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

栏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4-16 14:52:04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科书分析:1.课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叙事性作品,讲述了一个身体残疾,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得到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从此变得开朗自信,微笑着面对生活,表现了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好品质。课文的顺序是典型的时间推移顺序,以“一天”“从那以后”“几年以后”为表示时间段的词语为标志,划分为四个部分。

  2.课后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体现了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了解课文内容——提取有关语言文字信息——内化语言文字信息,重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积累语言的过程。因此,要做好任务分析,组织学生一步一步达成教学目标。

  3.课后练习题2,是品读词句培养语感和提取语言文字信息的训练。题目指定品读的句子,既是进行品读词句培养语感的句子,也是提取英子心情变化句子的例子,因此,适宜先品读指定的句子,然后才提取英子心情变化的句子进行品读训练。

  4.课后练习题3,是要求转换叙述人称复述课文片段。转换叙述人称是新的知识学习和新的能力习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1.虽然通过七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提取语言文字信息,品读词句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得到学习和训练,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学习了解的水平要求,因此,把握好目标水平,做好任务分析,运用恰当的策略,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2.虽然在第一学段,学生接触过品读词句的学习训练,但仅是初步感知阶段。这一课品读词句体会人物心情的学习训练,对于写人叙事的叙事性作品来说,学生是第一次,是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猜想心理活动,是一个可利用的策略。三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能力发展和思维的分析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加上词语的理解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三年级的品读词句的目标水平应定位于:找出有关词语,得出正确结论,以感情朗读表示。

  3.转换叙述人称复述课文片段,学生从没接触学习训练,是白纸一张。但是也不宜讲授灌输,机械训练,而应创设情境,运用尝试策略,引导学习训练,逐步达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默”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掌”等11个字和“掌声”等16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条理,了解时间推移的顺序,复述课文大意,初步感知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3.能默读课文;能找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和变化原因的语句,并完整通顺地说一说。

  4.学习通过描写英子的句子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并能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5.在课文中的第2至4自然段中选一段,学习转换成第一人称“我”复述。

  6.能说一说课文题目用“掌声”的理由,了解恰当起题目的要求。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5。

  教学准备:

  教师:“默”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默”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PPT出示单元导读)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是关于美好品质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3.小结: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通过讲述事情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的。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1)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学习默读,在不出声、不指读、不唇读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2)习作要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

  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先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看看作者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哪些人的美好品质。

  板书课题:25掌声 齐读课题。
 2.释题。提问:同学们,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什么有关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掌声有关。)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讲述的事情与掌声有关。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哪些人的什么美好品质呢?为什么要用“掌声”做课文题目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这件关于掌声的事情里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谁为谁干什么而响起掌声?掌声响得怎么样?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姿”“势”“镇”“联”。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落”“调”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落”“调”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落”“调”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4)PPT出示会写字词“掌声、全班、腿脚、轮流、调来、摇晃、勇气”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问题1:这件关于掌声的事情里的人物有我、英子、全班同学(同学们)、老师。问题2:主要人物是英子。问题3:全班同学为英子上了讲台讲故事响起掌声。

  问题4:掌声响得热烈而持久。

  2.粗知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讲了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的故事。

  4.小结:阅读写人叙事的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抓住事情中的人物,用简单句式说说这干什么,这样,就粗知写人叙事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大意。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具体写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掌声这个内容的?请在这部分内容的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从“一天”写到“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是具体写“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响起掌声”这个内容的。

  3.导语:我们可以把写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部分,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一天,英子上讲台讲故事,教室里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个内容的,(板书:一天 讲故事掌声)所以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那么,按照一个部分讲一个内容的原则,课文剩下的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出示任务:默读剩下的自然段,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在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第4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第5自然段为一个部分。

  5.导语:课文的这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这几个部分,想一想,它们分别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部分:上小学的时候,我班有个同学叫英子,腿脚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样子。(板书:残疾不愿意)
 第三部分:从那以后,英子变得开朗了。(板书:从那以后 变了)(追问:“从那以后”的“那”指的是什么?指名回答。预设:“从那以后”的“那”指的是英子上讲台讲故事这件事情。追问:那么,“从那以后”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预设:“从那以后”的意思是从英子上讲台讲故事以后。)

