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0-11-07 15:41:05

《二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导入

比较:手中的笔,长短?

      手中的纸涂色,哪张涂得快?

      没一个物体都有一个面,这个面有的大,有的小,

      默默自己的桌面,发现了什么? 

      默默练习本的面,发现了什么?笔盒的面比桌面小。

&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看图,比一比,什么的面大,什么的面小。

*黑板大,电视小  *……

看正方形和圆形的图,说说谁大谁小?*  正方形的面比圆形大,&还可以说什么?*圆形的面比正方形的面小。

&这些就是封闭图形   出示图

……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齐读: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一、揭示课题:板书:面积

二、比较面积大小

1、看看两种图形,用重叠方法比较大小。

2、再看看两个图形,比较大小。(重叠法比不出来)

3、出示操作要求,齐读要求,然后合作完成。

1)4人一个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图形,摆一摆,看哪个小组选择的图形能很快地把这两个长方形摆满,再比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如果遇到困难,相互之间可以帮忙。

教师巡视

4、学生展示比较结果:

1)*我用画小正方形的方法比较,这边十五个,这边十四个,所以这个大。

2)&你告诉大家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长方形  &这边是几个长方形?*七个  &这边是几个?*七个  &哪个大?*这边的

3)能不能用圆形来摆?

5、小结:刚才用了不同方法,能不能说用什么法最方面?*正方形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用正方形的摆法比较大小



6、再看这两个图形,哪个大?为什么?(用不一样大小的格子摆出来)看不出来。

7、引出第二个学习内容: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8、板书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9、找出课本中哪一个图形可以用平方米的单位来比较。

&是这个吗?*是  &赶快用尺子量一量

出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请看看,你手中的什么物体,边长接近1厘米

&请找找,生活中的哪些物体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骰子  *学习机的按键  *这个(笔盒上的按键)  &这里有一个(插座的开关按键),他的面积也是?*1平方厘米。



10、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单位来测量你的课桌,好不好测量?*不好测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单位,平方分米

&猜猜这张图的面积?*1平方分米  *2平方分米

&猜猜你手中的这张图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他的边长是?*10厘米

&也即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用你 的手掌试一试它的面积。

&估计你的课本的面积,*2平方分米   &有没有不同意见  *没有

&请用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多少?*2平方分米  

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量一量   &所以,它的面积是?*2平方分米

11、如果用这两个工具测量会议厅的面积,好不好测量?*不好  &所以我们要用更大的单位来测量。

&猜一猜,边长是1米的物体,面积是多少?*1平方米

&猜一猜这块布,边长是多少?*1米 

请上来量一量  *上来量

&这就是说,边长是一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1平方米

请估计,这块布面积是1平方米,可以站几个人?*4人  *5人

请上来试一试5人  6人  ……

数一数,到底多少?*  11  &还可以站一位   ……大约可以站多少人?*12人

12、猜一猜,生活中,哪一些物体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

*四张桌子   *黑板 

13、小结: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面积,还知道了面积的单位

测量橡皮擦,用什么单位?测量书桌?测量教室?

三、练习:

一)

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大约是6(   )

2、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6(   )

3、你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

4、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4()

5、汽车每小时行50()

6、小明的身高是145()

第一题……

第五题,第六题学生出错,教师提醒,帮助纠正。

二)我的数学日记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的椅子上……面积约1()的小手……面积约为1()的门牙……3()的床上,作者各种各样的古怪离奇的梦。

练习,之后齐读

三)小知识: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的面积不超过2.5厘米。学生齐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根据板书齐说)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好好使用它。

五、下课。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

    03-29
  • 二下数学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整理
    二下数学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整理

    一、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意义 1.先摆一摆,再计算。 (1)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还剩( )个。 103=□( )□( ) (2)7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72=□( )□( ) 2.说出每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7 5 = 3 2 25 7 = 3 4( )( )( )( )( )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1. 35里面最多有( )个8; 52里面最多有( )个8; 60里面最多有( )个9; 20里面最多有( )个6。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5<2

    06-04
  •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出除法和除法意义的。在教学时,由于上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平均分的过程,有了充分的亲身实践。因此,在分完某一物体时,叙述把什么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时,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困难了。像这样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很自然就引出了除法算式,除法算式和意义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接着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动手操作实际分的过程说明被除数、除数、商表示的意思。 由于把一个课时分成了两个课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上

    03-16
  •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评课稿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再放手让学生人人操作体验。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形式丰富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有效地巩固了

    08-07
  • 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如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就是简约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骤,主要是解决算得方便、准确。 如计算335-185时,就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335是由3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185是由1个百,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所以先把5个一减5个一得0个一,再把3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从百位上拿出一个百,就是10个十,10个十减

    09-16
  • 故事导入,有趣又激趣《9的乘法口诀》培训反思
    故事导入,有趣又激趣《9的乘法口诀》培训反思

    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尹璐,今天,我们培育站的王思坤、袁月阳两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同课异构《9的乘法口诀》。程琳、郭晓媛为我们贡献了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四位教师对于教材理解深刻,对课堂把控精准,为我们呈现了四节高品质的课堂。 今天我主要想说说《9的乘法口诀》这两节课。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之前

    12-26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学情分析不够深入,导致复习环节时间过长。 本节课是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先复习了前面学习的试商方法,复习环节要

    05-13
  •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发现口诀的规律。 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5.初步会背5的乘法口诀。 6.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情感. 7.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是不是掌握好?请看题目。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4+4+4+4+4=□□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