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专业的儿童教育工作者——读《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栏目: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8-02-13 15:13:59

做专业的儿童教育工作者——读《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挈领式的、有生命力的问题,我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教师专业性。我知道,这样具有“非完全性、不确定性、探究性、灵活性、新颖性与创新型”等特征的问题,才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它发展、开放,没有固定的答案,却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主体感悟,能让不同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得到最深刻的体现。
作者并没有停留于此,他认为,开放性问题的要旨在于鼓励学生提出并追寻增值性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这需要创造。或许,学生的提问没有开放性,但教师可以在强调全局性理解的前提下选择问题。学生在按照重要程度来整理问题时,也可以参考与见解、行动、伦理道德和机会有关的标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对问题积极主动的追求会促进更好的学习,另外,重要的不是得到答案,而是在于学习提问和寻找答案的艺术与技巧。在书中,我感受到的是西方教育缜密的逻辑、实验的态度,这个恰巧是我们教改实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让我找到了新学期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事业,我们应为此自豪,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儿童教育工作者:一个有爱心,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推荐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 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的——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的——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有一段话讲得很有道理:尽管我们的个体特质具有多种形态和不断变化的特点,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体验到在我们的自我核心存在着一种永恒的自我同一性。这种自我同一性给了我们个性的持续性。孩子变成了少年,少年变成了大人,大人变成了老人。但是,来自我们幼年的影响,尤其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是的,每个人都有个性特质,每个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尤其是幼年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或者改变了这个人的个性特质。 记得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教我们的一位徐老师,上课非常严厉,但一到下课

    07-22
  •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

    07-22
  • 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千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平平,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

    07-22
  •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

    07-22
  • 善于倾听——读《赢在校园》一书有感
    善于倾听——读《赢在校园》一书有感

    有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说明当下的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善于倾听了。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真正学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吗?如何去正确理解学生的话语?读了《赢在校园》中的《善于倾听》一节,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倾听是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受、吸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愿过程。只有倾听才能获得重要信息、只有倾听才能善言、只有倾听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书中指出,平时我们一些不自觉的行为,或是习惯性的动作会引起学生认为你没有认真在倾听:1)目光交流不得体:转移视线,锁定一处,眼神飘忽不定2)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

    07-22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07-22
  •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教学自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条件和形式。读完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粗略地把我对《建设理想课堂》的感受写出来供同仁指教和共勉。 教师应该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由此,可以这样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07-22
  •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的作者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曾担任过中学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陈大伟。它共分四章:第一章课堂教学的理想、第二章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章课堂教学的实施、第四章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中第一章的第二节是学习幸福生活,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生存和学习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流淌的过程;同时,教育又必须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生活。阅读完这章节,让我充分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是

    07-22