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无处不在

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18-12-31 16:22:52

《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无处不在》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发现,一道练习题也有另一片天地。最近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有一题是观察、比较写出类似的算式:

963-369=549         853-358=495       753-357=396

594+495=1089;       495+594=1089 ;      396+693=1089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写数计算,并质疑是不是所有的三位数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哪些数不能?学生在反复的动手计算中寻求答案。有学生首先发现100不行,接着发现类似 101 、 202 、 111 、 222 、 201 、 302、 403 也不行。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三位数的特点,用字母 A 、 B 、 C 、 a 、 b 、 c 分别表示个、十、百位上的数,题目类型就是: ABC-CBA=abc  abc+cba=1089 ;让学生分析 A 和 C 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发现 A 不能等于 C 、 A-C=1 也不行,于是引导学生得出

A-C> 1 。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在教师的故意引导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领会数学思想。
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容忽视

    今天复习认识几时几分,有一道练习题是6时  55  分的钟面,有几个同学写成  7  时  55  分,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说判断几时几分的方法:先看时针走过了几,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判断是多少分。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说,判断几分大家都会,只是判断几时错了,如果先写几分,再写几时会容易写。比如,  6  时  55  分的钟面,先看分针指着  11  ,先写下  55  分,再看时针是写  6  还是写  7  呢?如果是  7  时  55  分,时针一定超过  7时许多,这样就只能写  6  时  55  分了!学生的回答,我思索了一下,感觉不错。学生先写几时再写几分,容易写完就  ok  了,缺少了应有的思考,错也就错了。如果先写出几分,再看几时,可以有一个判断思考的依据和过程。而我的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案有序照搬,学生的回答让我有了新的思考。接下来,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引导用刚才学生的方法填写时间,还真的有效果,可能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影响学生。
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 2013年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2013年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评估试卷 分数: 一、 我来填一填。(22分) 1、10个十是( ),一千是10个( ),10个一是( )。 2、4075里面有( )个千,( )个十,( )个一。 3、由5个千,6个百,3个一组成的数是( )。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 )个直角。 5、最小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 6、4270 = ( )+( )+( ) 7、386 + 212 ( ) 598 206 ( ) 8、按规律填 1、20、2、18、3、16、4、( )、( ) 9、在 里填上><或

    07-21
  • 概念解构:联系儿童生活经验(二下《认识平行四边》)
    概念解构:联系儿童生活经验(二下《认识平行四边》)

    儿童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来源与课堂学习,很多是来源与生活中的积累。比如图形的学习,如果只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去解构,对学生的测量就不一定完全准确。 只从数学知识的出发的核心概念网络(二下《认识平行四边》) 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基础是长方形,因此它的概念解构要与长方形相联系,长方形有着三种变式或特殊形式(位置的变化,无垂直或水平边;邻边差异极大;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形成类似变式或特殊形式。不管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水平垂直方向的,是学生表象积累最为丰富的,比较容易判断,在对边和邻边的位置与长短发生

    02-08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

    03-29
  • 在层层积累中建构数单位 ——《认识千以内数》教学实录
    在层层积累中建构数单位 ——《认识千以内数》教学实录

    一、估算导入(1)师出示图片引导:一个班大约40人, 2个班大约多少人? 生:80人。师:80比100?生:80比100小20。师:一个年级3个班呢?你感觉比100? 生:120人,比100多。 (2)师:是啊,今天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 初步感受不同的计数单位 师: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个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在百位上画1颗算珠表示1个百。 师:请你再在计数器上添一颗算珠,现在表示多少?在计数器上画算珠表示该数。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实物展示学生想法。呈现顺序:A添在个位上

    04-10
  • 注重探究过程,放手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二上P78)》教学反思
    注重探究过程,放手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二上P78)》教学反思

    涂美娣 本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调查学情分析发现,学生通过表内乘法(一)、(二)以及乘加乘减、加法与乘法的比较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已经很到位。在此基础上进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更为明确。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05-13
  •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生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以及怎样平均分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出除法和除法意义的。在教学时,由于上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平均分的过程,有了充分的亲身实践。因此,在分完某一物体时,叙述把什么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时,学生已经没有多大的困难了。像这样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来做呢?很自然就引出了除法算式,除法算式和意义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接着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并结合动手操作实际分的过程说明被除数、除数、商表示的意思。 由于把一个课时分成了两个课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上

    03-16
  •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一向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以此掌握解题的方法。 比如在本学期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中,有这样一课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课内容在上完之后,很有可能给学生这样的错觉:看见条件中有多这个字,就用加法,看见少这个字就用减法,在课堂中,我们也确实看到学生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觉,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利用多种手段,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一步:在书本的例题中,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提出了

    03-24
  • 《9的乘法口诀》同课异构听课有感
    《9的乘法口诀》同课异构听课有感

    瓦窑镇双庙小学 王倩,2018年12月17日,我们第三批乡村数学骨干教师第九次活动在城东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同课异构,其中王思坤老师和袁月阳老师执教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程琳和郭晓媛两位老师执教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位老师都是在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的,他们精心的设计课件,而且都有教学内容丰富、环节紧凑、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的优点。每位老师的课都很成功。由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