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难点突破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9-03-22 14:38:06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难点突破》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文内容解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和反复的手法,以寻觅雷锋足迹为线索,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全诗一共有5个小节。第一、二小节写“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小溪娓娓地向我们讲述雷锋叔叔冒着蒙蒙细雨,在泥泞路上抱着迷路孩子送回家的事迹。第三、四小节写“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讲述雷锋叔叔踏着荆棘、流着汗滴背着年迈大娘的事迹。第五小节概括地写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两个“哪里”一头一尾,凝练概括,点明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雷锋叔叔本人一生中做了很多好事,“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另一层意思是指,生活中具有“雷锋精神”的“活雷锋”也和雷锋叔叔一样,“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诗中两个“瞧”字和一个语气词“啊”表达了大家找到“雷锋的足迹”的惊喜和感动,以及对“雷锋精神”的赞美。全诗语言简洁,结构相似,读来朗朗上口,诗歌的留白和跳跃,让学生有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泡泡语中的“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与课文第五小节呼应,意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人人都在学雷锋、做雷锋。鼓励学生也要做一个像雷锋叔叔一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插图是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图中的雷锋雕像头戴军帽,身着军装,面带微笑,挎包迈步,昂首前行,雕塑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雷锋朝气蓬勃、迈步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指导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教学难点:1.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四、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学词;学习诗歌1至2小节;写“锋、昨、冒、留”四个字。

  第二课时:字词巩固;学习诗歌3至5小节;体会“雷锋精神”,学做“小雷锋”;写“弯、背、洒、温、暖”五个字。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 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 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 复习巩固,背诵诗歌。

  ●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 总结全文,配乐朗读。

  ●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 课外拓展,实践延伸。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字形复杂,需要遵循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

  本课后鼻音的生字居多、除此之外,还有前鼻音、平翘舌的生字,学生不容易读好。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自主认读;其后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形声字猜读、形近字比较、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来识字。

  (1)认读后鼻音的生字

  第一组:曾 蒙 泞 荆 莹

  这些字强调注意后鼻音。其中“曾”除了读准后鼻音外还要注意读准平舌音。“蒙”的韵母是“eng”,不要读成“ong”。“泞”是形声字,“氵”是形旁,“宁”是声旁,可以组词“泥泞”。“蒙”和“莹”都是草字头的字。“莹”和“萤”字可以进行比较,他们读音相同,底部不同,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底部猜一猜:“莹”字可能和玉有关,而“萤”字和虫有关。

  (2)认读前鼻音的生字

  第二组:顺、瓣、献

  这些字强调注意前鼻音。其中“顺”字还要注意是翘舌音,避免读作平舌音 “瓣”字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式认读。“献”可以与同音字“现”通过组词,比较识字,如“贡献”、“出现”。
 (3)认读词语 第三组:蒙蒙 泥泞 年迈 晶莹 顺着 踏着 寻觅 需要 献出 荆棘 花瓣 曾经 在学生认读识记本课生字后,再用开火车、摘苹果、走迷宫、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第一组是形容词;第二组是动词;第三组是名词;第四组表示时间。

  (4)认读“的”字词语

  第四组:

  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蒙蒙的细雨

  晶莹的露珠 年迈的大娘 温暖的春风

  洒下的汗滴 路上的荆棘 雷锋的足迹

  本课中“的”字词语非常典型,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组词语的特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强调“的”字读得轻而短。

  2.写字教学

  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均为合体字,分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两类。教师可以集中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落实“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重点笔画,要注意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看结构

  首先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字的结构。其中,“锋、昨、洒、温、暖”5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冒、留、弯、背”4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

  看比例

  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锋、昨、洒、温、暖”5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本课中上下结构的4个字都是上宽下窄。其中“冒”、“弯”、“背”三个字的上面部分要写得宽而扁,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留”字下面的“田”略小于上面部分,整体要写得匀称。

