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麋鹿》教学反思

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15-12-15 19:49:49

《文本解读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麋鹿》教学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麋鹿》是六年级的一篇说明文,纵观小学语文教材,说明文这种文体在教材中的占有量是屈指可数的。但也因为说明文是应用文中的一种,与其他体裁的文章相比,数量上的“不少”也使得它在小学语文教学材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这种体裁的文章从“精髓”上来讲无外乎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内容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简洁性、明了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等。但是如果所有的说明文的教学都只围绕这几点来讲,却又会限入“无限死循环”中,也就是说明文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当然,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唯有将视觉转向寻找不同的说明文之间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教学,才能让孩子在六年级学得的说明文区别于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并且能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有所提升。但有所有的这些所谓学生能学到与以前的说明文不一样的东西,并且有所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的程度与角度。

一、教师文本解读的角度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广度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局限于一个地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广度自然得不好扩展。就像开头说的,对于说明文的教学,无论是哪一篇,教师首先想到的是要结合说明文的对象与内容来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以及抓住语言的基本特点。诚然,《麋鹿》作为一篇说明文,分别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来说明事物,同时,对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讲述也通过抓住表示时间的点来突出说明文语言的简明特征。我想,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这篇说明文的方向是对的,但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教学思路并没有突破说明文的“个性”,即将这篇说明文安排在六年级教材中的突出目的。

    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突破这些“常规”,很明显,学生的思维广度是有限的。

二、教师文本解读的程度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深度

    要找出这篇说明文与其它说明文不一样且能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有所提升的关键因素便是教师对这篇说明文的文本的深度解读。仔细与其他说明文比较,发现这篇说明文不同于其他说明文的地方有两处:一般情况下,说明文只为了将所描述的事物用语言表达清楚,传达给读者相应的知识就够了,《麋鹿》作为一篇说明文,只需要将麋鹿有怎样奇特的外形特征与怎样传奇的经历告知读者就可以了。但是不同的是,这篇说明文在表述麋鹿传奇经历的同时,却在字里行间流露作者的情感,例如“早在3000多年前”,作者却偏偏要加上一个“早”字,去掉也完全不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可见“早”字包含了作者的深深自豪感。诸如这样的词语到处可见,用心读,便可带领学生发现更多。再者,文本开篇的一段对麋鹿生活场面的捕捉,也可有可无,可作者却加了上去,仔细品读,却发现这样的开头作为说明文的开头,不免多了几分趣味性。这是与其它说明文的开头不一样,但却能让学生抓住写法的一个“生长点”。

    总之,在走进教室之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最起码要高于学生一到两个点,这样你的课堂才会更有广度与深度。
推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一课一得,游刃于厚薄之间——《军神》评课稿
    一课一得,游刃于厚薄之间——《军神》评课稿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刘伯承年轻时有一次眼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意志顽强的钢铁意志。牛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一开始就紧扣故事展开,让学生根据提示的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来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有积极作用。在精读课文时,主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感知人物精神。下面具体谈三点: 一、整体默读,感知人物 在对比了沃克医生对待刘伯承前后态度的不同之后,牛老师让学生默读第2、3、4自然段,圈出关键词,思考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刘伯承?学生交流手术

    05-20
  •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2016年上学期《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谈话: 聊聊昆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请大家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出示预习单,小组交流 师:接下来啊,王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有没有做到位。拿出预习单,和同桌交流。(二)根据预习

    01-03
  • 《观书有感》教学案例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自身基于读书的心得体会而作的一首诗 。在诗中,作者借半亩方塘里的水之所以清澈明净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暗喻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朱熹的《观书有感》借物明道、借景喻理, 因此,本课教学除了注意古诗教学的一般要

    02-12
  •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让花朵在寻梦中绽放——《一棵小桃树》教学简案

    唐小平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3、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学习小桃树为梦想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初步具备直面风雨的勇气和正视生命挫折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小桃树历经的磨难和我成长过程的关系,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明暗线并行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

    05-15
  • 统编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统编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说明:1.根据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的规定,粗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条理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等目标,课文的阅读教学一般都需要进行学习训练的。但是根据编制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如果每篇课文都要编制的相同的教学目标,为避免重复啰嗦,或用上位目标叙述,一般可不叙写出来。故这些目标没有在课文教学目标中呈现出来了(同样也不在语文要素中呈现出来),但不等于不进行这些学习训练,例如《草原》《穷人》

    08-22
  •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薛晨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薛晨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题目是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一篇半命题习作,与以往全命题记事习作不同的是,本次习作给予学生补充题目的自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链接生活中的

    12-28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教学设计

    一、课文(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习作,本次习作学写倡议书由单元主题生发开来,习作内容可以围绕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写,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提出建议,使环保意识扎根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自己关心的其他向题写,是一次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实用性练习。 本次习作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明确习作内容。教材以号召同学节约用水等想法为例,点明倡议书的适用范围:当自己有了一

    02-09
  • 海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侧记
    海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侧记

    海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3月23日下午的专题报告在大家的期待中,在会长、特级教师邢益宝校长的隆重介绍中拉开了帷幕。 余映潮这个名字,相信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不陌生。对这位打通小学、中学语文的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题式、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的前辈,我是敬仰加好奇。巧的是,我前段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