  第四部分:几年后,英子写信告诉我,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鼓励微笑着面对生活。(板书:几年后掌声鼓励微笑面对)

  7.提问:我们一起看看每个部分的开头,你有什么发现吗?(个体操作后,指名回答。预设:我发现每一部分的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追问: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是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是:上小学的时候、一天、从那以后和几年以后。)

  8.小结:对了,课文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告诉我们课文的这部分写的是这个时间段里的事。比如“一天”,表示英子上讲台讲故事这件事发生在上小学时候的一天里;“从那以后”,表示英子变了是发生在英子上讲台讲故事以后的事情。而第一部分的“上小学的时候”是点出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并没有表示时间段的作用,但是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知道,第一部分写的是英子上讲台讲故事那天以前的事。像这样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做开头写一段时间里的事的,我们叫它为时间推移顺序(板书:时间推移顺序)。

  9.导语:你能借助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和板书,复述这篇课文的大意吗?

  出示任务:借助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和板书,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复述课文大意。注意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10.反馈指导

  评议除了以上两个标准外,还要注意与“把握主要内容”的区别。(“把握主要内容”是从阅读角度提出的教学目标,“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是从表达角度提出的教学目标;两者在文章内容这个方面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概括、简略的程度略有不同,“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可宽松些,尤其是作品的主要内容(这个“主要内容”在阅读上对应的是“次要内容”;在写作上则称为“重点内容”,对应的是“非重点内容”。)的复述。)课文的第一、三、四部分可简略些,第二部分则可以宽松些(可理解为把层意连起来),例如:一天,轮到英子上讲台讲故事,她不情愿地走上讲台。当英子刚站定,同学们就鼓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讲完了自己的小故事后,同学们又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深深地鞠躬后走下了讲台。
 四、说说英子的变化及原因。 (一)了解英子的变化及原因。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复述了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找出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前:课文第一部分。(板书:前:文静总是早早最后一个)(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后:课文第三部分。(板书:后:不忧郁游戏说笑学跳舞)

  原因:信的内容。(板书:原因:永远不会忘记掌声)

  (二)说说英子的变化及原因。

  1.出示任务:借助两个板书,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英子前后的变化和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注意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学习,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两到三个同学说,以上面两个标准进行评议。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板书一:                           副板书:

      25掌声

  一、残疾  不愿意               前:文静  总是  早早  最后一个

  二、一天  讲故事  掌声          后:不忧郁  游戏说笑  学跳舞

  三、从那以后  变了             原因:永远不会忘记掌声

  四、几年后  掌声鼓励  微笑面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说说英子前后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二、体会英子心情的变化。

  (一)体会英子在讲故事中的心情变化。

  1.导语:上一课,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复述了课文大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特别是深入了解了英子前后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英子是在上讲台讲故事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那么,英子是怎样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好吗?要探讨英子是怎样变化的,就要从英子在上讲台讲故事的表现找答案。
出示任务: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找出描写英子在上讲台讲故事表现的有关语句,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有关语句: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4)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5)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出示任务:(PPT出示第2、5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描写英子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个时候,英子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猜想到的?点出有关词语。然后用“英子心里可能会想:……这时,她的心情……”说一说。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并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第2句:

  词语:犹豫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终于走上讲台

  说话:英子心里可能会想:上去吧,同学们会怎么看我呢?不上去吧,老师又怎么看我呢?这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呀。这时,她的心情是犹豫无奈的。(板书:犹豫 无奈)

  第5句:

  词语:深深地鞠了一躬

  说话:英子心里可能会想:多热烈的掌声啊!同学们没有歧视我,我要谢谢他们。这时,她的心情是高兴的激动的。(板书:高兴激动)

  5.导语:根据人物的表现,猜想他的内心活动,是体会人物心情的一个方法。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来体会英子的心情,体会她的心情变化。

  出示任务:(PPT出示第1、3、4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处描写英子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个时候,英子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猜想到的?点出有关词语。然后用“英子心里可能会想:……这时,她的心情……”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

