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0-07-30 15:30:47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诗词优美的节奏,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给予人心灵的享受,文化的熏陶,人格的锤炼。怎样赋予古诗教学新的生命力,打造诗意的高效课堂?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中有了思考与尝试,课堂以版块模式展开、以一课时完成:会读—读懂—读透—读熟。

一、方法引领,自学古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课时我让学生总结学古诗的方法,以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把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作理性的分析,不是属于诗歌的诗意课堂。自主的、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和经验,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诗句的质地,去把握古诗的脉动。让学生学会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资源共享等方式自主学习,无需老师逐词逐句讲解。小组学习不再是表面的轰轰烈烈,不再是好学生“独舞”的舞台。课堂上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主学习氛围,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把握古诗的意象,感受古诗意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所以,古诗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意象组合构成意境。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往往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让学生背诵诗意,而忽略古诗的意象和意境的感悟,这样的结果不会使学生真正走进古诗,体味古诗的美。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本诗中的意象——碧叶、红荷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意象,体会到的意境,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感悟理解了诗意,领略了诗情画意。

三、诵读,感受古诗音韵美

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学生读不出的,让他读出;学生读不会的,让他读会;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诵读,就应该让学生感情飞扬。学生读古诗时的停顿、重音的处理,代表着他对古诗的独特感受,教师不应以教参上的朗读指导来替代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因此,课堂上“你可以这样读”、“你也可以这样读”、“你还可以这样读”……使课堂上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诵读版本。所以,课堂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来。

四、引导质疑,发现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则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的产生,激起他们去追根究源的兴趣,推动着学生去探求知识、去发现一个新天地,解疑的过程又给予他们丰富的情绪体验,随着这些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持续和深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学生的质疑带动学生对学语文的兴趣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行为也会大为主动。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发现了题目与内容的不符,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题目是送别而内容却只写了西湖荷花?”的问题,问题引发了学生再次的思维碰撞,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量的积累。但在课堂的设计中,我只就诗讲诗,没有将当堂要学的古诗和与之在情感、内容等方面相关的诗组合,通过组诗的拓展阅读,引领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走进诗的世界。没有运用迁移,扩展诗情,形成理解链,让学生全面地把握古诗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推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 识字真有趣——第一课《找春天》学习生字
    识字真有趣——第一课《找春天》学习生字

    在学习第一课《找春天》的生字遮、羞、躲时,我采用了形象的动作演示法,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遮时, 师:哪位同学来做做遮是怎么做的(因为这个学生是很熟悉的一个动作,我相信学生能做得出来), 学生就用手把脸遮起来了。 师:在什么时候我们要把脸遮起来呢? 生:在难为情的时候。 生:在害羞的时候。 师:是啊,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羞(顺势学习生字羞) 在学习躲的时候 师:我们小朋友都喜欢捉迷藏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 师:那你们藏的有没有被朋友找到啊? 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师:那肯定藏得还不够好,像我

    07-22
  •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2013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测量课题 教室有多长(第1课时) 总课时 1教学目标 1、 学会用一个物体作为标准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 2、 掌握用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会正确进行测量 重点难点 用指定物体作标准测量另一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

    07-22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表达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感受美丽的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2两段,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喜欢旅游吗?去过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07-22
  • 生成——成就语文课堂的和谐之美——听朱茵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一课有感
    生成——成就语文课堂的和谐之美——听朱茵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一课有感

    听了朱茵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感触颇多,让人为之眼亮的是她在设计中打破了我们惯有的套路导入初读课文生字词教学理解课文,而是让学生始终融情于情境中,把生字教学弱化,相应地朗读好词语即可。这样的设计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而学生的学习也没有间断,一直沉湎于老师的情境中,大家学得其乐融融,兴奋始终伴随着孩子们,从一只只高举的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参与整个课堂的积极性。 一、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在邬惠英老师的评课中说到了,她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是从线性走向板快,从钢性走向弹性,并设计了四大板快,分别是:情境导入、品读、感

    08-08
  • 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夕阳真美》反思
    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夕阳真美》反思

    近日我参加了我校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观摩了分别由俞霞老师和田敏敏老师执教的《夕阳真美》一课。说实话我对二年级教材很陌生,缺乏教学体验,因而听课以后的评论难免不够深刻、全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对两位老师上的《夕阳真美》一课的想法。《夕阳真美》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瑰丽景色,抒发了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指导朗读,要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 的背诵能力。

    02-28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原创)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原创)

    1 古诗两首[教材简析]课文包含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另一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 3.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

    05-08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带领孩子走进春的世界,感受春天,触摸春天,寻找春天。遗憾的是现在这个时候,春天的特征还不是特别明显,只能利用图画结合讲解的方式,以及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课的伊始,我用疑问的语气说:孩子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来赞美她呢?(万紫千红、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百花齐放)在他们说的基础上出示一些让学生积累,读一读,写一写。这对后面的口语交际和写话很有帮助。 在学习感悟整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

    04-09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教学案例分析

    《葡萄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这里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更是惹人喜爱,还有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全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课文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教育因素,贯穿全文始终的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一开始,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