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说课材料

栏目: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4-07-22 08:48:48
文章:眼泪里的鱼 分享

《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说课材料》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在教学时,我们应带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那么,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

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惟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会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教学本课时,我意在营造三个儿子前后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二、说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9个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说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在课前利用1—2分钟时间,播放儿童歌曲《我的好妈妈》。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子孝母爱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触摸到本课的主题。对于这首歌,孩子们都已经耳熟能详,相信在播放的过程中,有不少孩子会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出声。

2、引题

“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呢?”

这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人物之一——妈妈,顺接学生的答,导出课题:

是呀,歌曲中的孩子多么疼爱自己的妈妈呀!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咱们来学习课文(点课题)学生接读 三个儿子

3、初读课文,学生自学

一个简单的激趣试问题“想知道这三个儿子都是怎样的孩子吗?”(像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不用给孩子们回答的时间,因为学生的集体回答,答案肯定就是:想。)后,直接进入下一主题“那么,咱们就去读读课文吧!”

  在自学课文前,自学要求是相当重要的,我习惯于将自学要求定的相对详细些,并板书于黑板上,让学生边看边自学,有依据而自学,有目的而自学。充分利用好自学的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的习惯。学生进入自学状态,也是学生容易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时机,此时,教师应与学生产生积极的联络,教师巡回于学生间,或纠正学生读书姿势,或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提出问题与学生个别交流等。

1、检查自学

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闯关游戏,以激发学生认字、识字的热情。在闯关的过程中,相机解决个别难读字、难写字。以分段读课文的方式检查朗读,在无形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清理课文的脉络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恭喜同学们顺利过关,不过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孩子好胜、不服输的天性,被“考考你”三个字挑起。你会惊奇地发现,小手放得更整齐了,背挺得更直了,眼睛里能看到闪亮的光芒了,刚才读字、读词、读课文而产生的疲惫似乎也没了,一副全身戒备,准备迎战的状态。

“读了课文,妈妈们说,自己的儿子是怎样的儿子呢?”

学生们可能会说聪明的儿子,力气大的儿子等,不管是何种答案,都应该把学生导入文本。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我利用这样一个问题,回到文本的解读。并用“读了课文,妈妈们说,自己的儿子是怎样的儿子呢?”这个大问题,统领1—6段的学习。引导学生找出三个妈妈的话,并通过读妈妈的话,体会前两位妈妈自豪地夸耀自己的儿子,第三位妈妈却只说自己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再读妈妈的话,体会前两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和“有好嗓子”,第三个儿子“很普通、没本事”。

“如果你是在旁边的那位老爷爷,听了妈妈们各自的话,你会喜欢哪几个孩子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与后面形成对比,让学生加深印象,有所震动,刻意而为的铺垫。学生们的回答,可想而知。“是呀,这么聪明、能干、有力气、又有才华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呢!”我用这样一句简短的话为1—6段的学习作了小结,孩子们更因此而对“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和“有好嗓子”的儿子留下了好印象。

3、学习7—10段

对于“一桶水”的解读,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是重点之一。为了让孩子们能更深刻,更真实地体会一桶水的“重”,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1)看插图,观察图中水桶大,装得满。(2)实际操作,拎一桶水。看图,读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拎着水桶再读,这时孩子们拎着吃力,读着自然也吃力。

接着马上出示句子: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你们读读妈妈们拎得多吃力呀!指名学生读,说感受。“你从哪儿读出妈妈吃力了呀?”

在反复读、悟中感受妈妈的累,让学生想象,妈妈“走走停停”停下来后可能会做的动作。停下来喘口气,捏捏发“痛”的胳膊,捶捶“酸”得快直不起来的腰,再一次让学生读“一桶水可重啦!”这句话,体会妈妈的辛苦!让学生们试着拎一桶水走一段路,学学妈妈的动作,再次体会妈妈的辛苦。
相关内容
  •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

    1、语文学科教学计划模板一、学情分析:我班有51个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1、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

  • 二年级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二年级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1、二年级老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范文在这学期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品尝酸甜苦辣,一起体会喜怒哀乐,丰富学生的经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相处,我早上早早到教室,辅导学生晨读,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区,倾

  • 语文教研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语文教研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1、语文教研员个人工作述职报告20____年9月,我荣幸地被镇教研室聘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在各位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一、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了充实

  •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及反思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对于方位有一定的概念和认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四个方位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而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1、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根据XX市语文工作计划和我区第二学期工作要点,本学期我校的小语教研将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常规为规范,确立“立足课堂抓质量,加强

  •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1、二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一、学生分析通过经过一年时间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活动,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基本兴趣爱好和身体特点,从刚刚入学进校什么都不懂的新生,通过一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的基本队列队形以及掌

  • 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数量之间的关系反思
    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数量之间的关系反思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多少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因为是求两数相差多少,所以要用减法。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中,教学到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观察比较,学生较容易的发现类似于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这样的句型,原本一年级时出现在问题中,而现在却变成了题目中已知的条件,而原本已知的的小华做得朵数,变成了未知的问题。 在探索环节,利用手中的11个圆片表示小英做得朵数,让学生根据条件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摆出小华做得朵数,学生比较自然想到:先要摆出和小英一样多的11朵

  • 二年级学年教学计划范文
    二年级学年教学计划范文

    1、二年级学年教学计划范文一、教材目标及要求: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运用,难点是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运用。2、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

    1、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一年来,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在工作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