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4-07-22 09:48:00
文章:眼泪里的鱼 分享

《追本溯源,走向成功——《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这个假期读了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一书,结合班级中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权负责,注重效果

霍特先生在《修订版序》中提到:研究人员在美国东北部只找到了55所“好学校”,即在这些学校真正做到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任何年级都能和来自中产或富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并顺利升级。”

那么好学校有何共同的关键点呢,霍特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了“好学校”的两条共同标准:“1.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学校不会责备他们,也不会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态度、神经系统或别的因素。这些学校不会辩解。他们对好的、不好的结果全权负责。2.正在使用的教法没有效果时,他们会立即停止。他们放弃某种教法,而不会放弃学生。”

由此想到了最近重点高校新生报到时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与20年前相比大幅下降的新闻报道和一位从教十五年的中学老师最近引起大热的帖子“寒门难再出贵子”。我相信这个问题在美国东北部那55所“好学校”中绝不会存在,因为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并且当有学生因家庭、背景

成长环境等因素掉队时,他们不指责学生冷静地接受一切不好的结果并及时放弃不正确的教法,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才是真正的一个都不能少啊!

同时又想到了我们学校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为新太仓人,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本地孩子自是不能相提并论,更不用说本地学生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看了霍特先生20年后为《孩子为何失败》再次出版时重写的序言,我想说:我们与其无奈或抱怨我们的家长忙于打工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不如镇静一点接受这个不算好的结果,停止那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正确的方法,不放弃一个学生,相信学生总会迎头赶上。

那么,如何寻找到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呢?我认为还是应当从孩子本身入手,只有了解了孩子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二、仔细观察,恢复本真

霍特先生在书中提到“你不能只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的表现来评定他们,你必须暗地多方面观察他们,否则你根本无法真正了解他们。一个老师所能顾及的,应该在于他是否真正努力教学,而不是让每个学生保持安静,或认真听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就像手持照明灯瑀行于夜森林的人一样。他的照明灯照到哪里,被照到的生物就马上警觉他的侵进,于是便失去了在黑暗中那种活跃自如的动作。因此,他在照明灯下所看到的情形,并非是原来的面目,而是早已经被调整过的行为。换句话说,只要他提着照明灯走路,他就永远无法看到森林里夜晚的真正景况。”

为什么我们经常抱怨同一班学生,在不同老师的课上有不同的表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各个老师个人风采以及学科特点决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某些老师看到的是照明灯下的夜晚景象,而另一些老师看到的才是森林夜晚的真正景色。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在《凯撒与埃及艳后》中提到的:凯撒允许仆人随便说自己想说的话。凯撒告诉埃及艳后:“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本性。”我们要做的也就是了解学生的本质,因材施教。我们在努力创设轻松、有趣的气氛之后的重大任务就是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行为,应该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最大程度的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的自由,然后观察他们的行为。绝大多数老师都要求学生在课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保持安静,但是霍特却发明了著名的“Q”原则,允许小声说话用小“q”,问题讨论到此为止或者需要保持安静时用大“Q”,虽然也有学生试图挑战这个原则,但学生很快认识到只有在他们所有人都愿意遵守的前提下原则才会有效,否则你就只能和其他班级一样,失去自由讨论的机会。其实,萧伯纳和霍特先生都涉及到了一句我们常说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阅读困难的学生因为对马感兴趣,霍特先生从她和其他同学的谈话中了解到了这一点,送了一本《玉女神驹》给她,结果这个女孩因为喜欢这本书而下定决心克服自己在阅读方面碰到的困难,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说服力呢?

三、克服恐惧,重塑自我

学生之所以会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失败存有恐惧感,与其说霍特先生送书的那个女孩是个阅读困难生,不如说她对自己无法学会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耻辱存在恐惧感。霍特先生最初认为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差异仅止于解题技巧的微小不同,但后来他逐渐明白小孩子若过于强烈地感受到失败的恐惧和压力,他们将会产生特殊的思考和行为,甚至该变原来的信心和意念。

很多老师都碰到过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学生却沉默以对的情况,大多数老师在排除了不专心听讲之后会认为自己的问题存在难度或指向性不明确,于是一再为这个学生降低难度,事实上结局仍然可能是这个学生的沉默和其他学生的不耐烦。霍特先生认为这类学生根本不在思考问题,“把自己伪装得不才、无能,不但可以降低别人对你的期望和要求;也能降低你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如果你准备失败,那么你一定不会失望。有一句俗话说:‘如果你睡在地板上,你一定没有机会从床上摔下来。’”

我们也和霍特先生一样对那些“最早交卷却又错误最多、分数最低的学生存在困惑。”虽然我们和霍特先生一样提醒学生利用多余的时间多检查几遍,不急于交卷。事实上学生一旦交卷,他们对不及格的恐惧要比再次检查时的恐惧要小得多,如何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重塑自我呢?

