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中国式教育观念中,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顺遂,甚至是在出发点就比别人领先。成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的龙应台,却以一本《孩子你慢慢来》阐述了她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不同观念。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童年虽然在台湾北京等地都待过一段时间,但总体上接受的还是德国式教育。而在家中,龙应台则一力承担起教育孩子们的重任。或许与龙应台自身所受教育有关,她的教育方式既注重严苛的训导,又极其讲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龙应台对待自己的孩子,更像是朋友——将身子放低,注视着孩子的双眼,认真告诉孩子何为对错,始终不疾不徐地引导着孩子,一点点走近这个神奇的世界。
书中有一回写到,大儿子华安的好朋友在超市偷东西被人抓住,龙应台并没有因为华安没有同行而感到侥幸,也没有因为华安明知好朋友偷东西却还分享赃物而勃然大怒。这位睿智的母亲深深地注视着她的孩子,问道:“你知道什么叫共犯吗?”
孩子的世界非常简单,同时非常脆弱。粗暴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一样罪恶,然后重重处罚——毁坏的何止是孩子们的友情,可能还有一颗原本单纯善良的心。或许父母本意都是为了将犯罪的火苗尽早掐灭,但是如果可能,何不尝试婉转些的方式呢?在告诉孩子这是错误的同时,也应该告诉他为什么这是错误,这错误会造成何种严重后果。小小的稚童,理解能力并不比成人差。
看到这里,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画面。那还是我在大班时候发生的事情。那天是家长开放日,我班的调皮鬼昊昊由于爸爸在的缘故显得格外兴奋和调皮。只见他和另一个小朋友一起在娃娃家里玩了起来,不到两分钟,娃娃家一下子被“闹翻了天”,里面的东西被弄断的弄断,被扔在地上的扔在地上,他还不时地发出怪叫声。当时看见这一幕我真的是气到“爆”了,我皱了皱眉头,看了看他,做了一个“不可以”的动作手势。没想到昊昊不但没停下来,转过头来朝我做了个鬼脸,更加“嚣张、放肆”了起来,可能他知道现在不管他做任何事情我都不会去批评他。我也只好暂时先把一肚子的火收起来,看看他接下来的表现。
区域活动好以后,只见他不但没有整理区域里面的材料,还在教室里跑了起来,用手去抓其他小朋友,把小朋友的脸都抓破了,随即很多家长也都开始跟我告状了起来,我们家的孩子也被他脖子抓过,我们的孩子被他手上也弄破过……一连串的告状声回旋在我耳边,今天我真的是彻底被小家伙给恼怒了。家长会后我狠狠地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批评了他,还给他独自安排了一个靠近角落的位子坐着,放学的时候孩子的爷爷来接了,我也没说什么,忘记还让孩子坐在了角落。后来,因为这件事情孩子在班级里好一阵子都没有小朋友跟他一起玩,以至于孩子都有了不愿意来上学的想法。
看了龙应台对儿子犯错后的处理方式,我不禁对自己当时处理事情的办法感到非常惭愧,在我的一时冲动下,给孩子带来了心灵上的伤害。
每个孩子要走的路都是一样的长度,那么又何必着急赶孩子上路呢?一路匆匆忙忙,错过多少风景,浪费多少缘分,反正最终不过是同一个终点,还是将这些时间花在路上吧!
美国一条公路上有一块告示牌,告诉路过的人们,慢慢走,欣赏啊。
一个婴儿从母体中降落到人世间,这世界上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这么陌生而新奇。等孩子长到两三岁会说话时,他便开始纠缠着大人索取知识。不要嫌孩子烦,要记得耐心引导。我们要懂得适应如今的新生代,不管他们是如何霸道,如何不可思议,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就慢些吧!永远不要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驱赶孩子,更不要以极致的宠爱将孩子的道路都铺平。陪着孩子慢慢走,欣赏孩子眼中所见的风景,去体会那双无暇双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美好。
在教导孩子慢慢来的同时,其实我们要先学会不要急。或许孩子并不会沿着你们设计好的路线前进,但我们都应该对孩子抱有信心,相信孩子一步一步慢慢走出来的、属于自己的路,才是最适合他的路。
路途很遥远,我们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