  预设:

  第1句:

  词语:立刻低头

  说话:英子心里可能会想:走路一摇一晃的,多难看啊。我不上去讲故事。这时,她的心情是很不情愿的。(板书:不情愿) 第3句:泪水流下来 说话:英子心里可能会想:啊,同学们并没有看不起我啊。这时,她的心情是感动的。(板书:感动)

  第4句:镇定了情绪说得很好十分动听

  说话:英子心里可能会想:同学们没有看不起我,我要好好讲这个故事。这时,她的心情是平静的。(平静)

  (二)体会英子在小学阶段的心情变化。

  1.导语:在“上讲台讲故事”的过程中,英子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很不情愿到犹豫无奈,再到感动,平静,最后高兴激动。

  提问:是什么使英子的心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指名回答。预设:是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使英子的心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导语:那么,在小学阶段,英子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默读第一、三部分,想一想,在“上讲台讲故事”前后,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英子心情的变化的?给这些语句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预设:

  语句:第一部分的第2、3句;第三部分的第2句。

  3.出示任务:(PPT出示第一部分的第2、3句;第三部分的第2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部分描写英子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个时候,英子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猜想到的?点出有关词语。然后用“英子心里可能会想:……这时,她的心情……”说一说。

  4.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部分:

  词语:总是默默地坐早早地来总是最后一个走

  说话:英子心里可能会想:我走路的姿势与常人不一样,我可不愿意同学们看到我走路的样子。这时,她的心情是忧郁的不开朗的。(板书:忧郁)

  第三部分:

  词语:一起游戏说笑让同学教她跳舞

  说话:英子心里可能会想:我虽然走路的姿势与常人不一样,可是同学们没有歧视我,我要微笑着面对生活。这时,她的心情是开朗的阳光的。(板书:开朗阳光)

  5.导语:学习到这里,你们应该知道课文为什么用“掌声”做题目了吧?

  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议论一下,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掌声”?

  6.反馈指导。

  学生的发言只要与课文主题思想相关,就应该给予肯定。

  7.小结:是呀,同学们的掌声表达了对英子的关爱和尊重,让英子由自卑、忧郁转变成自信、开朗和阳光,从此微笑着面对生活。“掌声”既是课文的内容,又体现了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的美好品质(板书:关爱 尊重),用“掌声”做课文的题目,可说是画龙点睛,起到寄寓主题思想的作用,所以,作者用“掌声”做课文的题目。
三、转换人称讲述。(一)尝试转换人称讲述。1.导语:课文是用英子的一个同学“我”来讲述英子的故事的,如果,由英子自己来讲述这个故事的话,应该怎样讲呢?

  出示任务:假如你是英子,由你来讲这个故事,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需要改动才符合英子自己讲,然后试着讲一讲。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语句要通顺连贯。

  四人小组讨论,个体试讲。

  2.反馈指导。

  需要改动的地方:“英子”都换成“我”;“那个角落”改成“我坐的那个角落”或“我”。

  以以上两点做标准进行评议指导。

  (二)实践转换人称讲述。

  1.导语:由于是英子自己讲述这个故事,所以,故事里的“英子”要改成“我”,有的地方,还要根据是英子自己讲故事这个情景作变化。接下来,我们继续做“英子”,继续讲故事,好吗?

  出示任务:利用讲述第2自然故事内容的经验,自己试着做“英子”,讲述第3自然段的故事内容,有疑惑或把握不定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四人小组讨论时请教同学。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讨论。

  2.反馈指导。

  (1)反馈有疑惑或把握不定的地方,四人小组怎样解决的,有没有还没解决需要其他同学或老师给建议的。

  预设:

  第2句的“她”可以改成“我”,也可省去。

  “我们看到”,“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要删掉。

  (2)指名两到三位同学以“英子”角色讲述故事,以以上两点做标准进行评议指导。

  3.导语:“英子们”讲得真好!第3自然段的故事内容都讲得那么好,第4自然段就应该不在话下了吧。

  出示任务:想一想,你自己做“英子”讲述第4自然段的故事内容应该怎样讲,然后讲一讲。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汇报需要变动的地方:第1句的“英子”换成“我”;第2句的两个“她”都换成“我”。

