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阅读童话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认识世界

栏目: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时间:2020-05-10 20:10:43

《阅读童话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认识世界》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童话,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承载着让学生感悟语言之美、母语之魅的任务,童话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个美好的童话开启了孩子的童年,许许多多孩子喜欢阅读童话,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在童话故事里长大。阅读童话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善良与美好……

续写是从原文出发,遵循原文的思路,对原文做延伸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因此续写前必须做到熟读精思,将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精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怎样在童话阅读中指导学生续写呢?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三《我来编童话》为例,谈一谈我是如何通过开开心心阅读童话,引导学生快快乐乐习作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3”安排了这样一次习作——我来编童话。应该说,这个习作内容与本单元课文联系非常密切,体现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辅相成。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呈现了3组分别表示角色、时间、地点的词语,每组3个。为了激发学生创编童话的积极性和降低训练难度,我特意允许学生可以从各组词语中任意选择,甚至自己选择词组,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编写童话作文,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的确有难度。为了帮助孩子化解写作难度,我决定以童话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为借鉴,为学生提供编写童话作文的方法,以便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有质有量地完成本次作文。

片段一:初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小骆驼这个角色有哪些特点?

生认真读书后陆续举手发言:自卑。爱美。单纯。知错就改……

师:那么,小红马又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自以为是。不懂装懂。没有礼貌。嘲笑他人……

师总结:同学们的意见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以上就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我们编写童话故事也要像这篇课文一样精心设计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对小骆驼、小红马两个角色的分析,帮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童话角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和讨论中加深对人物鲜明形象的感知,并能设计好自己准备创编的童话形象来。)

片段二:大胆想象,设计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小骆驼由起初的自卑到后来的自豪,这中间经历了那些事情呢?请大家静心品读,用精炼的语言梳理出故事发展的脉络。

生:静思默想,边读书边圈画关键性词句。

师组织学生交流,并相机板书文章脉络:

河边“照镜子”(开心)——小红马嘲笑(委屈)——沙漠旅行(自豪)

师:同学们觉得哪些词语表现了小骆驼情感的变化?

生:开心   委屈    自豪

师:是呀,我们写作时也应这样,把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上述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童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提醒学生写作时要力求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借鉴了写作方法,真是一举多得啊!)

片段三:班级交流,完成童话习作

师:请同学们遵循《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思路,大胆奇思妙想,设计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

生:或闭目深思,或相互启发,或交头接耳……不一会儿便开始奋笔疾书。

在老师指导下班级交流开始了:

生1: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时,再次被小红马嘲笑,他带着小红马走向沙漠。行走在沙漠里,小红马险象环生,陷进沙子里险些拔不出来……

生2:小骆驼很委屈,偷偷溜进美容院做了整容手术。妈妈为了教育他,带他走进了沙漠……小骆驼后悔了。

这次续写为“习作3”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生们从《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借鉴到了写作方法,学会了童话人物形象要鲜明、故事情节要曲折等等。经常开展这样的续写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也使作文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在“习作3”训练中,不少学生抱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这些玩具中就有小红马和小骆驼,学生们学习借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的写作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作出来的童话内容超乎我的想象。