  看重点笔画,注意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

  “锋、冒、留、温、暖”这五个字,需要教师在指导书写时提醒学生关注关键的笔画。教师要加强示范,重点指导写好笔画的穿插避让,把字写端正。

  “锋”字左边“钅”要和右边“夆”避让,“夆”上面横撇要穿插到左边的“钅”,“夆”下面第三横要略长。

  “冒”字的上面部分不是“日”,也不是“曰”,中间的一横不能与左右两边相连。

  “留”字前三笔的笔顺是:撇、竖提、点。第三笔“丶”要写对位置和方向,并注意和右边“丿”画的避让。

  “温”字右上部分的“日”要写得稍窄,下面的“皿”要写得稍宽,横要略长。“暖”字右边的“爰”要写得稍大,长撇要撇出去,支撑“日”的右下角,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学生写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继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反复句和问答句

  “朗读课文,能读出疑问的语气和问答的语气”是本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重点。全诗结构相似,先问后答,需要指导学生朗读。诗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要指导学生读出疑问和寻找的语气。朗读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结合语言环境,指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通过语速和语调的变化,指导读好疑问的语气。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读出真情实感。

  (1)指导读好反复句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在诗歌中分别出现了3次。诗题中“你在哪里”只出现了一次,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中“你在哪里”反复出现了两次,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反复句,读出呼唤和疑问的语气,表达大家寻找雷锋叔叔的急切心情。

  第一、 介绍背景,走近雷锋,指导学生读好诗题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个疑问句作为诗题,不仅作为全诗的主导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也表现了人们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呼唤。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雷锋相关故事,对雷锋的生平事迹有初步的了解,在指导学生读诗题时,学生能在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下,读出呼唤“雷锋叔叔”的语气,读出“你在哪里”的疑问语气,表现大家呼唤雷锋之深情、寻找雷锋之急切。

  第二、补充资料,了解雷锋,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个反复句在诗歌的第一、三小节各出现一次。教学第一小节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老师在语速和语调上的变化,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和诗题有什么不同?感受“你在哪里”在句中反复出现两次,表达了大家寻找雷锋叔叔的迫切心情。第一个“你在哪里”后边标的是逗号,朗读时声音低沉。第二个“你在哪里”后边标的是问号,朗读时,语气上扬,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

  为了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老师可以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告诉孩子:雷锋叔叔不仅是一个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人,他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的校外辅导员就是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噩耗。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会回来了吗?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结伴到处去寻找雷锋叔叔。资料的补充让学生知道大家急切寻找雷锋叔叔的原因,从内心深处发出更深情地呼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第三、语言描述,感情渲染,指导读好整个句子在不同小节中的反复。 教学第三小节中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因为有了第一小节朗读指导,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读出大家呼唤雷锋叔叔的语气以及寻找雷锋叔叔的疑问的语气。接着老师用语言描述:“雷锋叔叔一生做过无数件好事,许多地方都应该留有他的足迹,大家是多么希望能够快点找到雷锋叔叔的足迹呀!”引导学生感受此句在诗歌中第三次出现,表现了大家寻找雷锋叔叔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朗读时较第一个小节,语气应该更加强烈,语速更快。

  (2)指导读好问答句

  诗歌第一、三小节以问句结尾,第二、四小节为答句。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问句要读出探寻的语气,表达大家呼唤雷锋叔叔、寻找雷锋叔叔的急切心情,答句要读得肯定有力,表达大家找到“雷锋的足迹”后的喜悦之情,非常激动。因此,读小溪和小路说的话时,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通过借助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来提升朗读的效果。
如:读“瞧”时,语气要上扬,停顿稍长,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或者借助惊奇的神态来朗读;读“瞧”后面的语句时,教师要渲染情境,“就是”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让雷锋的事迹深入学生心中,感受到大家找到“雷锋的足迹”后的喜悦和感动,朗读时更要表现出对雷锋叔叔的赞美之意。朗读问答句时,可采用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朗读方式,读出区别,读出感情,读出节奏,在读中感知诗歌有问有答的语气。

