、欲望的理由。有人大约为了表 明论据的权威性—— —存心栽赃, 故意将告子的话径直扣在孟子、 孔子头上,遂以讹传讹,弄得圣贤 泉下有知也百口莫辩。 将“食色”认作“人性”,对“食 色”无止境的追逐,似乎便合理合 法、天经地义。殊不知,世界之一 切罪恶,莫不由此滋生。 直到读了亚里士多德: “求知 是人的本性”,人是理性动物,符 号动物,“……而在各种动物中, 独有人类具备言语的机能”;读了 黑格尔: “自由理性”是“艺术以及 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 起源”;读了马克思: “吃、喝、生殖 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 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 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 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 就是动物的机能”……才恍然大 悟: “饮食男女”“食色”之类,并非 人性,只是动物性,而真正的人性 是言语性、精神性(知性、理性、智 性、德性)、创造性。

也可以认为,人有两条命,肉 体生命与精神生命。前者靠金钱、 物质维系;后者与言语、创造相依 存。只为前者,那是动物;拥有后 者,才是人。人固然不能不“食 色”,但不能止乎“食色”。通俗地 说就是:活着要吃饭,但是吃饭不 只是为了活着。有些“人”,活着活 着,就弄丢了精神生命,只剩下肉 体生命,为活着而活着,为繁衍而 繁衍,成了动物。而另一些人,则 超越了肉体的生存,更加珍爱精 神生命,以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添 砖加瓦为己任,历尽千辛万苦,使 自己成为真正的人。 鄙人天性愚钝,将近“知天 命”之年,靠西哲的指点,才终于 勉强弄清楚什么是“人”,何谓动 物性、人性。回头一想,对“人之何 以为人”这事,我们的老祖宗心里 也是明镜似的。否则,孔子就不会 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 ……一辈子尽干尊周崇古、克己 复礼、修德教化之类无利可图、吃 力不讨好的事,就不会一口咬定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 德”,凶巴巴地斥责他的乖儿子 “不学诗,无以言” , “不学礼,无以 立”;孟子也不会整天仁义礼智挂 嘴边,喋喋不休地较真什么恻隐、 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一不高兴 就拿“禽兽也”训人(孟子是不赞 成告子说的“食色性也”的)。《春 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更是 直截了当、触目惊心地指出什么 是人性: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今 人之所以对这些充耳不闻、视而 不见,将“饮食男女”“食色性也”。

