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二课《雷雨》重难点突破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4-24 14:20:48

《第六单元第二课《雷雨》重难点突破》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解说,《雷雨》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这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色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色,又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本文共有8个自然段。1到3自然段主要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情景。满天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出的蝉,写出了雷雨前沉闷的天气。尤其是“压”字,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突然袭来的大风,乱摆的树枝,逃跑的蜘蛛,给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和不安。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给人恐惧之感。4到6自然段主要写雷雨中的情景。“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小了”,写出了雨起初又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变小的过程。“哗,哗,哗”写出了雨又大又急,“渐渐地”写出了雨逐渐变小,充分表现了雷雨的特点。7到8自然段主要写了雷雨之后的情景。这一部分作者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空中——树上——池塘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通过雨后不同事物:清新的空气,天空的彩虹,蝉叫了,蜘蛛坐回网上,池塘水满,青蛙叫了,写出了雷雨后清新愉悦的画面。

  课文中的插图天空和地面上下呼应,浑然一体。天空中电闪雷鸣,雨帘密织,地面上一切笼罩在雨中模糊不清,和课文中的第5自然段内容相匹配。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能在课文中找出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

  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学词;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学习标出主要信息,了解雷雨前的景象;写“雷、黑、垂、乌、户”5个字;抄写“雷雨、乌云、闪电”3个词。 第二课时:字词巩固;学习课文第4至8自然段;标出主要信息,了解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拓展迁移说其他的雨;写“新、扑、压、迎”4个字;抄写“雷声、房子、窗户、清新”4个词。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学习1至3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归类辨别,指导书写

  ·总结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回顾导入

  ·学习4至6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雷雨的变化

  ·学习7、8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雨后的清新

  ·总结全文学习方法,合作读中整体回顾

  ·借助填空,引导背诵

  ·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归类辨别,指导书写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识字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遵循“多次见面,反复识记”的原则,遵循汉字本身的构字特点,组织识字教学。

  认读生字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随文自己认读、同桌检查读,比赛读,去拼音齐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学习。把字放在词当中,把词放在句当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层层推进,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首先,初读课文时随文自主识字,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认读,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其后识字学词环节集中识字,通过练读,男女生比赛读,多种形式检查字音,强调“蝉、垂”是翘舌音,强调“窗户”的“户”词语中读轻声。最后精读课文时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结合生字的音、形、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识字。如生字“蝉”,先让学生把“蝉”字从句子中提取出来,再观察字形,引导从形旁“虫”了解,蝉是一种昆虫,结合图片了解蝉就是知了,在夏天总喜欢唱歌。

  2.写字教学

  这一课要求会写9个字。教师可教给学生写字前要先观察: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一看结构 首先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的结构。其中“雷、黑”这2个字是上下结构,“新、扑”这2个字是左右结构,“压、迎”这2个字是半包围结构,“乌、户、垂”这3个是独体字。

  二看比例

  “雷、黑”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可用“上下对齐,比宽窄”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雷”上宽下窄,“黑”上窄下宽。

  “新、扑”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可用“比宽窄”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扑”和“新”都是左右等宽的。

  三看关键笔画

  “雷、黑、垂”这3个字的共同点是:竖笔压竖中线。“雷”上下两部分的中心是对正的,雨字头的一竖和田字的一竖都压在竖中线上。“黑” 的第6笔是竖,压在竖中线上,其中两横是一横短,二横稍长。“垂”第4笔竖压在竖中线上,第2横压在横中线上,一横一竖相交于中心点。“垂”字还要注意笔顺,4横要注意间距均匀,长短变化,第2横最长。

  “压、迎”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撇捺要伸展,为包住的部分留出足够的空间。“迎”字中的“卬”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多加一点或者一撇。

  “新”字要注意穿插避让,左边“亲”最后一点的避让,右边“斤”的一撇要穿插到点下,还要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详细的写字指导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前先观察,心中有数再下笔。描一个写两个,正确笔顺字漂亮。

  3.能在课文中找出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本课要提取主要信息,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可以分四步层层推进:

  (1)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2)抓住关键词,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物的特点

  (3)借助板书,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4)借助填空,引导背诵

  (1)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全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时间词提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关键信息,帮助自己去梳理。自由读一读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学生交流关于下雨的内容,教师顺势质疑,哪些自然段是写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聚焦信息,“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小了”教师进一步质疑引导:4至6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情景,那前面的1、2、3和后面的7、8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呢?顺学而导帮助学生梳理出了整篇文章的脉络: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抓住关键词,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物的特点
  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物的特点,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多层次地读中,抓关键词分步实现。