  (3)理解“雷锋精神”,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一句中的“四处寻觅”要指导学生读出大家到处寻找的语气,朗读时语气上扬,语调延长,表现大家去了很多地方寻找雷锋,此外还可以通过做动作表现大家四处寻找。“啊,终于找到了——”一句要读出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了雷锋叔叔的喜悦和激动之情,破折号在这里起解释说明之意,因此读的时候要稍作停顿,为读好下一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做好铺垫。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雷锋叔叔”不仅仅指雷锋叔叔本人,还指生活中具有像雷锋叔叔一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活雷锋”。朗读时,要突出两个“哪里”,表现出“雷锋精神”无处不在,最后一句“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朗读时语速要稍微慢一点,表达对雷锋以及身边的“活雷锋”的赞美之情。
4.朗读诗句,想象画面,讲述雷锋事迹,体会“雷锋精神”。“读句子,想画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句子,想画面”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语句描写的画面,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本文诗歌第二、四小节分别向我们讲述了雷锋冒着蒙蒙细雨,在泥泞路上抱着迷路孩子送回家的事迹,以及雷锋踏着荆棘,流着汗滴背着年迈大娘的事迹。
这两个小节的描写很有画面感,鲜活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相得益彰,表现了雷锋叔叔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这两个小节围绕诗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并且为学习第五小节,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做了铺垫。诗歌第二、四、五小节是本课的重点段落,“读句子,想画面,讲述雷锋的事迹”、“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猜测关键词语的意思,想象画面。

  诗歌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结构相似,语句基本相同,在指导学生理解“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后,说一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怎样的小路?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长长的”和“弯弯的”,体会ABB式词语形容程度较高,表达语气强烈的特点,想象着大家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去寻找“雷锋的足迹”的画面,体会虽然寻找的过程不容易,但大家也一定要找到雷锋叔叔的决心,并读出感情。

  “蒙蒙的细雨”和“泥泞路的脚窝”,教师可以配上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者根据偏旁猜意思等方法猜测“蒙蒙”、“泥泞”和“脚窝”的意思,想象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下行走的画面:天空下着绵绵细雨,小溪边的小路上,坑坑洼洼,湿滑不平,泥泞不堪,雷锋叔叔就是这样深一脚,浅一脚,抱着迷路的小孩艰难地行走,路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脚窝。

  “年迈”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意思。

  “荆棘”一词,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让学生想象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行走时十分艰难、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很容易被荆棘划伤的画面。

  “晶莹”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根据“晶”和“莹”字猜测词语的意思,知道“晶莹”指物体透亮,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晶莹的(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寻觅”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换近义词的方法猜测其意思。环节二,朗读句子,想象画面,讲述雷锋事迹。在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想象雷锋叔叔帮助他人的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雷锋叔叔的事迹。

  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是怎样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地行走呢?教师可以适当点拨:雷锋叔叔是怎样“抱”着这个“迷路的孩子”,他还会对这个迷路的孩子说些什么?你从“抱”字中体会到了什么?当时的环境如何呢?在送孩子回家的路上,他们还会遇到谁?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形:雷锋叔叔紧紧地抱着迷路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淋雨,甚至用自己的外套裹着孩子……让学生用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在引导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想一想:雷锋叔叔与这个孩子素不相识,他为什么还要送这个迷路的小孩回家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锋叔叔“心中有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如何在荆棘丛生的小路上行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的大娘”当时恶劣的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背”和“走”的动作,说一说雷锋叔叔是怎样“背”的,怎样“走”的,怎样说的?体会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荆棘丛生的小路上是多么地不容易,背一直弓着,汗水一直淌着……并用“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的句式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环节三,补充资料,拓展想象,体会“雷锋精神”。

  在学习了诗歌1至4小节后,结合诗歌最后一节“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雷锋的故事说一说,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大家还在哪里寻找到了“雷锋的足迹”?引导学生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第一层含义是指雷锋叔叔一生中做了很多好事,帮助过许多人。再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知道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就叫做“雷锋精神”,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就叫他“活雷锋”。
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泡泡语,抓住两个“哪里”,继续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我们还在什么地方遇见了“活雷锋”?他们在帮助谁?怎么帮助的?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活雷锋”。通过拓展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第二层含义指“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身边的 “活雷锋”无处不在,我们也要学雷锋、做“雷锋”。
推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质监试卷(期中评估)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质监试卷(期中评估)

