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 

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读后感

栏目: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4-06-22 14:49:26
文章:海风 分享

《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提起写论文,有很多老师都会像我这样搜刮肚肠、抓耳挠腮、不知所云。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则是即使有了米也不知道如何去做饭。没有素材、没有积累,必然写不出论文,所以我们必须从平时的教学、生活、阅读中获取各种知识、素材,只有积累储备了丰富的素材和知识,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论文。但也有很多老师有一大缸子米却不知道怎么办,该放哪个锅子,该煮多久,因此素材积累很多也并不代表就能写好论文了,我们还要学会对论文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学会运用已有的素材。

一、积累论文素材

我们总是会在写论文前挣扎,觉得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我们看了这么多书、上了那么多课、和孩子一起生活那么久,难道真的会没东西写吗?其实,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做个生活、阅读的有心人,就可以笔下生花,美文连连。

(一)论文素材的源泉——生活

论文的素材哪里来?本书就提到论文素材主要就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我们身在教学第一线,天天上课,天天与学生交往,只要做写作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捕捉,题材多的很。讨论或争论一个问题、听其他教师的课得到的一点启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材教法的一种见解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正应了那句老话“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论文写作的素材主要就来自于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二)论文素材的宝藏——资料

论文不是随笔,它需要很多理论基础,因此,平时利用各种途径多查阅搜集资料也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宝藏。多看各方面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当前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信息,从而确定选题,同时,我们的论文也离不开理论资料作为支撑。如果我们能做一个阅读的有心人,那相当于找到了论文写作的宝藏,绝不会为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而头疼了。

二、运用论文素材

(一)品味、提炼主题

我们有了很多素材,那要怎么运用呢?我们首先要确定论题,然后确定写作素材。通过论题的指向,我们大概可以从四个范围选择素材:从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中发现写作的素材;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中寻找写作素材;从学术争鸣的问题中选取写作的素材;从学科之间的交叉汇合处发掘写作的素材。

(二)联想、捕捉材料

占有大量素材不一定能写好论文,在确定写作素材时要注意三点:要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要学会提炼和学会迁移。我们要抓住自己教育教学时间中感受最深、体会深刻的材料来写,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撰写的论文或者经验总结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在提炼材料时,我们既要选择符合自己看法的材料,又要选与自己看法不同的材料,从而保证材料的客观性。在收集和提炼材料时,如果发现其他人写过了,那就要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表达方式进一步丰富别人的观点。还可以借用别人的文章中的有关离乱来论证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选择、组织素材

他人的研究成果会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多启发,有些观点会由其他作者的观点或概念推导出来。使用他人的观点,要以自己论文的中心思想和做些目的来衡量,看看有没有矛盾,放在什么位置比较恰当。对于他人的观点、材料要进行加工处理,而不能生吞活剥,把论文变成他人的论述或者复制品。他人的观点、材料,如果在自己的论文中没有恰当的地方可以组织进去,就应当坚决舍弃。

总之,积累素材贵在有心,运用素材贵在用心。我相信,只要对生活每处用心思考、用心体会并存进大脑,那写好论文一定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相关内容
  • 读后感:由《小孩与栗子》想到的
    读后感:由《小孩与栗子》想到的

    (刘熙岳) 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里边的《小孩与栗子》。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孩伸手抓瓶子里的栗子,他抓了一大把,手拿不出来了,他不想放弃一部分栗子,又想把手拿出来,就哇哇大哭,人们对他说:你少拿一点,手就会出来了。故事告诉我:一次不要贪多,人要知足。 读了这个寓言我不禁想起了我搬煤球的事:年前的一天,爷爷家进了批煤球,要把它们搬上四楼取暖。我自告奋勇地来到爷爷旁边,说我也要搬。爷爷看了看我劝告说:你人小力小

  • 读后感:《读懂课堂》里的儿童观
    读后感:《读懂课堂》里的儿童观

    发布者:袁静,人类社会总是由成人和儿童构成的,所以,理解儿童乃是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基本课题。然而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中,儿童并没有被当作儿童来看待。儿童没有发言权,儿童的声音是被忽视的。新课程标准提倡三个读懂即读懂学生、渎懂教材、读懂课堂其中读懂学生是最重要。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c.波利亚认为:学生想什么比老师讲什么重要千百倍。倾听儿童的声音这种诉求是支撑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讲叙了一位老本大匠把一块会说话的木头做成了一个提线木偶,取名为匹诺曹。匹诺曹从小就非常调皮、不爱学习,是个爱撒谎的孩子。他经不住不诱惑,总是被骗。爱玩例