  首先是自主整体读中圈画各部分描写的主要景物。《雷雨》这一课的语言简短,基本上是一句一景。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提取信息并不难,但信息量大,准确提取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采取边读边标记,同伴交流,教师板书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提取信息。学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部分可用相同的办法。首先让学生自由读,用方框标出描写的景物。接着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按文本顺序板书信息。借助同伴间的相互交流,板书的提示,提取了准确的信息,完成了落实“说”之前的信息梳理。

  接着抓关键句子,在品读中感受景物的特点。

  雷雨前这一部分,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表现了一个特点,传递出一种感受。可以在每个自然段中抓一个语言点,组织教学。第一自然段抓“压”感受天空黑沉沉的,乌云越聚越多,渐渐逼近时的沉闷。第二自然段抓“垂”感受大风突然袭来时的慌乱。第三自然段抓“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感受电闪雷鸣时的恐惧。

  雷雨中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雨的变化过程。可以先让学生抓“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小了”整体感受雨的变化。再具体抓“哗,哗,哗”指导读中感受雨又大又急;借助课文插图,图文结合,感受第五自然段表现出的空中雨帘密织,雨大到笼罩了一切,模糊了一切;抓“渐渐地”通过换词感受雨慢慢变小了。

  雷雨后这一部分,作者按照天空——树上——池塘从上到下的顺序,展现了三幅画面。可以先借助板书,引导学生发现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再按照三个画面展开教学。抓空气,通过前后文的对比,雷雨前是沉闷的,雷雨后是清新的。再抓“清新”,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雨后的清新。抓“挂”引导学生感受用词的准确,大自然的神奇。抓“坐”感受雨后的舒适、惬意。抓池塘的情景感受雨后充满生机。

  最后在各部分的整体回顾环节,读出景物的特点,景色的变化。

  (3)借助板书,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是本课的重点,可以借助板书,梳理信息,整合信息,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引导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文字,进而内化语言。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
一是小组合作练说。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板书,任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部分,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二是小组展示。要求小组开火车,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展示。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能用“越来越”等不一样的语言来表达,教师要以评代讲,充分肯定,激励学生用不一样的话说,丰富学生的语言。

  (4)借助填空,引导背诵

  背诵是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就本课来说,也是落实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变化的另一种方式,因此要加强背诵的指导。在课堂实现准确背诵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可以借助填空的提示来进行引导。课件出示填空,括号里要填的是文中描写的景物,和黑板上的板书相互呼应,借助填空尝试背诵,降低了难度,积累了语言,为后面说其他的雨做好了铺垫。

  4.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这是课后练习的第二题,是本课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的每个年段都提出了“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要求,低年段主要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表达的理解,促进词语积累与运用。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生活,采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感悟语言。

  (1)抓关键词读出画面,体会“压”字的妙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学生并不陌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中想象画面,来帮助理解和体会。以“压”这个语言点为抓手,让学生做动作理解词义,接着质疑:什么东西压下来?这是什么样的乌云?回扣“满天”和“黑沉沉”,让学生联系见过的乌云,读出句子中描写的画面。教师相机用评价语指导,抓“满天”读出乌云多得铺满天空;抓“黑沉沉”读出乌云的厚重;抓“压”读出又浓又厚的乌云渐渐逼近。学生的脑中有了画面,再说说“压”给自己的感受,“紧张,害怕,透不过气来……”就借助脑海中的画面有了体会。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循序渐进,实现以读促感,以感促读的交融,帮助学生理解了“压”在语境中的作用。
(2)借助字理,联系生活,体会“垂”字的妙用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个“垂”字,形象写出了蜘蛛因为害怕,笔直地降落,急切逃走的有趣画面。因此,我们可以“垂”为抓手,借助字理,将它的音、形、义结合起来,随文识字,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感受蜘蛛的害怕。课件出示“垂”字的演变,教师结合课件揭示:“垂”甲骨文字形 是土上有一棵枝叶下垂的植物,本来的意思就是东西的一头笔直向下。联系前一句说一说蜘蛛为什么要逃?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为什么它要这样逃呀?蜘蛛的害怕就在学生的思考,交流中清晰了。

