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校长不能一直跟着问题跑,总是在充当消防队员的角色》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9月14日,全国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第一课——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褚宏启教授的《改善校长的思维与工作方式》。褚教授指出“校长要求教师写教学的教案,其实校长也应该写‘管理的教案'。教师写不写教案,上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道理,校长写不写‘管理教案',工作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在想,这管理教案究竟怎么写?为什么写?写什么?写的目的是提高校长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还是为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让学校的发展更加“健康”?
我个人的感受,校长写管理教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校的前进目标更明确,航道更通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以为作为“管理教案”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诊断并力求解决问题”,且是前进中的问题。
作为一校之长,应该善于发现别人难或者未发现的问题,但是,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一个问题的被发现仅仅是思维的刺激物,用褚教授的观点讲这仅仅初步锁定了问题,接下来校长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使之明确化和具体化,问题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的原因,有没有必要再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研究之后呢?之后的之后呢?褚教授通过几个“为什么”,将思维的“深入”又引向了“纵深”。
1.问题是什么?2.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真相到底是什么? 3.到底为什么?即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需要不需要调查研究? 4.应该怎么办?设想可能的解决办法,需要不需要调查研究?5.对这些策略和措施的评价与检验。这些策略和措施一定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6.又带来什么新的问题?为什么?怎么办?
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褚宏启教授认为, “依托于校长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告诉校长一个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重要得多。这是校长自主发展能力的核心,其本质是研究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问题。”
我想,把上述这些“过程”写下来,就应该是很不错的“管理教案”吧。
其实,自己在工作中也有随手记下点滴问题的习惯,然后将记下来的“问题”提交校管会讨论,也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问题较大或者牵涉面较多的问题,就将此作为延伸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将作为下一段时间重点工作研究的依据。虽然这样做短时间内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时间一长,总觉得整天是在疲于应付,很难收到防患于未然之效。
伤痛来自实践,冷静思考也有顿悟:一个校长不能一直跟着问题跑,总是在充当消防队员的角色。虽不能做到事事运筹帷幄,但至少思考工作应有点提前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至于总在做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善后工作。倘若做到这些,理应学会追问,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应该怎么办”“怎么办之后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又该怎么办”等一系列穷追不舍后,工作应该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其思维品质想必也能得到些许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