  以上面的两点标准进行评议指导。

  四、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知识能力点见教学过程中的导语和小结)。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例:“默”,右边的“犬”不要漏了一点;“轮”,右边是“仑”不是“仓”。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作业设计: 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第11课《赶海》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第11课《赶海》教学反思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让课堂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的一部分。 《赶海》这篇课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捉大虾、抓螃蟹、抓海星等场景来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紧紧抓住这个趣字,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当然,在教学时,最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

    07-22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随堂课《燕子》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随堂课《燕子》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上郑振铎的《燕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自己非常非常地喜欢。总喜欢一遍又一遍自我陶醉地阅读。可能是我一厢情愿的浪漫,我也希望我班的孩子也如我喜欢这篇文章那样喜欢课文。 上语文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第三节了。可能将近一天的学习,孩子们疲劳了;或者刚上完的体育课让大家的心还在操场上追逐,语文课的气氛一点都没有。为了让孩子们走进课文,走进那诗情画意、光彩夺目的春天,走近那隽逸的小燕子,我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希望带他们进入那个

    07-22
  • 听《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观摩课体会
    听《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观摩课体会

    书香校园建设是王杰小学特色办学的目标之一。建设书香校园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因此,阅读课堂教学关注的就是学生的读书成效,即:阅读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那就是吸进去(读悟)、吐出来(说写)。 校级集体备课公开观摩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以读为主线,以字词训练为基础而打造出来的一个平等信任、激励促进、以读促说带写的课堂模式,听后感触颇多: 教师没有多费唇舌的去讲解,在学生的读书实践中,也没有插入第三者的解说,全靠学生在自主读书中感悟和体验、品味和积累,体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思想。比如:威武的大

    07-22
  • 小学语文第五册《听听,秋的声音》听后感
    小学语文第五册《听听,秋的声音》听后感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中的一些声响,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王老师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验诗的意境。 一、展开想像,让诗歌丰厚起来 由于诗歌的语言很精炼,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去描绘诗中的意境,王老师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比如在理解黄叶告别大树的时候,王老师这样问学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说:黄叶轻轻地、慢慢地从枝头飘落,就像跳舞一样。学生的回答既形象,又充满了动感。特别是在

    07-22
  • 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盘古开天地 执教:海宁宏达学校 费玉华 [ 课堂实录] 整理:过眼云烟 [ 课前] 大屏幕打出: 走进传统文化神话篇 指名学生背诵古诗。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把课文读成了一句话(大屏幕出示句子):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其中创造用了不同的字体) 齐读。 2、师:第一步总结了一个词语是开天辟地(板书在黑板上) 3、请一学生简单复述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学生的复述比较详实但又不累赘。) 二、学习第3段,感悟盘古的坚忍不拔: 1、指名读第3段,思考:

    08-08
  • 2015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反思
    2015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反思

    这次期中测试我没给孩子复习,只是在周末布置了复习作业。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对于这读的复习作业是不会完成的。我班孩子考得并不是很理想。有学生方面也有老师方面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试卷,一些孩子方法还不对,这题做一点那题做一点,导致试卷漏做的很多。还有几个孩子担心来不及,一开始做得特别快(快了就容易出错),多出来的时间就自个儿玩自个儿的。还有些孩子正好相反,一开始做得特别慢,我提醒孩子要快一点时,她加快速度做还是连不及了。虽然这只是个别的,但以上几种情况加起来就有好多孩子做题有问题了。 这次试卷上有连线 摆 搬 展

    05-11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石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石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2、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雨痕波痕矿物化石等词语。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

    09-08
  • 小学语文第5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5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邳州润才实验小学 朱玲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个别自然段。 2、了解北大荒是个美丽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让学生感知总分段式。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难点:1、背诵个别自然段。 2感知总分段式。 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提前用彩色粉笔板书课题,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老师的板书吗? (五颜六色、五彩斑斓、色彩鲜丽) 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北大荒的秋天吗? (北大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