  • 读后感作文:何以解忧,唯有读书800字
    读后感作文:何以解忧,唯有读书800字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郑好,古人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古时名酒杜康酒的魅力之大,喝之忘忧。古人的解忧方式是喝酒,而我也有独特的解忧方式,那就是读书。 读书的时候总能让我感到完全放松。每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壶茶,坐在阳台阳光最好的角落,放一首舒缓的纯音乐,与一本好书为伴。我喜欢钻进印度文豪泰戈尔的《飞鸟集》,与伟大的灵魂和优美的词句为伴;我喜欢溜进《简爱》,感受罗切斯特先生古怪和简爱那自强不息、自

  • 读后感1200字作文——再读《西游记》
    读后感1200字作文——再读《西游记》

    暑假我再次拜读了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 这次不同于以前阅读的简版,这次我读的是一百零一会的全版。文言文晦涩难懂,短短一章竟看了一个上午,看完后,心中油然而生对吴先生的无崇敬。 小时候读《西游记》,只觉得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憨厚朴实,唐僧木那死板。只觉得它只是一个打妖怪的普通神话故事而已,如今再次细品,才发现这本书的精妙真的无与伦比。 《西游记》书中内容涉猎广泛,既有社会人情冷暖,还有

  •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波克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他一件礼物。在那个时期,对于他们一家来说,买一本带有绘画插图的故事书是要不少钱的。波克开心极了,这是一个大惊喜,她捧着书左看右看,在屋子里欢快的奔跑,父母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寒冷的夜空下,那座破旧的屋子里温暖肆意。 波克把书当成了宝贝,时刻捧着,看见一张张美丽的插图,他已经沉迷于书中奇妙的世界,即使有很多字不认识,他还是不厌其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半年以后,书已经有些脏,封面上还有果酱打翻后留下的痕迹。那时,波克还因为这件事伤心了很久。 波克十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给了他第

  • 处处小心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处处小心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在这个月里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有的使我高兴,有的使有困惑. 就有一次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验证自己的独立代班的能力,在那天我曾对自己说过N遍的,安全第一,处处小心.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的。 第一是在早晨的户外活动,那天还正是巧了,我们班玩大型玩具,这使我心理很不安.我一个人怎么看呀,但我又不想让孩子失去这次机会,因为不是天天可以玩大型玩具的最后我还是决定,让他们去玩,规定游戏要求和游戏范围,但过一会儿小朋友越来越多,我就发现不能观察和观注到每一位孩子的行动,我就有外到里的,上到了大型玩具上观察时刻提醒幼

  • 处处有育人契机
    处处有育人契机

    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幼儿园 徐秀霞 我园为迎接市一类园复评,为此,我园对活动室内外墙壁进行了重新粉刷装饰,使我园的教育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这一天,我正在给室外墙壁上的装饰娃娃重新上色。几个孩子走到我身旁问我:老师,你在涂色吗?没等我说话,另一个孩子很肯定的说:不,老师是在给他换衣服呢,对吧,老师?我笑着说:你们说的都对,我是在用漂亮的颜色给小娃娃换衣服呢,你们看,他的衣服穿久了,旧了,脏了,已经不漂亮了,老师给他换了件新的,你们瞧,好看吗?好看,孩子们齐声说。看着孩子们的兴致很高,我接着给他们提了个问题:他

  • 处处留心,放手学生自主锻炼活动
    处处留心,放手学生自主锻炼活动

    针对前文发现的各种课间小问题,我觉得有必要积极开展、组织好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保证孩子更好地学习和与同学的交往,因此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处处留心,放手学生自主锻炼活动 (1)活动前,提高安全认识 课间,我们常常向孩子们提出建议:1.做好课前准备。2.上好厕所。3.喝水。4.文明休息。在老师看来,孩子如果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休息,看看课外书,和同伴聊聊天,那是多么喜闻乐见的场景!但是,作为低段班主任,要想看到这样的现象也是比较难的。因为孩子们还小,尽管从入学开始,我们都是试图让孩子养成这样良好的课间休息习惯

  • 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孤独倾向
    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孤独倾向

    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孤独倾向 有孤独倾向的孩子不利于他的成长,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走极端。 有些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玩时非常活跃,可是一到幼儿园就显得非常被动,好像反应很迟钝,注意力也不集中。这样的儿童被国际儿童心理组织称为孤独儿童,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受。 因此造成儿童孤独倾向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父母工作忙,孩子从小与祖父辈一起生活;还有的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于老师认为,有孤独倾向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很可能因为不会与人相处而变得离群索居,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