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阅读心得《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寒假休息前园部发了继续教育阅读的书《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假期值班时,随手拿起了这本书,粗粗的翻阅了一遍。按阅读习惯我先浏览了这本书的目录,目录中的 “对话”两字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觉神经。这次接到写读后感的任务后,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阅读起来。这本书着重围绕教师如何创造一种民主对话的环境,如何支持高质量的交谈,如何鼓励、支持对话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在有限的语言能力前提下参与对话进行了阐述。“对话”,其实在我们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点名、游戏、餐前、教学活动等等。而出现对话频率最高,对话面最广的是每一个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对话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对话的方向和节奏,幼儿处于被动地位,幼儿会本能地尽量猜测、遵循教师的预想来回答问题,严重背离了“对话”的真正含义。这是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形式所决定的,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这样的教育形式,但是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提高我们的“对话”质量。比如本书中提到了教学中要多提开放性的问题。所谓“开放”,就是问题要“大”而“深”。“大”是指范围广,问题可能包含多种答案,允许幼儿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和回答;“深”是指有一定难度,尽量少提一些非此即彼的封闭式的问题,逐步引导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诸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会怎么办?”等开放性问题。
一日教学中需要老师严格地遵守教学作息时间,点名、餐前、教学都有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与孩子轻松的“对话”。每天的游戏时间较长,而且在游戏时孩子处于最轻松的状态中。因此我觉得能达到书中“对话”境界的时机应该是孩子游戏的时间,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加入游戏。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友好的伙伴,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与教师处于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之中,才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接纳教师,改善僵化的对话形式,建立富有生成性的、平等、真诚、能够激发真正热情的对话。当然在游戏时的“对话”,教师要注意“对话”对象的全面性,一段时间里要尽量与每个孩子都有“对话”的机会。
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对话”的艺术中慢慢摸索,向着最高的境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