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教材五上教案《白鹭》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11-17 18:49:09

《最新部编版教材五上教案《白鹭》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即给读者的心里留下了诗意的期待。接下来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之情。文章的结尾与篇首相呼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作者没有用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仅用寥寥数笔便流畅而传神地勾勒出了几幅清新的画面,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本文的教学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丰富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直接抒发的情感的能力,但是,对于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

  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诵读描写白鹭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

  这几首诗中都描写了一种美丽的形象——白鹭,或翱于蓝天,或翔于山前,或飞于水上,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

  2.播放视频:“三亚白鹭”,宛转悠扬的音乐,配以美仑美奂的图片,师生一起进入优美的情境之中。

  3.师过渡: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这样说: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今天,让我们走进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去领略他笔下白鹭如诗般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古诗,欣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受白鹭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重点指导:

  (1)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

  (2)读准易错音:

  蓑(suō)毛 长喙(huì) 镜匣(xiá) 嗜(shì)好

  (3)指导“鹤、嫌”的书写。

  4.质疑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扫清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整体感知:默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脉络: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部分(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在默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之处,提出问题,交流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听写词语:寻常、精巧、身段、清晨、黄昏、嗜好。

  2.指名四位同学读课文。思考:作者心目中的白鹭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说一说。

  (二)品读第二部分,感受精巧之美

  1.默读画批: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白鹭精巧和谐之美。

  抓住关键词: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

  (2)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独特的精巧与寻常之美。

  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之美。

  4.相机多媒体展示白鹭外形图和对比图,感受其外形的精巧和谐之美。

  5.配乐朗读,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过渡: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继续学习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一幅幅富有诗意的优美画面!

  【设计意图:借助关键词语、对比、配乐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白鹭的精巧之美。】

  (三)品读第三部分,感受韵味之美

  1.小组学习,交流讨论。

  学习任务如下:

  (1)课文的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们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2)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

  (1)青田独钓图

  ①体会比喻、拟人的绝妙。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②出示杜牧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把文中的“钓”换成“捕”可以吗?为什么?

  “钓”字突出了白鹭的优雅,让我们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相机补充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钓”和“捕”两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2)清晨望哨图

  由“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一句质疑,启发想象:小树微颤,身披霞光,白鹭在“瞭望”什么呢?

  (3)黄昏低飞图

  ①抓“偶见”、“更”谈体会:这两个字突出了白鹭给宁静的乡村带来了动感,带来了活力,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

  ②补充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袅袅,白鹭低飞时那舒展、轻缓、自由自在的迷人景象。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诗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意境,积累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3.配乐朗读:给画面配音,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读句子,谈感受。

  朗读三句话: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这三句话是作者的认识和感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拥有对美的期待,郭沫若先生,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看到白鹭的悠然之美,诗性之美。你是否也像他一样,也观察和发现过身边的美呢?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常见的美。

  3.推荐阅读:郭沫若的散文《山茶花》。

  六、板书设计

  1.白鹭

  色素    青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身段    黄昏低飞图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推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3、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缩句) 4、湖边种着一排柳树(改为比喻句) 5、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6、小强经常锻炼身体。小强的身体特别强壮。(请用关联词语组成一句话) (五)我会填。(8分) 1、孙猴子的脸 2、《将相和》一文中将是指 ,相是指 和是 意思。 3、 ,天连碧水碧连天。 4、九曲黄河万里沙, 。 5、儿应声答曰: 。 6、少年易老学难成, 。 二、阅读天地。(25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牧童

    07-21
  •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此诗描述了寻访者拜访隐者不遇,却与童子互问答。全诗仅四句,20个字,笔墨虽不多,但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一、以读促悟,注重整体感悟。 本诗字词教学不是难点,关键是要结合作者贾岛的为人、个性,学习本诗、理解本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到深山寻找隐者,他找隐者干什么?其实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作者的性格,作为苦吟诗人,他有着怎样的追求?这些需要学生抓住本诗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

    07-22
  • 《天窗》课堂教学提问层次性的观察报告
    《天窗》课堂教学提问层次性的观察报告

    《天窗》是沪教版第十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教师以感悟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习作者想象的合理与丰富;理解最后一小节的含义为重难点组织教学,现从层次性角度对该课的提问质量进行观察分析。 一、关于提问的层次性量表的说明 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按照由低到高排列,即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自此之后,这六种思维级别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我们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以提问的层次为观察点:将教师的提问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即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

    07-22
  • 小学语文课教案:圆明园的控诉(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课教案:圆明园的控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知道火烧圆明园表现了外国侵略者的残暴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知道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知道近代一些爱国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的史实,激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4、学习用对比材料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本课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查找交流信息的方法,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运用对比材料思考问题的方法,感受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残暴,以及火烧圆明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3、知道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圆明园毁灭的

    07-22
  • 我心目中的挑山工
    我心目中的挑山工

    《挑山工》,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读到的最长的课文,课文结构也比较特殊,要让学生明白的道理也比较深奥,备课组的教师都认为教学是有一定的困难,在上第三单元时,备课组长就布置下周活动时进行集体交流自己的教学思路。 备课时,反复对教材进行了研读,感觉顺着学、倒着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组活动时,我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虽然意见各不相同,但都六给大家思考。在上课的前一个晚上,翻阅了《小学语文教师》,一篇文章使我受到了启发:就抓住重点,直奔难点,用牵一发动全身的办法。 上第一课时时,化了不少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课文,让学生

    09-28
  • 评展示课《二泉映月》,谈我的好课观
    评展示课《二泉映月》,谈我的好课观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何丹红,《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二泉映月》既是一首名曲,又是一道风景。常熟市实验小学洪榴副校长与太仓市新区四小仲怡新老师的《二泉映月》同课异构展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能从泉声、琴声、心声三个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语文,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好的课堂是自主、绿色的生态课堂 常熟市实验小学金

    07-26
  •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设计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它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太阳与我们密切关系的一些特点,说明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课文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太阳与我们密切关系的一些特点: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第二部分通过动植物、煤炭、气候变化和预防治疗疾病说明了太阳和我们的密切关系;第三部分揭示了课文的主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课后练习1想一想:课文从

    11-17
  • 人教部编版公开课优秀教案《太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公开课优秀教案《太阳》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4-8自然段),讲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可以概括成: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体积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