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时间:2018-11-15 08:50:45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展示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数学课堂实录和有关的教学设计、反思,以及很多专家对各节课的评析。读这本书为我今后的数学教学作了非常好的指导。

书中每节课的实录及华老师对课的思考,总是那么独特,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每节课都是生动有趣的,是充满乐趣的数学课。各位专家的评析深刻而富有启发,因此也对自己的数学课有了更深的思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与动力,华老师的课堂融入了趣味性,有惊喜,有探索,有思维的碰撞,如书中的第2节实录:“千金难买回头看”---“多位数减法练习课”。在我们印象中,数学练习课总是重复操作,枯燥的,而华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艺术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首先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小明参加夏令营活动,要带一个密码箱,可是由“万一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设计什么密码好?”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都跃跃欲试,教学开始就以趣味性展开。接下来巧妙设计,巧设圈套,根据游戏规则,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算,无论出什么题,只要计算正确,都只有一个归宿“495”,“数字黑洞”的神奇,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整节课是充满惊喜,探究的,孩子沉浸在数学的神奇美好之中。“数学是符号的乐园”“一切皆有可能”“好玩的数学”每一节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惊喜,学到新知识。

由此想到自己三年级刚刚教学过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课,多以学生练习为主,不免枯燥。学生自主练习,一题题汇报,感觉孩子掌握很好,可是学生兴致不高,课堂缺少生动有趣。现在读过书回想,练习时如果能把趣味性融进去,精心的设计,像利用有趣的乘法,乘数是5、9等来设计练习,运用孩子喜欢的设计密码,走迷宫,闯关,夺旗等活动,我想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是不是也会给孩子一堂难忘的数学课?

读完华老师这本书,是兴奋的、惊喜的、难忘的,会再详细读读的,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上,“我怎么没想到”。正如华老师所说:“对于一节课,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过,那么根本不会有什么新东西呈现出来的。”我会继续学习,好好思考,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好好想,敢于想,坚持想,把想到的记录下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期待自己能给孩子带去生动有趣的数学课。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 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片断反思
    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片断反思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除法中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如何描述的?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生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变。 师:很好。最近我们学习了比的知识,谁来说说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 师:既然比与除法、分数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这么多的相通之处,那么,你能猜想比的基本性质会是如何描述的吗?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07-22
  •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数学教学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新课程也向我们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同时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

    07-22
  • 听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教材培训后感
    听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教材培训后感

    10月14日下午,在多功能教室里,我们通过视频直播,学习了三年级第三、四、五单元的教材培训,这三个单元中《千克和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教材中用的是重量单位),因此,徐老师对于这个单元关于让学生通过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用秤称一称,看一看怎样读,用手掂一掂等数学活动,在情境中感受重量单位的使用,通过操作和实践中感知重量,建立质量观念,让我感受比较深刻。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机会去积累经验,充分感知,将零散的生活经验提炼成数学经验

    07-22
  • 有效整合 挖掘资源
    有效整合 挖掘资源

    我把数学教材的编排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例题、二是习题,根据这一特点我把题目确定为有效整合,即要用足用好例题,进行有效整合;挖掘资源是对习题进行习题开发,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资源。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陈述。 一、有效整合 以认识几百几十这一课为例,例题设计的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50这个数,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拨珠、写数和读数,紧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到450这个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认、读、写几百几十。接下去是试一试让学生边拨珠边十个十个数到420,几百九十后面一个数是多少是学生比较难理

    07-22
  • 不喜欢上数学课怎么办?
    不喜欢上数学课怎么办?

    开心老师: 其实,我对语文课还是挺感兴趣的,但对数学课不太感兴趣,不喜欢思考问题,所以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开心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五(5)中队 卢敏 小敏同学: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语文和数学是两门非常重要的最基础的学科,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学问工具,都必须学好,不可偏废。你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不喜欢思考问题,所以数学成绩一直很差。究其原因,应该是你没有掌握好数学学科的特点,没有掌握好数学知识的内部规律,没有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乐趣。你应该调动自己的意志力量,动用自己的学

    07-22
  • 接近学习起点——尊重儿童
    接近学习起点——尊重儿童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永远应该贴近学生学的起点。而学的起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基于起点的教学,就有了低就、接近、高攀这三种不同的层次。教师的智慧,在于能否准确把握,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 一、低就学习起点走近儿童 二年级有一个《认识角》的课例,为了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布置前置作业找找生活中的角,全班学生都想到了三角板。对于三角板上的角,大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图1 图2 图3 针对学生这一起点,我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增加了如下设计: (1)刚才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再看

    07-22
  • 追求数学教学的高效
    追求数学教学的高效

    1.集体研讨,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师资配备方面,我们有意识的把中青年老师合理搭配,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扬长避短;同一年级,均有三至四位老师,同伴之间团结协作,注重团队力量的挖掘。我们既强调课前对教材的解读,以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也习惯课后的交流,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借助了wiki备课平台,互相借鉴他人的备课所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2.课堂落实,重视每一节课的质量。 同伴之间相互听课学习,已经成为了教学的常态。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家常课,努力提

    07-22
  •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

    教材把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组合在一起。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但我还是按照老教材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让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 新课标教材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给出了很多不同方法。有分别写出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为排列法;有写出某一个大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依次判断它们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大数翻倍法;有利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培训时学习的简单快捷的短除法,可书上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作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