作为“无利不起早”的挡箭牌,不 过是为了文饰自己的“动物人生” 罢了。不少人对圣贤之言,实用主 义地各取所需、断章取义,已然轻 车熟路。 孟子首创以“禽兽”骂人,马 克思称只知道“吃、喝、生殖”是 “动物”,一俗一雅,相映成趣,所 指没啥两样。只是乍一听, “禽兽” 较之于“动物”,更刺耳刻薄,叫人 抹不下面子—— —既不把自己当 “人”,是当“动物”还是当“禽兽”, 有什么不同?要慢慢习惯这类虽 不雅驯但特靠谱的称呼才是。 “人何以为人”,什么是“人 性”“动物性”?这些本来并不难 懂,但偏偏许多“人”一生都掰扯 不清。及至得了不治之症或到了 弥留之际,回首自己的“人”生,怎 么想怎么不对,一身冷汗淋漓,然 而悔之晚矣! 维持肉体生命的生存,是动 物性需求。精神生命的滋养、存 在,才是人性需求。精神生命是以 精神创造的成果呈现的。精神创 造,主要是以言语表现—— —写作 的形态展示的。因而,从根本上 说,人是理性、精神、创造的动物, 因而也是符号、言说、写作的动 物。人以写作彰显人性,实现生命 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人之生命,即 言语生命、精神生命。言语生命、 精神生命是人这一物种的特性, 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种差。人 的肉体生命是短暂、速朽的,精神 生命则可以长生不死、永垂不朽。 在写《语文:表现与存在》的 那些年, “人为什么活”与“为什么 写作”,这两个似乎不太相干的问 题,便这样不知不觉、难解难分地 纠缠在一起,让我寝食难安、魂牵 梦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问 题像加了发酵粉一样,不断地膨 胀开来,不论想还是不想都想着。 一些吉光片羽、胡思乱想,逐渐积 聚、拼叠、堆砌,占据了整个大脑, 于是,就萌生了许多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想法。 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假说与推 理: “言说欲、精神创造欲”,与“食 色欲”一样,也是人与生俱来的 “原欲”。“食色欲”是造物主赋予 人的肉体生命的,而“言说欲”“精 神创造欲”是赋予人的精神生命 的,因而是更重要的“原欲”。 精神生命的“原欲”基于“原 罪”。此“原罪”并非出自基督教 义。我所理解的“原罪”:人一落 地,便享有、消耗地球上的各种自 然资源,尤其是人类的文明、文 化。人的生长、成长、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将他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不 断地据为己有、为己所用的过程。 这种世代相承、身不由己的利己、 自私的攫取,即“原罪”。用今天的 话说,就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 吞。因而,造物主让人拥有言说 欲、精神创造欲—— —“原欲”,让所 有人平等地拥有言说的机能与权 利,便是用来赎罪、清偿的,以维 持人类精神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赎罪”的最佳方法,便是还之以 写作。既为赎罪,人的言说、写作、 精神创造,就是对自己所接受的 人类馈赠的回馈,是对前人的感 恩、报恩。 有人将墓地比作“人生后花 园”,这个比喻很诗意,但没说到 根子上,因为墓地只是安顿人的 肉体生命遗骸的地方。我想,真正 的人生后花园当是图书馆、科技 馆之类。这些精神殿堂,才是美丽 人生永恒的栖息地。与其说入土 为安,不如说入馆而安。人,如果 只有肉体生命,魂无所依,心无所 属,野鬼一个,即便入“土”,何 “安”之有?只有在肉体生命之上, 拥有精神生命、诗意人生,悟道、 博知、慎思、创获,有了精神上的 家园感、归属感,身有所依,生有 所值,不入“土”,也“理”得而“心” 安。精神生命之“安”,才是人的终 极之“安”、永恒之“安”。 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给灵魂找一个归宿,一个属于智者的 人生后花园—— —精神家园。那里 奇花异草、灵泉智瀑、莺歌燕舞; 鸿儒满座、格物致知、口吐莲花。 当肉体消亡之后,哲人才俊仍能 其乐融融地相聚一堂,谈文论艺、 论辩切磋,岂不快哉、幸哉? 苏格拉底临刑前从容淡定地 说他“将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他 渴望到那里见到“真智者”, “跟他 们交谈、联系,问他们问题,将是 最大的快慰”。—— —对于死,他满 怀向往与欣悦。 真正美丽、美好、美妙的人生 后花园,只为苏格拉底那样高尚 而睿智的人所享有,德性与精神 创造物,便是他们入园的通行证 与永久居留的绿卡。他们可以在 那儿尽情、愉快地攀谈、分享、憩 息,享受不曾享受过的与真智者 相聚的幸福,自然便不畏惧死;相 反,可以视死如归、视死如福。 在人世间,他们将受到后人 的景仰与膜拜,人类将永远记得 他们,他们将因精神创造、生命的 言说而获得永生。只要他们的文 字还活着,他们就不会死去;只要 他们的书仍为后人所传阅,他们 的生命就在延续。对于人类来说, 精神的传宗接代,比肉体的传宗 接代更重要。因而,对于个体的人 来说,有没有血缘之后不重要,重 要的是有没有学缘之后。人的名 利、金钱、地位、权力之类,并不能 为人类光宗耀祖,唯有精神创造 之光,才能为人类光宗耀祖。 法国当代哲学家萨特说: “我 只喜欢词语,我将在词语天国那 蔚蓝色的眼睛的注视下建造起话 语的大教堂。我将为千秋万代而 建造。……将来人类灭亡了,而我 的作品仍将在残败的图书馆里继 续存在下去。”他有理由为自己 的创造、存在感到自豪。每一个像 孔子、孟子、苏格拉底、萨特那样, 为言说、为人类而活、而死的人,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都有理由为自己存在的生 命、不灭的思想喝彩。 我对语文、写作—— —人,有了 新的领悟。在《语文:表现与存在》 中,我对“语文”的理解,实际上就 是对“人”的理解。在我的心目中, 语文的属性,亦即人的属性;反之 亦然。语文与人,愈来愈近,浑然 为一:语文教育,便是唤醒人性 (天性)—— —言语性、精神性、创造 性的教育。 我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发现欣 喜若狂。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甚 嚣尘上的工具论、技能论、语感中 心论等技术主义、行为主义的教 育观,顷刻间崩毁塌陷、灰飞烟 灭。它们本来就是棉花糖,轻飘飘 胖乎乎的,似乎很像个东东,却没 有丝毫思想的质感。眼前云开雾 散、豁然开朗:道、器,人、文,本、 末,泾渭分明。沦“道”为“技”,人 将不人!在我的笔下,言语生命动 力学表现—存在论语文学,喷涌 而出,滔滔不绝,摧枯拉朽,一泻 千里。 应需(应付生活)、应试,是动 物性需求;应性(顺应天性)、存在 性,才是人的需求。语文教育要超 越动物性的“生存”需求,以人性 的“存在”需求为旨归。 言说,是天赋人权。言语、精 神创造,言说欲、表现欲、自我实 现欲,是人类的自然属性。言语表 现,是人类的原欲、本性、天性。人 的生命,归根结底,就是言语生 命、精神生命。 语文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 以人的言语生命、精神生命教育 为本。 言说欲、精神创造欲,只需唤 醒、顺应、牧养,不应训练、塑造、 圈养。 语文,承载着人性—— —言语 本能与精神创造。语文教育,是人 性的唤醒与回归。 语文教育的本义,就是使人 成其为人:言语人、精神人、创造人。

