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6-03-16 17:02:10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出除法和除法意义的。在教学时,由于上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平均分的过程,有了充分的亲身实践。因此,在分完某一物体时,叙述“把什么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时,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困难了。像这样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很自然就引出了除法算式,除法算式和意义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接着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动手操作——实际分的过程说明被除数、除数、商表示的意思。

 由于把一个课时分成了两个课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上学得比较轻松,对平均分、除法的意义、平均分的方法都理解得比较透彻。但是由于对学生不放心,从而导致了我一直牵着学生的思路走,也就丧失了让他们自己去深入思考,使许多的地方都是我代替了他们去做去思考,这样就让学生显得很被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他们自己主动的,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展开,因为除法的学习是个新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的参与,自己去探讨,让他们自己成为首次打开除法大门的这把金钥匙,这样的话就会更加的好,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课堂训练试题(冀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课堂训练试题(冀教版)

    第八单元练习题 1、把一个正方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 3、正方形和长方形共同点是( );长方形和四边形共同点是( )。 4、正方形是特殊的( ),长方形是特殊的( )。 5、我们学过的( )( ) ( 都属于四边形。 6、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剩下的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 7、两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8、一个长时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边长是( )的正

    07-21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第 2 课 时 总第( )课时 课 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2、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等。 教 学 过 程: 预设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活动效果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

    07-21
  •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新堡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科目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口算(22分,每小题1分)。 54-8= 24-5= 71-6= 38-23= 25+20= 44+22= 30+45= 37+23= 14+65= 55+23= 70+15= 32+18= 51-21= 81-9= 36-24= 55-46= 40-20+8= 86-45-20= 50+21+18= 60-14-16= 24+45+13= 23+77-12= 二、我会填(15分,每空1分)

    07-21
  • 注重探究过程,放手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二上P78)》教学反思
    注重探究过程,放手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二上P78)》教学反思

    涂美娣 本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调查学情分析发现,学生通过表内乘法(一)、(二)以及乘加乘减、加法与乘法的比较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已经很到位。在此基础上进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更为明确。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05-13
  • 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最近听了很多关于量与计量的课,收获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学识。在朦朦胧胧中,教学,应从何开始呢?正如朱特所说,上一节课,你是不是还是先研究导入情境,教学过程是什么?对呀!一堂课的内容不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呈现吗?只有教学过程清晰了,那么教学成效不就也达到了吗?但我们的朱特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从教学目标着手来设计一节课的内容,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不得不让我感受到,我们的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的过程,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教学知识、情感的体验。但也不是说,不重视教学的结果,只是通过教学

    11-18
  • 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在以下环节可以做得更好!(1)在轴对称图形这个名称出示的时候,可以先介绍怎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再介绍完名称后,再介绍什么是对称轴,这样可能条理更清楚一些,学生在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也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对称轴。同时对于轴对称图形,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结合具体的图形,教师可以重复地问学生为什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这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在不断地辨析中,让学生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地认识。 (2)在试一试这个环节中,对于四个图形中的正五边形,它应该算是特

    04-05
  •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评课稿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再放手让学生人人操作体验。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形式丰富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有效地巩固了

    08-07
  • 关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研究课的思考
    关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研究课的思考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由曾有荣老师上镇级研究课:二年级数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评课时,有位老师说:在授新课时总有感觉不对劲的地方,但不知道从何说起?有些困惑。我也有感觉:设计的教学流程还可以,怎么上起来总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上不出精彩来。在评课交流时老师们都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看法,但我的头绪还在回荡在课堂中,没能收复。在午休时间里,静心思考问题出现在哪? 一、直接呈现课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