  (3)借助字理,联系生活,体会“挂”字的妙用

  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挂东西的经历,对挂这个动作并不陌生,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去想象,去体会。

  抓住“挂”质疑,启思。我们平时把什么挂起来呀?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顺势引导,我们挂东西都非常符合“挂”字的特点。看,“挂”字是什么偏旁?形旁是提手旁,告诉我们是要用手去挂。瞧,天空中挂着的一条彩虹,也像是我们亲手挂上去的呢!通过将生活中挂东西的经历和挂彩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有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最后让学生想着画面美美地读出来。这样将理解,运用,积累融为了一体。
推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 班级 姓名 成绩 要仔细认真,读懂题目要求,按要求答题,书写要工整。1、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ɡē chnɡ měi l k tīnɡ ɡuān b hi p zǔ ɡu fǎn f rn r xiāo mi z zh xiān yn shji cǎo yun lu dng zuǒ yu nnɡ zānɡ b xū yǎn jīnɡ chūn huā qiū sh chnɡ sh sh jīn hu lnɡ diǎn jīnɡ ( ) ( ) ( ) wǒ yo yng s

    07-21
  • 人教版三册《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反思
    人教版三册《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反思

    陈老师与朱老师的课就像两股风,一股是温柔的风,一股是清新的风。不管哪股风,吹在身上都是很舒服的。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也得到了不少启发,学到了不少知识。 陈老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看小葫芦的图片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学习字词方法多,学得扎实。 学习第一段时,一句话统领了整段,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 学

    07-22
  • 小学语文第三册《称赞》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三册《称赞》教学反思

    一、课题的学习。 上课后,称赞坐得好,听得认真的小朋友,对学生的称赞引入课题,并让学生找找称赞的近义词,加深对课题的理解。让几位小朋友进行读课题,并及时正音。接着让学生读了课题后提问。 设计意图 :理解课题非常重要,这篇课文的课题,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我通过导入、找近义词、读课题、让学生提问题的方式,一步一步加深对课题的了解与探究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带着问题让学生去文章中找答案,要求初读课文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字词。 学习字:出示生字要求:小老师教---齐读----开火车读(先是不去

    07-22
  •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反思

    雷锋,是被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向雷锋叔叔学习是我们经常向孩子们提出来的要求,学习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对于雷锋,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于是,在课前,我让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阅读雷锋的故事去试着了解雷锋,知道雷锋,从而能顺利地走进雷锋的世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我们的心弦。通过一遍遍地朗读,通过一层层地解读,孩子们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课文最后会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

    07-22
  • 教学反思:同课同构,彰显教学智慧
    教学反思:同课同构,彰显教学智慧

    《葡萄沟》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周二下午,我校开展了同课同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二年级语文组的李老师和颜老师就扎实有效地执教了这一课。尽管两位老师共享的是同一份教学设计、同一个课件,但是李老师和颜老师用她们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能力给我们呈现了两堂风格不一般的语文课。这样的活动,切切实实地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

    08-02
  • 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夕阳真美》反思
    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夕阳真美》反思

    近日我参加了我校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观摩了分别由俞霞老师和田敏敏老师执教的《夕阳真美》一课。说实话我对二年级教材很陌生,缺乏教学体验,因而听课以后的评论难免不够深刻、全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对两位老师上的《夕阳真美》一课的想法。《夕阳真美》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瑰丽景色,抒发了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指导朗读,要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 的背诵能力。

    02-28
  • 二上语文第八单元《活化石》教学反思
    二上语文第八单元《活化石》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化石》这课时,我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带孩子走近一个化石的世界,又提出疑问什么事活化石,引出课题。让孩子带着问题读课文,并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文中圈圈划划找到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化石,孩子很聪明,都能找到。 在教学生字环节,我才用ppt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方式配合学习。让学生自主找到难得难记的生字,并且分享记忆方法。 学习课文内容时,在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重点是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话道出了银杏树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重点抓住几亿年前十分

    12-20
  • 16中国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6中国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7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小节,还写了两个生字。 1.全班听写身、安两个生字。(写完后四人小组内互相批改,不正确的进行订正。) 2.出示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 东方升起的( )是红的,春天开放的( )是红的,( )身上的衣服是红的。迎风( )的国旗也是红的。 3.指名学生背诵第一小节。 二、读长句,品味红。 1.你们刚才背诵的是小诗的第一部分, 红色越来越清楚了,句子也变得越来越长了。 在第二部分中也有四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