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8-01-23 17:03:20

《六上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材简析]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勤学好问”,先讲为什么要问,再通过哥白尼的具体事例来证实这一小观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又讲“有了问题要请教别人”和“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两个小观点,这里面有个递进关系,教育学生要善于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全文,发出从小要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号召。
这样的说理性文章虽然以前学过几篇,但毕竟接触较少,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如作者的观点、例证所说明的问题,作者的结论等学生一般能通过阅读了解,但是对于说理性文章严密的逻辑层次,语言表达的准确科学性,说理文的特点等往往不能很好地认识,有待于在朗读中加强引导,达到既明理又通法的效果。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准备]:图片
[前置性作业]
1. 读熟课文,理解词语,熟记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能背诵、运用。
2. 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查阅哥白尼、沈括的资料。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是“有学问”,板书:学  问
2.“学”和“问”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
(1)学习词语
①  指名读词语,齐读
不懈探求  瞬息万变  沈括  相辅相成  翱翔
金钥匙、殿堂、稀奇古怪、芳菲、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日新月异
②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奥秘:奥妙神秘。
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
不懈探求:不松懈,坚持探索追求。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惊奇而感兴趣。
强健:身体强壮。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齐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大意,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交流
第1自然段: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这正是他对科学奥妙不懈探求的开始。
 第3自然段: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列举沈括的故事,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号召同学们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3.齐读课文,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哥白尼由好问开始了对科学的不懈探求最终成为天文学家,沈括不但勤学好问,而且勤于观察思考,悟透生活中的各种道理这两个事例,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告诉我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说理性文章一般都有提出观点,摆明事例,讲明道理的结构特点,那么这篇文章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例证是什么?最终得出的道理又是什么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动笔做记号。
2.学生讨论交流。
五、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懈”“瞬”“翔”
2.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生词
2. 选词填空
谢    泄   懈
坚持不(  )   (   )气    感(   )   (   )洪     排(   )
翔    详    祥
飞(   )   翱(  )   慈(   )   端(   )   (   )实     (   )
3.照样子写词
无影无踪: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相辅相成 相(  )相(  )   相(  )相(  )  相(  )相(  ) 
4.摘抄文中有关“学”与“问”的语句。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 4-7 自然段,抓住三件典型事例,扣住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通过批注、画图、演示的方法,感受语言的生动、精确,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2.感受作者选材、组材上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材料。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写人的方法,感受语言的生动、科学、精确,体会詹天佑的精神。 2.感受作者选材、组材上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材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写人的方法,整体导入 1.齐读课题 2.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写人的方法? 3.这篇课

    05-18
  • 儿童诗《乡下孩子》评课稿
    儿童诗《乡下孩子》评课稿

    《乡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课文以儿童的笔触描绘了乡下孩子的日常生活,语言生动而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那么,教学时应当如何把握好诗歌的特点来实现智慧与心灵的碰撞,思想与情感的沟通呢?我认为刘新星老师的课在激发共鸣方面有很多成功之处。 一、图片辅助激发情感 上课伊始就以教师在乡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欣赏乡下四季风景并加以说话练习来帮助学生感受文本中蕴含的乐的情感。在小结文本中乡下孩子做的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和逮小鱼四件事后,让学生交流父母长辈小时候玩的东西,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

    05-20
  •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谈话: 聊聊昆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请大家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出示预习单,小组交流 师:接下来啊,王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有没有做到位。拿出预习单,和同桌交流。(二)根据预习

    01-03
  • 苏教版上册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得失谈
    苏教版上册语文第14课《安塞腰鼓》教学得失谈

    《安塞腰鼓》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民俗民风的选文,重点介绍了黄土高原上浓烈的民间艺术形式腰鼓。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这篇课文总有比较棘手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强悍有力的西北风与江南的温润风格反差很大,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就属理所当然的。在研读本课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在多次细读本文后,我发现既然是介绍民俗民风,那是不是可以从语言特点入手,在解构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领略文章语言的强大冲击力?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语言特点的品析上,设想是否通过另辟蹊径,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对照课

    08-18
  • 学员公开课教案《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学员公开课教案《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许晴【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3、了解哲理诗,并能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哲理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 难点:了解哲理诗,并能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哲理诗。 一、 古诗分类,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留下了很多脍炙

    02-23
  • 最新《穷人》教学设计
    最新《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 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 能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11-01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册《船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册《船长》教学设计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 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

    10-27
  • 《麋鹿》第一课时(周一首节)听课记录
    《麋鹿》第一课时(周一首节)听课记录

    课堂记录: 一、 总结上周 负责相关事项的学生将上周发生的情况记在纸条上,教师统一处理,包括表扬、批评,加分和减分。(这是常规管理,分组积分,相互竞争) 二、 考验记忆力 1、 读词语。锻炼、艰苦卓绝等共8个。 2、 有感情的朗读词语。望而生畏、摧残等约30个词语。 先全班读,纠正错误读音; 然后抽出望而生畏、起死回生、艰苦卓绝开展挑战朗读;(教师根据朗读的感情加分,有一位读得很有感情,全班响起掌声) 最后全班再读。 3、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