写作,是人的确证。写作,使 人更像人。写作,人也。不写作,非 人也。 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存。 人因表现而存在,人因立言 而不朽。写作,使短暂的生命超越 时空、光耀百代。 语文,指向表现与存在。不以 此为目的的语文教育,便是低效、 无效教育。 懂得人之何以为人,为什么 要教(学)语文,得其“道”, “技”可 不 “教(学)”而能。 只计较教(学)什么、怎么教 (学),而不思考“人何以为人”“为 什么教(学)”,是“忘本”之教 (学)。 写作素养,不是“教”出来、 “练”出来的,而是“悟”出来、“养” 出来的。 舍“道”重“技”的“训练为主 线”的语文教育观,是“反生命” “反人性”的。 培育言语、精神创造本性,激 发言说欲、精神创造欲的语文教 育观,是“生命化”“人性化” 的。 悟道、修德、养气、求知、明 理、札录,是学写(文)之大法。 写得好,就是语文好;写得不 好,就是语文不好。写作能力是语 文能力的集中呈现、最高呈现。写 作水平是人的语文素养、综合素 养的体现。 语文考什么?考言语表现 (说、写),主要是考写作。考其他 的,都是伪语文、伪评价。写作考 什么?考写作“共能”与 “异能”。 写作“共能”是“论辨力”—— — 论文写作。写作“异能”,是写作个 性化的发展,是因人而异的。 言语想象力,是写作的核心 竞争力,渗透于一切写作能力之 中。语文技能、智能、智慧教育,其 根本是言语想象力的教育。 表现本位、写作本位,要凸显 存在本位。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写, 劳而无功。 阅读—生存本位下的阅读, 与写作—存在本位下的阅读,效 能是根本不同的。 文本细读,而不明白为什么 读,读得再细、再深、再妙,不指向 人的言语表现与存在,也是低效、 无效甚至是反效的阅读。 在读、写关系中,阅读是过 程、手段、准备,写作才是结果、目 的、归宿。 写作—存在本位下的读写关 系:为写而读、为写择读、以写促 读、由读悟写、读以致写。 不以写作—存在为目的的阅 读教学,是未完成的盲目的阅读 教学。 不能最终外化为言语表现与 存在的阅读,都是浪费生命。 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才 华,就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性(天 性)—— —言语表现性、精神存在性 的唤醒与引领上。 语文教师是孩子“回家”“建 家”(家,即精神家园)的引路人。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就是为 写作—存在寻找理由,寻找言说 的动力。让学生懂得语文之意义、 生命之皈依,使之获得人性感、家 园感、归属感。如是,老师便是好 老师。 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人文关 怀、终极关怀、彼岸关怀—— —人类 情怀。 如此而已,如此足矣!语文教 育之“道”,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丰 富。 人啊,上帝造你,就是干“语 文”这活儿的:不写作,枉为人。 仿造一句作结吧:人生最大 的遗憾是:人活着,魂没了;人生 最大的悲哀是:人死了,书没写 完;人生最大的不幸是:白活一 世,犹如禽兽。
推荐小学教师随笔集锦
  • 什么样的起跑线才不至于输
    什么样的起跑线才不至于输

    若干次地看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议论,我就内心不平静,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是胎教,幼儿园,小学,中学或者其他?期末在我校发生的一件事使我重新看待起跑线的含义。 一个三年级学生去门卫商店买东西,当时有好多学生都在等待也没有排队,秩序不是很好,这个学生说是交了五元钱,可是卖者说手中并没收到五元钱,于是那学生就趴在柜台上哭了,卖主先让他等会再说,他还是在那哭,卖主就推他到外屋等会。事过之后,卖主带孩子去找老师,意在教育他不能撒谎要诚实,可孩子跟老师说是商店叔叔打他了,先怎样又怎样,回班还哭。老师一听觉得

    07-22
  • 让家庭充满书香
    让家庭充满书香

    我们无数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也常说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有多大,今天我和一个家长的谈话再次验证了这个问题。这个孩子和普通孩子略有区别,他十一岁了,思维很快但在语言表达上不是那么充分,在特殊教育学校上学,许多交流是通过手势实现的。期末考试时他考了一百分高兴得跳起来,自豪地告诉妈妈:我都考一百分了,假期不用学习了!寒假时间很长,妈妈去书店给他选了两本书,想让他再巩固一下,扩大些视野,可他不太喜欢,每次都得妈妈提醒才不情愿地去学习,可是有一天情况变了:他自己说:妈妈我也学习去了!。原来,他姥爷在西屋看《三国演义》

