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5-06-29 15:36:05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
学校组织二(1)班学生去游乐园游玩。一到游乐园,老师打算把带的苹果装好分给大家,每袋装4个(图略)
1、每袋装4个,可以装满(   )袋,还多(   )个。

(1) 你会解决吗?
(2) 反馈:你是怎么解决的?
           列式:22&bide;4=( 5 )袋 ……(  2)个
二、新知学习。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分好苹果后,有22个比较勇敢的学生想要去划船,可是游乐园有规定,每条船最多坐4人,请你帮他们算算看至少要租几条船?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 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    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那我能不能坐1人、2人、3人?
      3.“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 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几个学生的作业纸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说说为什么要用22&bide;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同桌讨论下。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3、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
    老师打算去买几瓶水带上船。总共买了27瓶,但是每次老师最多拿8瓶,那我至少拿多少次才能拿完这些水呢?
有27 瓶矿泉水,老师每次最多能拿8瓶,至少要拿多少次才能拿完这些矿泉水?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拿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接下来我们准备上船了,但是又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你能帮忙解决一下吗?
4、有22元钱,租一条船需要4元,最多可以租几条船?

你会解决吗?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5、对比:
你发现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三、巩固学习。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谁是选择大王,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看到桌上的黄色卡纸了吗,有①号和②号,等等你选几号就举几号,不能反悔。
(一)选择大王

(1)一个盒子最多可以装5个球,17个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2)有17个△,每5个组成一朵 花,最多能组成几朵?

(3)17米的绳子,剪5米做一根跳绳,最多能做几根跳绳?

(4)用这种货车运送17吨货物,至少要运几次才能把货物全部运完?

看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选择大王,你们服不服?不服的话我们就继续来比好不好?

(二)聪明小博士。

1、有32块饼干。

(1)每盒最多装6块,可以装满几盒?

 

(2)每盒最多装6块,装完至少需要几盒?

 
2.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 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检测题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检测题

    一、 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共6分) 287= 324= 350+870= 355+38= 243= 819= 120+390= 7(5+3)= 729= 83-34= 2100-400= 6(568)= 二、 填空。(每空1分,共31分) 1. 一个四位数,最高位上是6,十位上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3. 3207是( )位数,读作( ),它的最高位是( )位,2在( )位上,表示( )个( )。

    07-21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认识教案

    第 2 课 时 总第( )课时 课 题: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2、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等。 教 学 过 程: 预设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活动效果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

    07-21
  • 数形结合 认识计数单位
    数形结合 认识计数单位

    二年级学习千以内数时不再以小棒为教具、学具了,教材选用小方块为教具、学具。1个小方块表示一,10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十,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方块合成一个正方体表示千。 与高年级老师交流时得知,高年级学生对二年级时的一个百的表象,即一片方块,一个千的表象即一个正方体,基本没有概念了。单元复习时,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想一个十的样子,很多学生在说一条,看来记得,再让学生想一个百的样子,有部分学生不支声了,我提醒一片,还是有学生想不出来,到一个千,十片一个正方体,学生就更没有数,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书,到书上

    02-12
  • 认识角教学思考与实践
    认识角教学思考与实践

    思考一:什么是角?很多老师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时,都会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角,追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角是尖尖的,两边滑滑的,摸上去有点疼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尖尖的是角的顶点,滑滑的、直直的是角的边。其实,这是错误的,角不是尖尖的,顶点也不是尖尖的,对角的概念老师要正确把握。角的静态定义: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是从图形形状来定义角,因此角的范围狭隘 。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角.旋转

    02-13
  • 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最近听了很多关于量与计量的课,收获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学识。在朦朦胧胧中,教学,应从何开始呢?正如朱特所说,上一节课,你是不是还是先研究导入情境,教学过程是什么?对呀!一堂课的内容不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呈现吗?只有教学过程清晰了,那么教学成效不就也达到了吗?但我们的朱特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从教学目标着手来设计一节课的内容,从教学目标上来审定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不得不让我感受到,我们的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的过程,教学中更加重视的是教学知识、情感的体验。但也不是说,不重视教学的结果,只是通过教学

    11-18
  • 《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线段;陌生是因为线段是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基于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米奇和唐老鸭遇到的问题从米

    09-20
  • 让学生明白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反思
    让学生明白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反思

    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题目,从题目中了解条件和问题,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善于认真的读题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不能正确的想出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之前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谁和谁一共有多少?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的题目,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解决,在这当中也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看到问题中有一共就用加法,看到问题中有比就用减法。 随着解决问题难度的逐步提升,我们现在出现了给出多个信息,

    06-26
  • 借助示意图解决问题
    借助示意图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上84页例5,题目主要是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座位数够不够坐的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先引导学生读题,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问题是:租这辆车能否坐得下? 分析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应先算出乘客的座位数,以及二(1)班总人数,再进行比较大小,如果班级人数比座位数多就不够坐,如果班级人数比座位数少就够坐。故重点是求客车的座位数。 在课堂活动中,给学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