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详细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9-27 16:54:06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详细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乐东思源实验学校—陈康,教学目标:1、 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五壮士“壮”的具体表现。

3、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并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句子,培养学生多元感悟。

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说感受。
2、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

的故事。这个故事,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带给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英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

3、课题为什么要叫他们五壮士,而不是战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

(2)、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掌握生字情况。

(2)、课件出示四字词语,体会感情色彩。

课文里有很多四字词语,你能试着读读吗?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横七竖八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先自己试着读读。

谁先来读第一组?女生也来读一读这一组。
第二组谁来?男生也来读一读这一组。



从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我认为第一组是描写敌人的,第二组是描写勇敢的五壮士的。)



对!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非常强烈。

大家要记住:学习写英雄人物的故事,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是

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注意对比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①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英勇作战,最后 跳下悬崖 的故事。

②狼牙山五壮士分别是(     )、(     )、(     )、(     )、(      ),你们觉得五位战士英勇吗?现在请你们拿起笔,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练习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他们的名字。

(4)、完成课后第2题

文章按事情发展 的顺序,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尝试用四个字精练概括每部分的小标题。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相机板书:(山状排列板书)

(5)、同学们,这么长的课文让你们用二十个字浓缩成了五个画面,看来你们的概括能力不一般。我们学习语文就得具有这样的能力,既能把文章读厚,又能把文章读薄——读成几个词,读成几幅画。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想走进五位壮士的内心世界,更深刻的理解英雄的所想、所爱、所恨。就必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反复品味。

(6)、感情朗读课文。(小组赛读,整体读)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寇(    )抡(   )挑(   )驱(   )腔(   )

冠(    )轮(   )眺(   )岖(   )控(   )

2、按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摘抄下来。(不要写错别字)



(1)、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所处的地势十分有利。(  )

(2)、形容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3)、形容杂乱无章,很不规则。(                 )

(4)、仰着头,挺着胸,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

(5)、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6)、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可以震撼天地。(       )   (7)、形容气势、气魄如高山、如河流那样雄伟、壮丽。(  )  

四、总结

现在我们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而不是战士。因为他们的壮举,他们壮就壮在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壮志,舍生忘死的壮心,英勇杀敌的壮举,以及豪迈的壮言,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壮士。就是因为有许多向他们这样的壮士,我们才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起新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再次齐读课题。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3分) 勉强(qinɡ qiǎnɡ) 魁梧(w wǔ) 着迷(zho zhāo)瘦削(xuē xiāo) 荒唐(tnɡ tānɡ) 劝阻(zǔ zhǔ)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shū sh ɡē bǎn bo yun xīn jīnɡ ru tio ( ) ( ) ( ) (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怒( )圆睁 忧( )忡忡 ( )之大吉 废( )忘食 一如( )往 ( )连忘返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

    07-21
  • 角色体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案例
    角色体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案例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诗篇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景,后两行写儿童活动,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教学。 师:一群孩子在田野上怎样玩耍啊? 生:他们在奔跑着捉蝴蝶呢。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我在采访一下。 (采访学生。) 生1:我看到满眼的黄色的油菜花。(一孩子补充,用金灿灿更好) 生2:我的耳边传来伙伴

    07-22
  •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上)《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上)《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最后的姿势》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发生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所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真实事件所写的。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张开双臂,将四个孩子守护在身下,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为了更为立体地表现人物品质,作者还引用了最具说服性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千秋老师的英雄壮举,这样的描写使得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定格在我们心中,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瞬间。 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的人物形

    07-22
  • 《螳螂捕蝉》教学后记
    《螳螂捕蝉》教学后记

    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其中所讲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又是一篇寓言故事。大故事套小故事,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尤其是寓言类的。故事性强的课文,我带着学生学什么呢? 一、 会读。读什么?读文字背后的话。比如,大臣纷纷劝告吴王,是如何劝告的?学生模拟角色,开展想象,读出课文文字未表达的意思。 二、会讲。《螳螂捕蝉》的故事,文字简洁易懂,关键是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几者之间的利益和祸患关系。同时,我利用《螳螂捕蝉》的古文,让学生借助课文,阅读古文,感悟文字的精妙。在随后的讲述中,学生基本能将故事脉络讲清。 三、 会悟。

    02-03
  • 2015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2015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读东大自然的文字。3.创设探究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 的语言特点。 4.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创设探究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 的语言特点。 2.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就曾经写过一篇科学小品文,形象的称它们为--(齐

    06-22
  • 六上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
    六上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

    [教材简析]《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勤学好问,先讲为什么要问,再通过哥白尼的具体事例来证实这一小观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又讲有了问题要请教别人和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两个小观点,这里面有个递进关系,教育学生要善于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全文,发出从小要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号召。 这样的说理性文章虽然以前学过几篇,但毕竟接触较少,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如作者的观点、例证所说明的问题,作者的结论等学生一般能通过阅读了解,但是对于说理性文章严密的逻辑层次,语言表达的准确科学性,说理文的特

    01-23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案第二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钱学森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 通过上节课的自读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1955年9月,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乡的旅程,此时,他的心中是怎样的激动与急切呀!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2、 交流 多么希望不是而是 (早日回到祖国,参与祖国的发展建设) 劈波斩浪、

    02-01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以学过的古诗为例,梳理小学阶段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一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二是带着想象去读有画面感的诗句,体会诗歌的美;三是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这段话的主要观点,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练习和巩固;二是生活中的语文运用,要求能够依据实际需要,准确提取公交站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