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栏目: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5-06-23 11:32:49

《六数《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圆柱”作为立体图形的一个知识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以后进行教学的。过去的教学多以教具的演示配合讲解,使学生机械地理解知识。现在,我以学生带来的实物为探索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得出了结论,获得知识。

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的策略进行教学。针对孩子们喜欢喝饮料,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接着可以开门见山地问: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对圆柱体进行展开,发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体的高。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通过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认识圆柱的表面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有些学生先用卷尺测量圆柱形状的茶叶筒底面的周长和高,再计算出茶叶筒的侧面积。然后又根据底面周长计算出底面半径和底面积,最终算出了茶叶筒的表面积,也就是茶叶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这一实际问题。有些学生用直尺测量,任务完成得也很出色。他们在测量底面直径时将直尺不断平移,我问:这是为什么?他们说:直径应该是圆中最长的线段,这样平移就可以找到直径了,计算才准确。利用直径求出底面周长,再乘高就是圆柱的侧面积了;然后用直径求出半径,计算出底面积,就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了。

怎样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2个 圆面积  +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圆柱表面积后,获到了许多新的认识。有的学生说:“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的面积+2个底面积,这只是解决问题的框架,用它来计算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形状物体的表面积,有的时候还不行”。有的学生说:“我们发现底面周长或直径(半径)还有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有的学生说:“生活中计算圆柱形状物体的表面积不能只通过计算,还需要测量。测量出关键数据才能计算。”又有的学生说:“现在我发现数学知识就像九连环一样,一环套一环,圆的周长或面积不会求,圆柱的表面积也求不出来。”……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验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进一步解决生活问题 ,深化所学新知,可以这样进行设计教学: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2个底面积。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1、教学要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所以我让学生去发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课堂中和生活中的区别,使他们意识到课堂中的数学是经过提炼总结出来的。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算出茶叶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由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探究向深层次推进。

2、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过程意识: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节课围绕“制作一个圆柱”展开活动,探究的脉络清楚。学生经历了“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成功”的探究过程。学生经历了失败才引起了思考,在对与错、应该与不应该的斗争中撞击智慧的火花,课堂的生命活力由此显现。在总结之后的再一次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现出来了,这种情不自禁的创造来源于感悟和体验。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推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 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数和数的运算专项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数和数的运算专项测试题

    (数和数的运算)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三亿六千零四万七千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 2.3400500读作( ),把它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 3.六个百万,三个百组成的数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 )。 4.一个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7,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5.3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18的约数有( )。 7. =2∶( )=( )∶2=5( )=( )%。 8.3.07千米=( )米, 2小时15分=( )小

    07-21
  • 2013年区蓉园小学数学科毕业检查试题
    2013年区蓉园小学数学科毕业检查试题

    一、填空。(18分,每空1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它的面积约为三万五千七百六十平方千米,写作( )平方千米。改写在用万作单位是( )平方千米,省略万位后面尾数是( )平方千米。 2、8小时18分=( )分 10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一个蛋糕4千克,把它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个蛋糕的( ),每份重( )。 4、如果 A= B,那么A:B=( ):( ),A与B成( )比例。 5、在比例尺为1:3500000的图上量得零陵到道县的距离是2厘米,零陵到道县实际相距(

    07-21
  • 2013年秋季学期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模拟题
    2013年秋季学期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模拟题

    【基础知识】(46分)一、填空(20分)1、45 的 38 是多少?算式是( )。 45 的8倍是多少?算式是( )。 2、25 米=( )厘米 23 时=( )分 38 千克=( )克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5 米,它的周长是( )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4、一段公路全长是1000米,修好了58 ,修好了( )米,还剩下( )( ) 没有修。 5、60的415 是( ), 910 的215 是( )。 6、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 ,每段长( )( ) 米。 7、

    07-21
  • 六年级数学教案:3的倍数特征
    六年级数学教案:3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特征 五爱屯小学 邓立平 教学目标: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经历猜想、验证、操作、归纳等活动,探索出3的倍数特征。3、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共同探究3的倍数特征。(板书)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预设:3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哪些数是3的倍数?3的倍数与什么有关系? 师:看来同学们越来越善于思考了,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看我们

    10-16
  •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设计与思考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设计与思考

    在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这一块知识点复习时,我将整堂课分成五块:概念整理、(知识整理)前置交流、自测反

    01-26
  • 《解决问题策略》(六上)听课反思
    《解决问题策略》(六上)听课反思

    今天听了六年级的《解决问题策略》一课,本节课是运用假设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执教的是一位青年教师,他上课的语言非常亲切,对教材也做了充分的研究,设计制作了精美的白板课件。 课后,整节课沉闷的气氛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为什么充分的准备没有引发学生热烈的响应呢。细细品味,我们发现这堂课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通病,我们老师喜欢反复揣摩学生的基础,忘却对学生基础的调研;我们期待学生的思维,却不以学生的错误为思维的起点。 首先,如果你无法预测学生的基础,老师可以开展一个前测,以一个典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看看阻碍学生思维

    11-03
  • 丈八沟
    丈八沟

    丈八沟是我们村的一条小河的名字。我村原本是没有河的,人们在那个只能靠天吃饭的年代,村长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于是就带领村民在村子的后面挖了一条一丈宽的小河,把黄河的水引进小河中,若是到干旱的年代,人们再也不会为缺水,田地无法灌溉而发愁了。于是,我们村的村民为了不忘它的功劳,便为它取名丈八沟。 在一个蒙蒙细雨的夏天,我挣着雨伞在雨中悠闲地走着,没有目的,不知不觉来到的村后的那条小河,眼前的景色让我思绪

    05-20
  • 观华应龙《圆的面积练习课》有感
    观华应龙《圆的面积练习课》有感

    今天早上睁开眼,发现订阅号里推送了《小学数学名师课例200节》。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没有组织外出听课。不由地感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一看目录,发现大师华应龙有一节《圆的面积练习课》。平时校内上公开课时,我最不擅长的就是上练习课和复习课。总觉得练习课、复习课无从下手。干脆就看这节课例吧! 华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吃披萨入手,题目如下:小明去披萨点要了一个12吋的披萨,披萨店里没有12吋的披萨了,老

    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