开展童话写作,在起步阶段我要求学生从仿写入手。为了防止内容大同小异和写作方法千篇一律,我借鉴了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闵华宣老师的教学方法,即“换一换”“加一加”“扩一扩”“减一减”……比如《续编<狐假虎威>》时,我们就采用了闵老师的教学方法:“换一换”,狐狸再次遇见老虎,它急中生智装作十分难受的样子,一边使劲儿咳嗽一边呻吟着,它告诉老虎自己患了新冠肺炎,央求老虎赶快将它吃掉。老虎闻听此言,赶紧捂住嘴巴逃之夭夭,狐狸再次脱离了危险;“加一加”,狐狸请来了自己的远房亲戚——足智多谋的老狼做帮手,它们共同对付老虎,演绎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扩一扩”,狐狸千辛万苦寻得一把催泪枪,它带着催泪枪四处寻找老虎复仇……经过一系列仿写训练,学生们学会了“仿”中求“创”、 “仿”中求“活”、“仿”中求“新”的本领,写作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崔峦先生提出:课内外阅读两手抓,一手抓课内教读,一手抓课外阅读。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教阅读、教习作也是崔先生倡导的。山西省教科院崔云宏教授也对习作表达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上好阅读课。他认为阅读是学生学习习作、学习表达最重要的素材和最重要的凭借,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习作。以上教学案例正好秉承了上述两位崔先生的理念,的确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 《母亲儿子》教材分析
    《母亲儿子》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析:这是一篇小说,以真实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发生在一对母子之间的感天动地的故事。文章先写满仓当兵时因公出事,牺牲前,孝顺的满仓请求战友不要告诉母亲,就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接着写战友们代替满仓给满仓娘写信,寄照片,满仓娘非常幸福。最后写满仓娘临终前,提出了和满仓几乎一样的要求,是为了不影响满仓干大事业。文章表达了人间伟大的亲情,体现了爱是可以感染和传递的。 全文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讲满仓告别母亲去当兵,满仓因公牺牲,临牺牲前编造了一个谎言。 第二段(第五至第九自然

    07-22
  •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

    07-22
  • 借助图片理解对秋雨的感受——《秋天的雨》主题反思
    借助图片理解对秋雨的感受——《秋天的雨》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色彩丰富,结构分明,层次清楚,课文是总分结构,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组成的优秀散文。读着此篇短文,真的让人感到作者视点的智慧,想象力的神奇和比喻用法的确切。学生读着这些词、句含蓄、优美的散文,似乎亲近了大自然,也是三年级学生对文学熏陶的绝好启蒙。 作者对秋雨的感受,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颜料、气味这些比喻虽然很神奇,可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疑难,先去找结合点,读读重点词、句并用图片展示,帮助解决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五彩缤纷的颜料 ,比作钥匙把金黄送给田野,把橙红送给

    07-22
  •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对学生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

    07-22
  • 营造氛围,激发写作之趣
    营造氛围,激发写作之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记得有一次作文,要求一次比赛。于是,在作文课之前,我班就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邀请体育老师作裁判,并组织其他班的学生来观战。就这样,一场激烈的比赛拉来了序幕。由于学生自己就是主角,所以感受尤为真切,激战的过程更是体验深刻。之后,我还将当时激动人心的一幕拍成照片,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展示。而此时此刻的学生,看到自己上了镜,乐开了花

    07-22
  •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

    《唯一的听众》教后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学生都没有问题。但对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深入领会,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本领,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领。 文中对老教授的眼神描写,共有三次,而且用词一样,都是平静地望。而这看似相似的三次平静所包含的意义肯定是不一样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找出这三次眼神描写的句子划下来,认真地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

    07-22
  •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建构朗读意象,逐层深入

    精致语文追求语文味、审美味,生本味。在阅读语文文字同时,要学生能体验形象,感受文字意蕴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在《望月》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建构朗读意象,引领学生深入文字包含的意境中,走近月夜的美好,受到情感的熏陶。 【案例】 《望月》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这幅画面,看看有哪些景物?(生自读第2小节后交流各自想象到的景物。) 生:我好象看到江里都是水在流动,月光照在水面上,亮闪闪的。 生:我看到有许多的树,在江的两岸,还有许多的芦苇随风摆动。 生:我看到天上有一轮

    07-22
  • 小学诗歌教学经验:诗歌重在“悟”
    小学诗歌教学经验:诗歌重在“悟”

    这是一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颂扬中华民族祖先智慧和勤劳的优美诗歌。全诗分别通过描写长城和运河两处景观,突出长城的宏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灵动。在具体描写方面,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长城比作巨龙,将运河比作绸带,形象生动。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积累,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切地了解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我出示了几幅长城和运河的图片,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两者的特点,从而让他们有一些感性化的认识。在图片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长城和巨龙、运河和绸带存在的相似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只有两种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才能作比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