    07-22
  •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两个小女孩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两个小女孩

    中午吃过午饭,我让学生自己开始打扫卫生,想着自己还有一些事没有做,也不想去看着他们,自顾自地在讲台边忙开了。过了好一会儿,我发现班中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座位上坐着了,我估计他们的工作是做完了。可是我无意间一转头,发现两个小女孩正在黑板边站着,不太想走开的样子,那气氛也有一点不太对头,连我看了她们好一会儿,她们也是无动于衷。 于是,我走了过去,发现这两个小女孩子站在那里,手都在无力地动着,脸色都不太对劲。于是我马上问了一句:你们怎么啦?一个好像没听见,另一个嘟着嘴,说着什么,我也听不清。于是我再让她说一遍,从她

    07-22
  • 四年级班主任随笔:真诚换来信任
    四年级班主任随笔:真诚换来信任

    刚接手四(2)班时,由于对班级情况不熟悉,受导学生的名单也是由刘老师之前确定好的。分配给我的两个受导学生是胡哲帆和王涛。胡哲帆这个人作业总是不能及时完成,回家作业习惯拖欠,学习任务完成起来相当慢,总是要留下来补。但是这个学生胆子比较小,只要我督促着他总是还能完成的,所以不是很棘手。而王涛则更让我省心,除了一开始有过几次作业没交,我开始盯着他之后,他的作业就一直能够及时上交,期末考试还考了九十几分,所以他在我眼里算是个表现还不错的学生。 但是作为一个班主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你眼里不可能只有那两个受导学生,

    07-22
  • 教育需要平等的宽容
    教育需要平等的宽容

    课堂上,大家都在认真地投入着学习,我也热情地参与着,学生们正在热烈地探究着,讨论着问题。这时,课堂上突然被一声怪叫所打乱,教室里也出现了一阵骚动,大家纷纷向发出怪声音的地方投去惊异的目光。本来我的好心情也一下子被这一声怪叫击碎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很生气,把发出声音的同学叫了出来,也打断了正常的教学,暴风骤雨般地严厉地批评了他。在班里,他是有名的调皮鬼,在课堂上会经常做出出格的举动来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活动。还有一点,就是他的脾气有点倔,有时还会跟老师顶着干。这不,我批评完后让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时,脸上还表

    07-22
  •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女儿上大学放寒假回来,向我们讲述了很多发生于同学中的事情,其中不乏为人处事之道。十一期间,女儿和同班的一个女生一起去西安玩,女儿在那里有两个同学和一个小哥(我们教过的学生),到那之后,这些人表现很热情,预定住处,请吃特色,提供了很多方便,可是结束之后,这个女同学连声谢谢都没说,回校后跟没有这回事似的,这不就是不懂得感恩吗? 端午节时班级的一个男生,利用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钱给各宿舍的同学买粽子,送到其他宿舍,同学们都很高兴很感激地吃着,可她们宿舍有三个富二代,她们在吃海南家中邮来的肉陷粽子,不屑地说:什么破

    07-22
  • 情意浓浓的节日——“感恩教师节”活动
    情意浓浓的节日——“感恩教师节”活动

    教师节,孩子们是快乐的,因为送上了自己深深的祝福;教师节,老师是幸福的,因为收到了无数的快乐和祝福;而今年的教师节又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感恩教师节的活动。 【感动一:广场咨询活动门庭若市】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去秦山大厦对面的广场进行现场教育咨询活动,我也参与其中。由于是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我私下里想:也许家长们并不怎么愿意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咨询吧。谁曾想,场面却是空前的热闹,而我面前甚至还排起了队,不过,都是我们自己班的孩子和家长,呵呵~~~ 在现场,我大概接待了十几位家长的咨询,有关

    07-22
  • 小学班主任:冬日里的礼物
    小学班主任:冬日里的礼物

    冬天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地上的落叶多了,身上的衣服厚了,伸出的小手也红了,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依旧,更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而群情激动。 当听说学校要开展为外来民工子弟儿童捐书活动时,一个个显得那样兴奋,告诉他们还要制作个性化书签,并写上一句励志的话时,有的孩子简直是眉飞色舞了,一些孩子马上来向我咨询该捐怎样的书。于是,我便结合学校的要求告诉他们选择已经看过的、较好的、适合我们现在看的书籍。 周四班队课上,孩子们把早已准备好的书端端正正地放在了桌子角上(里面都夹着一张小小的书签,彩色的丝线露在外面),我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