以克服提问恐惧来说,首先必须确立某些问题比其它问题更有效用的概念,霍特先生在书中提到了有效用问题的特点“当他提出一个问题以后,他能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得一些启示,以使他对下一个问题有基本的概念。因此,他的每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线索。这是一种灵巧微妙的艺术。”所以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老师已不能停留于让学生主动提问,关键在于让学生提出有效用的问题,即能让提问者从中获得启示,以利于自身的提升。学生从中获得的思维的发散性训练是最为宝贵的,当然他也顺带克服了恐惧,事实上我认为克服恐惧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正视它,积极思考解决之道。

失败是成功之母,明白了《孩子如何失败》,才会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克服失败,追本溯源,走向成功。
相关内容
  • 读后感:由《小孩与栗子》想到的
    读后感:由《小孩与栗子》想到的

    (刘熙岳) 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里边的《小孩与栗子》。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孩伸手抓瓶子里的栗子,他抓了一大把,手拿不出来了,他不想放弃一部分栗子,又想把手拿出来,就哇哇大哭,人们对他说:你少拿一点,手就会出来了。故事告诉我:一次不要贪多,人要知足。 读了这个寓言我不禁想起了我搬煤球的事:年前的一天,爷爷家进了批煤球,要把它们搬上四楼取暖。我自告奋勇地来到爷爷旁边,说我也要搬。爷爷看了看我劝告说:你人小力小

  • 读后感:《读懂课堂》里的儿童观
    读后感:《读懂课堂》里的儿童观

    发布者:袁静,人类社会总是由成人和儿童构成的,所以,理解儿童乃是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基本课题。然而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中,儿童并没有被当作儿童来看待。儿童没有发言权,儿童的声音是被忽视的。新课程标准提倡三个读懂即读懂学生、渎懂教材、读懂课堂其中读懂学生是最重要。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c.波利亚认为:学生想什么比老师讲什么重要千百倍。倾听儿童的声音这种诉求是支撑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

    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讲叙了一位老本大匠把一块会说话的木头做成了一个提线木偶,取名为匹诺曹。匹诺曹从小就非常调皮、不爱学习,是个爱撒谎的孩子。他经不住不诱惑,总是被骗。爱玩例

  • 读后感作文:何以解忧,唯有读书800字
    读后感作文:何以解忧,唯有读书800字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郑好,古人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古时名酒杜康酒的魅力之大,喝之忘忧。古人的解忧方式是喝酒,而我也有独特的解忧方式,那就是读书。 读书的时候总能让我感到完全放松。每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壶茶,坐在阳台阳光最好的角落,放一首舒缓的纯音乐,与一本好书为伴。我喜欢钻进印度文豪泰戈尔的《飞鸟集》,与伟大的灵魂和优美的词句为伴;我喜欢溜进《简爱》,感受罗切斯特先生古怪和简爱那自强不息、自

  • 读后感1200字作文——再读《西游记》
    读后感1200字作文——再读《西游记》

    暑假我再次拜读了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 这次不同于以前阅读的简版,这次我读的是一百零一会的全版。文言文晦涩难懂,短短一章竟看了一个上午,看完后,心中油然而生对吴先生的无崇敬。 小时候读《西游记》,只觉得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憨厚朴实,唐僧木那死板。只觉得它只是一个打妖怪的普通神话故事而已,如今再次细品,才发现这本书的精妙真的无与伦比。 《西游记》书中内容涉猎广泛,既有社会人情冷暖,还有

  •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读后感:波克和他的书

    波克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他一件礼物。在那个时期,对于他们一家来说,买一本带有绘画插图的故事书是要不少钱的。波克开心极了,这是一个大惊喜,她捧着书左看右看,在屋子里欢快的奔跑,父母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寒冷的夜空下,那座破旧的屋子里温暖肆意。 波克把书当成了宝贝,时刻捧着,看见一张张美丽的插图,他已经沉迷于书中奇妙的世界,即使有很多字不认识,他还是不厌其烦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半年以后,书已经有些脏,封面上还有果酱打翻后留下的痕迹。那时,波克还因为这件事伤心了很久。 波克十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给了他第

  • 读后感《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
    读后感《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

    暑假里拜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其中《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一文让我深有同感。文中的新月是个喜欢拿别人小东西的孩子,为了帮助新月改掉这个不良习惯,老师采取了不让新月参加游戏,只能站在旁边看的惩罚性教育手段。结果没有被关注的新月不但没有改掉坏毛病,反而变本加厉了。因为在孩子面前批评、指责她,甚至把她自己一个人留在教室,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阻止她拿别人的东西,反而给她制造了拿别人东西的机会,强化了她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还会让同伴鄙视、讨厌她。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如孩子

  • 读后感:让雄鹰学会展翅
    读后感:让雄鹰学会展翅

    十月带着夏末的余热来临,又随着阵阵凉意的秋季离去。静静地坐下被窝里,看着十月份的《幼教期刊》,我的脑子里,随着期刊又像白天一样和孩子们在一起了。书上记载着多给为名师、专家的教案、反思、培训经验、教育心得、成长足迹,但是这次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篇名叫《让雄鹰展翅飞翔》的文章,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老师周念丽写的,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让人印象深刻。 这篇文章除了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最显眼的是三张图片,第一张时奶奶帮着孙女上幼儿园,第二张图是帮助如厕后的幼儿整理衣服的老师,第三张图是意大利都灵大学的校徽。要是

  • 读后感:如何写教学反思——“思”效果
    读后感:如何写教学反思——“思”效果

    文章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听课结束后,可以引导青年教师对观摩的教学活动效果进行思考和分析,即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活动氛围是否宽松愉悦

  • 读后感:做一名聪明的老师
    读后感:做一名聪明的老师

    如何做一名聪明的老师,是每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曾经有一位老教师说过,做一位聪明老师就是让学生既爱你又怕你,此言简洁明了,一语重地。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