    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评估试卷 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16分) k zhuō jīng xǐng y ln shn xiān ( ) ( ) ( ) ( ) m fēng b dio yu yǒng guān ch ( ) ( ) ( ) ( ) 二、组词。(12分) 峰( ) 咏( ) 轮( ) 锋( ) 泳( ) 枪( ) 仑( ) 提( ) 医( ) 仓( ) 题( ) 匠( )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打。(8分) 弹奏(tn dn) 薄雾(bo b) 音乐(yu l) 暖和(luǎn n

    07-21
  • 《乡下孩子》教学随笔
    《乡下孩子》教学随笔

    《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词句优美,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幸福愉快的劳动生活等情景。 本课的教学在于通过朗读来感悟乡下孩子生活和劳动的幸福,快乐、有趣,并进行想象说话训练。比如在教学第一小节中,让学生明白欢唱的黄鹂是比喻孩子的活泼快乐,盛开的野菊是比喻孩子漂亮可爱。然后用朗读体会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在教学第二小节时,通过范读,然后在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想想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欢快游戏的情景,以及乡下孩子会编怎样的故事呢?让学生大胆想象你们也是乡下孩子

    07-22
  • 人教版二年级课文《泉水》评课有感
    人教版二年级课文《泉水》评课有感

    笔尖在本上疾速地划过,留下了风卷杂草般的字迹。偶尔抬一下头,侧目,只是怕错过了,只是想更清晰地捕捉那些言语。犹如,从石缝中冲出来的泉水,它们在我的心头流过,唱响轻快的乐曲:丁冬,丁冬 那一刻,程老师就坐在我的斜侧方,对下午的两节课进行点评。 (一) 人教版二年级的课文《泉水》,授课教师F制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识写字、朗读重点段落、仿写积累。从量上来说是适中的。但当下课铃响起时,任务却没有完成。 出问题了,是什么原因? 我想,所有听课的老师和我一样都在反思课堂。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修改、调整?是清楚一小

    07-22
  •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巩固9个生字,会写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1、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齐读。2、回顾课文。上节课上,我们知道了李丽他们班正在上美术课,让我们再回到那一节美术课上去吧,一齐来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引:李丽没有了绿铅笔,于是向林园园借,但是林园园舍不得借。今天我们来读读想想,到底哪些地方看出园园舍不得借。先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看出她舍不得借笔。 2、学生读。 3、交

    07-22
  • 有效引领,生成课堂精彩——二年级案例《蜗牛的奖杯》
    有效引领,生成课堂精彩——二年级案例《蜗牛的奖杯》

    生本,就是生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站在生本的立场,我们该如何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出课堂精彩,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 一、导而弗牵,立足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细致化、细节化地引发学生的精彩。教师的引导要隐而不露,注重可发展性。 案例:二年级《蜗牛的奖杯》一课第二自然段: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 片段1: 师:遥遥领先是什么意

    03-09
  • 有效利用媒体 成就精彩课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教学反思
    有效利用媒体 成就精彩课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声、像、图、文等资料,创设生动形象、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试以《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教学为例,简单谈谈有效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 1. 丰富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美丽的丹顶鹤生活在黄海之滨,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非常熟悉。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我在课上合理利用多媒体

    03-11
  • 字词学习有妙招第一单元反思
    字词学习有妙招第一单元反思

    字词的学习对低段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二年级和一年级相比,二年级现在的字词在量和质上都有了飞跃。字词的认识是学习课文的基

    10-12
  • 《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一文以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 本课是第一课时,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读上,读课文,读词语,读长句、难句。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读课文后,和学生进行交流,其间,相机出示文中相关的生字词,把词语的认读与理解相结合,既自然又不单调。而让学生谈谈孔繁森,则初步感知了课文,大体知道了孔繁森其人其事,潜移默化中,学生对孔繁森的崇敬和佩服之情在内心深处已悄然而生。 接着我找出了文中四句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