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送给陈秋杏老师 ——听陈秋杏老师《掌声》随想

栏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0-06-03 16:36:35

《掌声送给陈秋杏老师 ——听陈秋杏老师《掌声》随想》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今天上午听了陈秋杏老师的一节三年级语文课《掌声》,心情很好!

这节课至少有如下亮点:

教学片断一:

导入适切。上课伊始,陈老师面含微笑问学生:“别人有没有给过你掌声?当听到别人的掌声后你有什么感想?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我的掌声:陈老师的“微笑”本身就是内涵丰富的一种“掌声”;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收获掌声”与“送出掌声”不同角色的换位体验,彰显教者的文本解读与生活相连的双重功底。

教学片断二:

巧析“掌”字。陈教师边板书课题“掌声”,边讲解:“掌”字下面的“手”要适当写大一点,手大掌声响。

我的掌声:生动有趣的生字分析,孩子们在形象、易记的汉字解析中既了解了“掌”的规范写法,又知晓了鼓掌要真诚、掌声要热烈,既有礼仪要求,又有文本理解,人文性与工具性双体现。

教学片断三:

“我会读”环节——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词后,陈老师问学生:“有没有读得不好的?”生说:“姿势”拖音太长了。老师指导“势”的发音和“姿势”的读法;

教学片断四:

“我会写”环节——老师没有像大多数教师那样,将本课重点掌握的生字作为例字板书在“田字格”里,而是柔声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些字难写?根据学生的认为,陈老师范写了“势、绪、鼓”等生字。

当老师在板书这些生字时,又“别有用心”地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

我的掌声:“教学民主”是陈老师这节课最为突出且贯穿始终的精彩之一。教学民主是一种教学思想,看似不经意的一句问话,实则折射出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体现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认知规律的尊重。

陈老师对板书生字的选择,让我触特别感深,我很欣赏陈老师的这一做法。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学参考书对每一篇课文的生字,哪些是重点掌握,哪些是一般了解,都会有一个基本归纳,多数老师(包括我本人)在更多时间里基本是按照教材的归类或者按照教者自己的理解确定重点的,而陈老师却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

“你们觉得老师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多么有质感的精彩一问哟!彰显教育智慧的一问!直抵教育本质的一问!

教学片断五:

良好的教学习惯——陈老师板书“势”字后,可能对“势”字下面的“力”字写得不满意,于是,拿起电动黑板擦将“力”字擦去又重写了一遍。

我的掌声:由于各种原因,教师需要擦去黑板上的内容重新板书,是几乎每节课都会做的一个常规动作。对于需要擦除地方(或内容)比较多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使用黑板擦(或电子黑板擦),但是,对于某个字的一部分或者一个笔画,不少教师基本上都会采取顺势用手一擦的“便捷”动作,如果不是特别留神,我也会采取这种“顺手一抹”的动作。俗话说得好:细节彰显素养啊!陈老师的“擦黑板”擦出了教师应有的典范,也擦出了我们的不足。

教学片断六:

对比理解“两次掌声”——默读课文,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多少次掌声?(两次)英子还没有讲呢,为什么送给她掌声?(鼓励她、给她信心、给她勇气)其中一个小男生的回答让我惊叹:在一个人软弱(脆弱)的时候,给她勇气。第二次的掌声跟第一次一样吗?(不一样,是礼貌、表扬)(板书:鼓励、信心、勇气、表扬)

我的掌声:送给英子两次掌声,原因却不同,老师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英子的内心、行为以及几年后的英子的变化。

老师的精彩源于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让老师更加精彩!

对比是陈老师解读文本后采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既遵循了课标精神,又以教学行为诠释了课标理念。

《掌声》在悦耳的下课曲中不得不暂停下来。

一节有听有说、有读有写、有语言文字训练有人文情愫彰显、同样有掌声、鼓励、给人勇气和自信的语文课定格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教学日。

掌声响起来!送给秋杏老师!
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

    07-22
  • 狮子和鹿——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略读课文)
    狮子和鹿——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略读课文)

    【设计理念】设计灵感来自于一篇教学杂志上的文章,说的是,上海某小学开设哲学课,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思维法;碰到具体问题能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独创性。联想到我们自身所受的传统教育,某种时候会限制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沿袭老办法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会变成非此及彼的线形思维。可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元社会,为适应社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积极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事物,发展自我意识、想象力和生存技巧。 选文是一则寓言故事,短短的故事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07-22
  • 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可贵的沉默》讲述了: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教学所得: 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中,孩子们的情绪一直很高涨,并随着课文的情节变化起起落落,同时还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一)感受热闹 一开始,孩子们都随着我的问题爸爸妈妈知

    07-22
  • 淳朴自然的课堂《孔子拜师》听课反思
    淳朴自然的课堂《孔子拜师》听课反思

    《孔子拜师》曾经在去年听过,当时就觉得这篇课文挺难的,特别是一些词语的理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深奥,怎么把难理解的词语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可能这也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吧? 郁老师的课给我一种非常淳朴又自然的感觉,一节课下来,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热闹非凡的场面,有的只是涓涓如细流般地品味,学生们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深入浅出解析重点词 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上,郁老师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词语所包含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风餐露宿时,郁

    07-22
  • 在三年级的日子里《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在三年级的日子里《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翻阅《意林》,看到介绍余世维习惯的一段话:每次余世维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也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看了这个案例,我对余世维肃然起敬,尽管他已拥有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称号,我的崇拜和敬意并不能使他锦上添花,但他的教养比起他的诸多光环更让人刮目相看。 生活中,看得见的教养我们找起来并不难。安静的大会堂里,我们会自觉

    05-24
  • 作家群模式的带片教学——第二单元反思
    作家群模式的带片教学——第二单元反思

    有些课文的内容不是引起我注意的地方,而是作家。如《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林海音。我曾经教过她的文章《窃读记》,我清楚地记得文中的一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因此,林海音这个名字我记忆犹新。今天又读到她的文章,不仅感到似曾相识,更有进一步了解她的欲望,想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了解她的写作风格。 本文是她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堂教学下来,学生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容易体会,毕竟这篇课文是节选的,所以,课外推荐这本书,体会林海音整个童年经历的事情,才能更好地体会作

    06-17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1. 搜集王维资料,再找几首王维所写的古诗。2. 查找茱萸的资料。3. 查找重阳节的由来。【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采用默读,朗读的方式,熟知课文内容。2、说说这篇文章讲了

    09-15
  • 部编三下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部编三下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甫的《绝句》、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都是春季的景色。《绝句》前两行诗句,浓墨渲染,泼洒出阳光下明丽绚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