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8-04-05 13:41:09

《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轴对称图形》这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在以下环节可以做得更好!(1)在轴对称图形这个名称出示的时候,可以先介绍怎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再介绍完名称后,再介绍什么是对称轴,这样可能条理更清楚一些,学生在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对称轴。同时对于轴对称图形,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结合具体的图形,教师可以重复地问学生“为什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这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在不断地辨析中,让学生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地认识。
(2)在试一试这个环节中,对于四个图形中的正五边形,它应该算是特殊的,它的对称轴不只有一条,虽然学生可能并没有发现这一点,但是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个五边形我们可以这样对折,这就是它的对称轴,那你知道它还可以怎样对折?它有几条对称轴吗?”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渴望老师给他机会去探索,渴望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它们也渴望能享受成功后的喜悦,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请学生拿出了实现准备好的正五边形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这个正五边形有几条对称轴,大部分学生在操作完成后,都找到了这样一个答案,但是可能出于比较着急的缘故,只拿了学生的正五边形,学生的回答都是在教师的提问中而展开的,其实在交流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把自己的正五边形展示出来,并进行自己想法的交流,可能在信息反馈上,效果会更好一些,真正达到该有的效果。同时这个题目后,可以继续可以追问学生:“你还知道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对称轴不止一条吗?”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一些。
(3)另一个练习的环节中,学生对N这个字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有争议的,针对这样一个环节,我在课前也给学生准备了N这个字母,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让学生拿出字母N来折一折,通过操作判断N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说这个环节,效果还是比较好,不管怎么折,N这个图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在交流环节,假如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或者用更大的教具进行展示,相信收到的效果会佳的。

    整堂课下来,预期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观察明确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轴对称图形,因其对称美,需要让学生感受一下,但是这堂课上,可能在处理内容上,比较匆忙了一些,所以假如这这方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感受,相信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会有更深刻地认识。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六、七单元检测题(冀教版)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六、七单元检测题(冀教版)

    第五、六、七单元练习题(2) 姓名: 学号: 自我评价:全对;错 处;书写工整;潦草 1、一个正方体积木,任选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 )面。 2、小红抱着两只鸡共重27千克,每只鸡重500克,小红重多少千克? 3、小明从文化宫向( )跑( )米到( ),在向( )跑( )米到( )。最后( )跑( )米到( )。 文化宫 超市 600米 公园 4、一个足球价钱是1○6元,○最大能填( ),最小是( )。 找规律:769、658、547、( )( )( ) 324、339、354、( )、( )、 ( )

    07-21
  •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乘法,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因加强学生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一、从问题出发,在操作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前期交流,班中已有半数同学知道平均分这个词语,并能够用除法进行计算,但是问起原由,还是说不出所以然。所以在新课伊始,通过问题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对比,逐步在操作中初步

    12-09
  •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出除法和除法意义的。在教学时,由于上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平均分的过程,有了充分的亲身实践。因此,在分完某一物体时,叙述把什么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时,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困难了。像这样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很自然就引出了除法算式,除法算式和意义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接着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动手操作实际分的过程说明被除数、除数、商表示的意思。 由于把一个课时分成了两个课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上

    03-16
  • 我上《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我上《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上,我通过拉线段找、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几步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线段。这样的设计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十分切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首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手中的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

    12-22
  • 二下《认识角》教学反思
    二下《认识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在课前教师针对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关系。通与普通的教学相比,本次教学更强调学生参与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注重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感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而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由老师包办。 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

    06-21
  • 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后进生的问题意识案例
    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后进生的问题意识案例

    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主要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储备、自学能力有限,分不清重难点,更加缺乏问题意识,通常一个例题预习完,都不知道这例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就算是预习了好几遍,还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以、一头雾水,所以在新授课上更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学生。后进生的问题意识太淡薄或者说没有一点的问题意识,这是阻碍后进生转化的主要障碍,所以在设计微视频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五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

    02-13
  •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对于方位有一定的概念和认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四个方位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而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06-11
  • 《0的加减法》教案
    《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回顾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0的含义,发现有关0的计算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